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聚改性制备聚丙烯酸锂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被引量:2
1
作者 巢猛 潘春跃 +2 位作者 袁云兰 徐先华 戴潇燕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0-373,共4页
采用溶液共聚的方法,在聚丙烯酸锂(PAALi)基体上引入具有高介电常数的丙烯腈(AN)和具有链柔顺性的丙烯酸丁酯(BA)结构单元,合成了P(AALi-AN-BA)共聚物,将其与低温共熔盐LiX(LiClO4-LiNO3-LiBr共熔盐)混合并熔融得到高盐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采用溶液共聚的方法,在聚丙烯酸锂(PAALi)基体上引入具有高介电常数的丙烯腈(AN)和具有链柔顺性的丙烯酸丁酯(BA)结构单元,合成了P(AALi-AN-BA)共聚物,将其与低温共熔盐LiX(LiClO4-LiNO3-LiBr共熔盐)混合并熔融得到高盐固态聚合物电解质P(AALi-AN-BA)/LiX。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和交流阻抗等技术表征的结果表明:较PAALi相比,P(AALi-AN-BA)具有更好的成膜性,溶解性和热稳定性。P(AALi-AN-BA)/LiX的电导率比PAALi/LiX在较宽温度范围内都有明显提高。当P(AALi-AN-BA)与LiX的质量百分比为25∶75时,得到的电解质室温电导率可达7.51×10-5S·cm-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电解质 聚丙烯酸锂 低温共熔盐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共熔盐LiClO_4-LiNO_3-LiBr的制备与表征
2
作者 巢猛 潘春跃 +2 位作者 袁云兰 徐先华 戴潇燕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37,共4页
选取5种常见锂盐LiClO_4、LiBO_2、LiAc、LiNO_3和LiBr,熔融复合后形成共熔盐。通过两次正交实验优化锂盐配比,制备了一种新型低温共熔盐。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差热分析(DTA)对共熔盐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熔盐组... 选取5种常见锂盐LiClO_4、LiBO_2、LiAc、LiNO_3和LiBr,熔融复合后形成共熔盐。通过两次正交实验优化锂盐配比,制备了一种新型低温共熔盐。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差热分析(DTA)对共熔盐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熔盐组成为LiClO_4∶LiNO_3∶LiBr=3∶4∶2(摩尔比)时,其室温电导率最高(3.1110^(-4)S·cm^(-1)),熔点最低(128℃)。熔盐的组成对其电导率和熔点有很大影响。制备低温共熔盐应尽量选择晶格能低、熔点低的锂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共熔盐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复合法制备TiO_2/(PEO)_8LiClO_4聚合物电解质 被引量:7
3
作者 戴潇燕 潘春跃 +1 位作者 冯庆 巢猛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78,共4页
以聚氧化乙烯/高氯酸锂络合物((PEO)8LiClO4)为基体,通过钛酸四丁酯的水解缩合反应在基体中原位生成TiO2粒子,制备了TiO2/(PEO)8LiClO4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采用SEM、DSC和交流阻抗方法分别研究了电解质膜的表面形貌、热性能和离子导电... 以聚氧化乙烯/高氯酸锂络合物((PEO)8LiClO4)为基体,通过钛酸四丁酯的水解缩合反应在基体中原位生成TiO2粒子,制备了TiO2/(PEO)8LiClO4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采用SEM、DSC和交流阻抗方法分别研究了电解质膜的表面形貌、热性能和离子导电性能。结果表明,原位生成的TiO2粒子均匀分散于PEO基体中。复合TiO2后电解质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晶度降低。电解质膜的离子导电行为满足Arrhenius方程,并在5%TiO2含量时体系的电导率出现最大值5.5×10-5S/cm(20℃)。以此膜为电解质组装的全固态聚合物锂电池放电时电压平稳,2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保持在107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电解质 聚氧化乙烯(PEO) TIO2 原位复合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联剂原位改性SiO_2提高PEO/LiClO_4/SiO_2电导率 被引量:6
4
作者 潘春跃 巢猛 +1 位作者 王小花 戴潇燕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3-667,共5页
以聚环氧乙烷/高氯酸锂络合物(PEO/L iC lO4)为基体,前驱体正硅酸乙酯(TEOS)在基体中水解缩合的同时加入偶联剂KH560改性原位生成的S iO2,制备了PEO/L iC lO4/KH560-S iO2聚电解质膜,采用SEM、AFM、DSC和交流阻抗方法研究了改性前后聚... 以聚环氧乙烷/高氯酸锂络合物(PEO/L iC lO4)为基体,前驱体正硅酸乙酯(TEOS)在基体中水解缩合的同时加入偶联剂KH560改性原位生成的S iO2,制备了PEO/L iC lO4/KH560-S iO2聚电解质膜,采用SEM、AFM、DSC和交流阻抗方法研究了改性前后聚电解质膜的表面形貌、结晶度和电导率。结果表明,改性S iO2在PEO中分散均匀且粒径仅为35 nm,不同S iO2含量下改性后的聚电解质膜电导率均比改性前明显提高。当S iO2质量分数为10%时,PEO/L iC lO4/KH560-S iO2的电导率达到最大值4.8×10-5S/cm(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O 聚合物电解质 偶联剂 SiO2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O)_8LiClO_4-TiO_2复合电解质膜的制备表征及导电性能 被引量:6
5
作者 冯庆 潘春跃 +1 位作者 巢猛 王丽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2-145,共4页
以聚氧化乙烯/高氯酸锂复合物(简记为(PEO)8L iC lO4)为基体,通过钛酸丁酯的水解缩合反应在其中原位生成T iO2粒子,制备了(PEO)8L iC lO4-T iO2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交流阻抗方法研究了复... 以聚氧化乙烯/高氯酸锂复合物(简记为(PEO)8L iC lO4)为基体,通过钛酸丁酯的水解缩合反应在其中原位生成T iO2粒子,制备了(PEO)8L iC lO4-T iO2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交流阻抗方法研究了复合电解质膜的形貌、结晶、熔融行为和离子电导率。结果表明,T iO2粒子在基体中分散均匀,加入T iO2后复合电解质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晶度均有所下降,而电导率明显提高,当T iO2添加量为5%时电导率最大,20℃和80℃的电导率分别为5.5×10-5S/cm和1.1×10-3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氧化乙烯 二氧化钛 聚合物电解质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复合法制备P(AALi-AN-BA)/LiX/SiO_2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导电性 被引量:3
6
作者 潘春跃 巢猛 +2 位作者 王丽君 戴潇燕 徐先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8-161,共4页
共聚单体丙烯酸锂(AAL i)、丙烯腈(AN)、丙烯酸丁酯(BA)聚合的同时前驱体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缩合,在聚合物基体原位生成S iO2粒子,添加复盐L iX(L iC lO4-L iNO3-L iB r共熔盐)后制备了P(AAL i-AN-BA)/L iX/S iO2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用I... 共聚单体丙烯酸锂(AAL i)、丙烯腈(AN)、丙烯酸丁酯(BA)聚合的同时前驱体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缩合,在聚合物基体原位生成S iO2粒子,添加复盐L iX(L iC lO4-L iNO3-L iB r共熔盐)后制备了P(AAL i-AN-BA)/L iX/S iO2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用IR和DTA-TG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电解质膜的离子导电性能。结果表明,原位复合S iO2后体系的热稳定性提高,锂离子传输表观活化能Ea明显降低,电导率增大,当S iO2添加量为10%,L iX含量为75%时,体系的室温电导率达到最大值6.26×10-4S/cm(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复合 SIO2 聚合物电解质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7
作者 冯庆 冯生 +4 位作者 潘春跃 巢猛 杨文波 刘珺 郑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4期667-670,共4页
通过原位复合法制备了PEO/LiClO4/SiO2聚电解质膜,采用TEM、XRD、交流阻抗法和充放电测试等研究了粒子的分布状态、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结晶行为及组装成电池的充放电行为。结果表明,原位生成的SiO2粒子分布均匀,抑制了聚合物电解质的结晶... 通过原位复合法制备了PEO/LiClO4/SiO2聚电解质膜,采用TEM、XRD、交流阻抗法和充放电测试等研究了粒子的分布状态、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结晶行为及组装成电池的充放电行为。结果表明,原位生成的SiO2粒子分布均匀,抑制了聚合物电解质的结晶,以此膜为电解质组装的全固态聚合物锂电池首次充电电压平台在4.2V左右,放电中值电压为3.6V,初始充电比容量为130mAh·g-1,5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保持在84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原位复合 聚合物电解质 充放电 S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程混凝/臭氧化/陶瓷膜过滤新型净水集成工艺 被引量:2
8
作者 范小江 雷颖 +2 位作者 张锡辉 巢猛 野口宽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59,共6页
为研究半程混凝/臭氧化/陶瓷膜过滤新型净水集成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时膜污染的控制及该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进行了小试实验,分别改变混凝剂和臭氧的投加量,考察不同工艺条件对跨膜压差及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半程混凝和臭氧可... 为研究半程混凝/臭氧化/陶瓷膜过滤新型净水集成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时膜污染的控制及该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进行了小试实验,分别改变混凝剂和臭氧的投加量,考察不同工艺条件对跨膜压差及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半程混凝和臭氧可以有效降低膜污染,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的投加量为12.5mg/L时,跨膜压差由原水直接过膜时的-0.074MPa降低至-0.021MPa,臭氧的投加量从0mg/L增加至2mg/L时,跨膜压差由-0.068MPa降低至-0.049MPa;半程混凝/臭氧/陶瓷膜集成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显著,工艺出水中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范围由原水的小于5ku缩小至小于3ku,一部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该工艺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60.00%和68.00%,对THMFP和HAAFP的去除率分别为57.59%和48.39%;集成工艺出水浊度低于0.05NTU,水中粒径大于2μm的颗粒数小于等于10CNT/mL,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数为0,出水的微生物安全得到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水工艺 半程混凝 臭氧 陶瓷膜 跨膜压差 微生物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氧化剂对水中铊的去除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巢猛 林朋飞 +1 位作者 胡小芳 余素华 《城镇供水》 2012年第6期26-27,共2页
针对水中铊污染,采用氧化剂预氧化再混凝-沉淀去除的处理方法,比较了几种氧化剂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高锰酸钾预氧化后混凝-沉淀,可以将B江中的铊降低至0.10μg/L以下,调节pH可降低高锰酸钾投加量,氧化反应时间需要60min以上。
关键词 氧化 高锰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呋喃丹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被引量:12
10
作者 巢猛 陈明 刘建明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3-154,共2页
目的建立环境水体中呋喃丹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法。方法色谱柱为Supelcosil 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为40∶60),流量为1.2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该方法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1930... 目的建立环境水体中呋喃丹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法。方法色谱柱为Supelcosil 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为40∶60),流量为1.2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该方法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19300x-5040,相关系数为0.9996。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3μg/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6.5%~93.3%,RSD<3.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适合于检测环境水体中呋喃丹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法 液相 农药 呋喃丹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中挥发性卤代烃和氯苯 被引量:16
11
作者 巢猛 李慧 +1 位作者 曾东宝 许欢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25-927,共3页
提出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挥发性卤代烃和氯苯类化合物的方法。样品用TrapVocarb 3000及高纯氦吹扫、捕集及热解吸后,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测定,外标法定量。18种卤代烃和氯苯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提出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挥发性卤代烃和氯苯类化合物的方法。样品用TrapVocarb 3000及高纯氦吹扫、捕集及热解吸后,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测定,外标法定量。18种卤代烃和氯苯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小于0.06μg·L^(-1)。标准加入回收率在92.6%~98.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均低于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卤代烃 氨苯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中的环氧氯丙烷方法初探 被引量:8
12
作者 巢猛 曾东宝 +1 位作者 许欢 李慧 《净水技术》 CAS 2008年第5期64-65,68,共3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中环氧氯丙烷的方法。用二氯甲烷萃取水样中的环氧氯丙烷,经色谱分离后采用质谱的选择离子检测(SIM)模式进行检测,提取特征离子进行定量。400mL水样中环氧氯丙烷的最低检测浓度可达0.1μg/L,标准曲线的线...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中环氧氯丙烷的方法。用二氯甲烷萃取水样中的环氧氯丙烷,经色谱分离后采用质谱的选择离子检测(SIM)模式进行检测,提取特征离子进行定量。400mL水样中环氧氯丙烷的最低检测浓度可达0.1μg/L,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96,线性范围为0.05~2mg/L,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5.8%~86.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低于5.71%。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准确、重现性好,适合水源水和饮用水中环氧氯丙烷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环氧氯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扫捕集-GC/MS联用法测定水中挥发性卤代烃 被引量:5
13
作者 巢猛 李慧 许欢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24-126,共3页
建立了水中12种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方法。采用吹扫-捕集法对水中卤代烃进行富集,热解吸后导入GC-MS中用选择离子模式(SIM)进行检测。12种卤代烃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4~0.999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1.6%~95.2%(n=6),相对标准偏差为1.54%~3.... 建立了水中12种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方法。采用吹扫-捕集法对水中卤代烃进行富集,热解吸后导入GC-MS中用选择离子模式(SIM)进行检测。12种卤代烃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4~0.999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1.6%~95.2%(n=6),相对标准偏差为1.54%~3.31%(n=6),方法检出限为0.0001~0.07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卤代烃 吹扫捕集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痕量苯并(α)芘 被引量:9
14
作者 巢猛 陈明 戴吉胜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08年第2期101-102,共2页
目的建立水中痕量苯并(a)芘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Waters PAH C18(250 mm×4.6 mm×5μm)为分析柱,甲醇为流动相,流速1.2 ml/min,荧光检测器检测,水样用ENVI-18柱富集并用四氢呋喃洗脱。结果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 目的建立水中痕量苯并(a)芘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Waters PAH C18(250 mm×4.6 mm×5μm)为分析柱,甲醇为流动相,流速1.2 ml/min,荧光检测器检测,水样用ENVI-18柱富集并用四氢呋喃洗脱。结果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002μg/L,线性相关系数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86.4%,RSD=2.33%(n=6)。结论本方法可以对水中苯并(a)芘进行定量测定,且简便、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苯并(A)芘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炭料选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巢猛 盛德洋 +2 位作者 刘清华 张晓娜 陈卓华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5-58,共4页
平行运行臭氧-生物活性炭柱,考察4种活性炭对有机物、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效果及出水浊度。结果表明:4种活性炭无论碘吸附值与亚甲蓝吸附值的高低,对有机物的平均去除率均大于30%,扫描电镜显示生物活性炭表面大部分被生物膜覆盖。原... 平行运行臭氧-生物活性炭柱,考察4种活性炭对有机物、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效果及出水浊度。结果表明:4种活性炭无论碘吸附值与亚甲蓝吸附值的高低,对有机物的平均去除率均大于30%,扫描电镜显示生物活性炭表面大部分被生物膜覆盖。原煤破碎炭对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率最高,达到63.1%,4种活性炭柱出水浊度均小于0.3NTU。选用碘吸附值相对较低的原煤破碎炭,可节约采购成本1 100~1 400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炭 深度处理 有机物 消毒副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活性炭去除原水中铊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巢猛 胡小芳 余素华 《供水技术》 2015年第3期1-3,共3页
为应对原水突发性铊污染,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吸附法去除原水中不同浓度的铊污染物的效果。结果表明,原水中铊含量为0.15μg/L时,投加30 mg/L的粉末活性炭,出水铊质量浓度低于0.1μg/L;原水中铊含量为0.2μg/L时,投加50 mg/L的粉末活性炭,... 为应对原水突发性铊污染,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吸附法去除原水中不同浓度的铊污染物的效果。结果表明,原水中铊含量为0.15μg/L时,投加30 mg/L的粉末活性炭,出水铊质量浓度低于0.1μg/L;原水中铊含量为0.2μg/L时,投加50 mg/L的粉末活性炭,出水铊质量浓度为0.13μg/L,再投加30 mg/L的粉末活性炭时,出水铊质量浓度低于0.1μg/L。采用粉末活性炭吸附法,可有效应对原水中铊污染物含量不超过0.2μg/L的突发性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水 粉末活性炭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HPLC法测定水中2,4,6-三氯酚和五氯酚 被引量:15
17
作者 巢猛 刘建明 陈明 《供水技术》 2008年第3期57-58,共2页
建立了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环境水体中2,4,6-三氯酚(2,4,6-TCP)和五氯酚(PCP)的方法。通过固相萃取(SPE)富集样品并用四氢呋喃洗脱,以体积比为2:8的水和甲醇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用SupelcosilODS-C18色谱柱分离,紫外检... 建立了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环境水体中2,4,6-三氯酚(2,4,6-TCP)和五氯酚(PCP)的方法。通过固相萃取(SPE)富集样品并用四氢呋喃洗脱,以体积比为2:8的水和甲醇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用SupelcosilODS-C18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波长由295nm变换至305nm。2,4,6-TCP和PCP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和0.9992;检出限分别为0.15和0.08μg/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2%~4.1%,3.2%~4.3%;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0.7%~95.5%,89.7%~1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氯酚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氯酸钠消毒工艺在东江原水自来水厂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巢猛 杨国桃 +1 位作者 林朝晖 黄慧兴 《城镇供水》 2017年第6期9-11,60,共4页
将低pH东江原水的自来水厂消毒方式由氯气改为次氯酸钠,分析运行一年来的微生物、pH等数据并进行成本核算。结果表明,改造后出厂水及管网末梢水微生物均未检出,完全达到与氯气相同的消毒效果;与氯气相比,投加次氯酸钠能提高出厂水pH0.2~... 将低pH东江原水的自来水厂消毒方式由氯气改为次氯酸钠,分析运行一年来的微生物、pH等数据并进行成本核算。结果表明,改造后出厂水及管网末梢水微生物均未检出,完全达到与氯气相同的消毒效果;与氯气相比,投加次氯酸钠能提高出厂水pH0.2~0.3,并显著降低氢氧化钠的投加量,从而消毒和投碱的运行成本由改造前0.0238元/m^3降低至0.0203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 消毒 PH 自来水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江原水氯胺消毒效果与消毒副产物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巢猛 陈丽珠 +1 位作者 陈卓华 刘清华 《城镇供水》 2016年第5期35-37,共3页
以东江为原水,对比研究了液氯与氯胺消毒效果以及7种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并进行了N-二甲基亚硝胺(NDMA)生成潜能研究。结果表明,用氯胺消毒,保证CT值不小于1(mg/L·h),出水的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测定结果为未检出;氯胺消毒可... 以东江为原水,对比研究了液氯与氯胺消毒效果以及7种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并进行了N-二甲基亚硝胺(NDMA)生成潜能研究。结果表明,用氯胺消毒,保证CT值不小于1(mg/L·h),出水的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测定结果为未检出;氯胺消毒可大大降低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东江原水的NDMA生成潜能丰水期比枯水期高,但均远小于《饮用水水质准则》中规定的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 消毒 消毒副产物 N-二甲基亚硝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沉淀法去除水中镍污染物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巢猛 胡小芳 《广东化工》 CAS 2011年第4期81-82,共2页
本试验采用碱性化学沉淀法对水源水中的镍进行去除处理,比较了pH、混凝剂投加量对镍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原水中镍浓度为0.04 mg/L时,调节pH为9.0,投加1.8 mg/L聚合氯化铝(以Al2O3计)、原水中镍浓度为0.10 mg/L,调节pH为10.0... 本试验采用碱性化学沉淀法对水源水中的镍进行去除处理,比较了pH、混凝剂投加量对镍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原水中镍浓度为0.04 mg/L时,调节pH为9.0,投加1.8 mg/L聚合氯化铝(以Al2O3计)、原水中镍浓度为0.10 mg/L,调节pH为10.0,投加2.4 mg/L聚合氯化铝,沉淀出水镍的浓度可以降低到0.02 mg/L以下,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对镍限值的要求。镍的去除率随着pH的升高、混凝剂投加量的增多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化学沉淀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