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路臂丛阻滞法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28例疗效观察
1
作者 屈献锋 陈淼 +1 位作者 冉启华 孙小琳 《贵州医药》 CAS 2007年第2期136-137,共2页
关键词 前斜角肌综合征 疗效观察 颈路臂丛 阻滞法 治疗 麻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术中自体血回输患者血浆TNF-α、IL-6、IL-8的影响
2
作者 屈献锋 钟桥生 +2 位作者 李欠玉 张琛 杨小平 《海峡药学》 2011年第8期102-104,共3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术中自体血回输患者血浆TNF-α、IL-6、IL-8水平的影响。方法术中自体血回输患者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5~63岁,ASAⅠ~Ⅲ级,体重指数20~24kg/m2,随机分为两组(n=15):乌司他丁组(U组),于麻醉后、手术开始...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术中自体血回输患者血浆TNF-α、IL-6、IL-8水平的影响。方法术中自体血回输患者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5~63岁,ASAⅠ~Ⅲ级,体重指数20~24kg/m2,随机分为两组(n=15):乌司他丁组(U组),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将乌司他丁(Ulinastatin)20万U溶于20mL0.9%生理盐水,5min内缓慢静注,术中进行自体血回输;对照组(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术中进行自体血回输。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T1)、术毕清醒拔除气管导管时(T2)、术后12h(T3)3个时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水平。结果两组T1时点血浆TNF-α、IL-6、IL-8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点血浆TNF-α、IL-6、IL-8的水平均高于T1时点(P〈0.05)。与C组比较,T2、T3时点U组血浆TNF-α、IL-6、IL-8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可导致患者血浆TNF-α、IL-6、IL-8的水平增加,而乌司他丁可有效降低血浆TNF-α、IL-6、IL-8的水平,减轻机体炎性反应程度,从而达到对术中自体血回输患者有效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自体血回输 白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石青青 苏湘川 屈献锋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178-1181,共4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阴道分娩并于产后6~8周自愿进行盆底功能筛查的足月初产妇200例,年龄23~30岁,身高155~165 cm.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椎管内分娩镇痛,对照组采用传统助产方... 目的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阴道分娩并于产后6~8周自愿进行盆底功能筛查的足月初产妇200例,年龄23~30岁,身高155~165 cm.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椎管内分娩镇痛,对照组采用传统助产方式.记录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会阴侧切率及新生儿体重;检测并记录两组产妇产前、产后6周盆底肌肌力、盆底肌疲劳度及盆底动态压力;记录两组产妇产后6周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结果两组初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产前盆底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周观察组产妇盆底肌肌力、盆底肌疲劳度及盆底动态压力均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6周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椎管内分娩镇痛有利于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阻滞 分娩镇痛 初产妇 盆底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对扁桃体手术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钟桥生 屈献锋 杨小平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1084-1085,共2页
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是麻醉苏醒期的不良反应之一,表现为并存的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患儿出现肢体的无意识动作、挣扎、哭喊、呻吟或妄想等[1].有文献报道,学龄前期儿童七氟醚吸入麻醉后EA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耳... 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是麻醉苏醒期的不良反应之一,表现为并存的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患儿出现肢体的无意识动作、挣扎、哭喊、呻吟或妄想等[1].有文献报道,学龄前期儿童七氟醚吸入麻醉后EA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耳鼻咽喉部手术(高达56%)[2].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 Dex)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α2受体激动药,有镇静、镇痛、交感神经抑制作用且对呼吸无抑制作用[3].本研究旨在观察Dex辅助全身麻醉用于扁桃体手术对患儿EA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醒期躁动 右美托咪啶 扁桃体手术 手术患儿 全麻 α2受体激动药 抑制作用 麻醉苏醒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复合瑞芬太尼辅助局麻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钟桥生 屈献锋 杨小平 《浙江创伤外科》 2013年第1期114-115,共2页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复合瑞芬太尼辅助局麻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效果。方法择期局麻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80例,年龄61~74岁,体重42~71Kg,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帕瑞昔布钠复合瑞芬太尼辅助局麻组(P组)和瑞芬太尼辅助局麻...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复合瑞芬太尼辅助局麻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效果。方法择期局麻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80例,年龄61~74岁,体重42~71Kg,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帕瑞昔布钠复合瑞芬太尼辅助局麻组(P组)和瑞芬太尼辅助局麻组(R组),每组40例。P组于术前30分钟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术前均以1%利多卡因20ml行局部浸润麻醉,然后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负荷量,1分钟内注完,随后继续以0.1μg/(Kg·min)速率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术中调整瑞芬太尼输注速率,维持VAS评分≤3分。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30分钟VAS评分,同时记录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P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0分钟V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复合瑞芬太尼辅助局麻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可明显减少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降低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瑞芬太尼 经皮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ET-1、IL-6、TN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石青青 陈艳 +1 位作者 屈献锋 潘玲玲 《海峡药学》 2012年第7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ET-1、IL-6、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脓毒症模型,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N=10);假手术组(B组,N=10);脓毒症组(C组,N=40)和血必净治疗组(D组,N=40),C...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ET-1、IL-6、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脓毒症模型,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N=10);假手术组(B组,N=10);脓毒症组(C组,N=40)和血必净治疗组(D组,N=40),C组于CLP后经大鼠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kg-1,D组经大鼠颈静脉注射血必净2mL·kg-1。C、D组分别于术后3、12、24、48h经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清ET-1、IL-6、TNF-α。结果脓毒症时ET-1、IL-6、TNF-α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经血必净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脓毒症大鼠血清ET-1、IL-6、TNF-α水平,从而有效防止脓毒症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 脓毒症 ET-1 IL-6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在老年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中麻醉质量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礼 屈献锋 +1 位作者 黄丽君 杨小平 《浙江创伤外科》 2016年第4期778-780,共3页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在老年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中麻醉质量。方法将100例老年心脏病非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均采用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硬膜外麻醉,对照组剂量为0.3%,观察组为0.5%。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各项指标...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在老年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中麻醉质量。方法将100例老年心脏病非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均采用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硬膜外麻醉,对照组剂量为0.3%,观察组为0.5%。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各项指标经过统计学处理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更为平稳,两组手术中、手术后生命体征各项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质量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达T_(10)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0.5%罗哌卡因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运动功能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疾病 非心脏手术 罗哌卡因 麻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右美托咪啶在七氟醚稳态吸入下对脑功能状态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钟桥生 屈献锋 +3 位作者 王文勇 杨礼 王筱斐 杨小平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19期1632-1634,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啶在七氟醚稳态吸入下对脑功能状态指数(CSI)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C组),各30例。七氟醚吸入诱导,气管插...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啶在七氟醚稳态吸入下对脑功能状态指数(CSI)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C组),各30例。七氟醚吸入诱导,气管插管后调整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为1.0 MAC并维持15min后,D组盐酸右美托咪啶以负荷量0.4μg/kg微量泵静脉泵注10min,再以维持量0.4μg/(kg·h)静脉持续泵注;C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记录静卧5min后(T0)、气管插管后(T1)、七氟醚达稳态(T2)、泵注5(T3)、10(T4)、15(T5)、20(T6)、25(T7)、30 min(T8)各时点的SBP、DBP、MBP、HR和CSI;记录麻醉期间低血压、高血压、心率增快和心率减慢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患者T4-T8时的SBP、DBP、MBP、HR和CSI显著低于C组和T2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低血压、高血压、心率增快和心率减慢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啶能降低七氟醚稳态吸入下的CSI,同时产生降低血压和心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右美托咪啶 七氟醚 稳态吸入 脑功能状态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石青青 陈艳 +1 位作者 屈献锋 潘玲玲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5期533-534,共2页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试验组,在气管拔管前30分钟为试验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另外一组为对照组,在气管拔管前30分钟为...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试验组,在气管拔管前30分钟为试验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另外一组为对照组,在气管拔管前30分钟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生理盐水。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分钟(T2)、拔管后10分钟(T3)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同时,在拔管前和拔管后的5分钟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的静脉血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浆中的肾上腺素(E)含量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拔管前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拔管时和拔管后5分钟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拔管前;试验组患者拔管时和拔管后5分钟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亦高于拔管前,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拔管时和拔管后5分钟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拔管前的血浆肾上腺素含量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拔管后5分钟的血浆肾上腺素含量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拔管期使用治疗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降低拔管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手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气管拔管 高血压 心血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犬体外循环后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10
作者 杨小平 王颖 +3 位作者 屈献锋 徐传华 钟桥生 杨礼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386-388,393,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犬体外循环(CPB)后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杂种犬5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CPB组(CPB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每组18只。制备CPB诱发肺损伤模型,Dex组于CPB前即刻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犬体外循环(CPB)后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杂种犬5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CPB组(CPB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每组18只。制备CPB诱发肺损伤模型,Dex组于CPB前即刻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min),随即予以1μg/(kg·h)持续泵注至实验结束;CPB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C组不进行CPB,其余操作与CPB组相同。分别于CPB前(T_0)、CPB结束后30min(T_1)、60min(T_2)时采集动脉血样,测定呼吸指数(RI)、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计数、总蛋白含量及TNF-α、IL-6浓度:测定肺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和肺湿/干质量比;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CPB组和Dex组RI升高。BALF白细胞计数、总蛋白含量及TNF-α、IL-6浓度、EB含量和肺湿/干质量比升高(P<0.05);与CPB组比较,Dex组上述指标均降低(P<0,05);C组肺组织结构清晰,未见明显肺损伤;CPB组显示明显的肺部炎症反应,肺泡壁明显充血,肺泡隔增宽,Dex组病理学损伤程度较CPB组明显减轻。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明显降低CPB后肺血管通透性,其机制与减轻CPB后肺组织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体外循环肺损伤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术中自体血回输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筱斐 屈献锋 +2 位作者 王颖 李欠玉 杨小平 《浙江创伤外科》 2012年第2期280-281,共2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术中自体血回输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脊柱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25~63岁,体重42~85kg,ASAⅠ~Ⅲ级。按照双盲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U...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术中自体血回输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脊柱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25~63岁,体重42~85kg,ASAⅠ~Ⅲ级。按照双盲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U组为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1万IU/kg,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半量缓慢静脉注射,另半量静脉泵注至手术结束;C组同一时间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T1)、术毕清醒拔除气管导管时(T2)、术后12小时(T3)3个时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水平。结果两组T1时点血浆TNF-α、IL-6、IL-8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点血浆TNF-α、IL-6、IL-8的水平均高于T1时点(P<0.05)。与C组比较,T2、T3时点U组血浆TNF-α、IL-6、IL-8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降低术中自体血回输患者血浆TNF-α、IL-6、IL-8的水平,减轻机体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自体血回输 白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术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欠玉 张冯江 屈献锋 《浙江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687-688,共2页
传统的颈内静脉穿刺主要依靠可见的或可触及的解剖标志,穿刺成功与否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与经验。肥胖患者颈部多粗短,不易准确定位,其操作难度明显提高。为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我们采用超声引导下对肥胖患者行颈内静脉穿... 传统的颈内静脉穿刺主要依靠可见的或可触及的解剖标志,穿刺成功与否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与经验。肥胖患者颈部多粗短,不易准确定位,其操作难度明显提高。为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我们采用超声引导下对肥胖患者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患者 超声引导 颈内静脉置管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解剖标志 操作难度 操作者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对丙泊酚-瑞芬太尼全身麻醉时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13
作者 李欠玉 屈献锋 +1 位作者 张冯江 杨小平 《海峡药学》 2009年第6期142-143,共2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丙泊酚-瑞芬太尼全身麻醉时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凭静脉麻醉,气管插管后以瑞芬太尼0.15~0.2μg/(kg·min)、丙泊酚6~8mg...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丙泊酚-瑞芬太尼全身麻醉时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凭静脉麻醉,气管插管后以瑞芬太尼0.15~0.2μg/(kg·min)、丙泊酚6~8mg/(kg·h)维持麻醉,使目标BIS保持在40~60,在BIS和血流动力学稳定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1,并记录注射后5、10、15、20和30min时血压(mmHg)、心率(次数/分钟)、BIS。结果氟比洛芬酯给药后各时间点BIS与给药前相比没有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前后心率、动脉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氟比洛芬酯按临床用药剂量给药(1mg·kg-1)对麻醉深度和血流动力学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 脑电双频指数 全身麻醉 二异丙酚 瑞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注射液致视物模糊1例
14
作者 陆海量 屈献锋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647-648,共2页
1 病例资料患者,男,24岁,因“左耳鸣伴听力下降20余天”,于2017年5月12日收治入院。患者20余天前在军队训练气枪后出现间歇性左耳耳鸣伴左耳听力下降,休息后无缓解,且耳鸣夜间明显;右耳无特殊不适,双耳无疼痛、无耳道溢液。患者未重视,... 1 病例资料患者,男,24岁,因“左耳鸣伴听力下降20余天”,于2017年5月12日收治入院。患者20余天前在军队训练气枪后出现间歇性左耳耳鸣伴左耳听力下降,休息后无缓解,且耳鸣夜间明显;右耳无特殊不适,双耳无疼痛、无耳道溢液。患者未重视,1周后左耳耳鸣、耳闷及听力下降持续存在未见改善,遂至上级医院就诊,诊断为“左耳感音神经性耳聋”,予左耳膜注射激素治疗,但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注射液 视物模糊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延长布比卡因臂丛麻醉与术后镇痛时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屈献锋 李志明 《江西医药》 CAS 2002年第4期286-287,共2页
我院自2000年10月以来,无选择地对120例上肢急诊手术病人在腋路臂丛阻滞麻醉穿刺技术和标准化相同的情况下,使用布比卡因药液中分别加用不同剂量的地塞米松,同时用浓度容量相同的布比卡因药液设置对照组对比观察阻滞麻醉术后镇痛时效。1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布比卡因 臂丛麻醉 术后镇痛 时效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体外循环诱发犬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屈献锋 李欠玉 +3 位作者 徐传华 张琛 杨小平 严敏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95-798,共4页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对体外循环(cPB)诱发犬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犬36只,雌雄不拘,体重15—16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18):CPB组(C组)和N.乙酰半胱氨酸组(N组)。右锁骨下动脉和右心房分别插管,制备...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对体外循环(cPB)诱发犬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犬36只,雌雄不拘,体重15—16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18):CPB组(C组)和N.乙酰半胱氨酸组(N组)。右锁骨下动脉和右心房分别插管,制备CPB模型,N组于CPB前即刻静脉注射N.乙酰半胱氨酸150ms/kg,然后以20mg·kg^-1·h^-1速率静脉输注至CPB结束后60min;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CPB前、CPB结束后30、60min时采集动脉血样,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和氧合指数;然后处死动物,取肺组织,测定MDA含量、SOD活性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与C组比较,N组呼吸指数和肺组织MDA含量降低,氧合指数和肺组织SOD活性升高,TGF—β1mRNA表达下调(P〈0.05或0.01),肺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可减轻CPB诱发犬肺损伤,其机制与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下调肺组织TGF-β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半胱氨酸 心肺转流术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原文传递
N-乙酰半胱氨酸对体外循环犬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屈献锋 谢海辉 +2 位作者 陈淼 李瑛 余志豪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03-605,共3页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体外循环(CPB)犬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犬24只,雌雄不拘,体重15~16k,随机分为3组(n=8):N1组于CPB开始前、N2组于CPB开始后复温前静脉注射NAC 150mg/kg,持...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体外循环(CPB)犬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犬24只,雌雄不拘,体重15~16k,随机分为3组(n=8):N1组于CPB开始前、N2组于CPB开始后复温前静脉注射NAC 150mg/kg,持续静脉输注NAC 50mg/kg;对照组(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CPB前(Tn)、CPB开始30min(T1)、停机后15、30、60min(L2-4)时取肺组织,检测TGF-β1表达,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构,于T0、L3及T4时抽取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结果与T0时比较,各组于L3,4时RI、余时点肺组织MDA含量升高、TGF-β1表达上调(P〈0.05);与C组比较,N1组和N2组L3,4时RI、各时点肺组织MDA含量降低,N1组各时点、N2组L2-4时TGF-β1表达下调(P〈0.05);与N1组比较,N2组L3,4时RI升高、各时点肺组织TGF-β1表达上调(P〈0.05)。N1组和N2组肺部炎性改变较C组明显减轻。结论NAC通过下调肺组织TGF-β1表达,降低炎性反应,可减轻CPB诱发犬肺损伤的程度,且CPB前给药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半胱氨酸 心肺转流术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转化生长因子Β
原文传递
CPB诱发犬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表达的变化
18
作者 屈献锋 李欠玉 +2 位作者 杨小平 王筱斐 周海燕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4-357,共4页
目的 观察CPB诱发犬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成年健康杂种犬36只,体重15~16 kg,随机分为2组(n=18):对照组(C组)和CPB组.CPB组制备CPB诱发急性肺损伤模型,C组除不进行CPB外,其余操作同CP... 目的 观察CPB诱发犬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成年健康杂种犬36只,体重15~16 kg,随机分为2组(n=18):对照组(C组)和CPB组.CPB组制备CPB诱发急性肺损伤模型,C组除不进行CPB外,其余操作同CPB组.分别于CPB前(T0)、CPB停机后30 min(T1)、60 min(T2)时各处死6只犬,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计算肺通透性指数(PPI),测定肺组织TGF-β1 mRNA表达和MDA含量.结果 C组肺组织结构清晰,未见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光滑、完整,肺泡腔及间质无出血和渗出;CPB组肺泡腔内可见水肿液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可见大量的红细胞,肺泡隔增宽,局灶性肺不张.与C组比较,CPB组TGF-β1 mRNA表达上调,MDA含量和PPI升高(P〈0.05或0.01).CPB组TGF-β1 mRNA表达水平与MDA含量和PPI呈正相关(MDA:r=0.867,P〈0.01;PPI:r=0.821,P〈0.01).结论 犬CPB后肺组织TGF-β1 mRNA 表达上调,可能是CPB诱发急性肺损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心肺转流术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原文传递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腹腔内喷洒罗哌卡因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石青青 苏湘川 屈献锋 《江苏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410-412,共3页
目的观察腹腔内喷洒罗哌卡因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A)对患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R组和C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芬太尼静脉PCA。R组手术结束前腹腔内均匀喷... 目的观察腹腔内喷洒罗哌卡因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A)对患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R组和C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芬太尼静脉PCA。R组手术结束前腹腔内均匀喷洒0.2%罗哌卡因50 mL,C组作为对照。评估术后3 h(T1)、12 h(T2)和24 h(T3)时的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PCA按压次数。检测T3时的血清IL-6和IL-10水平。记录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R组术后T1、T2和T3时VAS疼痛评分和术后24 h内PCA按压次数均减少,T3时的血清IL-6水平较低,IL-10水平较高,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首次排气时间较早,术后皮肤瘙痒、眩晕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腹腔内喷洒罗哌卡因联合静脉PCA能有效提高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术后镇痛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原文传递
N-乙酰半胱氨酸对体外循环后肺微血管通透性的保护作用
20
作者 谢海辉 陈淼 +2 位作者 屈献锋 朱昭琼 余志豪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271-1274,共4页
目的通过成年犬体外循环(CPB)相关肺损伤模型,研究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否能减轻CPB相关肺损伤及保护肺微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方法成年犬24只,随机分为3组(n=8),C组(CPB中用生理盐水),N1(CPB前用NAC),N2组(CPB中用... 目的通过成年犬体外循环(CPB)相关肺损伤模型,研究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否能减轻CPB相关肺损伤及保护肺微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方法成年犬24只,随机分为3组(n=8),C组(CPB中用生理盐水),N1(CPB前用NAC),N2组(CPB中用NAC)。通过监测CPB前(T0)、CPB停机后维持30min(T1)、60min(T2)的呼吸指数(RI)及肺组织中MDA的含量,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白细胞计数、总蛋白含量,肺微血管通透性指数(PMPI)、电镜观察肺泡上皮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RI:CPB前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机后(T1、T2),C组的RI升高幅度明显大于N1组、N2组(P〈0.05),N1组低于N2组(P〈0.05)。MDA:CPB前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机后(T1、T2),C组MDA的升高幅度高于N1组、N2组(P〈0.05)。BALF白细胞计数、总蛋白含量:C组显著高于N1组、N2组(P〈0.05),N1组低于N2组(P〈0.05)。PMPI:C组显著高于N1组、N2组(P〈0.05),N1组低于N2组(P〈0.05)。组织学检查:C组显示明显的肺部炎症改变,还可见内皮细胞间隙增宽,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胞质空泡化,板层体消失,线粒体肿胀;N1组、N2组相应改变明显减轻。结论NAC可减轻CPB相关性肺损伤,并可降低肺微血管通透性,且CPB前NAC优于CPB中用N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微血管通透性 体外循环 急性肺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