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动力汽车氨排放特性及减氨效应评估 被引量:2
1
作者 尹黛霖 罗佳鑫 +1 位作者 张孟珠 温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75-1980,共6页
对混合动力汽车进行了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循环工况(WLTC)和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RDE)测试,评估了混合动力车辆相对于传统燃油车的减氨效益,同时分析了基于不同混合动力技术路线车辆、不同电量模式下测试得到的NH3排放特征差异.研究发现... 对混合动力汽车进行了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循环工况(WLTC)和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RDE)测试,评估了混合动力车辆相对于传统燃油车的减氨效益,同时分析了基于不同混合动力技术路线车辆、不同电量模式下测试得到的NH3排放特征差异.研究发现,混合动力技术对于降低NH3排放存在一定效果,在消耗同等燃料的前提下,采用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NH3排放可下降56.07%,采用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可下降94.43%,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与不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NH3排放峰值出现的时刻有所差别,车辆在电量增加模式下因为需燃烧更多的燃料为电池充电,过量空气系数较小,催化器还原环境较强,使NH3排放大于电量消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排放 混合动力汽车 三元催化器 电量状态 瞬时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热起动模式和后处理对轻型车实际行驶细颗粒物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尹黛霖 岳志刚 +1 位作者 孙国阳 潘朋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108,共5页
采用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测试的方法,对两辆国六轻型汽油车的细颗粒物排放进行研究,重点分析冷、热起动两种模式和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asoline particulate filter,GPF)对细颗粒物的影响。结果表明,PN10主要产生于冷起动阶段,且排放峰值... 采用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测试的方法,对两辆国六轻型汽油车的细颗粒物排放进行研究,重点分析冷、热起动两种模式和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asoline particulate filter,GPF)对细颗粒物的影响。结果表明,PN10主要产生于冷起动阶段,且排放峰值易出现在急加速和急减速工况,最高排放峰值为8.10×10^(11)个/s。带GPF车辆的PN23和PN10在各速度段的占比分布差异较大,总行程的PN10数量较PN23增长30.9%,增长率为不配备GPF车辆的3倍左右。低温下的细颗粒物排放较常温大幅上升,且带有GPF车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未配备GPF的车辆。研究表明,冷起动阶段的细颗粒排放控制是未来监管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 冷起动 热起动 汽油机颗粒捕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 GUI的车用电池散热器计算平台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尹黛霖 温溢 +1 位作者 罗佳鑫 杨正军 《机械工程师》 2024年第3期80-84,共5页
为了更好地解决电池散热问题,基于MATLAB GUI的人机交互功能,开发了用于车用电池散热的散热器设计计算平台,根据散热器不同的设计任务和需求,编写了相应的GUI对象控件回调函数,设计了包含散热器关键参数设计模块、历史查询模块、数据存... 为了更好地解决电池散热问题,基于MATLAB GUI的人机交互功能,开发了用于车用电池散热的散热器设计计算平台,根据散热器不同的设计任务和需求,编写了相应的GUI对象控件回调函数,设计了包含散热器关键参数设计模块、历史查询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图形生成模块、特性仿真模块的平台。该平台界面简洁,操作过程中设置了大量提示框和报错框,用户能更直观地了解设计中的错误,便于及时改正、修复;清除按钮和多种输入方式的设计都为散热器研究领域人员提供了简便的参数输入及结果输出的友好操作界面。使用该平台能缩短散热器产品的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用户能够快速熟练地掌握使用方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LAB GUI 车用电池 散热器 平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六缸内直喷轻型汽油车污染物劣化特性
4
作者 尹黛霖 杨超 +2 位作者 温溢 赵笑春 李贺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63-68,共6页
为了更加准确地了解轻型汽油车的排放劣化特征,选取了6辆缸内直喷轻型汽油车,进行160 000 km里程累积,分析气态污染物CO、THC、NO_(x)的排放随行驶里程的劣化规律。结果表明,CO、THC、NO_(x)三种污染物的平均劣化系数分别为2.1、1.9和1.... 为了更加准确地了解轻型汽油车的排放劣化特征,选取了6辆缸内直喷轻型汽油车,进行160 000 km里程累积,分析气态污染物CO、THC、NO_(x)的排放随行驶里程的劣化规律。结果表明,CO、THC、NO_(x)三种污染物的平均劣化系数分别为2.1、1.9和1.3,CO、THC、NO_(x)三种污染物的平均劣化修正值分别为121.8、9.4、3.3。自然吸气车辆污染物和里程的线性关系较涡轮增压车辆更加明显,R^(2)都高于0.5;涡轮增压车辆除了THC的线性拟合较好,CO、NO_(x)与里程的线性关系都较差,出现了明显的波动。有利于准确估算轻型汽油车的尾气排放量,进一步加严机动车污染排放限值,促进空气质量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汽油车 劣化系数 修正值 线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六轻型汽油车温室气体排放特征
5
作者 尹黛霖 艾力力 温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9-685,共7页
采用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循环工况(WLTC)下实测的方法,对84辆国六轻型汽油车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研究,其中包括6辆混合动力车辆.结果表明,车辆的温室气体排放基本呈现随着排量增大而上升的趋势,大排量车辆通常具有更复杂的发动机设计,... 采用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循环工况(WLTC)下实测的方法,对84辆国六轻型汽油车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研究,其中包括6辆混合动力车辆.结果表明,车辆的温室气体排放基本呈现随着排量增大而上升的趋势,大排量车辆通常具有更复杂的发动机设计,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不确定性.各类车辆的CH_(4)和N_(2)O经温室气体变暖潜值转换后引起的CO_(2)增长率都小于1%,由此说明车辆尾气中产生的CO_(2)排放仍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此外,国六轻型汽油车的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与其发动机技术也密切相关,不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能降低23.4%~2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轻型车 WLTC测试 发动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测试循环轻型汽油车氨排放特性研究
6
作者 温溢 尹黛霖 罗佳鑫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68-73,共6页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道路车辆产生的氨(NH3)排放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掌握某些特定场景下轻型汽油车NH3排放的实际状况,以2辆国六标准和1辆国五标准轻型汽油车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车辆在不同负荷、不同测试循环(包括WLTC循环和RD...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道路车辆产生的氨(NH3)排放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掌握某些特定场景下轻型汽油车NH3排放的实际状况,以2辆国六标准和1辆国五标准轻型汽油车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车辆在不同负荷、不同测试循环(包括WLTC循环和RDE循环)、不同排放标准、采用特殊技术路线(清氧功能)下进行了NH3排放测试。结果表明:车辆在WLTC循环低速段的NH3最高瞬时排放速率为RDE循环市区路段的2.7倍。在前1500 s内,空调开启状态,NH3排放因子较空调关闭状态升高了1.47倍,NH3最高瞬时排放速率较空调关闭状态增加了26.7倍;且当空调开启后,NH3的高排放区域分布更加集中。在RDE循环的总行程,国六标准车辆,NOx排放因子较国五标准车辆降低了56.1%,但NH3排放因子较国五标准车辆升高了12.8倍。车辆执行清氧操作后,NOx和NH3的生成规律都发生了明显改变,NOx排放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增加了NH3产生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汽油车 氨排放 三元催化器 清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ERT和MOVES的汽油车燃油蒸发排放清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尹黛霖 温溢 +2 位作者 罗佳鑫 赵笑春 李贺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82,共11页
基于COPERT模型和MOVES模型的计算原理,利用车辆特征、气候、燃油等参数信息将蒸发排放因子细化,建立了热浸、运行、昼间、加油4类不同蒸发机制的排放因子数据库,并对国三、国四、国五、国六车辆进行了蒸发实车试验,与模型计算结果校验... 基于COPERT模型和MOVES模型的计算原理,利用车辆特征、气候、燃油等参数信息将蒸发排放因子细化,建立了热浸、运行、昼间、加油4类不同蒸发机制的排放因子数据库,并对国三、国四、国五、国六车辆进行了蒸发实车试验,与模型计算结果校验得知两者的总体变化趋势一致,数据较吻合。利用建立的排放因子库,结合各省市的汽油车保有量、活动水平等数据,计算得到2020年中国汽油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总量约为51.42万t。在总的蒸发排放量中,加油排放是最大的贡献者,对总蒸发排放的贡献率为3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车 燃油蒸发 排放模型 总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合对国Ⅵ新车排放及油耗的影响分析
8
作者 温溢 李珂 +1 位作者 尹黛霖 岳志刚 《机械工程师》 2023年第9期90-94,共5页
为研究磨合对国Ⅵ新车各种污染物排放和油耗的影响,通过对两款不同排量的生产一致性车辆进行磨合,对比分析了在磨合前后排放结果的变化。结果显示,磨合对于排量更大的车辆的气态污染物排放和油耗的影响更大,对于排量较小的车辆的颗粒物... 为研究磨合对国Ⅵ新车各种污染物排放和油耗的影响,通过对两款不同排量的生产一致性车辆进行磨合,对比分析了在磨合前后排放结果的变化。结果显示,磨合对于排量更大的车辆的气态污染物排放和油耗的影响更大,对于排量较小的车辆的颗粒物排放的影响更大。从瞬时排放的情况来看,磨合对于小排量车辆的HC、NOX减排效果更明显,对于排量更大车辆PN的减排效果更好,对于N2O的影响并不大。该研究结果对企业在应对生产一致性抽查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合 生产一致性 排放 油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