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RNA阻断NF-κB信号通路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及侵袭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红军 廖新华 +1 位作者 崔飞博 魏光兵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6-469,共4页
目的采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下调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NF-κB p65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对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将化学合成的人NF-κB p65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 目的采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下调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NF-κB p65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对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将化学合成的人NF-κB p65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转染入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采用RT-PCR法测定细胞内NF-κB p65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NF-κB亚单位p65的DNA结合活性的改变;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利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化学合成的人NF-κB p65siRNA能有效地抑制SGC-7901细胞中NF-κB p65mRNA的表达(P<0.05);RelAsiRNA组的p65亚单位与DNA结合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RelA siRNA组中SGC-7901细胞的体外侵袭力减弱,增殖活性降低。结论特异的siRNA可以有效阻断NF-κB信号通路,影响人胃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和体外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 RNA干扰 细胞侵袭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近远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4
2
作者 魏光兵 高琪 +5 位作者 吴云桦 郑见宝 崔飞博 王炜 霍雄伟 孙学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13期2080-2083,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与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近远期疗效差异,探讨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从2013年6月到2015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诊断为胃腺癌或黏液腺癌并行根... 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与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近远期疗效差异,探讨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从2013年6月到2015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诊断为胃腺癌或黏液腺癌并行根治性全胃切除129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近期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病理指标及远期疗效,比较两种手术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病理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减低、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并且术中术后输血率降低,而开腹组手术时间低于腹腔镜组,住院总花费也低于腹腔镜组。两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相同。结论: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与开腹手术相比,其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并且两组患者远期疗效一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腹腔镜辅助 开腹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术后肠功能恢复影响因素及术后早期予以灌肠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吴云桦 高琪 +5 位作者 郑见宝 孙学军 魏光兵 王炜 崔飞博 陈南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22期3573-3577,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并研究术后早期予以灌肠对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行胃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定义术后3日内肛门自主排气为早期肠功能恢复组,余为非早期肠功能恢复组。采用单因素及非条...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并研究术后早期予以灌肠对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行胃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定义术后3日内肛门自主排气为早期肠功能恢复组,余为非早期肠功能恢复组。采用单因素及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逐步法)研究影响胃癌术后早期肠功能恢复的因素。按灌肠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早期灌肠组、非早期灌肠组及未灌肠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10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糖尿病、是否行腹腔镜手术、吻合方式、是否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和是否灌肠为早期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影响因素,结果证实是否行腹腔镜手术、吻合方式、是否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和是否灌肠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因素。比较三组不同灌肠情况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资料,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灌肠组、非早期灌肠组及未灌肠组患者术后自主排气时间分别为(3.61±0.83)d、(4.09±1.12)d、(4.58±0.91)d,P<0.05,术后自主排便时间分别为(4.11±1.85)d、(4.96±1.52)d、(5.74±1.50)d,P<0.05。而对三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总体并发症比较时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影响胃癌术后肠功能恢复因素为是否行腹腔镜手术、吻合方式、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和灌肠。灌肠有助于胃癌患者术后排气排便,但是否早期灌肠对肠道功恢复未见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术后 肠功能恢复 影响因素 灌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干预对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4
作者 廖春艳 崔飞博 +4 位作者 樊慧 乔莉娜 张红梅 金鲜珍 郑见宝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6期156-159,共4页
目的评价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96例胃癌患者按照其就诊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目的评价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96例胃癌患者按照其就诊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和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结果术前,两组患者SAS、VAS、QLQ-C30(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G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两组患者SAS及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SAS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另外,两组患者QLQ-C30(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GSE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QLQ-C30(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GSES评分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干预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患者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自我效能 胃癌 焦虑 疼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EGFR、BRAF和K-RasK-Ras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崔飞博 陈南征 +2 位作者 郑见宝 张冠军 孙学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56-560,共5页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BRAF及K-Ra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36例结直肠癌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EGFR、BRAF和K-Ras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并...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BRAF及K-Ra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36例结直肠癌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EGFR、BRAF和K-Ras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13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EGFR、BRAF及K-Ras蛋白均有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59%(96/136)、50.74%(69/136)及47.48%(66/136),均高于其相应在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5.29%(48/136)、16.18%(22/136)及19.52%(27/136)〕,虽然K-Ras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在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GFR和BRA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在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BRAF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P<0.05),而K-Ra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GFR、BRAF及K-Ras基因的蛋白表达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EGFR、BRAF过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但K-Ras作用尚不明确,抗EGFR、BRAF靶向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可能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BRAF K-RAS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慢性肛瘘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观察 被引量:54
6
作者 郑毅 王振军 +10 位作者 杨新庆 崔金杰 陈朝文 张学斌 王小强 张西玲 车向明 陈进才 崔飞博 宋维亮 陈玉琢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2期3454-3457,共4页
目的 评价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plug)术式在慢性肛瘘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等5家医院收治的239例慢性肛瘘患者,其中男199例(83.26%),女40例(16.74%),对照... 目的 评价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plug)术式在慢性肛瘘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等5家医院收治的239例慢性肛瘘患者,其中男199例(83.26%),女40例(16.74%),对照表随机分配入试验组(脱细胞黏膜组)或对照组(单纯手术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完成入组病例1 19例和120例,试验组采用LIFT-plug术式,对照组采用保留括约肌手术(UFT)术式,术后随访180 d.统计术后180 d内的治愈率和中位愈合时间,评估术后复发率、术后疼痛、肛门失禁率及材料安全相关.本研究得到北京朝阳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 术后第180天脱细胞黏膜组愈合率为96.5%,单纯手术组愈合率为83.7%,脱细胞黏膜组中位术后愈合时间为22 d,单纯手术组中位术后愈合时间为30 d,组间术后愈合率和中位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次试验随访180 d期间无复发.术后标准数字评分法(VAS)疼痛评分术后第2、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随访时间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肛门失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未发生严重的肛门失禁,试验组未发生与研究器械有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LIFT-plug术式较之LIFT术式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组织损伤程度小,无肛门失禁发生,操作简单,是一种针对经慢性肛瘘更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肛瘘 括约肌保留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学习曲线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云桦 祁杰 +5 位作者 孙学军 郑见宝 高琪 魏光兵 王炜 崔飞博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同一组术者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总结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科室同一组术者连续开展的119例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每一例患者的... 目的探讨同一组术者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总结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科室同一组术者连续开展的119例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每一例患者的手术时间,采用加权移动平均法、累及分析法(cumulative sum analysis,CUSUM)、风险调整累及分析法(risk-adjusted CUSUM,RA-CUSUM)以及曲线拟合软件Matlab分析学习曲线;再通过比较学习曲线中每一阶段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检出个数、远端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首次进流食时间来验证近期疗效,总结腹腔镜辅助直肠癌的手术经验。结果该组医师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手术学习曲线分为3个阶段及2个时间截点,第1个截点是在完成手术第36例左右,第2个截点在完成手术第80例左右。3个阶段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比较3个阶段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检出个数、远端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住院时间,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第3阶段最优,第2阶段次之,第1阶段最差。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学习曲线可分为初步探索期、掌握期和熟练期;有丰富开腹直肠癌手术经验的该组固定手术团队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手术达到掌握程度完成第1阶段需要36例左右,达到熟练程度完成第2阶段需80例左右,且在学习曲线不同阶段所完成手术的近期疗效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 学习曲线 近期疗效
原文传递
CDX2基因干扰对人结肠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孝彬 郑见宝 +5 位作者 孙学军 崔飞博 余钧辉 王训凯 韩阳 王恺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0-487,共8页
目的:探讨CDX2基因表达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体外转染CDX2-shRNA慢病毒、空慢病毒载体及无转染的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和HT29接种到裸鼠皮下,制备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各组移植瘤的生长情况,28d后处死裸鼠,剥取移植瘤称重,并... 目的:探讨CDX2基因表达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体外转染CDX2-shRNA慢病毒、空慢病毒载体及无转染的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和HT29接种到裸鼠皮下,制备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各组移植瘤的生长情况,28d后处死裸鼠,剥取移植瘤称重,并分别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Ki-67与CDX2的表达。结果:与各自空白对照组(无转染的SW480或HT29细胞移植)比较,两个干扰组(转染CDX2-shRNA慢病毒的SW480或HT29细胞移植)移植瘤生长速度均明显加快、移植瘤质量明显增加(SW480:679.11mgvs.379.36mg;HT29:715.78mgvs.427.07mg),瘤组织Ki-6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CDX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均P<0.05)。两个阴性对照组(转染空慢病毒载体的SW480或HT29细胞移植)的各指标与各自空白对照组间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抑制CDX2基因的表达能促进人结肠癌细胞的裸鼠体内的生长,故CDX2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基因 同源盒 RNA干扰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热诱导对8HSE修饰的hTERT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增强作用
9
作者 王孝珑 贺赛 +7 位作者 孙学军 周培华 郑见宝 魏光兵 崔飞博 肖宁 张立 禄韶英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7-722,共6页
目的:探讨热诱导对8倍重复串联热休克元件(8HSE)修饰的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h TERTp)转录活性及靶向性的影响。方法:用PCR法从人结肠癌基因组中克隆h TERTp;将单纯的h TERTp或8HSE修饰的h TERTp重组于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 GL4.2后,... 目的:探讨热诱导对8倍重复串联热休克元件(8HSE)修饰的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h TERTp)转录活性及靶向性的影响。方法:用PCR法从人结肠癌基因组中克隆h TERTp;将单纯的h TERTp或8HSE修饰的h TERTp重组于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 GL4.2后,分别与内参质粒p GL4.74(含TK启动子)共转染h TERT高表达的SW480细胞株和h TERT低表达的MKN28细胞株,双荧光素酶法检测h TERTp在37℃及43℃下的转录活性。结果:PCR、酶切和DNA测序表明h TERTp克隆、8HSE合成及载体构建成功。37℃下,单纯h TERTp在SW480细胞中的转录活性明显高于MKN28细胞(P<0.05),8HSE对h TERTp转录活性无增强作用,且在SW480细胞中8HSE对h TERT转录活性具有抑制作用;43℃下,单纯h TERTp的转录活性在两种细胞中无明显改变(P>0.05),但与单纯h TERTp比较,8HSE修饰的h TERTp转录活性在SW480细胞中明显增强(P<0.05),而在MKN28细胞中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热诱导对h TERTp转录活性无明显影响,但对8HSE修饰的h TERTp转录活性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且该调控元件靶向于h TERT高表达的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转录因子 HSP70热休克蛋白质类 转录启动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