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般系统论对唯物辩证法的丰富与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展立新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18-25,共8页
关键词 科学方法 概括 科学思维 现代科学技术 成果 唯物辩证法 基础理论 一般系统论 机械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的视角:走出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历史误区 被引量:112
2
作者 展立新 陈学飞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125,192,共31页
高等教育"适应论"是一种突出强调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该观念先后把国家工业化、政治运动、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目标当作高等教育的主要适应对象,其代表性表述... 高等教育"适应论"是一种突出强调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该观念先后把国家工业化、政治运动、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目标当作高等教育的主要适应对象,其代表性表述是关于高等教育"两个规律"的理论。然而,从理性分工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知识再生产活动,其首先应该符合的是认知活动合理化即认知理性发展的要求。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失误在于:一方面,它颠倒了认知理性与各种实践理性的关系,试图用工具理性、政治理性和传统的"实践理性"等取代认知理性在教学和科研中的核心地位,使国内高等教育难于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它在选择某种实践理性为主导的时候,又不惜压制其它各种实践理性的发展,以至于在高等教育的各种目标之间、不同的目标与手段之间,造成了极大的矛盾和冲突。本文认为,回归认知理性、建设完善的学术市场,是我国高等教育摆脱"适应论"思想束缚、稳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客观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适应论 认知理性 学术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的视角: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四重误读和误构——兼答杨德广“商榷”文 被引量:27
3
作者 展立新 陈学飞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0-172,共23页
高等教育“适应论”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从社会需求角度阐述和论证高等教育问题的理论。该理论的基本特点是把制约教育活动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等同于“规律”,并由此概括出高等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一是强调高等教育必须为社会政治经济服... 高等教育“适应论”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从社会需求角度阐述和论证高等教育问题的理论。该理论的基本特点是把制约教育活动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等同于“规律”,并由此概括出高等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一是强调高等教育必须为社会政治经济服务的“外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杨德广 误构 误读 哲学 外部规律 教育问题 教育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高等教育理论一次深刻的社会学总结——评T.帕森斯和G.M.普莱特的《美国综合性大学》 被引量:13
4
作者 展立新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9-187,共9页
1969年秋季的某天,美国大学目标与治理协会(the Assembly on University Goals and Governance)提请著名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撰写一部关于美国高等教育现状的理论著作,具体内容不限。巧合的是,帕森斯... 1969年秋季的某天,美国大学目标与治理协会(the Assembly on University Goals and Governance)提请著名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撰写一部关于美国高等教育现状的理论著作,具体内容不限。巧合的是,帕森斯正好在与另一位社会学家杰拉尔德·普莱特(Gerald M.Platt)合作进行美国大学系统研究,于是,他们一道应允了这一要求,三年后共同推出一部对美国高等教育历史和现状作了全面总结的著作——《美国综合性大学》(The American Univer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大学 综合性大学 社会学家 帕森斯 高等教育理论 西方 理论著作 教育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想象的异邦——试析利奥塔《歧论》中“崇高的大学”理念 被引量:7
5
作者 展立新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3-181,共9页
利奥塔(J-F.Lyotard,1924~1998)是后现代主义教育学的核心人物。他主要关注的对象是知识生产状况,而大学被认为是知识生产的中心机构,所以其论著可以被当做高等教育理论来对待。他针对知识生产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公正性等问题提... 利奥塔(J-F.Lyotard,1924~1998)是后现代主义教育学的核心人物。他主要关注的对象是知识生产状况,而大学被认为是知识生产的中心机构,所以其论著可以被当做高等教育理论来对待。他针对知识生产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公正性等问题提出的一系列教育理念影响至深,至今不失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奥塔 大学 想象 知识生产 高等教育理论 后现代主义 生产状况 教育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工业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双重困境——解读丹尼尔·贝尔的世纪性预言 被引量:5
6
作者 展立新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6-176,共11页
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首次使用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在1960年代担任“2000年委员会”主席期间,他多次提出:进入2000年以后,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将从工业社会迈入后工业社会。所谓后工业社会,... 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首次使用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在1960年代担任“2000年委员会”主席期间,他多次提出:进入2000年以后,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将从工业社会迈入后工业社会。所谓后工业社会,是以知识生产(替代物质生产)为轴心组织起来的社会,其中理论知识处于首要地位,大学则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社会中心机构。一般认为,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为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丹尼尔 后工业时代 贝尔 后工业社会 预言 解读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揭秘历史“隐得来希”,发轫现代大学理论——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历史观和大学观述评 被引量:4
7
作者 展立新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6-188,共13页
虽说《教育思想的演进》(1938)被认为是涂尔干(E.Durkheim.1858—1917)历史学说和教育学说的理论代表作,但是国内却一直缺乏对它的理论热情,研究者寥寥。这与我们三种误解有关:1.该书被认为是一部法国中等教育思想史专著,基... 虽说《教育思想的演进》(1938)被认为是涂尔干(E.Durkheim.1858—1917)历史学说和教育学说的理论代表作,但是国内却一直缺乏对它的理论热情,研究者寥寥。这与我们三种误解有关:1.该书被认为是一部法国中等教育思想史专著,基本上与现代教育理论无关;2.涂尔干的历史观经常被与唯心史观混为一谈,这使得我们无从注意到他在历史学方法论上的特殊贡献;3.由于作者被尊为社会学理论的奠基人,所以我们习惯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其理论的社会学方面,而不自觉地将其历史学和教育学理论边缘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教育理论 教育思想史 历史观 涂尔干 书评 现代大学理论 《教育思想的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纵横家对传统道德的叛逆 被引量:5
8
作者 展立新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42-46,共5页
先秦纵横家对传统道德的叛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纵横家破除了传统的圣王合一观念,提出了圣王相分的主张,使得以权力为本位的"王"的观念与以知识为本位的"圣"的观念相互分离;二是他们以功利主义态度来对待义等... 先秦纵横家对传统道德的叛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纵横家破除了传统的圣王合一观念,提出了圣王相分的主张,使得以权力为本位的"王"的观念与以知识为本位的"圣"的观念相互分离;二是他们以功利主义态度来对待义等传统道德规范,提倡一种超人主义道德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横家 传统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统一及其对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展立新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年第4期66-74,共9页
本文试图通过对 2 0世纪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思潮历史的反思 ,来探索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实现统一的现实可能性及其对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本文的基本思路是 :(1)尽管当代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存在着对立和冲突 ,但是它们又拥有某些... 本文试图通过对 2 0世纪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思潮历史的反思 ,来探索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实现统一的现实可能性及其对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本文的基本思路是 :(1)尽管当代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存在着对立和冲突 ,但是它们又拥有某些共同的发展因素 ,因此存在着相互统一的现实可能性 ;(2 )在高等教育理论领域 ,独断式的科学主义或人文主义思想交替占据着主导地位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3)在实践层面上 ,只有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统一思想的指导下 ,高等教育事业才能获得健康的发展 ,这一历史经验对于新世纪人类思想发展而言 ,具有积极的宣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理论 人文主义 科学主义 实践 当代科学 高等教育事业 现实可能性 存在 对立统一 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哲学:理念、范式和问题 被引量:7
10
作者 展立新 陈丽琴 +1 位作者 黄柳丹 邓双霜 《广西社会科学》 2004年第11期183-186,共4页
在现代社会中 ,由于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关于高等教育的哲学思考便从教育哲学中独立出来 ,构成一门重要的哲学分支学科 ,并已经形成自己的基本理念、研究范式和问题领域。
关键词 高等教育哲学 理念 范式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纵横家的隐性教育思想 被引量:2
11
作者 展立新 《学术论坛》 2003年第4期104-108,共5页
先秦纵横家是中国古代隐性教育的典型代表。这主要体现在 :( 1 )纵横家的教育活动具有隐蔽性、正规性和为政治服务等隐性教育的特点 ;( 2 )纵横家在哲学上为其隐性教育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 ;( 3 )纵横家思想虽然长期受到封建统治阶级... 先秦纵横家是中国古代隐性教育的典型代表。这主要体现在 :( 1 )纵横家的教育活动具有隐蔽性、正规性和为政治服务等隐性教育的特点 ;( 2 )纵横家在哲学上为其隐性教育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 ;( 3 )纵横家思想虽然长期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排斥 ,却又隐蔽地发挥着某种不可或缺的政治教育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教育 纵横家 中国古代教育 哲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横家对道家之“道”的本体论解释 被引量:2
12
作者 展立新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1-4,共4页
先秦纵横家通过对道家理论的解释来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纵横家首先把道家“道”的概念解释成政治捭阖术 ,继而将道家的“无为”思想改造成一种为政治阴谋活动开脱的功利主义处世原则。最后 ,他们与道家一样 。
关键词 纵横家 捭阖 浪漫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横家哲学思想摭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展立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48-152,共5页
先秦时期,纵横家构筑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地位哲学体系。在本体论方面,他们把道家“道”的概念解释成为一种政治捭阖术。在认识论方面,他们提出了一种以主体为认识对象的“反应”认识论。纵横家的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纵横家 哲学思想 本体论 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涂尔干社会学方法从实证主义方法向辩证法的转变——兼论其大学研究的特殊理论意义
14
作者 展立新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85,共5页
涂尔干为社会学奠定了两项方法论原则:将社会事实当作物来考察的“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分别研究社会事实之原因和功能的“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然而,在他的大学研究过程中,社会学方法论的性质明显地从实证主义方法向辩证法转变。在... 涂尔干为社会学奠定了两项方法论原则:将社会事实当作物来考察的“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分别研究社会事实之原因和功能的“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然而,在他的大学研究过程中,社会学方法论的性质明显地从实证主义方法向辩证法转变。在他看来,大学是典型的社会学研究对象;鉴于大学的本质是人类批判反思能力发展的场所,而不仅仅是科学发展的场所,所以,社会学研究需要超越科学实证的方法,继承和发展西方传统的“辩证理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方法 大学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道”、“玄览”、“玄同”和“玄德”——老子“不言之教”的玄思
15
作者 展立新 《学术论坛》 2004年第6期24-29,共6页
老子"不言之教"思想与其哲学体系是相互论证的。这主要体现在:(1)"道"被称为"玄道",即一种几乎无法通过现实语言而被表述出来的政治经验。只有依靠"不言之教",人们才能超越现实语言的障碍,认... 老子"不言之教"思想与其哲学体系是相互论证的。这主要体现在:(1)"道"被称为"玄道",即一种几乎无法通过现实语言而被表述出来的政治经验。只有依靠"不言之教",人们才能超越现实语言的障碍,认识和体验到"玄道"。(2)"玄览"认识论以排除各种先入之见即"前识"为基本目的,它同时又是为"不言之教"的特殊教学方式服务的。(3)"玄同"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它实质上是为论证"无为之治"政治方案服务的。"不言之教"的基本任务,也就是要求人们认识到"无为"政治的内在合理性。(4)"玄德"是"玄道"在"圣人"品行上的体现。"不言之教"理论则以培养少数"圣人"作为终极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无为之治 不言之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尔根理论批判
16
作者 展立新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05-111,共7页
随着当代人类学等学科的发展 ,摩尔根在19世纪末期提出的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和国家等理论无不呈现出极大的历史局限性。它们体现在 :1、氏族并非产生于“血缘家庭” ;2、部落并非是个严格的血缘组织 ;3、部落联盟并没有普遍意义 ;4、... 随着当代人类学等学科的发展 ,摩尔根在19世纪末期提出的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和国家等理论无不呈现出极大的历史局限性。它们体现在 :1、氏族并非产生于“血缘家庭” ;2、部落并非是个严格的血缘组织 ;3、部落联盟并没有普遍意义 ;4、希腊并非早期国家的典型。澄清摩尔根理论的错误影响 ,使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理论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 ,是我们急需完成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尔根 《古代社会》 氏族理论 部落联盟 国家起源理论 理论批判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塔朗菲:向唯物辩证法复归与开创现代系统论
17
作者 展立新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S1期29-32,共4页
本文认为朗菲抛弃了逻辑实证主义而转向辩证法,从而导致“机体系统论”的诞生后,又在系统规律类比同型性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普遍科学方法论意义的合理论──一般系统论。一般系统论的诞生,标志着现代科学思维从传统的机构论模式向唯... 本文认为朗菲抛弃了逻辑实证主义而转向辩证法,从而导致“机体系统论”的诞生后,又在系统规律类比同型性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普遍科学方法论意义的合理论──一般系统论。一般系统论的诞生,标志着现代科学思维从传统的机构论模式向唯物辩证法的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实证主义 机体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 唯物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的反思 被引量:71
18
作者 陈学飞 展立新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6,共26页
高等教育发展观是人们对于高等教育问题的总体性和一般性看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的基本矛盾,以某种独特的方式再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经历了建国初... 高等教育发展观是人们对于高等教育问题的总体性和一般性看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的基本矛盾,以某种独特的方式再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经历了建国初期17年、"文化大革命"10年、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初期、深化改革开放时期四个基本阶段。高等教育本质问题是高等教育发展观所不容规避的核心问题。从本质上看,高等教育普遍地具有知识的批判反思性、教学与科研活动的社会代理性、组织结构的高度分工性、精神生活的超越性与一致性等传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发展观 高等教育基本矛盾 高等教育本质
原文传递
驳“系统辩证论”
19
作者 展立新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年第1期6-9,共4页
近年来,国内出现并流行这么一种观点,认为现代系统科学的认识,使唯物辩证法进入了新阶段;即“系统辩证论”阶段,乌杰著述的《系统辩证论》一书便是“新阶段”的典型代表.本文以该书为例,对“系统辩证论” 的三个主要观点予以批驳.“系... 近年来,国内出现并流行这么一种观点,认为现代系统科学的认识,使唯物辩证法进入了新阶段;即“系统辩证论”阶段,乌杰著述的《系统辩证论》一书便是“新阶段”的典型代表.本文以该书为例,对“系统辩证论” 的三个主要观点予以批驳.“系统辩证论”把系统看成是世界的本体,它混淆了物质的根本特性与基本特性,把“系统”这一物质的基本特性当做物质的根本特性,从而颠倒了物质及其属性的关系.“系统辨证论”认为,唯物辩证论总的来说是强调矛盾的理论和学说,而“系统辩证论”则主要是强调系统的哲学主张.这样,系统辩证论既曲解了唯物辩证法又歪曲了现代系统科学的理论成果.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现代系统论的成果恰好证实了而不是否定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学说.“系统辩证论”认为,唯物辩证法只适用于质与量的两元系统中,而没有注意到序量的作用.事实上,现代系统论所揭示的系统结构质变规律恰好证实了唯物辩证法的量变质变规律.系统辩证论对所谓“序量”的理解以及对量变质变规律的理解都是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 物质 对立统一 结构质变 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精神释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展立新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1,共9页
大学精神是大学师生对于自己理想和信念的提炼和升华,是时代特征、社会需求和大学理念的综合反映。任何一种大学精神,一方面必须以批判反思精神和宽容精神为核心内容;另一方面又深受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大学文化的影响,从而表现出丰富... 大学精神是大学师生对于自己理想和信念的提炼和升华,是时代特征、社会需求和大学理念的综合反映。任何一种大学精神,一方面必须以批判反思精神和宽容精神为核心内容;另一方面又深受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大学文化的影响,从而表现出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大学精神是无形的,但它能够对大学的各项活动起到引导和规范作用,是大学能够实现其个性化发展目标和大学生社会化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精神 大学理念 文化 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