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转型期道德冷漠的原因及其制度规范 被引量:6
1
作者 崔雪茹 黄汉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5-139,共5页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各种各样的道德行为失范现象层出不穷,其中以道德冷漠最为显著。小悦悦事件使得人们感慨道德冷漠已经愈演愈烈,人们开始思考如何规避此类事件。通过对此类事件的分析,从历史原因、现实原因两个方面分析、探...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各种各样的道德行为失范现象层出不穷,其中以道德冷漠最为显著。小悦悦事件使得人们感慨道德冷漠已经愈演愈烈,人们开始思考如何规避此类事件。通过对此类事件的分析,从历史原因、现实原因两个方面分析、探讨"道德冷漠为什么会出现"的问题,进而从改善社会道德风尚、对道德控制进行协调整饬,以及个体道德的自我完善三个层面避免道德冷漠事件的再次发生,提升整个社会的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道德冷漠 历史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子论“乐” 被引量:3
2
作者 崔雪茹 周国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26,共5页
孟子秉承儒家思想,尤其在幸福观方面光大了儒学。其幸福观可以归结为"与民同乐"说、"君子三乐"说和"天爵人爵"说。"与民同乐"是关于社会幸福与个人幸福相统一的思想;"君子三乐"说,... 孟子秉承儒家思想,尤其在幸福观方面光大了儒学。其幸福观可以归结为"与民同乐"说、"君子三乐"说和"天爵人爵"说。"与民同乐"是关于社会幸福与个人幸福相统一的思想;"君子三乐"说,肯定了人的家庭幸福、道德幸福与教育者特有的幸福,这一思想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天爵人爵"说涉及到了德福一致思想,具有劝善的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观 与民同乐 君子三乐 天爵人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子的智德思想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崔雪茹 习勇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7-42,共6页
孟子认为"智"的含义为"聪明"与"智慧",从"仁且智"作为孟子思想理想人格,可以看到孟子和孔子在智德方面的相似之处。孟子把"智"作为与仁、义、礼并举的"四德"之一,可以看... 孟子认为"智"的含义为"聪明"与"智慧",从"仁且智"作为孟子思想理想人格,可以看到孟子和孔子在智德方面的相似之处。孟子把"智"作为与仁、义、礼并举的"四德"之一,可以看出孟子智德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其创新之处。孟子指出"是非之心"虽为天之所与,本性固有,智德仍需藉由"扩充"与"存养"两种工夫而保有。孟子智德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强调"仁"德为首德的同时,也重视智德的辅助之效,并第一次将"良知"与"智德"两者关联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智德 儒家哲学 是非之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德性思想析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崔雪茹 薛晓萍 《船山学刊》 CSSCI 2010年第3期127-129,共3页
儒家德性论的核心是建构了一个内容涉及人们生活各个领域的德目系统。因为这个系统德目繁多,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古往今来被人们视为生活的行为准则、修养的理想目标。仁、义、礼、智、信是这个系统中最重要的德目,且以"仁&qu... 儒家德性论的核心是建构了一个内容涉及人们生活各个领域的德目系统。因为这个系统德目繁多,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古往今来被人们视为生活的行为准则、修养的理想目标。仁、义、礼、智、信是这个系统中最重要的德目,且以"仁"为核心。儒家德性的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推己及人、修身养性、经邦济世"三个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爱 忠恕 修己 仁义礼智 居敬 穷理 省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个人主义源流考 被引量:6
5
作者 崔雪茹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62-165,170,共5页
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观念。西方个人主义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典哲学、希腊城邦政治、贸易经济等文化和机构。罗素认为个人主义源于犬儒学派和斯多葛派。在西方,个人主义的形成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密不可分,个人主义最终在美国获得... 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观念。西方个人主义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典哲学、希腊城邦政治、贸易经济等文化和机构。罗素认为个人主义源于犬儒学派和斯多葛派。在西方,个人主义的形成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密不可分,个人主义最终在美国获得了积极的意义,由此被广为传播。探究西方个人主义源流,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借鉴个人主义、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主义 爱默生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游记》中的儒释道思想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崔雪茹 罗莎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97-103,共7页
儒家、道教和佛教三家思想互相借鉴与融合,对中国各个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明清时期,儒释道三足鼎立,其融合发展逐渐成熟深刻,文学艺术作品中多见其影响。儒释道的融会贯通在明清小说代表之一的《西游记》中有着典... 儒家、道教和佛教三家思想互相借鉴与融合,对中国各个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明清时期,儒释道三足鼎立,其融合发展逐渐成熟深刻,文学艺术作品中多见其影响。儒释道的融会贯通在明清小说代表之一的《西游记》中有着典型深刻的反映。《西游记》不仅仅是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它还将儒释道三家文化融合,开篇就以石头文化来讲述儒释道三家的联系。同时,作为明清小说的代表,它用具体的人物代表三家,反映了儒释道融合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释道 融合 《西游记》 石头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行为的自由与责任析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崔雪茹 易立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6年第3期48-52,共5页
道德自我意识一旦走出意识的羁圈,便进入道德实践的领域。如果说,道德自我意识中的自由意志,仅为道德实践中的自由提供了认识上的可能性的话;那么,道德行为本身则是为实现这种可能性而作的努力。这个努力的结果是道德自由的真正实现。然... 道德自我意识一旦走出意识的羁圈,便进入道德实践的领域。如果说,道德自我意识中的自由意志,仅为道德实践中的自由提供了认识上的可能性的话;那么,道德行为本身则是为实现这种可能性而作的努力。这个努力的结果是道德自由的真正实现。然而,由于道德生活实践领域的复杂性,道德行为实现真正自由的选择,并在这个自由选择中造就完美人性的理想的追求,总显得极为艰辛和曲折。道德行为的自由恰恰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自由的条件下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行为 自由 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 被引量:4
8
作者 崔雪茹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62-64,共3页
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是我们应该信奉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对人性向善规范的一个基本要求。但是长期对集体主义的误解,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冲击,使集体主义原则在人们心中动摇了,集体主义因而深陷困境。鉴于此,我们... 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是我们应该信奉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对人性向善规范的一个基本要求。但是长期对集体主义的误解,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冲击,使集体主义原则在人们心中动摇了,集体主义因而深陷困境。鉴于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集体主义的含义和本源,分析集体主义深陷困境的原因,探究集体主义是否还应该是我们规范人性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主义 困境 出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道德教育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崔雪茹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40-48,共9页
王阳明知行合一说主要是针对明朝中期"不知而妄行"与"空想而不行"两种不良倾向,以及当时道德实践中先知后行、知而不行的弊病而提出的,其用意在于强调道德的实践性。王阳明知行合一说对于道德教育的意义有两点:一... 王阳明知行合一说主要是针对明朝中期"不知而妄行"与"空想而不行"两种不良倾向,以及当时道德实践中先知后行、知而不行的弊病而提出的,其用意在于强调道德的实践性。王阳明知行合一说对于道德教育的意义有两点:一是人人心存善念,即澄清道德意念与纯化道德动机。二是人人践行善行,即以道德认知引导道德实践和以道德实践扩充"道德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知行合一 良知 道德认知 道德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作者论解读李安电影中的文化特质 被引量:2
10
作者 崔雪茹 黄英 《民族艺林》 2018年第3期56-67,共12页
从1991年的《推手》到2007年的《色·戒》,李安电影类型的多样组合风貌说明了李安电影的独特性格。在当代"美学―政治"的配置中,李安电影的文化特质代表一种融合的、跨文化的以及反思人性的美学情怀。透过人性的共同思维... 从1991年的《推手》到2007年的《色·戒》,李安电影类型的多样组合风貌说明了李安电影的独特性格。在当代"美学―政治"的配置中,李安电影的文化特质代表一种融合的、跨文化的以及反思人性的美学情怀。透过人性的共同思维与感受,李安浓厚的人文主义艺术思想已超越了单一国家的限制。李安的电影,不仅再现了全球化下电影工业的特殊发展模式,同时也创造了文化流动与整合跨界的后现代视觉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安电影 作者理论 后现代 跨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报道的道德底线——论西方媒体对拉萨暴力事件的歪曲报道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雪茹 王菲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26-128,共3页
2008年3月14日,"藏独"分子在拉萨街头制造了残忍的打砸抢暴力事件,西方媒体在这一事件上歪曲事实,报道弄虚作假,极大的影响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声誉,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新闻报道的道德底线是尊重客观事实,... 2008年3月14日,"藏独"分子在拉萨街头制造了残忍的打砸抢暴力事件,西方媒体在这一事件上歪曲事实,报道弄虚作假,极大的影响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声誉,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新闻报道的道德底线是尊重客观事实,及时准确的报道事件,尽可能客观的报道事件,而不加入任何感情色彩。西方媒体大肆冲破这一基本的道德底线,应该受到世人的一致谴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底线 新闻报道 拉萨 打砸抢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全面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7
12
作者 崔雪茹 《保定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0-23,共4页
文化产业的出现是产业分化、科技进步、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又与市场经济的发育成熟程度密切相关。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 文化产业的出现是产业分化、科技进步、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又与市场经济的发育成熟程度密切相关。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积极发挥政府在全面提升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中的关键作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高市场拓展能力,加强文化安全立法,培育文化产业品牌。从外在支持和内功修炼两个方面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国际竞争力 创新文化管理体制 文化产业品牌 文化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与人文精神初探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雪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4-7,共4页
电影作为艺术,有其人文关怀。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一般可分为三种,然而究其根本,都是对文化进行人文思考。文章以具体的案例,即袁牧之的《马路天使》及侯孝贤的《戏梦人生》,来探讨电影艺术家如何呈现他们所感受的人生经验,如何探索人... 电影作为艺术,有其人文关怀。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一般可分为三种,然而究其根本,都是对文化进行人文思考。文章以具体的案例,即袁牧之的《马路天使》及侯孝贤的《戏梦人生》,来探讨电影艺术家如何呈现他们所感受的人生经验,如何探索人生意义,如何拓展艺术想象的空间。进而探讨历史研究对电影开始注意,并且有些重要著作已经对电影与文化的关系进行了理论的探讨。最后重申电影的人文关怀及广大的社会人文基础,用长远广大的历史文化视角,思考电影艺术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艺术想象 历史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阳明“知行合一”说对道德教育的启示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崔雪茹 《教育文化论坛》 2017年第1期11-16,共6页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是针对明朝中期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水准低下,特别是官员阶层贪污腐败,虚伪欺诈的情形而提出的,对当时不知而妄行与空想而不行两种不良倾向对症下药。其宗旨是针对道德实践中先知后行、知而不行的弊病而...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是针对明朝中期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水准低下,特别是官员阶层贪污腐败,虚伪欺诈的情形而提出的,对当时不知而妄行与空想而不行两种不良倾向对症下药。其宗旨是针对道德实践中先知后行、知而不行的弊病而发的,其用意是在于强调道德的实践性。王阳明"知行合一"在道德教育的意义有两点:首先是人人心存善念,其内涵为澄清道德意念与纯化道德动机;其次是人人践行善行,其内涵为以"道德认知"引导"道德实践"和以"道德实践"扩充"道德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知行合一 良知 道德认知 道德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荀子幸福观析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雪茹 张倩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40-44,共5页
作为战国末年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对幸福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方面,他在孔、孟之后看到了社会幸福与个人幸福之间的关系,认为只有国家昌盛个人才有可能得到幸福;另一方面,他看到了祸福的相互转化和德福悖论,他主张修养德行... 作为战国末年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对幸福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方面,他在孔、孟之后看到了社会幸福与个人幸福之间的关系,认为只有国家昌盛个人才有可能得到幸福;另一方面,他看到了祸福的相互转化和德福悖论,他主张修养德行来促进幸福,但他亦勇于正视社会现实中个人主观努力与实际结果的差距。他认为致福的路径:一是加强自身修养;二是审时度势,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汲汲于物质幸福,而更多地去追求精神快乐。因此,荀子的幸福思想是对先秦儒家既有幸福理论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昌民福说 修身致福说 祸福转化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利己主义辩难 被引量:3
16
作者 崔雪茹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67-73,共7页
合理利己主义是在不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个人利益,从个人和社会利益的一致中确保个人利益的利己主义理论。无论是从理论和实践上看,合理利己主义最终必然陷入困境:或者是走向极端利己主义;或者是放弃利己主义,走向自我牺牲... 合理利己主义是在不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个人利益,从个人和社会利益的一致中确保个人利益的利己主义理论。无论是从理论和实践上看,合理利己主义最终必然陷入困境:或者是走向极端利己主义;或者是放弃利己主义,走向自我牺牲。人性是利己和利他的统一,尽管人有动物一样的自私、利己的天性和追求,但人却能够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规范这种追求。道德是依据人的内心信念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合理利己主义从本质上讲,是不可能"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利己主义 利己主义 “第三种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国演义》中的儒家思想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雪茹 张景行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1期44-50,95,共8页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道德修养、伦理礼仪、从政入世等各方面影响着社会的意识形态,对小说创作的风格和思想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通过对三国历史的回顾,结合...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道德修养、伦理礼仪、从政入世等各方面影响着社会的意识形态,对小说创作的风格和思想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通过对三国历史的回顾,结合作者的想象与虚构,描绘了历史时代的综合情景。无论是剧情时代还是写作背景,都是儒家思想占据社会主流,却遭遇社会战乱、统一与仁爱观念遭受打击的时期。《三国演义》中存在大量的儒家文化元素,诸如正统、仁爱、民本思想,以及国家统一的目标都有所体现。本文将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分析《三国演义》的儒家文化背景,辨析小说中的儒家元素,为学习儒家文化、了解儒家思想在文学作品与小说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儒家 仁爱 民本 礼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报怨方式的伦理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崔雪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53,共3页
在古今中外伦理思想中,关于报怨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主张,即"以怨报怨"、"以德报怨"和"以直报怨"。"以怨报怨"方式源于原始社会的行为习惯,"以德报怨"方式以基督教和佛教为代表,"... 在古今中外伦理思想中,关于报怨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主张,即"以怨报怨"、"以德报怨"和"以直报怨"。"以怨报怨"方式源于原始社会的行为习惯,"以德报怨"方式以基督教和佛教为代表,"以直报怨"方式则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所倡导的。报怨方式的选择,不仅影响矛盾纷争的解决效果,而且体现做人的境界。以直报怨思想符合现代伦理精神,有利于正确解决矛盾纷争,实现社会公正与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怨报怨 以德报怨 以直报怨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经》中的自然哲学理论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雪茹 黄英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07-114,共8页
《墨经》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其内容涉及光学、逻辑学、知识论、几何学等学科的知识。《墨经》中的几何学和光学部分已达到相当深刻和先进的地步。其几何学知识体现在:点的定义、整体与部分、有穷与无穷,方与圆。这说明... 《墨经》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其内容涉及光学、逻辑学、知识论、几何学等学科的知识。《墨经》中的几何学和光学部分已达到相当深刻和先进的地步。其几何学知识体现在:点的定义、整体与部分、有穷与无穷,方与圆。这说明后期墨家不仅给点、方、圆等几何概念下了精确的定义,而且还讨论形体之间的相切、相交、相比、相离等关系。《墨经》集中讲光学的条目共有八条,主要解释说明针孔成像、投影、镜像以及反射等方面的光学现象。这些关于光学的记载比古希腊欧几里德的相关理论早一百多年。《墨经》中关于力学的条目有十几条,内容涉及时空观念、力的定义、杠杆原理、滑轮和斜面的作用等方面。其中,对时空和运动的关系,后期墨家的认识比较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经》 几何学 光学 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民依赖性与青少年教育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雪茹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群体本位文化。这种文化不断巩固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也造就了中国国民依赖性。家国中的人物角色定位及对家国义务的单向强调弱化了自我,对权威的过度服从和崇拜容易形成奴性人格和依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群体本位文化。这种文化不断巩固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也造就了中国国民依赖性。家国中的人物角色定位及对家国义务的单向强调弱化了自我,对权威的过度服从和崇拜容易形成奴性人格和依赖他人的病态人格。中国国民依赖性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不思进取、安于常规、丧失独立性、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等方面。消除这些影响既要加强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又要加强自我观念教育,同时还要鼓励和支持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依赖性 青少年教育 独立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