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与近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被引量:30
1
作者 崔豹 马露 +3 位作者 曾源 韩旭 李雪梅 蔡剑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45-1248,共4页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发生与近期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连续符合纳入标准的73例患者,分为有症状组44例和无症状组29例,双盲评价影像资料,分析2组斑块成分(宽块...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发生与近期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连续符合纳入标准的73例患者,分为有症状组44例和无症状组29例,双盲评价影像资料,分析2组斑块成分(宽块内出血、脂质坏死核、纤维帽较薄/破裂)及管腔狭窄程度与30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与无症状组比较,有症状组患者纤维帽较薄/破裂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斑块纤维帽稳定性预测30d内临床症状稳定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79.5%、65.5%和74.0%,纤维帽较薄/破裂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是纤维帽完整较厚者的7.39倍,OR值7.39,95%CI:2.69~20.3(P〈0.001)。2组斑块内出血、脂质坏死核及管腔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纤维帽较薄/破裂与30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预测近期临床症状稳定性的影像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狭窄 磁共振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血管重构与斑块稳定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崔豹 马露 +4 位作者 曾源 李依霞 韩旭 蔡幼铨 蔡剑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75-378,共4页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颈动脉重构指数(CRI)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学特性及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入选至少一侧颈动脉含有1.5 mm以上厚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血压患者46例(共74支),分为有症状组25例和无症状组21...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颈动脉重构指数(CRI)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学特性及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入选至少一侧颈动脉含有1.5 mm以上厚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血压患者46例(共74支),分为有症状组25例和无症状组21例。明确患者症状及是否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可能与血管重构相关的临床因素。双盲评价影像资料,采用相关与回归分析CRI与斑块内容物、纤维帽状态、标准化管壁指数及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有症状患者CRI明显高于无症状者(2.38±0.75 vs 2.04±0.60,P=0.038),CRI与管壁标准化指数呈正相关(r=0.47,P〈0.01)。斑块纤维帽破裂与完整-厚比较,CRI越高纤维帽破裂概率越高(OR=4.63,95%CI:1.41~15.20,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CRI主要由管壁标准化指数和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情况决定。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重构与斑块稳定性有相关性。磁共振成像监测CRI或许可以预测纤维帽破裂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复合材料共混改性研究及应用进展
3
作者 崔豹 杨建军 +3 位作者 吴庆云 吴明元 张建安 刘久逸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9-136,共8页
对可降解材料、纳米材料和聚氨酯等对聚乳酸(PLA)的改性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应用领域进行了归纳,最后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聚乳酸 共混改性 可生物降解 纳米填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管腔狭窄准确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4
作者 潘春燕 崔进国 +2 位作者 崔豹 康永 刘红娜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04-108,共5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以其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以及良好的图像质量...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以其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以及良好的图像质量和较高的诊断准确性,成为检测冠心病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CTA 冠状动脉钙化 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颈动脉系统动脉硬化斑块颅内外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韩旭 赵锡海 +6 位作者 刘丹青 崔豹 马露 马林 蔡幼铨 娄昕 蔡剑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斑块颅内、外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有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5例,其中脑梗死27例(49.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8例(50.9%),同时进行颅内、外颈动脉MRI,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颅外颈动脉:最...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斑块颅内、外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有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5例,其中脑梗死27例(49.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8例(50.9%),同时进行颅内、外颈动脉MRI,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颅外颈动脉:最大管壁厚度、粥样硬化斑块累及范围及管腔狭窄程度分别为(3.7±1.6)mm、(27.7±15.0)mm及(37.9±30.6)%;37例(67.3%)斑块内伴有钙化,24例(43.6%)斑块内伴有出血,25例(45.5%)斑块内伴有富脂质坏死核,13例(23.6%)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颅内颈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前循环(包括大脑前、中动脉)的管腔狭窄度分别为(37.2±26.5)%和(37.5±26.2)%。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颅外颈动脉狭窄及最大管壁厚度有相关性(r=0.866,r=0.564,P<0.01)。前循环狭窄与颅外颈动脉狭窄及最大管壁厚度有相关性(r=0.879,r=0.598,P<0.01)。结论颅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严重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可以作为预测颅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严重程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搏动性耳鸣乙状窦骨壁缺损与病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兴旺 崔豹 +5 位作者 徐卫峰 杜昱平 祝玉芬 康云辉 周永青 崔进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6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探讨乙状窦骨壁缺损(SSD)所致搏动性耳鸣(PT)颞骨影像学特点,以及SSD与病程关系。方法纳入乙状窦骨壁重建术治愈PT患者13例,回顾性分析患侧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TB-HRCT)影像学表现,明确相关临床病史。在多平面重建图像上观察SSD位... 目的探讨乙状窦骨壁缺损(SSD)所致搏动性耳鸣(PT)颞骨影像学特点,以及SSD与病程关系。方法纳入乙状窦骨壁重建术治愈PT患者13例,回顾性分析患侧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TB-HRCT)影像学表现,明确相关临床病史。在多平面重建图像上观察SSD位置并测量最大长度,是否伴有乙状窦憩室、颈静脉球高位及乳突导静脉畸形,并统计学分析SSD与病程关系。结果 13例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平均(34.31±11.56)岁,PT病程4个月~10年,平均(4.44±3.28)年,右侧11例,左侧2例,乙状窦憩室8例。患侧SSD长度平均为(5.32±2.28)mm,均位于横窦-乙状窦交界区前外侧壁。多因素分析SSD主要由病程决定(P=0.007<0.05)。SSD长度与PT病程具有明显相关性(r=0.825,P=0.001<0.05)。观察者间测量SSD长度一致性良好。结论本研究表明SSD可能具有进展性,相关PT病程越长,SSD长度可能越大。通过TB-HRCT可以充分显示SSD位置并准确、可重复测量其长度,对术前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性耳鸣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乙状窦 骨壁缺损 憩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调脂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杜瑞雪 叶平 +4 位作者 蔡剑鸣 王庆军 崔豹 刘丹青 吴红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96-699,共4页
目的观察长期调脂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门诊MRI证实有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含脂核),从未服用调脂药物的无症状患者15例,予瑞舒伐他汀5~20mg/d治疗48个月。分别于基线、治疗... 目的观察长期调脂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门诊MRI证实有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含脂核),从未服用调脂药物的无症状患者15例,予瑞舒伐他汀5~20mg/d治疗48个月。分别于基线、治疗后24个月及48个月时,检测血脂,行颈动脉MRI检查。采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颈动脉管壁体积、斑块成分(包括脂核、钙化、纤维组织)体积,计算各斑块成分体积百分比及管壁体积百分比。结果与基线比较,患者治疗24个月钙化体积百分比明显升高,脂核体积和脂核体积百分比明显降低;治疗48个月纤维组织体积、纤维组织体积百分比、钙化体积和钙化体积百分比明显升高,脂核体积和脂核体积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P<0.01)。与治疗24个月比较,患者治疗48个月纤维组织体积、纤维组织体积百分比、钙化体积和钙化体积百分比明显升高,脂核体积和脂核体积百分比明显降低[47.08(24.00,124.20)mm3 vs67.68(39.62,145.78)mm3,P<0.01;(12.63±7.64)%vs(17.27±11.90)%,P<0.01]。结论长期调脂治疗可明显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降血脂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与性别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马露 崔豹 +3 位作者 韩旭 马林 蔡幼铨 蔡剑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成分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进行颈动脉3.0T MR高分辨扫描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54例,男性95例,女性59例,根据MR扫描结果,对斑块成分和性质进行分析,比较男、女性的斑块成分差异。结果男性斑块内富脂...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成分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进行颈动脉3.0T MR高分辨扫描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54例,男性95例,女性59例,根据MR扫描结果,对斑块成分和性质进行分析,比较男、女性的斑块成分差异。结果男性斑块内富脂质坏死核(42.1%vs 20.0%,P=0.005)和薄或破裂纤维帽(59.7%vs39.5%,P=0.046)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女性斑块内钙化的发生率有高于男性的趋势(74.6%vs 65.3%,P=0.225),男性与女性斑块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2%vs 22.0%,P=0.756)。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男性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高于女性,这可能有助于解释脑卒中发病率的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性别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马露 崔豹 +4 位作者 曾源 李依霞 韩旭 蔡幼铨 蔡剑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907-910,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与糖代谢正常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异。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糖尿病组,糖代谢正常者28例作为糖代谢正常组,进行颈动脉3.0T MR高分辨扫描,依据MR图像,比较2组间斑块成分和颈动脉形态学指标的差异。结果糖尿...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与糖代谢正常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异。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糖尿病组,糖代谢正常者28例作为糖代谢正常组,进行颈动脉3.0T MR高分辨扫描,依据MR图像,比较2组间斑块成分和颈动脉形态学指标的差异。结果糖尿病组颈动脉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49支,糖代谢正常组47支,糖尿病组斑块内钙化(83.67%vs 55.32%,P=0.002)及薄/破裂纤维帽(67.35%vs 42.55%,P=0.015)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糖代谢正常组;糖尿病组与糖代谢正常组斑块内出血(36.73%vs 44.68%,P=0.428)和富含脂质坏死核(85.71%vs 80.85%,P=0.5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在斑块最厚层面的管壁厚度高于糖代谢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1±1.59)mmvs(4.01±1.62)mm,P=0.017];糖尿病组与糖代谢正常组血管总面积[(72.55±30.17)mm2 vs(81.54±34.15)mm2,P=0.432]和管壁标准化指数[(0.72±0.13)vs(0.66±0.15),P=0.2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较糖代谢正常者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高分辨磁共振评价脑缺血患者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差异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旭 刘丹青 +4 位作者 崔豹 马露 李依霞 蔡幼铨 蔡剑鸣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654-656,687,共4页
目的采用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评价脑缺血患者症状侧(患者一侧肢体出现脑缺血临床症状,对侧颈动脉则定义为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02例,2周内进行双侧... 目的采用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评价脑缺血患者症状侧(患者一侧肢体出现脑缺血临床症状,对侧颈动脉则定义为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02例,2周内进行双侧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分析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异。结果 102例脑缺血患者中,脑梗死52例,短暂性脑缺血50例。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最大管壁厚度及斑块累及范围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症状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易损成分(出血、富脂质核及纤维帽破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症状侧,并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Z=-6.525,P=0.000)。结论症状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严重性及易损性明显高于非症状侧斑块,症状侧斑块内易损成分发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器官不规则体积计算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志尊 崔豹 +1 位作者 丁晶 杨艳芳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2754-2758,共5页
目的:对活体器官与组织的三维成像及其不规则体积的计算,为肿瘤的空间定位、手术指导和判断脑组织发育异常等方面带来极大的帮助。本项目还将探究一种脑组织体积精确测量方法以促进神经科疾病的研究。方法:提出一种基于阈值分割后组织... 目的:对活体器官与组织的三维成像及其不规则体积的计算,为肿瘤的空间定位、手术指导和判断脑组织发育异常等方面带来极大的帮助。本项目还将探究一种脑组织体积精确测量方法以促进神经科疾病的研究。方法:提出一种基于阈值分割后组织梯度化设置的体数据多层透明等值曲面可视化方法,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在PC机上实现组织边界等值曲面的高精度、快速提取,最后将多层等值曲面同时可视化来清晰查看人体内部组织信息,并能对组织结构进行定量测量。结果与结论:应用本课题的研究算法得了脑、腹腔各脏器器官的三维重建图像。从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内脏器官的形态,同时可以测量脑灰质与脑白质的体积比,心脏、肾脏、脾脏及肝脏等的体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LAB 阈值分割 梯度化设置 图像测量 活体器官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葛阳阳 郭伟 +5 位作者 刘小平 熊江 贾鑫 马晓辉 张宏鹏 崔豹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37-341,共5页
目的评价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chronic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c TBD)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行TEVAR的25例c TBD患者临床资... 目的评价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chronic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c TBD)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行TEVAR的25例c TB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访结果和影像学资料评估患者临床转归和动脉重塑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30 d内无死亡病例,中位随访时间28.9(26.4-35.2)个月,1年生存率100%,2年和3年生存率均为95.2%(95%CI:86.1%-100%);支架覆盖动脉段动脉重塑较好,支架以远动脉段累积动脉扩张发生率30%-45%。结论 TEVAR治疗c TBD的成功率和早、中期生存率高,但支架以远动脉重塑水平差。行TEVAR治疗的c TBD患者,术后需密切影像学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B型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动脉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传递中失配误差的再讨论及解决方案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申翔 霍莹 +1 位作者 崔豹 孙朝斌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0-543,共4页
针对我国实验室噪声传递不确定度较大的问题,以中频衰减法为例,给出噪声传递中失配误差的数学模型。基于无相位信息的复变量不确定度估计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失配引入不确定度的最佳估算方法。基于失配不确定度的准确估计,论证了隔离... 针对我国实验室噪声传递不确定度较大的问题,以中频衰减法为例,给出噪声传递中失配误差的数学模型。基于无相位信息的复变量不确定度估计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失配引入不确定度的最佳估算方法。基于失配不确定度的准确估计,论证了隔离衰减器在噪声测量中的效用及使用策略。最后给出噪声测量中失配误差的最佳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噪声测量 量值传递 失配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生物修复环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文龙 马现成 +4 位作者 王媛媛 周清波 崔豹 刘宇 张跃华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生物修复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利用生物对环境进行修复的技术,同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方法相比,其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本文主要通过微生物对废水、固体废物、土壤污染和养殖环境污染4个方面的生物修复能力,对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作... 生物修复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利用生物对环境进行修复的技术,同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方法相比,其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本文主要通过微生物对废水、固体废物、土壤污染和养殖环境污染4个方面的生物修复能力,对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作用做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 微生物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规模种植果园昆虫种类调查及虫害防治——以黑龙江省宝清县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媛媛 马现成 +3 位作者 崔豹 李文龙 张芳芳 齐兴田 《生物灾害科学》 2014年第4期318-321,共4页
采用食诱法、陷阱法、网捕法和夜间灯诱法4种方法,在不同时间段对调查地昆虫进行采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地发现昆虫101种属于42科,11目。通过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采用合理种植与生态环境调节、生物农药、以虫治虫的手段,使规模... 采用食诱法、陷阱法、网捕法和夜间灯诱法4种方法,在不同时间段对调查地昆虫进行采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地发现昆虫101种属于42科,11目。通过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采用合理种植与生态环境调节、生物农药、以虫治虫的手段,使规模种植果园发展成为无机绿色果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果园 昆虫 调查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tlab在CAD边缘检测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杨 崔豹 张艳杰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1年第6期737-740,共4页
目的:利用Matlab软件设计边缘检测程序,将医学图像中病灶轮廓清晰地标记出来,为CAD后续步骤奠定基础。方法:利用Matlab数值运算平台,对一幅肺癌CT肺窗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并附加形态学等后处理算法。结果:采用此方法准确有效地在原图像中... 目的:利用Matlab软件设计边缘检测程序,将医学图像中病灶轮廓清晰地标记出来,为CAD后续步骤奠定基础。方法:利用Matlab数值运算平台,对一幅肺癌CT肺窗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并附加形态学等后处理算法。结果:采用此方法准确有效地在原图像中清晰标记出肺内肿块轮廓以及周围胸膜凹陷的形态征象。结论:利用MATLAB软件实现基于边缘检测附加形态学后处理算法的图像分割新方法,可以使感兴趣区轮廓线清晰地显示,改善了医生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LAB CAD 边缘检测 形态学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域测量的传导电磁干扰分离技术与实现
17
作者 夏伟 高申翔 +1 位作者 崔豹 顾卫红 《自动化仪表》 CAS 2021年第7期22-26,共5页
电磁干扰通常分为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EMI滤波器是抑制系统传导电磁千扰的有效方法,因此在设计EMI滤波器时需要分为差模和共模两个方向进行专门设计目前,国际上规定的传导电磁干扰测量设备为线性阻抗稳定网络,其所测量得到的是差模和共... 电磁干扰通常分为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EMI滤波器是抑制系统传导电磁千扰的有效方法,因此在设计EMI滤波器时需要分为差模和共模两个方向进行专门设计目前,国际上规定的传导电磁干扰测量设备为线性阻抗稳定网络,其所测量得到的是差模和共模的汇合信号。因此,将所测得的噪声信号分离为差模和共模信号是抑制电磁干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电磁干扰的形成机理,通过对线性阻抗稳定网络输出信号进行时域采样,使用数值计算方法实现了传导电磁干扰的全软件分离和频谱输出。该方法实现了传导电磁干扰信号的全软件分离,无需单模分离网络,且不存在半软分离方法的测量同步难题:试验表明,该方法在现场传导电磁干扰测试排查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干扰 传导电磁干扰 差模干扰 共模干扰 时域测量 数字示波器 线性阻抗稳定网络 分离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评分与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特征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韩旭 赵锡海 +2 位作者 崔豹 马露 蔡剑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脑缺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评分(CA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近期(<2周)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96例进行颈动脉高分辨MRI检查。测量颈动脉斑块所致的管腔狭窄、最大管壁厚度及斑块累... 目的探讨脑缺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评分(CA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近期(<2周)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96例进行颈动脉高分辨MRI检查。测量颈动脉斑块所致的管腔狭窄、最大管壁厚度及斑块累及范围。选取颈动脉斑块内仅含富脂质核不稳定成分的图像,使用CASCAD软件进行分析,计算CAS值,根据CAS值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分析CAS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96例患者检测到148支颈动脉斑块内仅含富脂质核,平均CAS值(21.6±17.5)%,其中CAS 1级29支、2级52支、3级41支、4级26支。CAS值与颈动脉管腔狭窄、管壁最大厚度及斑块累及范围呈正相关(r=0.610、r=0.569和r=0.527,P<0.01)。不同CAS级别颈动脉管腔狭窄、最大管壁厚度及斑块累及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值与LDL及HDL/TG比值相关(r=0.469,P<0.01;r=-0.269,P<0.05);高危组收缩压、舒张压及LDL水平较低危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CA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关系密切,且与脂质代谢相关。CAS级别越高,未来颈动脉斑块发生出血及纤维帽破裂的可能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脑缺血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加权成像对非手术喉癌和下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依霞 崔园园 +5 位作者 崔豹 马露 陈思 杨娜 张爱莲 蔡剑鸣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85-190,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常规MRI检查评价非手术喉癌下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喉癌下咽癌患者(仅接受放化疗,未行手术治疗)共25例,全部病例均于患病局部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常规MRI及...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常规MRI检查评价非手术喉癌下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喉癌下咽癌患者(仅接受放化疗,未行手术治疗)共25例,全部病例均于患病局部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常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分析患者MRI特点、测量肿瘤最大横截面积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包括平均ADC值、最低和最高ADC值);治疗后(放化疗结束后1个月内)再次行MRI检查,测残留肿瘤面积及ADC值,并计算肿瘤缓解率。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肿瘤ADC值与肿瘤缓解率相关性;分析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CR组)与非完全缓解患者(非CR组)治疗前、后ADC值及变化的差异。结果 25例喉癌下咽癌患者治疗前肿瘤面积4.81(0.83~14.12)cm^2,治疗后肿瘤面积2.42(0~7.92)cm^2,肿瘤缓解率为74.8%(6.0%~100%),其中有11(11/25,44.0%)例患者治疗后肿瘤消失。治疗前肿瘤平均ADC值及最高ADC值与治疗后肿瘤缓解率呈负相关(r=–0.922、–0.691,P<0.05),治疗后平均ADC值与缓解率呈正相关(r=0.678,P<0.05);非CR组治疗前肿瘤平均、最高ADC值高于CR组,CR组治疗后平均ADC值及治疗前后平均ADC值的变化高于非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治疗前肿瘤ADC值以及治疗前后肿瘤ADC值的变化对评价非手术喉癌下咽癌放化疗后早期缓解率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下咽肿瘤 弥散磁共振成像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手术喉癌、下咽癌患者放化疗前后MRI检查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依霞 马露 +5 位作者 崔园园 崔豹 张爱莲 边祥兵 唐静 蔡剑鸣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非手术喉癌、下咽癌患者放化疗前后MRI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鳞状细胞癌的非手术喉癌、下咽癌患者(仅接受放化疗)治疗前及接受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定期行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检查。观... 目的探讨非手术喉癌、下咽癌患者放化疗前后MRI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鳞状细胞癌的非手术喉癌、下咽癌患者(仅接受放化疗)治疗前及接受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定期行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检查。观察病灶治疗前后MRI影像学表现,测量并比较治疗前、治疗后横轴位病灶最大面积的变化及治疗前、治疗后T2WI图像中喉部及下咽部非肿瘤组织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对10例治疗前、治疗后均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的患者,测量并比较治疗前、治疗后病灶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的变化。结果 25例患者接受治疗后肿物的最大横截面积明显缩小(P<0.05),其中17例接受治疗后第3个月复查时肿物已消失,第6个月、第9个月复查时分别有4例肿物消失。接受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喉部及下咽部非肿瘤组织SNR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接受治疗后6个月、9个月、12个月非肿瘤组织的SNR值及各个时间点的CNR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10例患者治疗后病灶区域的ADC值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喉癌、下咽癌病灶的变化,大部分喉癌、下咽癌患者在接受治疗后3个月内肿物消失;SNR值、CNR值对于观测治疗前后组织水肿的变化有临床价值;ADC值对于评价喉癌、下咽癌的疗效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肿瘤 喉肿瘤 放化疗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