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江户时代的幕藩体制与商品经济 被引量:4
1
作者 左学德 王晓燕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4-109,共6页
江户时代日本的商品经济较以前有了飞跃性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江户时代日本确立了幕藩体制这一特殊的社会制度。以石高制和兵农分离制为支柱的幕藩体制本身含有大量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从而成为江户时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 江户时代日本的商品经济较以前有了飞跃性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江户时代日本确立了幕藩体制这一特殊的社会制度。以石高制和兵农分离制为支柱的幕藩体制本身含有大量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从而成为江户时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动力。由于江户时代的商品经济是在幕藩体制这一封建性质的社会构造下成长并发展起来的,因此从产生、发展到构造、特征都与幕藩体制有着密切的关联,商品经济与幕藩体制之间的关系也随着时代的推移不断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江户时代 幕藩体制 商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江户幕府初期的幕藩体制与商品经济 被引量:2
2
作者 左学德 王晓燕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3-117,共5页
江户初期是幕藩体制的确立时期,幕府在完备统治全国的体制的同时,必然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经济秩序。幕府首先通过颁布锁国令建立锁国体制,由此掌握了贸易独占权,之后又通过实行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完善交通运输机构这一系列政策,为... 江户初期是幕藩体制的确立时期,幕府在完备统治全国的体制的同时,必然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经济秩序。幕府首先通过颁布锁国令建立锁国体制,由此掌握了贸易独占权,之后又通过实行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完善交通运输机构这一系列政策,为幕藩制下的商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17世纪后半期,日本出现了以三都(大阪、江户、京都)为中心市场、由幕府支配全国商品流通的幕藩制商品流通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户初期 幕藩体制 商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日本帝国宪法》是“钦定宪法”,而非“民定宪法”——与盛邦和教授商榷 被引量:1
3
作者 左学德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1998年第1期14-17,共4页
《大日本帝国宪法》是“钦定宪法”,而非“民定宪法”——与盛邦和教授商榷左学德浙江人民出版社最近推出的盛邦和教授的《东亚:走向近代的精神历程——近三百年中日史学与儒学传统》一书,拜读后颇受启发。但我们认为该书关于《大日... 《大日本帝国宪法》是“钦定宪法”,而非“民定宪法”——与盛邦和教授商榷左学德浙江人民出版社最近推出的盛邦和教授的《东亚:走向近代的精神历程——近三百年中日史学与儒学传统》一书,拜读后颇受启发。但我们认为该书关于《大日本帝国宪法》是区别于“钦定宪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定宪法 民定宪法 帝国宪法 日本政府 修改宪法 天皇 伊藤博文 民权运动 宪法草案 自由民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江户幕府中后期的幕藩体制与商品经济
4
作者 左学德 王晓燕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4-28,共5页
江户中后期,幕藩制社会无论在经济构造还是政治体制上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经济上幕府和各藩都出现了财政危机,政治上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幕藩体制进入到危机期。与之相对,江户初期的幕藩制商品流通机构的绝对优势地位,也开始受到农村... 江户中后期,幕藩制社会无论在经济构造还是政治体制上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经济上幕府和各藩都出现了财政危机,政治上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幕藩体制进入到危机期。与之相对,江户初期的幕藩制商品流通机构的绝对优势地位,也开始受到农村商品经济和各藩独立领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而发生动摇。为了解决危机,幕府在经济上一方面通过加强对商品市场统制,利用株仲间控制全国的商品流通,压制商品经济在农村和各藩的发展;一方面又开始转变初期“重本抑末”的倾向,积极地吸收商品经济的成果振兴幕府经济。因此这一时期幕藩体制已开始成为商品经济自由发展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江户中后期 幕藩体制 商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江户幕府末期的幕藩体制与商品经济
5
作者 左学德 王晓燕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43-47,共5页
江户中后期幕府的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挽救幕藩体制的危机,18世纪末19世纪初,幕藩制商品流通机构开始解体,其主要表现是以大阪为代表的特权性质的中央市场逐渐衰落,而以广大农村小商品生产的发展为基础的民族性统一市场逐渐形成,加之幕... 江户中后期幕府的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挽救幕藩体制的危机,18世纪末19世纪初,幕藩制商品流通机构开始解体,其主要表现是以大阪为代表的特权性质的中央市场逐渐衰落,而以广大农村小商品生产的发展为基础的民族性统一市场逐渐形成,加之幕末各藩的成功改革以及开国贸易给日本国内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幕藩体制及其商品流通机构最终瓦解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户末期 幕藩体制 商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世纪日本庄园的转变
6
作者 左学德 王文杰 《北方论丛》 2004年第1期82-85,共4页
日本庄园自8世纪起,经过约二百年的发展,到了10世纪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庄园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庄园实现了不输不入化,庄园领主获得了对庄园土地及土地上的人的一元化支配权;也是在此时期,庄园的经营方式由原来的雇佣经营... 日本庄园自8世纪起,经过约二百年的发展,到了10世纪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庄园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庄园实现了不输不入化,庄园领主获得了对庄园土地及土地上的人的一元化支配权;也是在此时期,庄园的经营方式由原来的雇佣经营为主,经由“散田请作体制”发展成为“名田”经营。所有这些变革都显示了与初期庄园明显不同的特征,表明了体制完备的领主制庄园已经形成,并且成为10世纪以后日本庄园的主要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10世纪 庄园 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具有开拓性的史学理论新著——评商友仁《历史理论新探》
7
作者 左学德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1期106-107,共2页
一部具有开拓性的史学理论新著——评商友仁《历史理论新探》左学德史学理论是历史学的基础理论。探讨历史理论对于史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商友仁先生在广泛吸取前人、今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着扎扎实实的学术积累和创新工作... 一部具有开拓性的史学理论新著——评商友仁《历史理论新探》左学德史学理论是历史学的基础理论。探讨历史理论对于史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商友仁先生在广泛吸取前人、今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着扎扎实实的学术积累和创新工作,并于1994年推出了全面论述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理论 理论新探 唯物史观 封建生产方式 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亚细亚生产方式 历史本体论 封君封臣关系 本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臣秀吉在日本统一中的历史地位
8
作者 左学德 《北方论丛》 CSSCI 1993年第1期99-103,共5页
丰臣秀吉,原名木下藤吉郎,1536年出生于日本尾张地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当时恰连日本社会从中世向近世过渡的动乱的时期——“战国时代”。动乱之根源在于作为中世封建制之经济基础的庄园制的解体,以及随之而来的阶级关系的巨大变化。
关键词 日本社会 丰臣秀吉 历史 农民家庭 战国时代 经济基础 阶级关系 庄园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与德国的矛盾及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9
作者 左学德 《北方论丛》 CSSCI 1990年第4期103-107,共5页
德国、日本、意大利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瓜分世界的结果心怀不满,也都热衷于用武力重新瓜分世界。这使日本和德国彼此接近,并于1936年通过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简称《防共协定》)结成政治同盟,第二年意大利加入这一同盟。1940... 德国、日本、意大利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瓜分世界的结果心怀不满,也都热衷于用武力重新瓜分世界。这使日本和德国彼此接近,并于1936年通过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简称《防共协定》)结成政治同盟,第二年意大利加入这一同盟。1940年三个国家签订《三国条约》,结成军事同盟。1945年德国败亡,轴心国同盟崩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 日本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矛盾 政治同盟 《三国条约》 国际协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的“低姿态”和经济的“高姿态”——再议日本战后五十年发展轨迹
10
作者 左学德 杨晓平 《北方论丛》 CSSCI 1997年第4期67-72,共6页
本文认为日本战后五十年发展轨迹的基本特征是政治的“低姿态”和经济的“高姿态”。这是日本根据其战败国地位所确定的一种发展战略。天皇晋见麦克阿瑟是政治的“低姿态”的开始,之后,各项民主改革是其继续。日本政府的政治低姿态是... 本文认为日本战后五十年发展轨迹的基本特征是政治的“低姿态”和经济的“高姿态”。这是日本根据其战败国地位所确定的一种发展战略。天皇晋见麦克阿瑟是政治的“低姿态”的开始,之后,各项民主改革是其继续。日本政府的政治低姿态是服务于先把经济搞上去的经济的高姿态的。其结果,日本经济在战后第一个十年得以复兴。在之后的两个十年间,日本政府有意识地贯彻这一战略使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最近这两个十年间,尽管其间或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要求,但纵观全局,日本历届政府仍基本遵循这一战略。避免同美国正面冲突,在同中国和东盟国家交往中表现低姿态。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政治“低姿态” 经济“高姿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班田制的形成及其与唐朝均田制的差异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晓燕 左学德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7-62,共6页
班田收授法是日本大化改新后建立的律令体制中土地制度的核心,从它在《改新之诏》中出现到形成为完备系统的土地制度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由于它是以唐朝的均田制为蓝本制订的,因此从土地名目到内容都与均田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也充... 班田收授法是日本大化改新后建立的律令体制中土地制度的核心,从它在《改新之诏》中出现到形成为完备系统的土地制度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由于它是以唐朝的均田制为蓝本制订的,因此从土地名目到内容都与均田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也充分地考虑了日本本国的历史与当时的状况,因而在具体规定上也呈现出与均田制不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田收授法 均田制 园宅地 口分田 日本 律令体制 土地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世纪日本与西欧庄园制的异同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文杰 左学德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45-49,共5页
庄园在中世纪的日本和西欧曾是长期存在的最基本的土地经营单位,对各自经济、政治及社会的影响深远。日本与西欧的庄园制有着极为相似之处,同时又有各自十分明显的特点,对两者异同点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日本与西欧封建社会的... 庄园在中世纪的日本和西欧曾是长期存在的最基本的土地经营单位,对各自经济、政治及社会的影响深远。日本与西欧的庄园制有着极为相似之处,同时又有各自十分明显的特点,对两者异同点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日本与西欧封建社会的历史演进轨迹,而且有助于引发对当代日本与西欧一些经济、政治及社会现象或问题的历史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 庄园制 日本 西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朝藩体制时的土地问题——地税改革的历史背景
13
作者 王春梅 左学德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6期82-84,共3页
朝藩体制时的土地制度在日本土地制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它继承了幕藩体制时的一些旧有的土地制度;另一方面,在土地政策上又体现了将来进行税法改革的意图,并且明治政府在土地领有及贡租制度上采取了相应的举措。这种改革... 朝藩体制时的土地制度在日本土地制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它继承了幕藩体制时的一些旧有的土地制度;另一方面,在土地政策上又体现了将来进行税法改革的意图,并且明治政府在土地领有及贡租制度上采取了相应的举措。这种改革的初步尝试以及所引发的问题使地税改革提上日程,并为之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藩体制 土地制度 土地领有 贡租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伊努人·大和民族·东北亚诸民族 被引量:6
14
作者 左学德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22-124,共3页
1 关于日本人的祖先问题,是长时期日本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从考古发掘材料看,绳纹文化时代以后的日本人在体质特征方面与现代日本人比较接近,而绳纹文化时代的日本人与现代日本人在体质特征方面差异较大。这不能不使人考虑,绳纹文化... 1 关于日本人的祖先问题,是长时期日本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从考古发掘材料看,绳纹文化时代以后的日本人在体质特征方面与现代日本人比较接近,而绳纹文化时代的日本人与现代日本人在体质特征方面差异较大。这不能不使人考虑,绳纹文化时代的日本原住民是否是现代日本人的祖先。这在日本引起争论,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伊努人 大和民族 东北亚 少数民族 亚洲 日本人 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阿伊努人的宗教看其与东北亚诸民族之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左学德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24-127,共4页
日本阿伊努人是日本列岛上最早的先民之一,是东北亚边远地区(指日本列岛、朝鲜半岛、中国东北、蒙古以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远东滨海地区)古老居民的后裔。他们与东北亚诸民族自古便曾有密切的往来,并共同创造了东北亚文明。笔者曾从经济... 日本阿伊努人是日本列岛上最早的先民之一,是东北亚边远地区(指日本列岛、朝鲜半岛、中国东北、蒙古以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远东滨海地区)古老居民的后裔。他们与东北亚诸民族自古便曾有密切的往来,并共同创造了东北亚文明。笔者曾从经济文化类型等视角对此做过分析。今欲从阿伊努人的宗教这一视角对这一问题再做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伊努人 宗教 东北亚 日本 民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伊努人及其古代与东北亚诸民族之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左学德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22-124,共3页
一阿伊努人是日本最古老的居民之一,目前也是日本国内一个主要的少数民族.'阿伊努'在阿伊努语中是'人'、'好汉'的意思.这个名称始于江户时代(17—19世纪中叶).而在日本古代,阿伊努人则被称为'毛人'、&#... 一阿伊努人是日本最古老的居民之一,目前也是日本国内一个主要的少数民族.'阿伊努'在阿伊努语中是'人'、'好汉'的意思.这个名称始于江户时代(17—19世纪中叶).而在日本古代,阿伊努人则被称为'毛人'、'夷',平安时代以后又被称为'虾夷',这些称呼均是日本倭王权根据古代中国的华夷思想,对不服从倭王权统治的阿伊努人的蔑称. 据说阿伊努人在距今三四千年以前广泛居住于日本各地及库页岛南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伊努人 日本 东北亚诸民族 经济交往 文化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閤检地的历史前提 被引量:1
17
作者 左学德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20-22,38,共4页
关键词 丰臣秀吉 庄园制瓦解 直接生产者 庄园领主 庄园主 13世纪 年贡 农民 组织形式 中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对满洲农业移民政策的演变
18
作者 左学德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46-50,共5页
日本对满洲农业移民政策的演变过程表明 ,日本农业移民不是单纯的经济移民而是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侵略政策服务的 ,具有军事性、政治性、法西斯性的“国策移民”。其政策演变有如下特点 :( 1 )表面上是拓务省、关东军、加藤集团共同制订... 日本对满洲农业移民政策的演变过程表明 ,日本农业移民不是单纯的经济移民而是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侵略政策服务的 ,具有军事性、政治性、法西斯性的“国策移民”。其政策演变有如下特点 :( 1 )表面上是拓务省、关东军、加藤集团共同制订的 ,但始终起主导作用的是军部在中国的代理—关东军。 (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满州 农业移民政策 殖民侵略 拓务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日本宪法性质及庄园制崩溃问题的商榷
19
作者 左学德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92-96,共5页
关于日本宪法性质及庄园制崩溃问题的商榷左学德浙江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了盛邦和教授著的《东亚:走向近代的精神历程——近三百年中日史学与儒学传统》(以下简称《精神历程》)一书,拜读后颇受启发。但笔者认为《精神历程》一书关于... 关于日本宪法性质及庄园制崩溃问题的商榷左学德浙江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了盛邦和教授著的《东亚:走向近代的精神历程——近三百年中日史学与儒学传统》(以下简称《精神历程》)一书,拜读后颇受启发。但笔者认为《精神历程》一书关于《大日本帝国宪法》是“民定宪法”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园制 日本宪法 民定宪法 钦定宪法 帝国宪法 丰臣秀吉 日本政府 精神历程 伊藤博文 土地制度
原文传递
太■检地的历史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连泰 左学德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94-104,共11页
日本史学界通常把日本封建社会历史,分为以庄园制为基础的中世和以分封制为基础的近两世个阶段。从中世向近世过渡经历了长达百年的战国时代。1590年,丰臣秀吉征服所有的大名统一了日本,同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太合检地。丰臣秀吉之所... 日本史学界通常把日本封建社会历史,分为以庄园制为基础的中世和以分封制为基础的近两世个阶段。从中世向近世过渡经历了长达百年的战国时代。1590年,丰臣秀吉征服所有的大名统一了日本,同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太合检地。丰臣秀吉之所以能完成统一日本的大业,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不能不说是实行了太合检地政策。本文试图通过太合检地与战国大名的检地,以及与织田信长的检地的若干比较研究,探讨太合检地对实现兵农分离,推进统一进程所起的作用,籍以评价丰臣秀吉在日本统一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臣秀吉 历史作用 比较研究 庄园制 分封制 封建社会 战国时代 史学界 日本 土地所有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