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油气管道标准知识图谱的标准草案辅助编写技术研究与系统研发
1
作者 谭笑 刘冰 +4 位作者 崔秀国 于巧燕 彭泽恒 曹燕 郭德华 《标准科学》 2025年第1期36-43,共8页
【目的】针对标准研制过程中的共性需求,开展标准草案辅助编写技术研究与系统研发,促进油气管道标准数字化工作的发展。【方法】以油气管道标准知识图谱为基础,研究提出标准草案辅助编写技术方案,使标准草案可直接成为机器可读标准;开... 【目的】针对标准研制过程中的共性需求,开展标准草案辅助编写技术研究与系统研发,促进油气管道标准数字化工作的发展。【方法】以油气管道标准知识图谱为基础,研究提出标准草案辅助编写技术方案,使标准草案可直接成为机器可读标准;开展油气管道标准草案辅助编写信息系统研发,实现标准结构推荐、标准内容推荐、草案文本编辑与导出等功能。【结果】油气管道标准草案辅助编写系统可以为标准研制人员提供标准草案的自动生成服务,进一步拓展油气管道标准知识图谱的智能化应用。【结论】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油气管道标准知识图谱的标准草案辅助编写的解决思路、技术方案和实践应用,可为其他行业标准数字化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标准 知识图谱 辅助编写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通信系统技术的发展、挑战与机遇 被引量:70
2
作者 崔秀国 刘翔 +1 位作者 操时宜 周敏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4-43,共10页
光纤通信系统是现代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支撑系统之一。首先概述了光纤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发展,并分析了其在蓬勃发展的云时代中的发展驱动力及在此驱动力下未来光纤通信系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结合这些挑战与机遇,分别从光纤通信系统总体... 光纤通信系统是现代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支撑系统之一。首先概述了光纤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发展,并分析了其在蓬勃发展的云时代中的发展驱动力及在此驱动力下未来光纤通信系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结合这些挑战与机遇,分别从光纤通信系统总体网络架构、骨干网络技术、城域网络技术、接入网络技术和基于软件定义网的新型光传送网络技术等多个方面,综合阐述光纤通信系统技术在云时代的演进发展趋势,以更有效地为未来互联网、数据中心互联、物联网、5G移动网络及智慧家居和智慧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云时代 光传送网 数据中心互联 5G移动网络 智慧家庭和智慧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油管道停输再启动特性的环道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崔秀国 张立新 +5 位作者 姜保良 宋建河 高振波 武家利 张长青 刘松泉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29,共3页
借助大型环道,对热油管道的停输再启动特点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现场条件下的全面试验研究。首次测得了埋地管道停输过程中管内不同径向位置处油温的变化数据。试验所测量得到的停输温降、启动压力、压力波速情况以及各因素对启动过... 借助大型环道,对热油管道的停输再启动特点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现场条件下的全面试验研究。首次测得了埋地管道停输过程中管内不同径向位置处油温的变化数据。试验所测量得到的停输温降、启动压力、压力波速情况以及各因素对启动过程定量的影响程度结果,对于停输再启动的计算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 管道 停输 再启动 特性 试验环道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地热油管道停输温降的大型环道测试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崔秀国 姜保良 +6 位作者 郑月好 潘艳华 卢启春 杨卫红 安振山 潘艳东 武庆国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9-62,共4页
采用大型试验环道对埋地热油管道停输后管内油温及管道周围土壤温度场的变化进行了现场测试,分析了停输前的运行条件以及地温等因素对管道停输温降的定量影响,获得的试验数据可为管道停输温降计算模型的检验和修正提供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 埋地热油管道 停输 大型环道 温度变化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业环道试验的启动压力波传递特性 被引量:6
5
作者 崔秀国 王龙 +7 位作者 柳建军 郑月好 张利军 潘艳华 武庆国 马超 孙海东 张辉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91-493,共3页
利用DN300工业试验环道,研究了启动压力波在管内原油中的传递规律。测量了不同操作条件下,启动压力波在原油中的传递速度,分析了启动流量、停输前油温、启输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试验和理论分析表明,利用原油的析蜡点温度、管道停输油温... 利用DN300工业试验环道,研究了启动压力波在管内原油中的传递规律。测量了不同操作条件下,启动压力波在原油中的传递速度,分析了启动流量、停输前油温、启输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试验和理论分析表明,利用原油的析蜡点温度、管道停输油温以及启动油温等参数,可更为直接地反映原油降温收缩性和胶凝原油本身的结构特性对启动压力波传递的影响规律。根据大型环道试验数据,通过数学回归得到了形式简单的启动压力波传递速度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管道 启动压力波 传递速度 工业环道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热油交替顺序输送过程热力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崔秀国 张劲军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5-19,共5页
建立了描述冷热油交替输送过程中非稳态水力、热力问题的数学模型 ,开发了计算软件 ,并对铁秦管道交替输送俄罗斯原油与大庆原油过程中的热力状况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在冷热油交替输送过程中 ,当循环达到一定次数后 ,进站油温将... 建立了描述冷热油交替输送过程中非稳态水力、热力问题的数学模型 ,开发了计算软件 ,并对铁秦管道交替输送俄罗斯原油与大庆原油过程中的热力状况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在冷热油交替输送过程中 ,当循环达到一定次数后 ,进站油温将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原油的热物性参数与管道及周围环境参数对计算结果有显著影响 ,需准确选取。当冷油 (进口原油 )前行、热油(国产原油 )后行时 ,热油油头的温降幅度最大 ,控制各循环中热油油头的进站温度 ,是确保冷热原油顺序输送安全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序输送 俄罗斯原油 温降 进口原油 输送过程 管道 热力 降幅 问题 最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地热油管道稳定运行条件下热力影响区的确定 被引量:57
7
作者 崔秀国 张劲军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5-78,共4页
建立了埋地热油管道热力影响区的数学模型 ,并用有限元法进行了求解。在此基础上 ,对地温、管内油温、管道直径、管道埋深和土壤导热系数等参数与管道水平方向热力影响范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 ,分别计算了直径为 4 2 6 ,72 0mm的管道... 建立了埋地热油管道热力影响区的数学模型 ,并用有限元法进行了求解。在此基础上 ,对地温、管内油温、管道直径、管道埋深和土壤导热系数等参数与管道水平方向热力影响范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 ,分别计算了直径为 4 2 6 ,72 0mm的管道在地温为 2 2 ,15 ,8℃条件下水平方向的热力影响范围。结果表明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地温越低、管道直径越大或者油温越高 ,管道水平方向热力影响范围越大。在热油管道通常的埋深范围 (1.2~ 1.8m)内 ,埋深变化时 ,水平方向热力影响范围差别不大。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吻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管道 热油管道 热力影响区 有限元法 温度 输油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PE/PET层状分散合金亚微相态与相容性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崔秀国 金日光 朴哲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21-224,共4页
通过选择相容剂种类及添加量,改变了HDPE/PET共混体系中分散相的尺寸及形态从而获得了以PET为分散相的各种层状分散相态研究了共混体系相容性与相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ET层化趋势随体系的相容性增大而增强但当相容剂含量超过一定值... 通过选择相容剂种类及添加量,改变了HDPE/PET共混体系中分散相的尺寸及形态从而获得了以PET为分散相的各种层状分散相态研究了共混体系相容性与相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ET层化趋势随体系的相容性增大而增强但当相容剂含量超过一定值时,层状分散相态从中心处开始被破坏.根据这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分散相态 HDPE PET 相容性 共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PE/UHMWPA层状分散合金的亚微形态、流变性能及体系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崔秀国 冯威 +1 位作者 刘丽娜 金目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4-28,共5页
本文研究了HDPE/UHMWPA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各组分的流变性能,据此选取了制备层状分散合金的工艺参数,获得了具有各种层状分散相态的共混物。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剪切及分散相粘度大于连续相粘度时,分散相易被层化;体系相容性和外剪切场对... 本文研究了HDPE/UHMWPA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各组分的流变性能,据此选取了制备层状分散合金的工艺参数,获得了具有各种层状分散相态的共混物。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剪切及分散相粘度大于连续相粘度时,分散相易被层化;体系相容性和外剪切场对层状平板的尺寸及形状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态 UHMWPA 相容性 流变性能 高密度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地热含蜡原油管道的非稳态传热问题 被引量:21
10
作者 崔秀国 张劲军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第7期77-83,共7页
我国生产的原油大多为含蜡原油 ,加热输送是含蜡原油的主要输送方式。埋地热含蜡原油管道的运行中涉及若干复杂的非稳态传热问题。从管内原油传热 (内部传热 )和管道与外部环境的传热 (外部传热 )两方面 ,分析和总结了含蜡原油管道非稳... 我国生产的原油大多为含蜡原油 ,加热输送是含蜡原油的主要输送方式。埋地热含蜡原油管道的运行中涉及若干复杂的非稳态传热问题。从管内原油传热 (内部传热 )和管道与外部环境的传热 (外部传热 )两方面 ,分析和总结了含蜡原油管道非稳态传热问题的研究现状 ,介绍了管道在土壤中传热的影响因素 ,比较了其各种解析和数值解法 ,阐述了管道停输状态下管内含蜡原油相变传热的规律及研究方法 ,讨论了非稳定流动状态下管内油流的水力—热力耦合问题及求解方法 ,指出了埋地热含蜡原油管道的非稳态传热方面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基原油 管道输送 非稳态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津华管道冷热油交替输送工艺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秀国 董学彦 +3 位作者 张志斌 孙欣 谷文渊 张弘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87-92,共6页
针对管道冷热油交替输送过程,建立了数学计算模型并编制了计算程序,对津华管道交替输送冀东原油(热油)与进口原油(冷油)过程进行了水力热力模拟计算;从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对于不同输送方案进行了比选和确定。研究结果表明,当交... 针对管道冷热油交替输送过程,建立了数学计算模型并编制了计算程序,对津华管道交替输送冀东原油(热油)与进口原油(冷油)过程进行了水力热力模拟计算;从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对于不同输送方案进行了比选和确定。研究结果表明,当交替输送循环达到2~3次后,进站油温将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对于前行的冷油(进口原油)进行提前加热或适当热油(冀东原油)输送批量,都可提高交替输送的安全性。通过比选,确定了津华管道冬季适宜的冷热油交替输送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热油 交替输送 工艺分析 原油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品油管道油品允许掺混比例的计算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崔秀国 赵佳丽 +4 位作者 王大鹏 张运雷 耿健 张玉蛟 潘志榆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18年第4期56-59,共4页
为了解决成品油管道混油掺混处理过程中油品允许掺入比例的问题,对现有的汽柴油掺混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开展汽柴油室内掺混实验,得到不同质量潜力的汽柴油中允许掺混比例的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对已有汽柴油掺混模型准确性和安全... 为了解决成品油管道混油掺混处理过程中油品允许掺入比例的问题,对现有的汽柴油掺混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开展汽柴油室内掺混实验,得到不同质量潜力的汽柴油中允许掺混比例的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对已有汽柴油掺混模型准确性和安全余量进行了分析,推荐了便于生产应用的计算模型。利用推荐的模型,对兰郑长管道管输油品允许掺混的比例进行了核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品油管道 油品掺混 掺混比例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拉伸条件下HDPE、PETG共混体系的形态与阻隔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秀国 朴哲 +2 位作者 黄承哲 金星华 孟万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4期51-55,共5页
考察了在不同共混模式及组分比的情况下,HDPE、PETG共混物在冷拉伸工艺中所引起的形态变化,并研究了形态与共混物阻隔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冷拉伸工艺很难使阻隔性分散相发生径向形变而形成扁纤维状分散相.PETG达3... 考察了在不同共混模式及组分比的情况下,HDPE、PETG共混物在冷拉伸工艺中所引起的形态变化,并研究了形态与共混物阻隔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冷拉伸工艺很难使阻隔性分散相发生径向形变而形成扁纤维状分散相.PETG达35%时,共混物的阻隔性最大值为纯HDPE的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PE PETG 共混物 阻隔性 形态 冷拉伸 阻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光网络技术发展与演进 被引量:4
14
作者 崔秀国 贾伟 +3 位作者 马军棋 王超凯 黄康勇 李祥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1年第12期8-18,共11页
基于网络业务发展趋势和全光网发展现状,分析了全光网的架构和关键特征,提出了未来全光网的发展方向,包括自动化、智能化、高可靠和城域延伸趋势;同时,研究了支撑全光网演进的基础关键技术,包括光层调度技术、光层数字化技术和电层调度... 基于网络业务发展趋势和全光网发展现状,分析了全光网的架构和关键特征,提出了未来全光网的发展方向,包括自动化、智能化、高可靠和城域延伸趋势;同时,研究了支撑全光网演进的基础关键技术,包括光层调度技术、光层数字化技术和电层调度技术,其中光电协同运作可以充分满足低时延、大带宽和安全可靠的网络需求。随着WSS成本的快速显著降低,ROADM将从骨干网络逐渐走向城域边缘网络,实现全光网的广泛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光网 自动驾驶 光电协同 城域延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H_3型动车组高压电器系统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建强 崔秀国 +3 位作者 孙帮成 王贵国 姜东杰 安超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27,共6页
高压电器系统的可靠性对动车组的安全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为研究其可靠性,深入分析CRH3型动车组高压电器系统组成结构及逻辑功能关系,建立高压电器系统的可靠性框图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系统可靠性理论与武广高铁CRH3型动车组高压电器... 高压电器系统的可靠性对动车组的安全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为研究其可靠性,深入分析CRH3型动车组高压电器系统组成结构及逻辑功能关系,建立高压电器系统的可靠性框图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系统可靠性理论与武广高铁CRH3型动车组高压电器系统故障统计数据,推导并证明CRH3型动车组高压电器系统各部件的可靠性规律,给出可靠性评估指标的计算方法,分析计算高压电器系统各部件的故障率与可靠度。根据高压电器系统的可靠性框图模型,结合各部件的故障率与可靠度,评估CRH3型动车组高压电器系统的可靠性。研究结果为CRH3型动车组高压电器系统各部件的安全运用、维护维修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高压电器系统 可靠性框图 可靠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聚体增韧聚甲醛体系的力学性能与亚微相态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汪晓东 张强 崔秀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7-100,共4页
考察了离聚体增韧聚甲醛(POM)体系及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MBS)增容POM/离聚体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亚微相态。研究发现,10%离聚体与POM共混可取得一定的增韧作用;乙烯-甲基丙烯酸-锌离聚体(EMMA-Zn)比乙烯-甲基丙烯酸-... 考察了离聚体增韧聚甲醛(POM)体系及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MBS)增容POM/离聚体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亚微相态。研究发现,10%离聚体与POM共混可取得一定的增韧作用;乙烯-甲基丙烯酸-锌离聚体(EMMA-Zn)比乙烯-甲基丙烯酸-钠离聚体(EMMA-Na)具有更好的增韧效果。MBS可成为POM与离聚体的增容剂,并具有协同增韧作用;亚微相态观察发现,离聚体在POM基体中呈"海-岛"结构分布;MBS可以提高离聚体的分散性及其与POM的界面粘结性,减小离聚体粒子的直径,最终提高了离聚体的增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聚体 增韧 聚甲醛体系 力学性能 亚微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O-g-MA对PPO/PA66共混物的原位增容作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冯威 李佐邦 +3 位作者 胡洋 崔秀国 杨金才 金日光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1999年第5期31-34,共4页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证明了聚(2,6-二甲基-1,4-苯醚)(PPO)与马来酸酐(MA)在过氧化二异丙苯的作用下,采用熔融挤出法生成了PPO-g-MA。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Instron毛细管流变仪、力学性能试验机和Molau实验分别对不同PP...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证明了聚(2,6-二甲基-1,4-苯醚)(PPO)与马来酸酐(MA)在过氧化二异丙苯的作用下,采用熔融挤出法生成了PPO-g-MA。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Instron毛细管流变仪、力学性能试验机和Molau实验分别对不同PPO-g-MA用量的PPO/聚酰胺66(PA66)共混物的亚微相态、流变行为、力学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PPO-g-MA对PPO/PA66共混物起到了原位增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醚 聚酰胺 共混物 熔融接枝 原位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O/PA6/弹性体多相共混物的流变行为 被引量:13
18
作者 冯威 崔秀国 +1 位作者 张庆敏 金日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35-39,共5页
采用Instron 32 11毛细管流变仪对不同用量的SEBS和POE - g-MAH两种弹性体增韧改性的PPO/PA6多相共混物的流变行为进行了测试。对比了两种弹性体在不同温度和剪切速率下对共混体系表观粘度的影响。
关键词 聚苯醚 尼龙6 共混物 流变行为 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酸性条件下SBA-16型二氧化硅介孔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金政伟 汪晓东 崔秀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86-1489,共4页
A SBA-16-type mesoporous silica material was synthesized under a moderately acidic condition of 0.5 mol·L -1 HCl solution.These mesoporous material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X-ray diffraction(XRD)pattern,scanning ... A SBA-16-type mesoporous silica material was synthesized under a moderately acidic condition of 0.5 mol·L -1 HCl solution.These mesoporous material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X-ray diffraction(XRD)patter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and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measurements.The three-dimensional microporosity of the prepared mesoporous silica having ordered hexagonal mesoporous structure was evidenced by the well-defined XRD patterns combined with TEM photographs.SEM observation showed a highly ordered cubic crystal structure for the prepared mesoporous silica.The size of these crystallites was maintained within the range of 4—6 μm,which is fairly important for the application to the stationary phase for separation.The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prepared mesoporous silica possessed a small pore diameter of 3.68 nm,a total surface area of 363.65 m2·g -1 ,a total pore volume of 0.38 cm3·g -1 ,and a pore-wall thickness of 6.63 nm.These features may lead to higher thermal and hydrothermal stability,excellent microporosity,and good connectivity.The mesoporous silica prepared in this study exhibite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to catalysis,sensoring,and sepa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材料 SBA-16 嵌段共聚物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M/Ionomer/MBS共混体系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洪成海 汪晓东 +2 位作者 柳乐仙 李柱石 崔秀国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2年第3期11-14,共4页
对 POM/EMMA-Na、POM/EMMA-Zn、POM/EMMA-Na/MBS、POM/EMMA-Zn/MBS 四种共混体系进行了研究和对比。对不同配比的共混物的物理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EMMA-Na 和 EMMA-Zn 离聚体对聚甲醛有一定的增... 对 POM/EMMA-Na、POM/EMMA-Zn、POM/EMMA-Na/MBS、POM/EMMA-Zn/MBS 四种共混体系进行了研究和对比。对不同配比的共混物的物理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EMMA-Na 和 EMMA-Zn 离聚体对聚甲醛有一定的增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醋 聚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钠离聚体 甲基丙烯酸甲酯 锌离聚体 聚苯乙烯 丁二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离子聚合体 共混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