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儿与幼儿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立新 马浩 +5 位作者 薛炎 石海燕 崔晓征 王玲 马腾 罗建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5期377-381,共5页
目的:研究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围术期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外科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手术治疗婴幼儿无合并复杂心内畸形的VSD 537例。婴儿(3~12个月)109例,体质量(5.7±2.4)kg。幼儿(1... 目的:研究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围术期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外科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手术治疗婴幼儿无合并复杂心内畸形的VSD 537例。婴儿(3~12个月)109例,体质量(5.7±2.4)kg。幼儿(13~36个月)428例,体质量(11±5.9)kg。患儿均于体外循环下行VSD修补术及同期合并简单畸形矫治术。结果:巨大VSD比率,反复心力衰竭、肺炎、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及合并肺动脉高压率在婴儿组与幼儿组分别为75%vs.29%,69%vs.22%,78%vs.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0,P=0.00)。两组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术前、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2.7±17.4)vs.(16.8±15.3)h,(7.6±5.5)vs.(5.2±3.7)d,(10.9±6.5)vs.(6.9±2.8)d,组间差别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0,P=0.00)。术后两组患儿并发肺炎、肺不张,肺动脉高压危象,渗漏综合征,急性肾功能损伤,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10%vs.4.7%,4.6%vs.0.7%,5.5%vs.0.7%,5.5%vs.1.2%,7.3%vs.2.3%,婴儿组发生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P=0.01,P=0.00,P=0,00),(P=0,01)。537例患儿术后随访1~5年,生长发育良好,超声心动图示射血分数正常,肺动脉压力正常。结论:外科手术治疗的婴幼儿月龄越小术前一般情况越差,巨大VSD比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但通过合理的手术方案、体外循环及围术期处理,婴幼儿均能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婴幼儿 先天性心脏病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心室双出口解剖形态对手术方式选择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立新 薛炎 +5 位作者 马浩 石海燕 崔晓征 王玲 马腾 罗建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6期465-468,487,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右心室双出口(DORV)的解剖形态特点对手术方式选择及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不同病理解剖形态的右心室双出口患者提供个案化的外科治疗方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对67例DORV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男性41例,女性26例,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右心室双出口(DORV)的解剖形态特点对手术方式选择及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不同病理解剖形态的右心室双出口患者提供个案化的外科治疗方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对67例DORV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男性41例,女性26例,年龄5个月~27岁,体质量3.4~65.0 kg。全部患者术前均做超声心动图和心脏CT血管造影(CTA)。心内直视手术证实为DORV。按Steward对该畸形的室间隔缺损(VSD)位置分类:主动脉开口下39例,肺动脉开口下(Taussig-Bing畸形)9例,两大动脉开口下12例,远离两大动脉开口7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房室连接不一致、左心发育不良患者已排除。手术方式:(1)心内隧道修补VSD、心外补片加宽流出道和肺动脉51例;(2)内管道连接VSD与主动脉,同时作带瓣补片加宽右心室流出道或切断肺动脉,封闭其近端、远端与右心室切口之间用带瓣外管道连接(Rastelli手术)9例;(3)心内隧道修补VSD连接左心室与肺动脉,再行大动脉调转(ASO)术4例。(4)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1例、双向Glenn手术1例、B-T分流术1例。结果:平均带气管导管时间(29.5±13.7)h,平均住ICU时间(2.1±1.9)d,平均住院日(14.5±7.2)d。术后出现并发症18例,其中二次插管3例,胸腔积液5例,腹腔积液2例,气胸1例,急性肾损伤2例,低心排5例。手术后早期死亡5例,病死率7.5%。远期随访60例,随访时间1~6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术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LVOTO)6例,Rastelli术后右心室流出道狭窄4例,其余均无残余梗阻和明显残余分流。结论:明确DORV病理解剖关系,根据不同病变采取个案化手术方案,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双出口 心脏外科手术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带瓣管道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军 解启莲 +7 位作者 张会军 张静 崔晓征 任敦吉 黄建成 李红英 苏振宇 李小兵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年第2期78-79,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新型牛心包带瓣管道纠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全组共8例,均采用将牛心包带瓣管道近心端与肺动脉作端侧或端端吻合,远心端与右室切口吻合。结果8例病人术后(平均12月)超声心动图检测示管道血流通过顺畅,吻合口... 目的总结应用新型牛心包带瓣管道纠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全组共8例,均采用将牛心包带瓣管道近心端与肺动脉作端侧或端端吻合,远心端与右室切口吻合。结果8例病人术后(平均12月)超声心动图检测示管道血流通过顺畅,吻合口无狭窄。管壁无变薄,无钙化,肺动脉返流不明显,肺动脉狭窄亦不明显。结论采用牛心包带瓣管道重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右室流出道近、中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心包 带瓣管道 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崔晓征 沈冬炎 +3 位作者 邹鹏 詹雨 李永超 杨栩鹏 《疑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084-1090,共7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分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3家医院收治的行体外循环开放手术的CH...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分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3家医院收治的行体外循环开放手术的CHD患儿350例,随访所有患儿术后30 d内死亡结局,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根据随访结局将CHD患儿分为存活组(n=323)和死亡组(n=27),比较2组基线资料及手术相关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决策树模型确定连续变量Logistic分析时的分层分界点。结果27例死亡病例中前3种疾病类型分别为大动脉转位9例(33.33%),房室间隔缺损8例(29.63%),法洛四联症6例(22.22%)。与存活组患儿相比,死亡组患儿体质量较低,多伴有紫绀症状,且ASA分级和RACHS-1分级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P=2.586/0.010,χ^2/P=30.682/0.000、73.249/0.000,Z=32.672/0.000),死亡组患儿术前血肌酐水平和术中最低温度较低,术中输血量更高,且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治疗天数均长于存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为析表明,ASA分级≥Ⅲ级、RACHS-1分级≥3级、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术中输血量≥150 ml并伴有紫绀均是CHD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SA分级和RACHS-1分级可用于对CHD患儿围术期死亡风险进行预测。临床手术中应尽可能缩短体外循环时间,采取适当的节约用血策略,对于紫绀患儿早期还应给予适当的神经营养药物以降低患儿围术期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围术期死亡 ASA分级 RACHS-1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并发心肌损伤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韩宁 崔晓征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2年第6期719-721,725,共4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并发心肌损伤的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并发心肌损伤的脓毒症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并发心肌损伤的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并发心肌损伤的脓毒症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改善情况的差异。结果:经过10 d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CK-MB)及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炎症指标(PCT、CRP和WB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于脓毒症并发心肌损伤的患者,有利于改善其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降低其炎症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心肌损伤 脓毒症 心肌损伤标志物 N末端脑钠肽前体 炎症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三尖瓣乳头状弹力纤维瘤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邹鹏 王琳琳 +5 位作者 李永超 杨栩鹏 詹雨 崔晓征 李温斌 沈冬焱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734-734,743,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7岁,因体检发现心脏肿物收入我科,平素无胸痛、心悸、头晕、乏力、恶心、呕吐、黑矇及意识丧失等。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我院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右心室侧近三尖瓣瓣环处探及一中等回声团块样...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7岁,因体检发现心脏肿物收入我科,平素无胸痛、心悸、头晕、乏力、恶心、呕吐、黑矇及意识丧失等。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我院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右心室侧近三尖瓣瓣环处探及一中等回声团块样物质附着,为15 mm×8mm(图1),活动度较大。术中探查于三尖瓣隔瓣可见2 cm×2cm黄色团块,质地疏松,粟粒状散在(图2),完整剪除占位及三尖瓣附着缘,缘对缘缝合剩余三尖瓣隔叶,并行前、隔瓣瓣环环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弹力纤维瘤 三尖瓣 手术指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6+单核细胞对中重度慢性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二尖瓣成形术后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崔晓征 沈冬炎 +3 位作者 邹鹏 詹雨 李永超 杨栩鹏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CD16+单核细胞对中重度慢性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患者二尖瓣成形术后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多中心因中重度IMR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患者200例,随访3年,根据随访结局分为死亡组(26例)和生存组(174例... 目的探讨CD16+单核细胞对中重度慢性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患者二尖瓣成形术后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多中心因中重度IMR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患者200例,随访3年,根据随访结局分为死亡组(26例)和生存组(174例)。分别于术前(T0)、术后1d(T1)、3d(T2)和7d(T3)检测患者外周血CD16+单核细胞比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CD16+单核细胞比例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CD16+单核细胞比例预测患者术后死亡的最佳临界值;根据临界值将患者分为CD16+单核细胞高比例组和低比例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和MACE未发生率。结果死亡组患者的年龄、hs-CRP水平、二尖瓣瓣环扩张比例和T0~T3时CD16+单核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生存组,而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低于生存组(均为P<0.05);hs-CRP升高、LVEF降低和CD16+单核细胞比例(T0)升高同为患者全因死亡和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CD16+单核细胞比例(T0)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P=0.825,P=0.001),而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P=-0.802,P=0.001);CD16+单核细胞比例(T0)预测患者术后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1.47%,CD16+单核细胞高比例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和MACE未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低比例组(均为P<0.05)。结论术前CD16+单核细胞比例升高是中重度IMR患者全因死亡和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作为其二尖瓣成形术后远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6+单核细胞 二尖瓣闭锁不全 二尖瓣瓣膜成形术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月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8
作者 吕瑛 刘召明 +5 位作者 王军 闫芳 苏振宇 孙丽颖 张会军 崔晓征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9-342,共4页
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低月龄、低体重患儿外科治疗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随着心脏外科技术、麻醉、心肌保护和体外技术的不断提高,先心病治疗逐渐趋向低龄化和复杂化[1-3]。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心肌保护技术和麻... 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低月龄、低体重患儿外科治疗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随着心脏外科技术、麻醉、心肌保护和体外技术的不断提高,先心病治疗逐渐趋向低龄化和复杂化[1-3]。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心肌保护技术和麻醉技术的提高,低月龄、低体重先心病手术例数逐渐增加[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月龄 低体重 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新型左心室扩大技术在左心室较小型婴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军朋 李红英 +8 位作者 董彦博 张会军 苏振宇 黄建成 崔晓征 李志杰 李小兵 李红方 王军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428-1431,共4页
目的 探讨新型左心室扩大技术在左心室较小型婴儿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8年8月至2013年2月,一期根治左心室较小型婴儿TOF 41例.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2.5 ~12.0(8.71±2.52)个月;体质量5.2 ~10.8(8.73... 目的 探讨新型左心室扩大技术在左心室较小型婴儿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8年8月至2013年2月,一期根治左心室较小型婴儿TOF 41例.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2.5 ~12.0(8.71±2.52)个月;体质量5.2 ~10.8(8.73±2.06) kg;身高55.5 ~78.4(66.38±10.18)cm;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 24~29 (26.51±2.92) mL/m2.所有患儿术中均采用新型左心室扩大技术增大左心室容积.结果 出院时与术前相比:左心室舒张末前后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容量(LVEDV)、LVEDVI、右心室横径(RVD)、主肺动脉内径(PAD)均增加(t=-2.909,-9.786,-2.105,-2.686,-14.137,P均<0.05),收缩期主肺动脉血流速度(PAV)、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减小(t=30.123,2.329,P均<0.05);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左心房前后径(LAD)、LVEDD、LVEDV、LVEDVI、RVD、PAD、左右肺动脉内径之和(LP +RP)均显著增加(t=-3.164,-6.441,-28.642,-5.741,-7.022,-20.174,-9.224,P均<0.05),PAV减小(t=41.147,P <0.001);术后6个月与出院时相比:LAD、LVEDD、LVEDV、FS、RVD、LP+RP均增加(t=-3.032,-3.083,-12.661,-2.121,-3.728,-8.229,P均<0.05).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4例,急性肾功能不全2例,无严重心律失常,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5年,无死亡病例,恢复良好.结论 此新型左心室扩大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应用于左心室较小型婴儿TOF根治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较小左心室 左心室扩大
原文传递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军 解启莲 +7 位作者 张静 张会军 任敦吉 李红英 黄建成 苏振宇 孙丽颖 崔晓征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8-280,共3页
目的:分析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276例的外科治疗情况。结果:男605例,女671例;年龄6天~3岁,平均13.6个月;体重2.2~18.0kg,平均8.8kg。1193例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 目的:分析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276例的外科治疗情况。结果:男605例,女671例;年龄6天~3岁,平均13.6个月;体重2.2~18.0kg,平均8.8kg。1193例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畸形纠正术,83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620例术中采用超滤技术。术后死亡17例(1.3%),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综合征10例、肺动脉高压危象4例和肺部感染3例。结论:提高手术和体外循环技巧以及术后预防和治疗低心排血综合征和呼吸系统并发症的能力,是婴幼儿心脏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婴幼儿 治疗
原文传递
康斯特保护液对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黄建成 闫芳 +4 位作者 崔晓征 王军 张会军 李志杰 董彦博 《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5期451-454,共4页
目的探讨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中心肌保护效果,评估康斯特保护液对缺氧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例年龄7~35个月、体质量5.3~9.5kg的法洛四联症患儿,随机分为HTK组和St.Thoma... 目的探讨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中心肌保护效果,评估康斯特保护液对缺氧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例年龄7~35个月、体质量5.3~9.5kg的法洛四联症患儿,随机分为HTK组和St.ThomasⅡ停搏液(STH液)组,每组各20例。麻醉后在主动脉根部分别灌注HTK液以及STH液。分别在升主动脉开放后1、2、4、8、24、48h采血3ml,生化法检测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血浆cTnI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内=49.94、P〈0.001,F组间=10.23、P〈0.001,F交互=28.49、P〈0.001);升主动脉开放后1、2、4、8、24、48h,HTK组均低于STH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血浆CK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内=58.82、P〈0.001,F组间=16.43、P〈0.001,F交互=18.32、P〈0.001);升主动脉开放后1、2、4、8、24、48h,HTK组均低于STH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血浆CK.MB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内=34.51、P〈0.001,F组间=11.03、P〈0.001,F交互=10.28、P〈0.001);升主动脉开放后1、2、4、8、24、48h,HTK组均低于STH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法洛四联症心内直视手术中,主动脉根部灌注HTK液较STH液可明显提高心肌抗缺血能力,增强心功能,降低心率失常,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斯特保护液 St.ThomasⅡ停搏液 法洛四联症 肌钙蛋白Ⅰ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
原文传递
接受体外循环治疗患者分离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玲 左宪宏 +2 位作者 崔晓征 黄建成 陈茜松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41-1044,1003,共5页
目的探讨接受体外循环治疗患者分离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情况,并对其耐药基因及流行特点进行研究,为医院MRSA感染的防治和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分离自接受体外循环治疗患者的21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试验,采... 目的探讨接受体外循环治疗患者分离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情况,并对其耐药基因及流行特点进行研究,为医院MRSA感染的防治和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分离自接受体外循环治疗患者的21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头孢西丁纸片法对MRSA筛选。对21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异基因16srRNA,femA和MRSA特有基因及万古霉素耐药基因VanA、VanB和VanC进行检测。结果 21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75株为MRSA,占34.6%,其中2013年分离株MRSA占比最高,为42.6%,2011年为34.2%,2012年为27.6%。21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莫西沙星耐药率为30.88%,亚胺培南耐药为37.33%。16s rRNA和femA特异基因检测217株全部阳性,MRSA特有基因mecA检测75株阳性,未检测到万古霉素耐药基因。讨论本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主要归功于医院内部进行了干预,如对医护人员进行手部等卫生管理,对医疗器械消毒等。本组MRSA中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株,因此万古霉素仍可作为治疗MRSA感染的一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基因 流行特点 万古霉素
原文传递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miR-210、miR-10a水平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研究
13
作者 杨栩鹏 崔晓征 +1 位作者 邹鹏 杨倩倩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663-5668,共6页
目的探究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miR-210、miR-10a水平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连续性纳入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确诊的DCM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脏磁共振(CMR)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DCM患者分为心肌纤维化组(n=66)和非心... 目的探究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miR-210、miR-10a水平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连续性纳入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确诊的DCM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脏磁共振(CMR)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DCM患者分为心肌纤维化组(n=66)和非心肌纤维化组(n=52),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体检者58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miR-210、miR-10a表达水平,分析miR-210、miR-10a水平与心功能指标、心肌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iR-210、miR-10a对DCM患者心肌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钠尿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前胶原蛋白C肽末端-Ⅲ(PⅢNP)、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清miR-210、miR-10a水平比较:心肌纤维化组>非心肌纤维化组>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R-210、miR-10a与LVEF呈负相关(P<0.05),与BNP、LVEDd和LVESd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210、miR-10a诊断DCM患者心肌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903、0.850(P<0.05),截断值分别为0.87、0.27。结论miR-210、miR-10a在DCM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状态,表达水平与心功能、心肌纤维化指标存在相关性;二者或可作为DCM患者出现心肌纤维化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肌纤维化 微RNA MIR-210 miR-10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