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流感流行期间医院职工感染情况分析及健康管理探索
1
作者 居慧莉 王昊凡 《江苏卫生保健》 2024年第6期566-567,共2页
目的通过某流感流行期间医院职工病毒感染情况分析,为医院职工健康管理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对2023年3—4月期间某院确诊流感的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临床症状、诊断方式、治疗情况、症状恢复情况,并探讨医院职工健康管理改进措施... 目的通过某流感流行期间医院职工病毒感染情况分析,为医院职工健康管理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对2023年3—4月期间某院确诊流感的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临床症状、诊断方式、治疗情况、症状恢复情况,并探讨医院职工健康管理改进措施。结果全院共有职工907名,感染流感病毒65例,感染率7.17%,其中核酸检测阳性17例(26.15%),抗原检测阳性48例(73.85%),均为出现临床症状后自主完成病原学检测。发热、乏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占比较高,80%的感染者一周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所有感染者一月内症状全部消失。仅予退热、止咳等对症治疗12例(18.46%),予奥司他韦口服者38例(58.46%),予玛巴洛沙韦口服者9例(13.85%),未予任何药物治疗者6例(9.23%)。在病程中口服抗生素28例,其中9例自行加服。结论本轮流感病毒感染预后较好。医院通过积极介入职工健康管理,建立职工健康档案,联合多个职能部门协同合作,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推广科学健身运动,实现了职工健康的系统化和个性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职工 流感病毒感染 职工健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郁志伟 钱俊 +3 位作者 顾晓虹 张晓娟 潘剑蓉 居慧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7-440,共4页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血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的变化。方法纳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176例,其中轻度组98例、重度组78例,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测定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相对百分数(N%)、C反应蛋白(CRP...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血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的变化。方法纳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176例,其中轻度组98例、重度组78例,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测定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相对百分数(N%)、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IL-6、IL-10及s TREM-1。结果轻度肺炎组和重度肺炎组以及对照组间WBC、N%、CRP、IL-6、IL-10、IL-6/IL-10、PCT和s TREM-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轻度肺炎组和重度肺炎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重度肺炎组的IL-6/IL-10和s TREM-1更高于轻度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IL-10和s TREM-1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42,P<0.01)。结论检测血s TREM-1可能有助于判断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社区获得性肺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疗程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3
作者 居慧莉 谢娟娟 郁志伟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46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 6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1组35例和治疗2组33例。两组均采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治疗,治疗1组早晚各吸入1次,总量250μg/d,2个月后停药。治疗2组共治疗6个月... 目的观察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 6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1组35例和治疗2组33例。两组均采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治疗,治疗1组早晚各吸入1次,总量250μg/d,2个月后停药。治疗2组共治疗6个月,前3个月早晚各吸入1次,总量250μg/d,后3个月减量为吸入1次/d直至停药,总量125μg/d。治疗期间随访评价治疗依从性。停药后随访6个月评价疗效,记录CVA复发情况。治疗前后行骨密度、血皮质醇测定及心电图检查。结果共65例完成治疗并结束随访,治疗1组33例、治疗2组32例。治疗1组显效25例,有效4例,无效4例,治疗2组分别为28、1、3例,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组停药6个月复发率高于治疗2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血皮质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电图检查无异常,未发生声音嘶哑、口腔念珠菌病等局部不良反应。结论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较好,且长疗程方案(6个月)治疗者复发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咳嗽变异性哮喘 疗效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8例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病毒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谢娟娟 王文建 +5 位作者 钱俊 李羚 顾晓虹 居慧莉 张锡莲 范旻皞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年第1期118-118,105,共2页
目的探讨无锡地区婴幼儿喘息发作与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006年12月-2007年3月因喘息发作住院治疗的患婴鼻咽分泌物,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孢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B型(IVA、B)、副流感病毒Ⅰ... 目的探讨无锡地区婴幼儿喘息发作与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006年12月-2007年3月因喘息发作住院治疗的患婴鼻咽分泌物,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孢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B型(IVA、B)、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型(PIVⅠ、Ⅱ、Ⅲ)共7种病毒抗原。结果158例喘息婴幼儿病毒抗原检出共79例,阳性率为50%;其中RSV 65例(阳性率41.1%),PIVⅢ6例(3.79%),IVA 3例(1.89%),PIVⅠ和ADV各2例(1.26%),IVB 1例,两种以上病毒抗原同时阳性患婴6例。RSV占所检出抗原阳性患婴的82%,1岁以内检出率较高。结论本地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病毒病原体以RSV为主,小年龄组感染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喘息性疾病 婴幼儿 病毒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7
5
作者 居慧莉 谢娟娟 《医学综述》 2014年第23期4303-4305,共3页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导致我国儿童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具有与典型哮喘相似的病理生理改变,且发展为典型哮喘的比例较高,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对CVA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通过诊断、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手段、治疗...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导致我国儿童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具有与典型哮喘相似的病理生理改变,且发展为典型哮喘的比例较高,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对CVA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通过诊断、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手段、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对儿童CVA进行综述,以减少误诊误治,提高CVA诊断的正确率及治疗的有效性,以改善CVA的预后,为儿童CVA的规范化诊治起重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咳嗽变异性哮喘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居慧莉 郁志伟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23期3694-3697,共4页
目的观察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该院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62例患儿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6个月,观察其疗效,并于治疗前后监测空腹血皮质醇及骨密度,观察丙酸氟替... 目的观察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该院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62例患儿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6个月,观察其疗效,并于治疗前后监测空腹血皮质醇及骨密度,观察丙酸氟替卡松对儿童生长发育及身高的影响。结果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安全有效,治疗6个月的总有效率为91.1%(51/62),且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及血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6个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可有效控制咳嗽症状,减轻家属心理负担,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并且不会对患儿生长发育造成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喘息性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21
7
作者 郁志伟 钱俊 +3 位作者 顾晓虹 张晓娟 潘剑蓉 居慧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15-818,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婴幼儿喘息性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了解婴幼儿喘息性肺炎是否与哮喘有相似的免疫机制。方法喘息性CAP 47例、非喘息性CAP 42例、正常对照30例婴幼儿纳入该研究。比较3组间外周血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目的通过测定婴幼儿喘息性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了解婴幼儿喘息性肺炎是否与哮喘有相似的免疫机制。方法喘息性CAP 47例、非喘息性CAP 42例、正常对照30例婴幼儿纳入该研究。比较3组间外周血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及骨膜蛋白水平。结果喘息性和非喘息性肺炎组血降钙素原、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喘息性肺炎组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比值低于非喘息性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喘息性肺炎组骨膜蛋白水平高于非喘息性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婴幼儿喘息性肺炎存在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比值失衡,存在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提示婴幼儿喘息性肺炎与哮喘有相似的免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喘息 炎症因子 婴幼儿
原文传递
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居慧莉 郁志伟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6年第9期721-725,共5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不同疗程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复发率及安全性。方法101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均采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治疗,治疗疗程分别为2月、6月、9月。治疗期间随访评价... 目的:观察并比较不同疗程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复发率及安全性。方法101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均采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治疗,治疗疗程分别为2月、6月、9月。治疗期间随访评价疗效及治疗依从性。停药后随访6个月评价记录咳嗽变异性哮喘复发情况。治疗前后行骨密度、血皮质醇测定及心电图检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三组患儿咳嗽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5.2894,P=0.0710)。 A组停药6个月复发率高于B、C组(χ^2=4.8581,P=0.0275;χ^2=4.4826,P=0.0342),B、C组停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22,P=0.8814)。三组治疗前后骨密度、血皮质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电图检查无异常,未发生声音嘶哑、口腔念珠菌病等局部不良反应。结论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良好,且中长疗程方案(6个月)不仅疗效更好,停药复发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咳嗽变异性哮喘 疗效 复发率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三联雾化吸入合用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居慧莉 徐惠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98-101,共4页
探讨对儿童支气管肺炎患儿采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三联雾化吸入合用乙酰半胱氨酸的疗效。方法 选出2022年3月~2023年3月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纳入对照组43例、实验组43例,对照组使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 探讨对儿童支气管肺炎患儿采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三联雾化吸入合用乙酰半胱氨酸的疗效。方法 选出2022年3月~2023年3月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纳入对照组43例、实验组43例,对照组使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实验组使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三联及乙酰半胱氨酸联合雾化吸入。并对2组的疗效。结果 展开治疗后,实验组临床疗效(43/100.00%)好于对照组(34/79.06%),P<0.05;实验组退热,肺部啰音消失,X线检查复常,咳嗽减轻的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炎症因子水平好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32%)低于对照组患儿(8/18.60%),P<0.05。结论 在对儿童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中,运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三联雾化吸入合用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的效果理想,能够使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天数得到减少,也可更好的改善患儿的炎症因子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疾病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可于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丁胺醇 布地奈德 异丙托溴铵 雾化吸入治疗 儿童支气管肺炎 乙酰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