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左娇 郭运玲 +3 位作者 孔华 周霞 徐林 郭安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21-2526,共6页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全方位开展转基因水稻的研发,已经培育出抗病、抗虫、抗除草剂和抗逆的转基因水稻品种,这将为提高中国水稻的生产力和确保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但转基因水稻的环境安全问题...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全方位开展转基因水稻的研发,已经培育出抗病、抗虫、抗除草剂和抗逆的转基因水稻品种,这将为提高中国水稻的生产力和确保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但转基因水稻的环境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通过分析转基因水稻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并从转基因水稻的杂草化与基因漂移、对生物多样性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等方面评价转基因水稻的环境安全性,以期为中国转基因水稻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环境安全 杂草化与基因漂移 生物多样性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条件下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与杂草稻杂交和回交后代的适合度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左娇 强胜 宋小玲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8-616,共9页
在温室条件下,将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Y0003和99-1与马来西亚杂草稻和国内安徽塘稻人工授粉获得的携带抗性基因的F1、F2与相应杂草稻回交,统计回交结实率和携带抗性基因的比例,并对携带抗性基因的杂交/回交代的适合度进行了测定,综合判断... 在温室条件下,将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Y0003和99-1与马来西亚杂草稻和国内安徽塘稻人工授粉获得的携带抗性基因的F1、F2与相应杂草稻回交,统计回交结实率和携带抗性基因的比例,并对携带抗性基因的杂交/回交代的适合度进行了测定,综合判断抗性基因漂移的风险。研究表明,在人工授粉的条件下,携带抗性基因的杂交代都能与相应的杂草稻回交并结实,结实率为15%~60%。F1的种子绝大多数都对草丁膦表现出了良好的抗性,F2和回交代分别表现为3∶1和1∶1的抗性分离比例,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适合度研究表明,杂交代、回交代与相应的杂草稻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大多数的杂交种的适合度和回交代相差不大,个别杂交代的适合度没有回交代高。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无除草剂选择压下,携带转基因水稻Y0003和99-1的抗性基因的2种杂草稻的杂交和回交后代有在适宜环境条件下生存定植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 杂草稻 后代 环境安全性 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大豆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左娇 郭运玲 +3 位作者 孔华 徐林 周霞 郭安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02-1407,共6页
自从1996年第1个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品种商业化种植以来,转基因大豆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转基因大豆的种植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食品和环境安全性的潜在风险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转基因大豆的优势、食品及环境安全性,为我国转... 自从1996年第1个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品种商业化种植以来,转基因大豆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转基因大豆的种植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食品和环境安全性的潜在风险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转基因大豆的优势、食品及环境安全性,为我国转基因大豆的商品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大豆 食品安全 环境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繁区转基因水稻田杂草种类调查 被引量:6
4
作者 左娇 王雪君 +6 位作者 郭运玲 孔华 周霞 黄启星 贾瑞宗 徐林 郭安平 《杂草科学》 2014年第4期40-44,共5页
为了弄清南繁区转基因水稻田、非转基因水稻田和空白对照田杂草种类及发生情况,采取5点取样法,对3种田的田间杂草种类及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田有杂草19种,隶属11科,优势杂草为空心菜、牛毛毡、水莎草、莲子草、水... 为了弄清南繁区转基因水稻田、非转基因水稻田和空白对照田杂草种类及发生情况,采取5点取样法,对3种田的田间杂草种类及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田有杂草19种,隶属11科,优势杂草为空心菜、牛毛毡、水莎草、莲子草、水苋菜、千金子,相对多度分别为37.58%、28.51%、26.24%、21.70%、21.62%、20.84%;非转基因水稻田主要杂草包括17种,隶属10科,优势杂草为空心菜、水莎草、牛毛毡、莲子草、水苋菜,相对多度分别为40.14%、29.83%、29.83%、24.11%、21.70%;空白对照田主要杂草包括12种,隶属8科,优势杂草为空心菜、水莎草、水苋菜、碎米莎草、莲子草、鳢肠,相对多度分别为60.28%、36.76%、34.98%、33.80%、29.11%、23.25%;水稻田(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中各优势杂草的危害程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除了千金子,转基因水稻田中的优势杂草(空心菜、牛毛毡、水莎草、莲子草、水苋菜、碎米莎草、鳢肠)的危害程度均略低于对应的非转基因水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田 稻田杂草 杂草种类 相对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棉花环境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左娇 郭运玲 +4 位作者 孔华 黄启星 徐林 周霞 郭安平 《热带农业工程》 2013年第2期5-10,共6页
概述转基因棉花的优势、病虫害与钾氮元素对转基因棉花的影响、转基因棉花的杂草化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等方面,对转基因棉花的环境安全性进行展望。
关键词 转基因棉花 商业化种植 环境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杂草稻危害情况的调研 被引量:23
6
作者 戴伟民 宋小玲 +9 位作者 吴川 张连举 左然林 张峥 李淑顺 曹旦 左娇 杨琳 刘琳莉 强胜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12-714,共3页
关键词 杂草稻 危害调查 生物学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极与骠马对麦田主要禾本科杂草的室内药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宋小玲 朱云枝 +10 位作者 李儒海 吴加军 何华奇 郭海滨 耿贺利 李慧 周凤艳 杨娟 曹飞 左娇 强胜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0-194,共5页
分别在冬季和春季研究了15%麦极可湿性粉剂和6.9%骠马水乳剂对杂草的防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5%麦极对杂草的药效比6.9%骠马快。从杂草种类比较,莴草对各除草剂的症状反应出现得最快,其次是硬草,然后是看麦娘、野燕麦;从叶... 分别在冬季和春季研究了15%麦极可湿性粉剂和6.9%骠马水乳剂对杂草的防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5%麦极对杂草的药效比6.9%骠马快。从杂草种类比较,莴草对各除草剂的症状反应出现得最快,其次是硬草,然后是看麦娘、野燕麦;从叶龄比较,1.5叶期杂草反应症状出现得最快,其次是3.5叶期杂草,最慢的是5—7叶期杂草。春季试验时,杂草药效症状较冬季试验时发展得快。冬季试验时,3.5叶期杂草对除草剂的药效反应症状较1.5叶期杂草发展得快;春季试验时,3.5叶期杂草对除草剂的药效反应症状较5~7叶期杂革发展得快。从试验最终结果来看,15%麦极对杂草的防效比6.9%骠马好;杂草的药效反应情况,从高到低依次为:野燕麦、茼草、看麦娘、硬草。建议15%麦极的施用剂量为10—13.3g/667m^2,在早春杂草3.5叶期左右时施药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极 骠马 麦田禾本科杂草 室内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法测定木薯的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 被引量:16
8
作者 郭运玲 孔华 +5 位作者 左娇 贾瑞宗 黄启星 郭静远 周霞 郭安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3-1217,共5页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及其比例是木薯淀粉品质的重要指标。采用双波长法对30个木薯株系的直、支链淀粉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根据碘分别与直链和支链淀粉反应生成复合物的吸收光谱,我们最后确定了直链淀粉的和支链淀粉的参比波长和测定波...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及其比例是木薯淀粉品质的重要指标。采用双波长法对30个木薯株系的直、支链淀粉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根据碘分别与直链和支链淀粉反应生成复合物的吸收光谱,我们最后确定了直链淀粉的和支链淀粉的参比波长和测定波长分别是609和469.5 nm、542和721 nm。根据回归方程得到了30个木薯株系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本实验中用于测定木薯的直链淀粉浓度在0~26μg/m L,支链淀粉浓度在0~100μg/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结果表明:SC8不同株系的直链淀粉含量变化范围:14.879%~21.905%,支链淀粉含量变化范围:47.864%~56.955%;SC6不同株系的直链淀粉含量变化范围:15.494%~24.726%,支链淀粉含量变化范围44.292%~57.465%。该方法准确性高、重复性好、效率高,工作量小,适于批量木薯样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双波长法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作物对天敌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周霞 谢翔 +7 位作者 左娇 谭燕华 曹扬 霍姗姗 易小平 赵辉 张丽丽 郭安平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21-1026,共6页
随着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转基因作物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其中的一个焦点就是转基因作物对非靶标昆虫天敌的影响。转基因作物主要通过花粉和取食转基因植物的昆虫两个途径影响天敌的种群。目前国内外转基因作物对天... 随着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转基因作物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其中的一个焦点就是转基因作物对非靶标昆虫天敌的影响。转基因作物主要通过花粉和取食转基因植物的昆虫两个途径影响天敌的种群。目前国内外转基因作物对天敌影响的研究方法包括田间种群调查,室内转基因作物花粉或取食转基因作物的害虫对天敌影响研究,近年来把高浓度毒蛋白通过人工饲料喂养给天敌的Tier-1法研究也逐渐增多。大多数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作物中的杀虫蛋白通过花粉和取食转基因植物的昆虫两个途径对天敌没有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样,Tier-1法研究结果,也证明浓度毒蛋白喂养对天敌并没有产生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非靶标昆虫 天敌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4个生长时期茎部可培养内生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雪君 贾瑞宗 +4 位作者 郭运玲 徐林 左娇 孔华 郭安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8-1085,共8页
为了解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内生细菌的动态变化及其多样性,以水稻品种明恢63(MH63)为研究对象,种植于海南省三亚市连作水稻试验田中,分别于水稻幼苗期、分蘖期、开花期和结实期(2014年1月到4月份)分离茎部可培养内生细菌。结果表明:共获得... 为了解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内生细菌的动态变化及其多样性,以水稻品种明恢63(MH63)为研究对象,种植于海南省三亚市连作水稻试验田中,分别于水稻幼苗期、分蘖期、开花期和结实期(2014年1月到4月份)分离茎部可培养内生细菌。结果表明:共获得了细菌域4个门6个纲51个属99个种共计529株分离菌株,其中幼苗期分离到23个属33个种,分蘖期分离到30个属44个种,开花期分离到15个属20个种,结实期分离到20个属29个种。上述4个生长时期均分离到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且以伯克霍尔德氏菌属为优势菌属。多样性指数排序:分蘖期>幼苗期>结实期>开花期;优势度指数排序:开花期>结实期>幼苗期>分蘖期。水稻茎部内生细菌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生长期的种群数量、优势度存在差异,开花期优势菌群集中,优势属突出,优势度较高;而分蘖期优势度较低,但种群种类较丰富,且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内生细菌 不同时期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融乐与除草剂混用对小麦田多花黑麦草的防除效果研究
11
作者 左娇 胡荣娟 +5 位作者 夏爱萍 高飞 董艳明 魏佳峰 李春林 张瑞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9期133-135,共3页
为评价安融乐与除草剂混用对小麦田恶性杂草多花黑麦草的防除效果,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安融乐可以提高除草剂的速效性。药后15 d, 5%唑啉草酯乳油用量减少300 mL/hm^(2)后,加入安融乐使多花黑麦草达到5级药害症状的比例增加55.56%... 为评价安融乐与除草剂混用对小麦田恶性杂草多花黑麦草的防除效果,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安融乐可以提高除草剂的速效性。药后15 d, 5%唑啉草酯乳油用量减少300 mL/hm^(2)后,加入安融乐使多花黑麦草达到5级药害症状的比例增加55.56%~61.69%;安融乐与5%唑啉草酯乳油+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8%氟唑磺隆·炔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混用达到5级药害症状的杂草比例比除草剂单用增加125.35%~141.95%;安融乐与5%唑啉草酯乳油+30 g/L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18%氟唑磺隆·炔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混用达到5级药害症状的杂草比例比除草剂单用增加21.42%~35.82%。药后45 d,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达到最高。安融乐能有效提高除草剂对多花黑麦草的作用速度及防除效果,可以进一步示范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融乐(3%卵磷脂·维生素E) 除草剂 多花黑麦草 防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种热带植物EST-SSR标记的开发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启星 左娇 +3 位作者 孔华 郭运玲 周霞 郭安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08-1214,共7页
对11种热带植物的640 863条表达序列标签(ESTs)进行分析,发掘出13 916个EST-SSR位点,平均分布频率约为109.37个/Mb,主要特点表现为:(1)不同物种间的EST-SSR丰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菠萝EST-SSR位点最为丰富(201.75个/Mb);芒果EST-SSR位点... 对11种热带植物的640 863条表达序列标签(ESTs)进行分析,发掘出13 916个EST-SSR位点,平均分布频率约为109.37个/Mb,主要特点表现为:(1)不同物种间的EST-SSR丰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菠萝EST-SSR位点最为丰富(201.75个/Mb);芒果EST-SSR位点丰度最低(49.55个/Mb);(2)二、三核苷酸基元的SSR最为常见,两者占总数的88.68%。其中,AG/CT、AT/AT和AAG/CTT在不同基因组区域都是占优势的SSR类型;(3)SSR在基因组不同区域分布丰度存在很大差异。其中,麻疯树基因组SSR(gSSR)的丰度是EST-SSR丰度的17倍多;(4)保守基因内AG/CT重复的SSR极其丰富。此外,设计了一批具有物种特异性的EST-SSR PCR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植物 EST SSR 微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淀粉分支酶SBEⅠ反义基因遗传转化木薯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运玲 孔华 +4 位作者 尹奇 左娇 黄启星 贺立卡 郭安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9期149-154,共6页
旨在获得转淀粉分支酶反义SBEⅠ基因的‘华南木薯8号’转基因植株,为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木薯淀粉品质打下基础。在建立了木薯从胚状体子叶到完整植株的再生体系的基础上,用块根特异表达启动子Sporamin驱动的木薯淀粉分支酶SBEⅠ反义基因... 旨在获得转淀粉分支酶反义SBEⅠ基因的‘华南木薯8号’转基因植株,为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木薯淀粉品质打下基础。在建立了木薯从胚状体子叶到完整植株的再生体系的基础上,用块根特异表达启动子Sporamin驱动的木薯淀粉分支酶SBEⅠ反义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华南木薯8号’进行遗传转化。共接种‘华南木薯8号’子叶517块,获得7株生长良好的转化再生植株,转化再生频率达到1.35%。经PCR检测,其中5株转化再生植株扩增出目的条带,初步证实木薯淀粉分支酶SBEⅠ反义基因已整合进了‘华南木薯8号’基因组中。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可以将淀粉分支酶SBEⅠ反义基因导入到‘华南木薯8号’基因组中,获得了5株转基因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淀粉分支酶 反义基因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繁条件下转基因水稻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林 黄启星 +3 位作者 左娇 孔祥义 王旭初 郭安平 《生物安全学报》 2012年第1期61-66,共6页
【背景】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已经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海南省南部三亚、乐东、陵水等地形成的南繁育种区是我国的"种业硅谷",其天然气候与环境优势,为加速世代繁殖、缩短育种年限提供了条件。大量的... 【背景】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已经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海南省南部三亚、乐东、陵水等地形成的南繁育种区是我国的"种业硅谷",其天然气候与环境优势,为加速世代繁殖、缩短育种年限提供了条件。大量的育种材料汇集于南繁区域,在利用南繁优势的同时,也造成了潜在的生态风险,因而在南繁区开展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采用平板培养计数和分子鉴定手段,对海南三亚南繁区种植的转cry1 Ab/cry1 Ac基因水稻TT51及其对照常规水稻明恢63(MH63)的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了监测。【结果】连续3个种植周期(42个采样时间点)的监测发现,TT51与MH63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转基因水稻未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趋势造成明显影响。TT51与MH63根际土壤细菌类群主要种属组成一致。【结论与意义】种植转cry1 Ab/cry1 Ac基因水稻TT51不会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组成造成明显影响。本研究可为在我国南繁育种区开展转基因水稻安全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cry1Ab/cry1Ac稻 根际微生物 平板培养计数 分子鉴定 南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淀粉分支酶活性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运玲 孔华 +5 位作者 左娇 黄启星 贾瑞宗 郭静远 周霞 郭安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33期193-198,共6页
旨在找到木薯淀粉分支酶活性有效测定方法。以成熟期的木薯块根为材料,对现有的淀粉分支酶活性测定方法从酶液提取液、酶液浓度、反应体系、反应时间和酶反应终止方式作了比较和改进。木薯淀粉分支酶活性测定的有效方法:取0.5 g成熟木... 旨在找到木薯淀粉分支酶活性有效测定方法。以成熟期的木薯块根为材料,对现有的淀粉分支酶活性测定方法从酶液提取液、酶液浓度、反应体系、反应时间和酶反应终止方式作了比较和改进。木薯淀粉分支酶活性测定的有效方法:取0.5 g成熟木薯块根,加入提取液研磨成浆,离心后上清为粗酶液,粗酶液稀释后加0.5%可溶性淀粉,37℃恒温水浴中保温10 min后置沸水浴中终止反应,再加碘液显色反应10 min后测定波长660 nm处吸光度值,每降低一个百分率的碘蓝值即为木薯淀粉分支酶SBE的一个活性单位(U)。改良后的淀粉分支酶活性测定方法能很好的区分木薯不同株系淀粉分支酶活性差异,实验重复性好,操作简单、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淀粉分支酶 活性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工控领域的组态软件的画面组态实现 被引量:6
16
作者 左娇 《物联网技术》 2014年第3期79-81,共3页
组态是为了使工业控制系统现场工作站按照预定设置自动执行相应任务,使用软件对工作站的各种资源进行配置。组态软件是面向工业自动化领域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平台工具,工程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工控项目预置组态工程以供操作员灵活使... 组态是为了使工业控制系统现场工作站按照预定设置自动执行相应任务,使用软件对工作站的各种资源进行配置。组态软件是面向工业自动化领域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平台工具,工程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工控项目预置组态工程以供操作员灵活使用。组态软件的功能结构主要包括组态工程管理、组态参数配置、组态画面运行等部分。组态配置中主要包含图形组态、报表设置、报警设置、变量设置、趋势设置、用户管理、主控卡设置等。文中主要讲述了图形组态的实现方法,包含组态画面的生成和组态软件的动画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态软件 图形组态 画面生成 动画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银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木薯遗传转化的影响
17
作者 郭运玲 尹奇 +4 位作者 孔华 黄启星 左娇 贺立卡 郭安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6-170,共5页
旨在提高木薯遗传转化效率,以成熟培养10-15 d的华南木薯SC8品种的胚状体子叶为外植体,研究硝酸银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木薯遗传转化中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银对木薯SC8胚状体子叶愈伤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不定芽的分化有显著的促进... 旨在提高木薯遗传转化效率,以成熟培养10-15 d的华南木薯SC8品种的胚状体子叶为外植体,研究硝酸银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木薯遗传转化中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银对木薯SC8胚状体子叶愈伤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不定芽的分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硝酸银的浓度在2-8 mg/L,对未经农杆菌处理的SC8胚状体子叶不定芽的分化率从58.5%提高到87.5%;愈伤组织形成率从92%下降到15.3%。对经农杆菌处理的SC8胚状体子叶不定芽的分化率从55.3%提高到85.3%;愈伤组织形成率从87.5%下降到8.5%。同时发现,经农杆菌转化后不定芽诱导所需硝酸银的最适浓度高于未经农杆菌处理的不定芽诱导所需硝酸银最适浓度,前者为8 mg/L,后者为6 mg/L。硝酸银对木薯SC8的遗传转化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银 木薯 遗传转化 不定芽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多元胞集成半导体放电管的设计与工艺
18
作者 唐政维 徐佳 +3 位作者 张志华 左娇 谢欢 罗嵘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1-724,共4页
介绍了一种分布式多元胞集成半导体放电管的结构设计和工艺方法。在保持传统单元胞放电管器件表面总面积和放电管纵向剖面NPNPN五层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将放电管发射区等分成2(N+1)2个(N取0,1,2,3,4),构成在基区中心对称的多元胞结构。该... 介绍了一种分布式多元胞集成半导体放电管的结构设计和工艺方法。在保持传统单元胞放电管器件表面总面积和放电管纵向剖面NPNPN五层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将放电管发射区等分成2(N+1)2个(N取0,1,2,3,4),构成在基区中心对称的多元胞结构。该结构优化了放电管阴极发射区的分布,使浪涌电流在整个芯片平面上趋于均匀,降低了发射区的热量集中效应;同时增加了电流放大系数,减少了放电管的开通时间。采用镓扩散、玻璃钝化等工艺流程,制作出分布式多元胞集成半导体放电管,解决了单元胞放电管散热不均匀、响应速度慢及可靠性差的问题。雷电波冲击电流测试表明,该结构提高了器件的抗电涌能力,可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的雷电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管 半导体器件 多元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溪师范学院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左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年第33期169-170,共2页
我国的高等教育处在一个"量"、"质"不均衡的发展氛围当中,而在这种氛围下的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就会屡屡出现一些怪现象,限于我国的国情,高等教育的大环境暂时不会改变,因此本人认为,创新人才能力塑造途径不失为一... 我国的高等教育处在一个"量"、"质"不均衡的发展氛围当中,而在这种氛围下的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就会屡屡出现一些怪现象,限于我国的国情,高等教育的大环境暂时不会改变,因此本人认为,创新人才能力塑造途径不失为一个可以减少这些怪现象的发生对策。本文通过对玉溪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人才培养途径中存在的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作为一所地方院校,要完成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重点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的理念、流程、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寻求创新,保障人才质量的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院校 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碧护生态综合技术调控小麦生长作用研究
20
作者 左娇 夏爱萍 +3 位作者 张玉华 林开创 董艳明 张瑞萍 《世界农药》 CAS 2024年第4期40-45,共6页
为明确碧护生态综合技术(0.136%赤·吲乙·芸苔WP、3%卵磷脂维生素ESE和含硅水溶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碧护生态综合技术可明显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冻害率降低至8.2%,芽麦率降低至1.53%,明显好于芸... 为明确碧护生态综合技术(0.136%赤·吲乙·芸苔WP、3%卵磷脂维生素ESE和含硅水溶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碧护生态综合技术可明显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冻害率降低至8.2%,芽麦率降低至1.53%,明显好于芸苔素内酯处理和常规对照处理;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其对病虫害的防控能力,药后7、14d对小麦蚜虫的防效分别达到96.19%和94.35%,较芸苔素内酯处理分别提高9.61%和9.90%,较常规对照分别提高15.53%和15.10%;药后14、21d对小麦白粉病防效比常规对照增加40.65%和38.60%,药后21d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比常规对照增加41.81%;增产效果明显,较常规对照增产13.59%18.16%,效果均优于芸苔素内酯处理。建议在小麦生产上应用碧护生态综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护生态综合技术 小麦 抗逆 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