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胰腺炎不同阶段应用丹参注射液对大鼠氧自由基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姚常柏 张丽红 +2 位作者 于忠行 董印权 崔颖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应用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ereatitis,AP)大鼠自由基水平的影响,从而探讨丹参注射液防治急性胰腺炎的机理。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丹参组,采用L-精氨酸腹腔注射方法诱导大...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应用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ereatitis,AP)大鼠自由基水平的影响,从而探讨丹参注射液防治急性胰腺炎的机理。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丹参组,采用L-精氨酸腹腔注射方法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丹参组于不同时间注射丹参注射液(尾静脉注射)。完成后2h,腹腔麻醉,经腹主动脉采血,离心分离血清,动态测定大鼠血清淀粉酶(AMY)、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评估不同阶段注射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的防治作用。结果 :丹参组实验室指标血清淀粉酶(AMY、MDA、SOD)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AP组AMY和MDA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丹参治疗组在各个时间点都可降低AMY和MDA的水平(P<0.05),升高SOD水平(P<0.05)。结论:丹参通过降低损害因子MDA、升高保护因子SOD对AP有治疗作用,丹参注射液的早期应用对急性胰腺炎的防治作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丹参注射液 氧自由基 MDA SOD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不同阶段应用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血清内皮素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于忠行 姚常柏 +1 位作者 董印权 崔颖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应用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ereatitis,AP)大鼠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ET)活性变化的影响,从而探讨丹参注射液防治急性胰腺炎的机理。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丹参组,采用L-...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应用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ereatitis,AP)大鼠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ET)活性变化的影响,从而探讨丹参注射液防治急性胰腺炎的机理。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丹参组,采用L-精氨酸腹腔注射方法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丹参组于不同时间注射丹参注射液(尾静脉注射)。完成后2h,腹腔麻醉,经腹主动脉采血,离心分离血清,ELISA法测定ET-1含量,评估不同阶段注射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的防治作用。结果:丹参组(ET-1)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够降低ET-1的含量;丹参注射液的早期应用对急性胰腺炎的防治作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丹参注射液 血清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分析
3
作者 崔颖新 宋凤吉 《吉林医学信息》 2008年第Z2期51-52,共2页
临床上使用血小板计数(PLT)这一指标来监测病人的出凝血状况,已成为一种常规手段。随着血细胞分析系统的不断推出,使得血小板分析更为多样化,为评价病人的血小板功能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现已广泛应用,它主要用于区分... 临床上使用血小板计数(PLT)这一指标来监测病人的出凝血状况,已成为一种常规手段。随着血细胞分析系统的不断推出,使得血小板分析更为多样化,为评价病人的血小板功能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现已广泛应用,它主要用于区分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如果是骨髓增生低下造成的血小板减少, MPV不变或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压积 血小板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产业技术扩散机制与创新协同效应 被引量:5
4
作者 尹翀 丁青艳 +1 位作者 杨振亚 崔颖新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35-43,共9页
为促进和发挥中原城市群创新协同效应,打造高水平城市群,基于产业复杂网络视角提出赋权区域产业技术流树(RITFT)模型,并基于RITFT对中原地区的产业技术扩散结构机制与创新协同效应进行研究。首先提出区域产业技术相关度测量系数,在产业... 为促进和发挥中原城市群创新协同效应,打造高水平城市群,基于产业复杂网络视角提出赋权区域产业技术流树(RITFT)模型,并基于RITFT对中原地区的产业技术扩散结构机制与创新协同效应进行研究。首先提出区域产业技术相关度测量系数,在产业技术流网络(ITFN)基础上提出RITFT建模原理及方法,构建中原地区RITFT,并从干流、支流等产业技术流分布特征上揭示中原城市群产业技术创新与扩散的核心结构机制;进一步基于对个体产业承载、中介与扩散的基础效应和技术外溢、吸收强度与乘数效应等方面的分析,对中原城市群创新协同效应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中原城市整体技术扩散协作效率较高,产业创新存在省内大协同、区域内小协同及空间支撑互补性强等特征。最后提出中原城市群应不断强化区域创新政策供给、完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以综合科技服务平台为支撑建立新型的产业创新治理体系,打造区域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产业技术扩散机制 技术流 产业技术流树 创新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元超网络的中原城市群协同创新机制——以先进材料产业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尹翀 丁青艳 +2 位作者 崔颖新 李晓军 孙善美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1-94,共14页
基于国家专利数据,依托专利合作与转让网络构建城市群创新超网络模型(UAI-HN),并运用该模型以中原城市群先进材料产业为对象分析揭示创新簇、创新元组、主体创新协同力与空间覆盖度、城市创新协同力与载体支撑力等协同创新机制特征。结... 基于国家专利数据,依托专利合作与转让网络构建城市群创新超网络模型(UAI-HN),并运用该模型以中原城市群先进材料产业为对象分析揭示创新簇、创新元组、主体创新协同力与空间覆盖度、城市创新协同力与载体支撑力等协同创新机制特征。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协同创新关系集中化程度较低,创新主体协同水平不均衡,自发性技术合作较为活跃;企业及所属研究平台协作能力突出,校企协同机制较为成熟,而科研院所创新支撑力不强且协作水平不高;群内城市间的创新协作分工清晰,同群外城市的创新协同度较高;以大学和以科技服务机构为中心的创新簇是中原城市群协同创新体系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创新超网络 中原城市群 协同创新机制 先进材料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