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首次CT平扫征象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崔惠勤 佘军红 +1 位作者 廖明壮 黄智江 《广西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496-498,共3页
目的对超急性期脑梗死首次CT检查时间与CT征象出现率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其对诊断正确率的影响及临床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对临床追踪证实的6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首次CT扫描时间按照发病后2 h之内、2~4 h、4~6 h分组,分别观察CT征象的变化... 目的对超急性期脑梗死首次CT检查时间与CT征象出现率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其对诊断正确率的影响及临床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对临床追踪证实的6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首次CT扫描时间按照发病后2 h之内、2~4 h、4~6 h分组,分别观察CT征象的变化及出现率.结果发病后6 h内不同时间段首次CT检查时间与低密度征、脑肿胀征的出现率密切相关,统计学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从发病时间到首次CT检查时间越长,CT征像越明显,出现率越高.结论脑梗死发病早期CT征象不明确时,在短时间内(发病后6 h内)复查CT,可以明显提高低密度征,脑肿胀征的阳性率,仍可以在溶栓治疗时间窗内提高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 计算机 大面积 超急性期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罕见病变的MRI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崔惠勤 彭小忠 《广西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818-820,共3页
目的提高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罕见疾病MRI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孤立性转移腺瘤2例,星形细胞瘤(Ⅱ级)1例,静脉瘤1例,肠源性囊肿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疾病的MRI表现。结果1例转移性腺瘤MRI表现为T1WI等信号,T... 目的提高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罕见疾病MRI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孤立性转移腺瘤2例,星形细胞瘤(Ⅱ级)1例,静脉瘤1例,肠源性囊肿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疾病的MRI表现。结果1例转移性腺瘤MRI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等信号,T1/T2比值接近于1,瘤体内信号较均匀,呈均质中等强化,MRI误诊为脊膜瘤;1例转移性肺癌类似上述MRI表现,MRI诊断为转移性肺癌(有明确病史);1例肠源性囊肿信号类似于脑脊液,有等信号光整包膜,MRI诊断为良性囊肿;1例星形细胞瘤(Ⅱ级)表现为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T1/T2比值为0.6,信号欠均匀,强化不明显;1例静脉瘤T1WI表现为低信号、T2为较高信号,T1/T2比值为0.2,信号较均匀,呈均质明显强化,后两例被误诊为神经鞘膜瘤。结论对髓外硬膜下病变定位准确,特异性也较高,但部分肿瘤信号及形状有重叠,MRI特征性不强,尚有一定的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椎管内 罕见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平扫对34例支气管肺癌的诊断分析
3
作者 崔惠勤 刘卫 《广西医学》 CAS 2005年第7期1022-1023,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平扫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 NOVUS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对34 例支气管肺癌患者作MRI平扫检查,观察癌灶与邻近纵隔心血管、气管及支气管的关系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MPI能清楚显示癌灶(中央型20例,... 目的探讨磁共振平扫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 NOVUS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对34 例支气管肺癌患者作MRI平扫检查,观察癌灶与邻近纵隔心血管、气管及支气管的关系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MPI能清楚显示癌灶(中央型20例,周围型14例)的形态、内部结构、区分肺癌与阻塞性肺炎和(或)阻塞性肺不张之间的信号差异、及对纵隔、胸膜、胸壁的侵犯。结论MRI平扫能基本满足临床对支气管肺癌的影像诊断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癌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诊断
4
作者 崔惠勤 《广西医学》 CAS 2002年第3期351-353,共3页
关键词 超急性期脑梗死 CT诊断 血管造影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膜瘤磁共振诊断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崔惠勤 朱里 +2 位作者 李涛 李燕 高玉兰 《柳州医学》 2006年第3期125-126,F0003,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脊膜瘤的MRI表现特征、探讨其诊断价值及病理意义。方法分析术前行MRI检查且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膜瘤28例、30个瘤灶,观察肿瘤增强前后的信号改变、瘤体形态及邻近脊膜改变,并进行术后病理对照。结果脊膜瘤HRI特征性表... 目的通过分析脊膜瘤的MRI表现特征、探讨其诊断价值及病理意义。方法分析术前行MRI检查且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膜瘤28例、30个瘤灶,观察肿瘤增强前后的信号改变、瘤体形态及邻近脊膜改变,并进行术后病理对照。结果脊膜瘤HRI特征性表现主要为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低信号。瘤体内信号较均匀,增强扫描瘤灶呈均质中等强化,形态多为短棒状,可见“脊膜尾征”,病理切片对照显示“尾”实际上其内层是肿瘤组织的延续,外层是异常增厚的脊膜,两层之间无明显分界。结论脊膜瘤的MRI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征性,诊断价值极高,定位准确率达100%,定性准确率达93.3%,“脊膜尾征”的“尾”有肿瘤组织成分,且有重要的诊断意义,血管型脊膜瘤易误诊为神经鞘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脊膜瘤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外硬膜内肿瘤的MRI诊断
6
作者 崔惠勤 《广西医学》 CAS 1999年第4期665-668,共4页
椎管内肿瘤根据解剖部位分为髓内肿瘤、髓外硬膜内肿瘤和硬膜外肿瘤三类,其中髓外硬膜内肿瘤最常见,主要包括神经源性肿瘤、脊膜瘤、胚胎性肿瘤和转移瘤(1)。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 椎管内肿瘤根据解剖部位分为髓内肿瘤、髓外硬膜内肿瘤和硬膜外肿瘤三类,其中髓外硬膜内肿瘤最常见,主要包括神经源性肿瘤、脊膜瘤、胚胎性肿瘤和转移瘤(1)。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诊断椎管内肿瘤明显优于其它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外硬膜内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膜瘤磁共振诊断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7
作者 崔惠勤 高玉兰 +1 位作者 张明 文超勇 《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5年第8期35-36,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脊膜瘤的MRI表现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术前行MRI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膜瘤30例、32个瘤灶,观察肿瘤增强前后的信号改变、瘤体形态及邻近脊膜改变,并进行手术及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脊膜瘤MRI主要的特征性表... 目的通过分析脊膜瘤的MRI表现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术前行MRI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膜瘤30例、32个瘤灶,观察肿瘤增强前后的信号改变、瘤体形态及邻近脊膜改变,并进行手术及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脊膜瘤MRI主要的特征性表现是形态多为短棒状(占78.1%),90.6%瘤体内信号较均匀,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低信号。增强扫描瘤灶多呈均质中等强化。可见“脊膜尾征”(占25%),手术及病理切片对照显示“尾”实际上其内层是肿瘤组织的延续,外层是异常增厚的脊膜,两层之间无明显分界。结论脊膜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诊断价值较高,定位、定性准确;“脊膜尾征”的“尾”有肿瘤组织成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提示手术时应充分切除之,以减少肿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膜瘤 诊断 磁共振成像 肿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首次CT平扫征象探讨
8
作者 崔惠勤 佘军红 +1 位作者 廖明壮 黄智江 《柳州医学》 2005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对超急性期脑梗死首次CT检查时间与CT征象出现率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其对诊断正确率的影响及临床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对临床追踪证实的6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首次CT扫描时间按照发病后2小时之内,2~4小时,4~6小时分组,分别观察CT... 目的对超急性期脑梗死首次CT检查时间与CT征象出现率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其对诊断正确率的影响及临床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对临床追踪证实的6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首次CT扫描时间按照发病后2小时之内,2~4小时,4~6小时分组,分别观察CT征象的变化及出现率。结果发病后6小时内不同时间段首次CT检查时间与低密度征、脑肿胀征的出现率密切相关,统计学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从发病时间到首次CT检查时间越长,CT征像越明显,出现率越高。结论脑梗死发病早期CT征象不明确时,在短时间内(发病后6小时内)复查CT,可以明显提高低密度征,脑肿胀征的阳性率,仍可以在溶栓治疗时间窗内提高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 计算机 大面积 超急性期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疏松症的核磁共振成像及临床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崔惠勤 陈翰高 +3 位作者 龙莉玲 苏丹柯 许永成 李文美 《广西医学》 CAS 1998年第4期528-532,共5页
为探讨脑白质疏松症核磁共振成像和临床特征以及与脑梗塞的关系。本文收集1995~1997年脑白质疏松症53例进行探讨分析。发现智力下降、肌张力升高、肌力下降、脑萎缩在脑白质疏松伴脑梗塞患者较多见,而在单纯脑白质疏松患者... 为探讨脑白质疏松症核磁共振成像和临床特征以及与脑梗塞的关系。本文收集1995~1997年脑白质疏松症53例进行探讨分析。发现智力下降、肌张力升高、肌力下降、脑萎缩在脑白质疏松伴脑梗塞患者较多见,而在单纯脑白质疏松患者却无明显神经局灶表现,仅与智力下降及中央性脑萎缩有关。本病的起病方式及病程有规律性,提示脑白质疏松与脑栓塞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 脑梗塞 核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ASL、MRA及DWI技术在诊断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中的应用 被引量:55
10
作者 李瑞 崔惠勤 罗雪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819-822,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诊断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IP)中的应用。方法:对68例发病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行3D-ASL、MRA和DWI检查,根据ASL灌注异常面积与DWI梗死面...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诊断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IP)中的应用。方法:对68例发病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行3D-ASL、MRA和DWI检查,根据ASL灌注异常面积与DWI梗死面积分为ASL>DWI组、ASL≈DWI组及ASL<DWI组,将ASL上低灌注面积大于DWI梗死面积的部分认定为IP区,统计其检出率及其血管狭窄情况。结果:68例患者急性脑梗死DWI均表现为弥散受限高信号,检出率为100%(68/68);14例为小面积脑梗死,54例大面积脑梗死;ASL>DWI组(即IP患者)47例(47/68,69.1%),血管狭窄程度以0~2级为主;ASL≈DWI组7例(7/68,10.3%),血管狭窄1级2例、2级1例,3级3例,4级1例;ASL<DWI组14例(14/68,20.6%),血管以4级为主。结论:3D-ASL、MRA及DWI技术联合应用能探查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位置、范围、灌注情况,明确责任血管,判断是否有IP,为临床溶栓治疗提供有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急性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外硬膜下神经鞘膜瘤与脊膜瘤的MRI诊断(附31例报告)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惠勤 陈翰高 +3 位作者 龙莉玲 苏丹柯 叶伟 李文美 《广西医学》 CAS 1998年第3期362-364,共3页
目的:探讨髓外硬膜内神经鞘膜瘤及脊膜瘤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一附院1995~1997年间经MRI诊断,手术病理证实为髓外硬膜内神经鞘膜瘤24例及脊膜瘤7例共31例的MRI及临床表现;结果:... 目的:探讨髓外硬膜内神经鞘膜瘤及脊膜瘤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一附院1995~1997年间经MRI诊断,手术病理证实为髓外硬膜内神经鞘膜瘤24例及脊膜瘤7例共31例的MRI及临床表现;结果:MRI对髓外膜内肿瘤的定位准确率达100%。T1WI低信号,尤其是T2WI不均匀高信号,GdDTPA强化明显而不均匀,肿瘤沿扩大的椎间孔突出到椎旁呈哑铃状是神经鞘膜瘤的特征,而脊膜瘤的MRI表现常为T1WI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较均匀,且发病部位、好发年龄及性别有一定特点,但两者的临床及MRI表现尚有一定的重叠率。结论: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神经鞘膜瘤与脊膜瘤的术前诊断,MRI具有准确的定位和较高的定性能力,如结合患者的姓别、发病年龄、发病部位等综合分析,将更能提高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膜瘤 脊膜瘤 椎管内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27
12
作者 张明 李百川 +2 位作者 崔惠勤 周定球 杨智贤 《临床骨科杂志》 2006年第2期158-159,共2页
目的 观察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 切开复位后按左右侧选择不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及韧带修补技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32例。结果 32例均获随访,时间4-38个月,根据Kalsson疗效标准... 目的 观察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 切开复位后按左右侧选择不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及韧带修补技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32例。结果 32例均获随访,时间4-38个月,根据Kalsson疗效标准,优21例,良11例。结论 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远端骨折 锁骨钩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图像测量膝关节置换股骨假体旋转对线 被引量:7
13
作者 龙腾河 吕国顺 崔惠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2期9839-9842,共4页
背景:磁共振图像三维测量法不仅能观察和测量一个方向或一个平面的膝关节径线,也可多方向测量多个平面径线和角度。目的:评价磁共振图像测量在临床上膝关节置换中假体旋转对线中的应用。方法:以"磁共振,置换"为中文关键词,以&... 背景:磁共振图像三维测量法不仅能观察和测量一个方向或一个平面的膝关节径线,也可多方向测量多个平面径线和角度。目的:评价磁共振图像测量在临床上膝关节置换中假体旋转对线中的应用。方法:以"磁共振,置换"为中文关键词,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eplacement"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1-01/2009-10有关磁共振图像测量在临床上膝关节置换中假体旋转对线中应用的文章。结果与结论:磁共振和CT同是三维测量,均能测量股骨外上髁最凸点、股骨内上髁沟最低点、股骨内上髁最凸点与膝关节后侧及远端关节线的距离,测量内上髁沟深度、宽度,并测量股骨远端内外上髁的前后径大小,以及测量股骨假体旋转角度,所测量的数据在临床上均有应用意义,且磁共振成像显示软组织远胜于CT,故磁共振图像测量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临床膝关节置换中假体旋转对线的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置换 膝关节 三维测量 数字化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血性大面积脑梗死35例CT诊断探讨
14
作者 崔惠勤 《医学文选》 2005年第5期669-670,共2页
目的提高对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特征、CT复查的时机及CT表现的认识.方法对3年间收治的35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发病特点,CT征象:病灶大小、形态、部位及脑组织密度变化及伴随征象.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常常在脑... 目的提高对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特征、CT复查的时机及CT表现的认识.方法对3年间收治的35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发病特点,CT征象:病灶大小、形态、部位及脑组织密度变化及伴随征象.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常常在脑梗死发病后1~2周出现,其CT表现为大片低密度影,在低密度影中混杂有斑片状、团块状或脑回状高密度出血灶.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需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必要时于发病后第1~2周进行CT复查,可对出血性脑梗死有确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 计算机 出血性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18)氟-脱氧葡萄糖PET/CT及MRI图像特征和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滕才钧 韦建林 +1 位作者 邓燕云 崔惠勤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447-449,共3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及MRI影像特征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10例AIP患者MRI影像资料,其中8例同期...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及MRI影像特征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10例AIP患者MRI影像资料,其中8例同期行^(18)F-FDG PET/CT检查。结果:MRI表现:胰腺弥漫增大6例,局限性肿大4例;T1WI、T2WI呈等信号或信号轻度增高;在抑脂T1WI上病变信号欠均匀;动态增强扫描时6例呈索条状、细小结节状渐进性强化;病变区均未见胰管显示,病变区远端胰管呈轻度串珠样扭曲扩张,3例合并胆管轻度扩张。^(18)F-FDG PET/CT表现:胰腺弥漫性代谢增高4例,而局部代谢增高4例,其中1例呈"空腊肠"征,2例呈"链条"样改变,1例呈"煎蛋"征。结论:AIP的MRI及^(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AIP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MRI 18F-FDG PET/CT 影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近端的形态学测量与膝关节置换 被引量:4
16
作者 汪海涵 龙腾河 +1 位作者 崔惠勤 王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2期9847-9850,共4页
背景:胫骨近端为膝关节假体构成的下半部分,胫骨近端是膝关节假体放置的底部位。目的:评价胫骨近端的形态测量在临床上膝关节置换中的重要性。方法:以"膝关节;假体;置换"为中文关键词,以"Knee;Prosthesis;replacement&qu... 背景:胫骨近端为膝关节假体构成的下半部分,胫骨近端是膝关节假体放置的底部位。目的:评价胫骨近端的形态测量在临床上膝关节置换中的重要性。方法:以"膝关节;假体;置换"为中文关键词,以"Knee;Prosthesis;replacement"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5-01/2011-10有关磁共振图像测量在临床上膝关节置换中假体旋转对线中应用的文章。结果与结论:胫骨近端的形态测量即胫骨近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相关参数及角度、生物力学研究与膝关节假体选择及设计有着重要相关性。胫骨近端的形态测量有二维和三维测量,以三维测量法精确,测量胫骨平台宽和倾斜角度、胫骨内外侧平台前后径,所测量的数据在临床上均有应用意义。胫骨近端是膝关节假体放置的底位置,而胫骨近端的三维模型与假体模型底部行模拟对接,提高手术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假体 胫骨 置换 三维测量 数字化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低剂量CT后处理技术在泌尿系结石中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荣忠 赵海波 +2 位作者 崔惠勤 廖明壮 罗焕江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9年第9期73-74,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CT后处理技术在泌尿系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泌尿系结石的50例患者行螺旋CT低剂量平扫,低剂量扫描分为2组(150mA、50mA),2组中的图像经过最大密度投影(max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 目的:分析不同CT后处理技术在泌尿系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泌尿系结石的50例患者行螺旋CT低剂量平扫,低剂量扫描分为2组(150mA、50mA),2组中的图像经过最大密度投影(max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MPR)3种后处理技术重建,对2组中每一种重建技术进行比较,分析其结果。结果:管电流为150mA的3种后处理重建技术能够满足诊断需要,准确率全部为100%,而管电流为50mA的准确率分别为96%、100%、80%,且前者能够提供更为完整的影像资料。结论:当临床医师要观察结石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时,管电流为150mA的图像能够满足诊断需要,2种低剂量组的VR图像无明显差异,而MPR图像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泌尿系结石 重建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平片、CT和MRI诊断滑膜骨软骨瘤病 被引量:9
18
作者 董刚志 崔惠勤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5期424-427,共4页
目的比较X线、CT和MRI对滑膜骨软骨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滑膜骨软骨瘤病患者的X线平片(n=18)、CT(n=20)和MRI(n=10)表现。结果 X线平片正确诊断15例,CT正确诊断18例,MRI正确诊断8例。X线平片、CT和MRI均... 目的比较X线、CT和MRI对滑膜骨软骨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滑膜骨软骨瘤病患者的X线平片(n=18)、CT(n=20)和MRI(n=10)表现。结果 X线平片正确诊断15例,CT正确诊断18例,MRI正确诊断8例。X线平片、CT和MRI均能显示关节周围及关节内形态多样、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游离体;X线平片和CT均可显示游离体的钙化;MRI可显示早期软骨游离体;CT和MRI可发现关节腔积液。结论 X线平片、CT及MRI均能诊断本病,CT和MR检查能发现X线平片不能检出的病灶和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瘤病 滑膜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对比剂下CT值和辐射剂量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海波 崔惠勤 +2 位作者 罗焕江 龙腾河 林盛才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6年第6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在不同扫描参数下,血管内不同浓度对比剂的CT值、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关系。方法:分别取1、2、3、4、5和6 ml的碘佛醇对比剂,分别与99、98、97、96、95和94 ml的生理盐水进行均匀混合。使用10 ml注射器在各组内抽取10 ml的溶... 目的:探讨在不同扫描参数下,血管内不同浓度对比剂的CT值、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关系。方法:分别取1、2、3、4、5和6 ml的碘佛醇对比剂,分别与99、98、97、96、95和94 ml的生理盐水进行均匀混合。使用10 ml注射器在各组内抽取10 ml的溶液,采用西门子Definition AS 64层螺旋CT机对不同浓度的对比剂进行采集图像,曝光量分为400、300、200 m As 3组,对比不同模体内在不同曝光量下的CT值、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容积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s,CTDI_(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在400 m As时分别为64.52 m Gy和273.4 m Gy·cm;300 m As时分别为48.44 m Gy和204.6 m Gy·cm;200 m As时分别为32.26 m Gy和136.3 m Gy·cm。6组不同模体在相同曝光量下所得到的CTDI_(vol)和DLP相同。6组模体随着模体浓度的升高,图像质量分值呈线性增加。结论:当靶血管内对比剂浓度较高时,使用低曝光量进行采集图像,会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基础上,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 动脉血管 对比剂 CT值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磁共振正常心脏测量及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翰高 龙莉玲 +7 位作者 李茂 曾自三 李谷买 李文美 叶伟 崔惠勤 陶新智 朱性威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6期744-746,共3页
目的:测量磁共振正常心脏径线,探讨EMF磁共振成像特征。方法:20例正常人心脏,平扫常规用横轴位、冠状位、长轴位及短轴位。而电影MR则改进为用平扫显示较好的层面进行扫描。并用改良轴位与横轴位进行对比,再与超声测量结果对比。测量EM... 目的:测量磁共振正常心脏径线,探讨EMF磁共振成像特征。方法:20例正常人心脏,平扫常规用横轴位、冠状位、长轴位及短轴位。而电影MR则改进为用平扫显示较好的层面进行扫描。并用改良轴位与横轴位进行对比,再与超声测量结果对比。测量EMF相应数据。结果:各正常径线测量值与国内作者测量值一致,横轴位与改良轴位测量数据相近似,左室MR功能测量与B超测量值相关好(P>0.05)。根据MRI的特征性表现可将EMF区分为右室型、双室型及左室型,并与其它心脏疾病鉴别。结论:MRI可准确测量心脏各径线,判断心脏功能,尤其电影MRI对EMF有特殊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电影 心脏测量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