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b掺杂钛基SnO_2电极的制备、表征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4
1
作者 崔玉虹 冯玉杰 刘峻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4-237,共4页
采用电沉积 热氧化法制备了含有中间层的Sb掺杂钛基SnO2 电催化电极(Ti/SnO2),采用SEM、EDX以及 XRD 等检测方法对所制备电极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及结构进行分析,并以苯酚为目标有机物,研究所制备电极对有机污染物的电催化降解能力。... 采用电沉积 热氧化法制备了含有中间层的Sb掺杂钛基SnO2 电催化电极(Ti/SnO2),采用SEM、EDX以及 XRD 等检测方法对所制备电极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及结构进行分析,并以苯酚为目标有机物,研究所制备电极对有机污染物的电催化降解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 Ti/SnO2 电极可在较短时间内将苯酚彻底降解,其较大的真实表面积以及电极中间层的存在是所制备电极性能提高的重要原因。阳极极化曲线扫描(LSV)的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 Ti/SnO2电极具有较高的阳极析氧电位,有利于有机物的阳极氧化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2电极 中间层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Mn中间层钛基二氧化锡电催化电极的性能 被引量:15
2
作者 崔玉虹 冯玉杰 刘峻峰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3,共7页
采用高温热氧化方法制备了含Mn中间层的钛基二氧化锡电催化电极Ti/Mn/SnO2.采用SEM、EDX以及XPS等检测方法对电极表面涂层的形貌、元素组成及元素化学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所制备Ti/Mn/SnO2电极电催化氧化降解苯酚的性能.结果表明,Mn中... 采用高温热氧化方法制备了含Mn中间层的钛基二氧化锡电催化电极Ti/Mn/SnO2.采用SEM、EDX以及XPS等检测方法对电极表面涂层的形貌、元素组成及元素化学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所制备Ti/Mn/SnO2电极电催化氧化降解苯酚的性能.结果表明,Mn中间层的引入降低了电极对苯酚的电催化降解活性,使电极的使用稳定性大为提高.含Mn中间层的存在,可防止电化学反应过程中析出的氧向基体的扩散,离子对Mn2+/Mn4+与Sn2+/Sn4+的存在改变了SnO2电极表面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导致电极性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SnO2电极 中间层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掺杂钛基二氧化锡电极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崔玉虹 刘正乾 +1 位作者 刘志刚 冯玉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035-2039,共5页
采用高温热氧化法制备了稀土Ce掺杂SnO2/Sb电极,以SEM、EDX、XRD以及XPS等分析方法对所制备电极进行了形貌、组成及结构的表征,并根据Scherrer公式计算了电极表面SnO2的平均晶粒尺寸.结果显示,所制备电极涂层由纳米级的微晶SnO2构成,Ce... 采用高温热氧化法制备了稀土Ce掺杂SnO2/Sb电极,以SEM、EDX、XRD以及XPS等分析方法对所制备电极进行了形貌、组成及结构的表征,并根据Scherrer公式计算了电极表面SnO2的平均晶粒尺寸.结果显示,所制备电极涂层由纳米级的微晶SnO2构成,Ce的掺杂使Sb向电极表面富集,同时Ce本身也有向电极表面富集的趋势;Ce的掺杂影响了SnO2晶粒的成核过程,可能减少了晶格中的氧缺位.对苯酚的电化学氧化降解实验研究表明,Ce的掺杂降低了SnO2/Sb电极对苯酚降解中间产物的降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锡 电极 掺杂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线上线下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以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崔玉虹 刘正乾 +2 位作者 付四立 刘冰川 叶远峣 《高教学刊》 2021年第S01期68-70,74,共4页
文章以环境工程核心课——水污染控制工程的配套实验和实习教学为例,比较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虚拟仿真实验和线下实验课教学、云端实习和线下实习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基于新工科环境类专业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和对毕业生能力... 文章以环境工程核心课——水污染控制工程的配套实验和实习教学为例,比较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虚拟仿真实验和线下实验课教学、云端实习和线下实习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基于新工科环境类专业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和对毕业生能力要求,从教学状态、互动情况、成绩分布、学生状态、教师状态等方面,对比分析了现有的线上和线下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对虚实结合混合式教学在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发展进行建议和展望,以期为开展新工科背景下的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效果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实验实践教学 水污染控制工程 混合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废水处理技术及高效电催化电极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91
5
作者 冯玉杰 崔玉虹 +2 位作者 孙丽欣 刘峻峰 蔡伟民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0-455,共6页
为解决电化学水处理技术中提高电催化效率和延长电极寿命的问题,在综合以上两方面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解决途径的基础上,指出DSA电极因其高的稳定性,且可通过设计制备-定结构的表面涂层而获得具有不同结构的阳极材料;DSA电极用于有机物... 为解决电化学水处理技术中提高电催化效率和延长电极寿命的问题,在综合以上两方面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解决途径的基础上,指出DSA电极因其高的稳定性,且可通过设计制备-定结构的表面涂层而获得具有不同结构的阳极材料;DSA电极用于有机物氧化降解存在直接和间接电化学氧化两种过程,而涂层表面结构中氧空位浓度与电极性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废水 废水处理 电催化氧化 电极 有机污染物 DSA电极 高级氧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基Co中间层SnO_2电催化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尤宏 崔玉虹 +2 位作者 冯玉杰 刘峻峰 蔡伟民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30-233,共4页
为提高钛基二氧化锡电极的稳定性,设计并制备了含Co中间层的钛基二氧化锡电催化电极Ti/Co/SnO2,以苯酚为目标有机物,考察了所制备Ti/Co/SnO2电极电催化氧化降解苯酚的性能,并采用SEM、EDX以及XPS等检测方法分析了Ti/Co/SnO2电极表面的... 为提高钛基二氧化锡电极的稳定性,设计并制备了含Co中间层的钛基二氧化锡电催化电极Ti/Co/SnO2,以苯酚为目标有机物,考察了所制备Ti/Co/SnO2电极电催化氧化降解苯酚的性能,并采用SEM、EDX以及XPS等检测方法分析了Ti/Co/SnO2电极表面的形貌、元素组成及元素化学态.研究结果表明,含有中间层的Ti/Co/SnO2电极其使用寿命较不含中间层的钛基二氧化锡电极Ti/SnO2大幅度提高,但其对苯酚的电催化降解活性有所下降,氧化还原电对Co2+/Co3+的存在是所制备Ti/Co/SnO2电极稳定性及电催化活性改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二氧化锡电极 DSA电极 电催化氧化 苯酚 SEM EDX XPS 电化学水处理 有机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改性SnO_2/Sb电催化电极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4
7
作者 冯玉杰 崔玉虹 王建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6-841,F007,共7页
为改进钛基SnO2/Sb电极的电催化性能,采用高温热氧化法制备了稀土Dy改性钛基SnO2/Sb电极。以苯酚为目标有机物,考察了所制备电极的电催化活性,并采用SEM、EDS、XRD等分析方法表征了电极的形貌、组成及结构。对制备温度和Dy添加量进行了... 为改进钛基SnO2/Sb电极的电催化性能,采用高温热氧化法制备了稀土Dy改性钛基SnO2/Sb电极。以苯酚为目标有机物,考察了所制备电极的电催化活性,并采用SEM、EDS、XRD等分析方法表征了电极的形貌、组成及结构。对制备温度和Dy添加量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确定了适宜的制备条件为热处理温度650℃、Dy添加量1%左右。研究表明,结晶良好的掺杂SnO2晶粒有助于苯酚的快速彻底分解。Dy掺杂后,半径较大的Dy3+可能取代半径较小的Sn4+,导致SnO2晶胞膨胀。引入Dy可提高SnO2晶粒的形核与长大速率之比,使SnO2的平均粒径变小,有利于电极催化性能的改善。但同时Dy掺杂使杂质原子Sb、Dy在电极表层富集,高含量的Dy会降低电极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锡/锑电催化电极 苯酚 高温热氧化法 电催化活性 电化学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应用进展 被引量:40
8
作者 王静 冯玉杰 崔玉虹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9-22,共4页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因其具有多功能性、高度的灵活性、易于自动化、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倍受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回顾了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应用现状,并指出了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电化学 水处理 有机污染物 多组分涂膜电极 高级氧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元素在水质工程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以氧化还原与消毒单元课程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正乾 孙士权 +2 位作者 陆谢娟 谢鹏超 崔玉虹 《高教学刊》 2021年第S01期92-95,共4页
专业课程在大学生毕业要求满足的总学分中占比最高,因而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学习中,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水质工程学中,氧化还原与消毒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而且其实际应用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 专业课程在大学生毕业要求满足的总学分中占比最高,因而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学习中,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水质工程学中,氧化还原与消毒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而且其实际应用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文章以氧化还原与消毒的单元教学为例,从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的产生及其对人类生存的贡献、消毒方法及其技术发展史与饮用水安全保障、我国的饮用水处理面临的实际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三个方面深入发掘专业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在环境类专业核心课程水质工程学的教学中大力践行思政教育,努力提高学生对专业的使命感、成就感和责任感。以期通过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融合教学,实现"立德树人"的良好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水质工程学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合成臭氧技术的研究动态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石军 崔玉虹 +2 位作者 陈倩 冯静雅 章北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8-113,共6页
臭氧/催化臭氧化技术在给水处理、污水深度处理以及难降解废水的处理中引起了广泛关注。传统的臭氧使用方法是将由氧气生成的气相臭氧溶入水中而得以应用。为了使臭氧更好的应用于水处理领域,采用电化学方法直接从水溶液中合成臭氧的技... 臭氧/催化臭氧化技术在给水处理、污水深度处理以及难降解废水的处理中引起了广泛关注。传统的臭氧使用方法是将由氧气生成的气相臭氧溶入水中而得以应用。为了使臭氧更好的应用于水处理领域,采用电化学方法直接从水溶液中合成臭氧的技术近年来受到关注并得到重要发展,该技术设备简单,且能避免传统的气相合成臭氧技术的氮氧化物污染和臭氧的气/液转移损失,电极材料的发展和反应器系统的优化是推动此技术应用的关键。文章介绍了电化学合成臭氧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动态,重点评述了用于该技术的不同电极材料及其研究应用现状,同时也分析了电化学合成臭氧反应器的发展情况,指出了目前电化学合成臭氧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研究重点,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电化学 电极材料 反应器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会阴的几点体会
11
作者 崔玉虹 《吉林医学信息》 1994年第11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保护会阴 分娩 会阴完整率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人工流产术发生事故的措施
12
作者 崔玉虹 《吉林医学信息》 1994年第12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预防 人工流产术 事故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矿区受污染水体中SO^(2-)_(4)和金属离子的同步去除 被引量:3
13
作者 舒晓萱 刘石军 +4 位作者 甄晨曦 邓琳 涂嘉玲 崔玉虹 刘正乾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56-61,共6页
锰矿区地表水中含有大量SO^(2-)_(4)和金属离子,对矿区及周边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造成隐患。该研究基于钙矾石沉淀原理采用“两步法”去除高浓度SO^(2-)_(4),并同步降低金属离子浓度及溶液浊度。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和离子色... 锰矿区地表水中含有大量SO^(2-)_(4)和金属离子,对矿区及周边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造成隐患。该研究基于钙矾石沉淀原理采用“两步法”去除高浓度SO^(2-)_(4),并同步降低金属离子浓度及溶液浊度。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和离子色谱测定金属离子浓度和SO^(2-)_(4)浓度,并考察了pH、NaAlO_(2)和Ca(OH)_(2)投加量、温度、反应时间等的影响。结果表明:20℃条件下,在pH值7.5~12.5范围内,pH值为12.14时SO^(2-)_(4)的去除率最高,60 min可达55.4%,此时NaAlO_(2)投加量为3.5 mmol/L,Ca(OH)_(2)投加量为7.1 mmol/L。当[AlO^(-)_(2)]<4.0 mmol/L时,SO^(2-)_(4)剩余浓度随NaAlO_(2)投加量增加而下降。当[Ca^(2+)]<13 mmol/L时,增加Ca(OH)_(2)投加量有利于SO^(2-)_(4)去除,但当[Ca^(2+)]>13 mmol/L时,进一步增加Ca(OH)_(2)投加量的作用不大。处理后出水中SO^(2-)_(4)、Ni^(2+)和Mn^(2+)等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并协同去除了水中的Ca^(2+)和Mg^(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区 钙矾石法 沉淀 硫酸根离子 钙离子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硫酸盐技术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4
作者 范聪剑 刘石军 +3 位作者 刘哲 崔玉虹 雷静霞 赖辉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36-141,共6页
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级氧化技术,因其具有经济、高效、无污染等优点,该技术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该文回顾了过硫酸盐技术在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方面的应用,综述了该技术对不同种类有机物(染料... 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级氧化技术,因其具有经济、高效、无污染等优点,该技术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该文回顾了过硫酸盐技术在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方面的应用,综述了该技术对不同种类有机物(染料、卤代有机物、药物、有机酸等)的降解效果和降解机理,分析了该技术现阶段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盐 高级氧化技术 有机污染物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矿区受污染水体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石军 涂嘉玲 +6 位作者 黄晓辉 邓琳 闫娅慧 崔玉虹 吴晓晖 章北平 刘正乾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243-248,共6页
以Mn^(2+)浓度为10 mg/L的配水来模拟锰矿区受污染水体,研究KMn O4预氧化与混凝组合工艺对Mn^(2+)的去除效果。考察了KMn O4投加量、预氧化时间、混凝剂种类、混凝剂投加量以及水力条件等因素对Mn^(2+)去除的影响,并得出最佳反应条件。... 以Mn^(2+)浓度为10 mg/L的配水来模拟锰矿区受污染水体,研究KMn O4预氧化与混凝组合工艺对Mn^(2+)的去除效果。考察了KMn O4投加量、预氧化时间、混凝剂种类、混凝剂投加量以及水力条件等因素对Mn^(2+)去除的影响,并得出最佳反应条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Mn^(2+)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9%。当Mn^(2+)浓度为10 mg/L时,KMnO_4的投加量为15 mg/L,该投加量仅为理论投加量的78.3%,这是因为生成的MnO_2对Mn^(2+)有吸附作用。对于初始Mn^(2+)浓度在4~14 mg/L范围内的水体,按照78.3%的当量投加,处理后的Mn^(2+)出水浓度均低于0.1 mg/L。当溶液p H在6~8.5之间变化时,溶液p H对Mn^(2+)的去除和浊度几乎没有影响。当配水浊度在0~50 NTU之间变化时,出水浊度均低于1.5 NTU。实验证明该方法对于实际受锰污染的水体同样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钾 预氧化 混凝 沉淀 除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滤工艺用于锰矿区受污染水体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声美 刘石军 +3 位作者 王琪 李佳颖 涂嘉玲 崔玉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96-102,共7页
常规水处理工艺难以有效处理锰矿区受污染水体,该研究针对某锰矿区受污染水体特点,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方法(CCD)对纳滤技术应用于模拟高含锰受污染水的处理过程进行优化,获得的最佳运行条件为操作压力1.6 MPa,p H值5.0和温度19.6℃,并验... 常规水处理工艺难以有效处理锰矿区受污染水体,该研究针对某锰矿区受污染水体特点,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方法(CCD)对纳滤技术应用于模拟高含锰受污染水的处理过程进行优化,获得的最佳运行条件为操作压力1.6 MPa,p H值5.0和温度19.6℃,并验证了该响应的可靠性,得到膜通量为73.3 L/(m^(2)·h),除盐率为91.9%,除锰率为94.0%。回收率实验表明,采用该纳滤工艺的产水回收率可达60%。研究表明,单独增大Mn^(2+)、Ca^(2+)或Mg^(2+)离子的初始浓度均会导致其自身与溶液中存在的其他离子截留率的下降;而SO_(4)^(2-)离子的初始浓度增大则会提高其自身及溶液中存在的其他离子的截留率;溶液中存在的低浓度重金属离子(如Ni^(2+))的浓度改变对溶液中存在的高浓度的Mn^(2+)、Ca^(2+)、Mg^(2+)和SO_(4)^(2-)的离子截留率几乎没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可有效地处理锰含量高、硬度高、硫酸盐浓度高的锰矿区受污染水体,研究结果可为纳滤技术处理矿区受污染水体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区 纳滤 硬度 硫酸盐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基二氧化铅电催化电极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8
17
作者 冯玉杰 沈宏 +1 位作者 崔玉虹 刘峻峰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1-186,共6页
以电沉积法制备了钛基 Pb O2 电极 ,优化并确定了电极的制备工艺 .以苯酚为目标有机物 ,考察了电极的电催化氧化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该电极的电催化性能优于传统的 DSA钛基 Ru O2 电极 .采用该电极 ,在 10 m A /cm2电流密度下通过 0 .7... 以电沉积法制备了钛基 Pb O2 电极 ,优化并确定了电极的制备工艺 .以苯酚为目标有机物 ,考察了电极的电催化氧化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该电极的电催化性能优于传统的 DSA钛基 Ru O2 电极 .采用该电极 ,在 10 m A /cm2电流密度下通过 0 .72 Ah电量后 ,可使 10 0 m L、COD浓度为 2 70 mg/ L 的苯酚溶液中的苯酚完全分解 ,COD去除率为 6 7.4% ,单位电量 COD降解量为 0 .2 5 4mg COD/ Ah,且电流效率随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初步研究了苯酚的电催化氧化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二氧化铅 电催化电极 电催化性能 电催化氧化 电沉积 苯酚 有机污染物 治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