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旱地与补灌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耐旱性评价
1
作者 孙宪印 吕广德 +9 位作者 亓晓蕾 徐加利 孙盈盈 米勇 牟秋焕 尹逊栋 张继波 王瑞霞 钱兆国 高明刚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0,共8页
为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从不同小麦品系中筛选耐旱性强且具有高产稳产特性的基因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22—2023年在泰安市农业科学院马庄试验农场开展田间试验,以1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系为材料,设置自然干旱和补灌条件2个处理,以旱地与... 为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从不同小麦品系中筛选耐旱性强且具有高产稳产特性的基因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22—2023年在泰安市农业科学院马庄试验农场开展田间试验,以1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系为材料,设置自然干旱和补灌条件2个处理,以旱地与补灌条件下产量为基础,采用平均产量(MP)、几何平均产量(GMP)、抗旱系数(DRC)、抗旱指数(DRI)和干旱耐受指数(STI)共5个抗旱性指标对不同品系进行比较和抗旱性分级。结果表明,对比不同品系的干旱指标数值的大小与位次变化,V7、V14、V2和V12基因型排名靠前,具有高产、稳产特点。同时STI、GMP、MP指标与旱地产量和补灌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表现出较好的产量一致性;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均进一步明确了这些基因型的耐旱及高产稳产特性。综上,在干旱与补灌条件下,STI、GMP、MP和DRI指标可用于耐旱高产基因型的鉴别和分级,综合利用5种抗旱指标筛选出耐旱高产品系分别为V7、V14、V2和V12,各品系抗旱性级别分别为1、2、2级和1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型 干旱胁迫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耐旱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T双标图对小麦新品系的分类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宪印 牟秋焕 +9 位作者 米勇 吕广德 亓晓蕾 孙盈盈 尹逊栋 王瑞霞 吴科 钱兆国 赵岩 高明刚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4,共11页
为了从产量、品质方面准确评价旱肥地试验小麦新品系,以2020—2021年连续2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组多点比较试验的26份新品系为材料,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大田条件下2年间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26份品系的产量和品质性状... 为了从产量、品质方面准确评价旱肥地试验小麦新品系,以2020—2021年连续2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组多点比较试验的26份新品系为材料,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大田条件下2年间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26份品系的产量和品质性状2年变异系数分别为2.0%~74.2%和2.1%~95.1%,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依次为稳定时间>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吸水率=单位面积产量>容重;相关分析表明,2年产量与品质性状存在负相关关系,稳定时间均与蛋白质含量、吸水量正相关,稳定时间与产量负相关,其中稳定时间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系数均较高。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2年中26份小麦参试品系聚为4类,并在主成分品种、性状(genotype by trait,GT)双标图(biplot)和聚类图中进行展示,聚类结果与新品系的实际表现一致,其中‘泰科麦4835’‘洛旱35’‘农大162’‘山农611436’连续2年划为同一类型,表现为产量较高、品质优良。该研究结果可为参试新品系的合理评价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系 主成分分析 GT双标图 聚类分析 产量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泰科麦33的遗传构成分析
3
作者 亓晓蕾 王君 +7 位作者 吕广德 牟秋焕 米勇 孙盈盈 尹逊栋 钱兆国 王瑞霞 吴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4391-4401,I0001-I0011,共22页
【目的】小麦新品种泰科麦33兼具优质高产抗病等优良特性,遗传基础丰富,是一个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新品种。通过构建泰科麦33基因型图谱,解析其遗传构成,为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和亲本选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55K SNP芯片标记对泰科麦33... 【目的】小麦新品种泰科麦33兼具优质高产抗病等优良特性,遗传基础丰富,是一个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新品种。通过构建泰科麦33基因型图谱,解析其遗传构成,为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和亲本选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55K SNP芯片标记对泰科麦33及其系谱亲本中郑麦366、淮阴9908、豫麦47、PH82-2-2、豫麦13、豫麦2号、百农3217、偃大24、咸农39、丰产3号和阿夫等小麦品种(或品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绘制基因型图谱,分析不同供试亲本对泰科麦33的遗传贡献,解析泰科麦33的遗传构成。【结果】泰科麦33及其供试系谱亲本之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72—0.93,泰科麦33与郑麦366具有较大的遗传相似度,遗传相似系数为0.93。SNP标记分析表明,系谱母本和系谱父本对泰科麦33的遗传贡献率分别为66.57%和33.43%,两系谱亲本遗传贡献和理论值出现了较大偏离,说明泰科麦33更多地继承了系谱母本的遗传物质。在亚基因组水平上,系谱母本在A、B和D 3个亚基因组水平上的遗传贡献率分别为71.0%、85.0%和49.4%;而系谱父本的遗传贡献率分别为29.0%、15.0%和50.6%。在各染色体水平上,系谱母本在1A、2A、3A、4A、7A、1B-7B、1D和2D等14条染色体上遗传贡献率均高于系谱父本,系谱父本在5A、4D、6D和7D等4条染色体上遗传贡献率均高于系谱母本;系谱母本和系谱父本在6A、3D和5D等3条染色体上遗传贡献率相当。基因型图谱分析发现,系谱母本贡献位点分布在1A、5A、7A、2B、7B和2D染色体;系谱父本的贡献位点分布在4A、5A、6D和7D染色体上。对比泰科麦33与亲本郑麦366和淮阴9908的SNP多态性,发现有109个SNP位点与两亲本基因型均不相同,分布在除1A和6A之外的19条染色体上;泰科麦33在4A、2B、6B和7D染色体上的差异位点数目最多且成簇分布,各染色体差异位点数分别为10、9、11和9。【结论】构建了泰科麦33的基因型图谱,明确了其遗传构成特点;发现泰科麦33更多地继承了系谱母本的遗传物质,确定了其来源于不同亲本的贡献位点及自身特有的差异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型图谱 系谱亲本 SNP 遗传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不同穗型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尹逊栋 吕广德 +8 位作者 亓晓蕾 陈永军 牟秋焕 孙盈盈 孙宪印 米勇 钱兆国 崔兆韵 邹俊丽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4期9-16,共8页
为提高冬小麦产量,开展播期对不同穗型冬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本研究以大穗型品种‘泰农18’、中穗型品种‘山农18’和多穗型品种‘红地95’为试验材料,设置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4个播期,对不同播期条件下的株... 为提高冬小麦产量,开展播期对不同穗型冬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本研究以大穗型品种‘泰农18’、中穗型品种‘山农18’和多穗型品种‘红地95’为试验材料,设置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4个播期,对不同播期条件下的株高、叶面积指数、茎蘖数、产量及产量三要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泰农18’、‘山农18’、‘红地95’的株高呈下降趋势,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茎蘖数、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产量在播期为10月10日时最高,分别为9.38 t/hm^(2)、8.94 t/hm^(2)、9.22 t/hm^(2),播期为10月30日时最低,分别为7.26 t/hm^(2)、7.32 t/hm^(2)、7.74 t/hm^(2),比最高处理分别下降22.6%、18.1%、16.1%。通过对3个品种产量和三要素之间的通径分析可知,播期主要影响大穗型品种‘泰农18’的穗粒数,中穗型品种‘山农18’的千粒重,多穗型品种‘红地95’的单位面积穗数。综合比较,3个品种的最适播期均为10月10日,晚播可造成株高、叶面积指数、茎蘖数下降,产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期 穗型 株高 群体性状 产量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条件对四种海洋微藻生化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尹逊栋 葛蔚 +1 位作者 柴超 王金叶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40-644,共5页
以2种甲藻和2种硅藻为研究对象,采用半连续培养方法,设置氮限制、磷限制、无营养限制3种营养条件,研究营养条件对4种海洋微藻总蛋白质、总碳水化合物和总脂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藻在无营养限制时的单位藻细胞总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 以2种甲藻和2种硅藻为研究对象,采用半连续培养方法,设置氮限制、磷限制、无营养限制3种营养条件,研究营养条件对4种海洋微藻总蛋白质、总碳水化合物和总脂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藻在无营养限制时的单位藻细胞总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氮限制,但与磷限制差异不显著,东海原甲藻、锥状斯氏藻、中肋骨条藻和牟氏角毛藻在无营养限制条件下分别比氮限制高出了19.6%、9.6%、48.6%和65.9%;在营养限制下的单位藻细胞总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于无营养限制,其中锥状斯氏藻和中肋骨条藻在磷限制下的单位藻细胞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0.045、0.006ng/个,是无营养限制的4倍多;在营养限制下,东海原甲藻、锥状斯氏藻、中肋骨条藻和牟氏角毛藻单位藻细胞总脂含量均高于无营养限制,其中磷限制时分别比无营养限制时高出0.6、3.0、0.8、0.7ng/个,磷限制比氮限制对总脂含量的影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条件 生化组分 微藻 半连续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及复水对冬小麦产量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6
作者 尹逊栋 吕广德 +5 位作者 陈永军 钱兆国 刘嘉 邹俊丽 张继波 江梦圆 《农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为了探究干旱及复水条件下,冬小麦各器官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变化规律,及对产量的影响,以‘济麦22’为研究对象,在拔节期(4月2日)按照正常补水量(75 mm)的100%(CK)、80%(T_(1))、50%(T_(2))、25%(T_(3))和0%(T_(4))一次性灌溉,并在开花... 为了探究干旱及复水条件下,冬小麦各器官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变化规律,及对产量的影响,以‘济麦22’为研究对象,在拔节期(4月2日)按照正常补水量(75 mm)的100%(CK)、80%(T_(1))、50%(T_(2))、25%(T_(3))和0%(T_(4))一次性灌溉,并在开花期(4月26日)统一复水至土壤相对湿度达90%,测定2个生育期植株各器官干物质量和总干物质量,以及各处理的最终产量。结果表明,拔节期干旱胁迫会使冬小麦叶的干物质分配比降低,茎和穗的干物质分配比升高,叶鞘的干物质分配比变化不大,复水后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比均能恢复到与对照一致的水平;开花后期植株的穗干物质重和干物质总重降低,T_(1)、T_(2)、T_(3)、T_(4)处理的冬小麦总干物质重相较于CK下降11.3%、16.0%、24.2%、35.0%,穗干物质重下降15.7%、20.0%、26.6%、32.0%;叶的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转运率显著降低,叶鞘和茎的花前转运率显著升高;T_(1)、T_(2)、T_(3)、T_(4)处理的冬小麦产量相较于对照分别下降16.2%、24.4%、29.4%、33.0%,穗粒数分别下降9.9%、11.6%、20.0%、23.3%,不孕穗率分别升高6.2、7.5、9.6、8.1个百分点,对千粒重和小穗数影响不大。由此可知,拔节期干旱会导致干物质向茎和穗等储藏器官分配,复水后的总干物质重和穗干物质重显著降低,干旱胁迫程度越重,变化幅度越大;拔节期的干旱胁迫导致穗粒数减少,不孕穗率显著升高,产量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复水 干物质转运 水分利用 干物质分配 拔节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比对赤潮异弯藻富集多溴联苯醚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葛蔚 尹逊栋 +1 位作者 王政军 柴超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5-149,共5页
以赤潮异弯藻为研究对象,设置氮、磷浓度分别为16μmol/L∶16μmol/L、64μmol/L∶16μmol/L、256μmol/L∶16μmol/L、256μmol/L∶4μmol/L和256μmol/L∶2μmol/L,以2,2′,4,4′-四溴联苯醚为多溴联苯醚的代表,研究氮磷比对赤潮异弯... 以赤潮异弯藻为研究对象,设置氮、磷浓度分别为16μmol/L∶16μmol/L、64μmol/L∶16μmol/L、256μmol/L∶16μmol/L、256μmol/L∶4μmol/L和256μmol/L∶2μmol/L,以2,2′,4,4′-四溴联苯醚为多溴联苯醚的代表,研究氮磷比对赤潮异弯藻不同生长时期富集多溴联苯醚的影响,并分析赤潮异弯藻对2,2′,4′4-四溴联苯醚的富集与其总脂和总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赤潮异弯藻生长的延缓期,氮磷比对单位细胞的多溴联苯醚富集量没有影响,在对数期和稳定期,除256μmol/L∶16μmol/L条件下,富集量均明显增加,其中256μmol/L∶2μmol/L条件下富集量最高,在稳定期可达1.5fg/个。由于氮磷比导致赤潮异弯藻的总脂等生化成分含量发生变化,且赤潮异弯藻的富集量与其细胞总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氮磷比影响了赤潮异弯藻对多溴联苯醚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异弯藻 氮磷比 多溴联苯醚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比对不同生长时期强壮前沟藻富集2,2’,4,4’-四溴联苯醚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葛蔚 柴超 +1 位作者 尹逊栋 昌晶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1-847,共7页
以海洋微藻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 Hulburt)为研究对象,研究氮磷比对强壮前沟藻不同生长时期富集2,2’,4,4’–四溴联苯醚(BDE-47)的影响,测定其比生长率、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等指标,分析了不同生长时期强壮前沟藻对BDE-47的富... 以海洋微藻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 Hulburt)为研究对象,研究氮磷比对强壮前沟藻不同生长时期富集2,2’,4,4’–四溴联苯醚(BDE-47)的影响,测定其比生长率、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等指标,分析了不同生长时期强壮前沟藻对BDE-47的富集与其生长和生化成分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强壮前沟藻的适应期,氮磷比16时的强壮前沟藻细胞富集量为1.3 ng/(106 cells),显著低于其他氮磷比;在对数期和稳定期,氮磷比64、128时其富集量显著高于其他氮磷比,对数期氮磷比64和128的富集量可达2.5—2.6 ng/(106 cells),约是其他氮磷比的1.5倍;稳定期时约是其他氮磷比的2.4倍,且氮磷比128时高达3.6 ng/(106 cells)。不同氮磷比下强壮前沟藻对BDE-47的富集量与脂类含量之间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线性拟合回归系数近0.6。结果表明,营养盐结构导致了强壮前沟藻的生长和脂类等生化成分变化,并与BDE-47富集量呈正相关关系,从而可对强壮前沟藻富集BDE-47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比 多溴联苯醚 富集 微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麦区旱肥地小麦新品种(系)苗期抗旱性初步鉴定与分类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宪印 米勇 +7 位作者 牟秋焕 吕广德 亓晓蕾 孙盈盈 尹逊栋 王瑞霞 吴科 钱兆国 《农学学报》 2023年第4期9-17,共9页
了解黄淮麦区旱肥地小麦节水新品种系的抗旱性,有利于小麦推广和在育种中的应用。以50份近年黄淮旱肥地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15%PEG-6000(聚乙二醇)溶液模拟干旱胁迫下,测定种子发芽率、苗高、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并进行抗旱性评价和... 了解黄淮麦区旱肥地小麦节水新品种系的抗旱性,有利于小麦推广和在育种中的应用。以50份近年黄淮旱肥地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15%PEG-6000(聚乙二醇)溶液模拟干旱胁迫下,测定种子发芽率、苗高、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并进行抗旱性评价和分类。结果表明:胁迫条件下小麦种子发芽率、苗高与其苗期抗旱性显著相关;50份材料分为4类,分别为4份高抗旱型种质(D值为0.8255~0.9980),10份抗旱型种质(D值为0.6516~0.7270),28份干旱敏感型种质(D值为0.4941~0.6354),8份干旱高敏感型种质(D值为0.3079~0.4676);相较于平均隶属函数值评价抗旱性,采用D值大小评价并结合最长距离法系统聚类分析,可以比较合理、直观地呈现分类结果。据此,实验明确了在15%PEG-6000胁迫下,发芽率、苗高可以作为评价苗期抗旱能力的主要指标;区分了50份不同品种系的抗旱性,可为抗旱节水品种选育、推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旱肥地 苗期 抗旱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节水小麦泰科麦30的选育 被引量:1
10
作者 米勇 尹逊栋 +4 位作者 牟秋焕 孙盈盈 徐慧媛 孙宪印 钱兆国 《中国种业》 2023年第4期89-91,共3页
泰安市农业科学院利用淮阴9908为母本、漯麦9424为父本进行组配,采用水旱交替、多点试验的方法,育成了优质、节水、多抗的小麦新品种泰科麦30,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43。泰科麦30产量高、品质好... 泰安市农业科学院利用淮阴9908为母本、漯麦9424为父本进行组配,采用水旱交替、多点试验的方法,育成了优质、节水、多抗的小麦新品种泰科麦30,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43。泰科麦30产量高、品质好,适宜在山东省旱地、山西省晋南、陕西省咸阳市和渭南市、河南省旱肥地及河北省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泰科麦30 高产 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量对‘鑫麦296'产量和干物质生产及转运的影响
11
作者 尹逊栋 吕广德 +5 位作者 牟秋焕 米勇 殷复伟 李宁 钱兆国 吴科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34期1-7,共7页
为研究播种量对‘鑫麦296’干物质生产与转运能力,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设计75、150、225、300、375 kg/hm^(2)5个播量条件,对5个播量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进行测定,并计算干物质转运量和转运率。结果表明,150 kg/... 为研究播种量对‘鑫麦296’干物质生产与转运能力,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设计75、150、225、300、375 kg/hm^(2)5个播量条件,对5个播量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进行测定,并计算干物质转运量和转运率。结果表明,150 kg/hm^(2)播量条件下,拔节—开花和开花—成熟2个阶段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生产量、花后干物质生产对籽粒的贡献率和成熟期籽粒干物质量最高,且与其他播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花后各器官干物质量均在150 kg/hm^(2)播量水平条件下达到最高,其中收获期的穗部干物质量和花后各时期整株的干物质量也均在150 kg/hm^(2)播量水平条件下达到最高,且与其他播量条件下差异达显著水平;‘鑫麦296’的产量在150 kg/hm^(2)播量水平条件下达到最高,且与其他播量条件下差异达显著水平,在不同播量水平条件下产量变化趋势为150 kg/hm^(2)>75 kg/hm^(2)>225 kg/hm^(2)>300 kg/hm^(2)>375 kg/hm^(2)。本研究可以为不同品种小麦的播量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物质转运 营养器官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及复水对冬小麦叶片生理指标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崔兆韵 徐祎 +2 位作者 邹俊丽 尹逊栋 江梦圆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6-42,共7页
为了探究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冬小麦叶片生理指标和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选用‘济麦22’为研究对象,在拔节期开始时以正常补水量的80%、50%、25%和0%4个水平条件进行一次性灌水,之后不再补水,进入开花期后统一复水,并以正常灌溉管理的... 为了探究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冬小麦叶片生理指标和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选用‘济麦22’为研究对象,在拔节期开始时以正常补水量的80%、50%、25%和0%4个水平条件进行一次性灌水,之后不再补水,进入开花期后统一复水,并以正常灌溉管理的冬小麦作为对照,测定不同时段各处理冬小麦叶片抗氧化酶的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叶片的光合参数。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冬小麦叶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冬小麦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细胞间隙CO_(2)浓度(Ci)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呈下降的趋势,气孔限制值(Ls)呈升高的趋势,并且干旱胁迫程度越重,变化幅度越大,在达到特旱条件时,SOD值、CAT值较其他处理略有降低,Ci值略有升高,Ls值略有降低。复水后的冬小麦产生补偿效应,干旱胁迫较轻的处理各项指标均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干旱胁迫较重的处理未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需水期 冬小麦叶片 水分胁迫 干旱胁迫程度 复水 水分利用效率 补偿效应 气孔限制 生理指标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小麦‘泰科麦31’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兆韵 邹俊丽 +2 位作者 徐祎 尹逊栋 吕广德 《农学学报》 2023年第8期11-17,共7页
为明确不同播期对小麦新品种‘泰科麦31’干物质积累转运、叶面积指数、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结构的影响,于2019—2021年小麦生长季进行‘泰科麦31’不同播期试验。设置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和10月30日4个播期,依次记作SD1、SD2、... 为明确不同播期对小麦新品种‘泰科麦31’干物质积累转运、叶面积指数、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结构的影响,于2019—2021年小麦生长季进行‘泰科麦31’不同播期试验。设置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和10月30日4个播期,依次记作SD1、SD2、SD3和SD4,测定不同播期下‘泰科麦31’不同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结构。系统分析了‘泰科麦31’不同播量对其干物质积累转运、叶面积指数、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D2处理下‘泰科麦31’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其中拔节到开花阶段和开花到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均在SD2处理下最高;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的贡献率的变化趋势为SD2>SD1>SD3>SD4;在越冬期和返青期,播期对‘泰科麦31’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的趋势为SD1>SD2>SD3>SD4,但在返青期之后,叶面积指数为SD2>SD3>SD1>SD4;15~25d是‘泰科麦31’籽粒灌浆的快增期,在25d时籽粒灌浆速率达到最高,25~30d是‘泰科麦31’籽粒灌浆的缓增期,SD4的籽粒灌浆的增长要明显高于其他播期;SD2处理下‘泰科麦31’产量最高,相关性分析可知,SD2产量最高的原因得益于SD2处理下的穗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播期 ‘泰科麦31’ 干物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成熟期N、P养分利用效率鉴定初探
14
作者 吕广德 陈永军 +2 位作者 尹逊栋 吴科 钱兆国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30期7-13,共7页
旨在筛选氮素和磷素高效利用的小麦品种(种质),为高效小麦育种和肥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参考;试验共设3个处理:对照处理(CK)、低氮处理(LN)、低磷处理(LP),根据小麦成熟期籽粒产量,参考小麦良种攻关养分利用效率鉴定公式,计算养分利用效率... 旨在筛选氮素和磷素高效利用的小麦品种(种质),为高效小麦育种和肥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参考;试验共设3个处理:对照处理(CK)、低氮处理(LN)、低磷处理(LP),根据小麦成熟期籽粒产量,参考小麦良种攻关养分利用效率鉴定公式,计算养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氮素利用效率鉴定指标(NUI)≥1.300,磷素利用效率鉴定指标(PUI)≥1.100,认定为氮素和磷素养分高效材料。共筛选出20份氮素利用高效材料,分别为‘淄麦28’‘、临麦4号’‘、泰山27’‘、良星66’‘、烟农999’‘、山农23’‘、山农29’‘、山农30’、‘鑫麦296’‘、烟农21’‘、良星517’‘、AN01’‘、烟农173’‘、烟1212’‘、师栾02-1’‘、泰科麦34’‘、泰山28’、‘泰田麦118’‘、烟181’和‘山农25’;共筛选出15份磷素利用高效材料,分别为‘淄麦28’‘、山农23’‘、山农29’、‘山农30’、‘山农20’、‘裕田麦119’、‘良星517’、‘山农111’、‘AN01’、‘烟农19’、‘烟1212’、‘泰科麦34’‘、良星66’‘、山农25’‘、裕田麦118’;共筛选出9份氮磷均高效利用材料,分别为‘淄麦28’‘、山农23’‘、山农29’‘、山农30’‘、良星517’‘、AN01’‘、烟1212’‘、泰科麦34’和‘泰田麦118’。通过计算养分利用效率筛选出的资源高效型品种(系)和种质,为小麦资源高效型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成熟期 氮素 磷素 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