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欧班列的创新提升效应及区域异质性研究
1
作者 尹虹潘 王洁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4,共10页
中欧班列如同“跨境钢铁驼队”,复兴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提高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和创新水平,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本文采用2001~2020年全国27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中欧班列开通的准自然实验,基于多期双重差分等... 中欧班列如同“跨境钢铁驼队”,复兴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提高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和创新水平,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本文采用2001~2020年全国27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中欧班列开通的准自然实验,基于多期双重差分等方法实证分析了中欧班列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1)中欧班列显著提升了班列开行城市的技术创新水平,包括工具变量回归、排除政策干扰在内的系列稳健性检验都支持前述结论,并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2)中欧班列的创新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良好的经济、产业、开放、人力等区域发展基础都有利于增强班列的创新促进效应,适宜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开放政策等体制环境也有助于更好释放班列的创新效应,但地方政府过度偏重数量型增长等经济目标导向也将制约班列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国家层面应进一步推动中欧班列发展,并引导不同区域结合自身“生产力-生产关系”特点,因地制宜促进班列创新提升效应更充分释放,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班列 新质生产力 创新提升效应 多期双重差分 准自然实验 区域异质性 “一带一路” 体制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瑜亮相生:双子城市竞合如何成就彼此发展?
2
作者 尹虹潘 付文骏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6,共11页
城际关系对城市发展有重要影响,双子城市间竞合并存的“瑜亮”关系最为特殊。基于全国8对典型双子城市和14对非双子对照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双子城市关系下城际合作通过优势共享增加外部发展资源、城际竞争通过赛势... 城际关系对城市发展有重要影响,双子城市间竞合并存的“瑜亮”关系最为特殊。基于全国8对典型双子城市和14对非双子对照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双子城市关系下城际合作通过优势共享增加外部发展资源、城际竞争通过赛势争先激发内在发展动力,竞合都能显著提高彼此的发展水平。双子城市“强强”“近距”双重特征叠加有助于释放竞合的经济促进效应,其特殊优势背后也蕴含着城际竞合的普遍规律,揭示出中心城市“远交(合作)近攻(竞争)”的空间博弈特征。在新阶段,应妥善协调双子城市关系充分释放其独特动力,逐步优化单核省份空间经济格局,积极引导各中心城市形成良性城际竞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城市 城际关系 合作竞争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边界阻碍了跨界纵向经济关联吗?——重庆直辖影响川渝交界区人口分布的证据
3
作者 刘姝伶 杨文举 尹虹潘 《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91,共23页
腹地人口密度随着远离中心城市而衰减,体现了中心城市有效辐射腹地的区域发展规律,但是行政边界常常会割裂这种纵向关联。本文借助重庆直辖准自然实验进行地理断点回归,检验了重庆城区对川渝两侧潜在腹地县域人口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 腹地人口密度随着远离中心城市而衰减,体现了中心城市有效辐射腹地的区域发展规律,但是行政边界常常会割裂这种纵向关联。本文借助重庆直辖准自然实验进行地理断点回归,检验了重庆城区对川渝两侧潜在腹地县域人口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行政边界分割阻碍了重庆城区对四川县域人口分布的影响,交通连接、体制环境等跨界差异和地方保护政策都是其重要影响机制。川渝边界不同区段的异质性表明,重庆直辖前的计划单列市边界与直辖后的川渝省际边界有类似分割效应,并显现出分割效应伴随边界一同产生、持续或消失的规律。新阶段下,应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消除中心城市跨省辐射带动腹地的行政边界阻隔,促进人口分布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边界 纵向关联 人口分布 重庆直辖 断点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城市群空间经济格局与城际经济关联 被引量:21
4
作者 尹虹潘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53,共10页
立足成渝城市群发展现实,以改进引力模型分析其空间经济格局,以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其内部城际经济关联,两方面分析结果可以相互印证。研究表明:经济意义上的一体化成渝城市群已基本形成,但还存在重庆和成都两大中心城市溢出带动不足、重... 立足成渝城市群发展现实,以改进引力模型分析其空间经济格局,以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其内部城际经济关联,两方面分析结果可以相互印证。研究表明:经济意义上的一体化成渝城市群已基本形成,但还存在重庆和成都两大中心城市溢出带动不足、重庆周边板块内城际经济关联不强、成渝中间板块面临边缘化风险等问题。据此,提出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更好发挥两大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借助快速交通和加大次级城市密度增强重庆周边板块城际关联、引导成都东拓-重庆西进并破除川渝行政藩篱避免成渝中间板块边缘化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城市群 空间格局 城际关联 经济吸引区 长江经济带 “一带一路”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战略平台布局视野的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变 被引量:25
5
作者 尹虹潘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0-92,共13页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接续演变的三个阶段,各类国家级战略平台的重要作用贯穿始终且呈现显著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初期主要以中央单向主导的开放平台渐进式布局支撑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的战略意图。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通...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接续演变的三个阶段,各类国家级战略平台的重要作用贯穿始终且呈现显著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初期主要以中央单向主导的开放平台渐进式布局支撑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的战略意图。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通过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推动以主题性综合改革为重点的各类战略平台相对平衡布局服务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启了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阶段,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突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引领,将中央推动和地方全面贯彻结合,用新发展理念指引各类战略平台加快布局,全方位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未来各类战略平台将功能更完善、布局更优化,助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区域发展 国家级战略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初探 被引量:7
6
作者 尹虹潘 《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8-120,共3页
大西南“三角洲”经济区(即“西三角”)的概念,是随着三峡工程的蓄水通航而被一些外国商会组织和跨国公司提出的。这个思路很新颖,但是这种模式有无现实意义,是否具备可行性,如果有可能实现又该如何去促进它的实现和发展壮大,等等。这... 大西南“三角洲”经济区(即“西三角”)的概念,是随着三峡工程的蓄水通航而被一些外国商会组织和跨国公司提出的。这个思路很新颖,但是这种模式有无现实意义,是否具备可行性,如果有可能实现又该如何去促进它的实现和发展壮大,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是需要认真思考的,本文在这方面做了一个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三角” 区域发展 成都-重庆-宜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亚中心—外围”区域发展格局:宏观战略与微观诉求的空间联结 被引量:4
7
作者 尹虹潘 刘姝伶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7-83,共17页
宏观层面的发展规律与国家战略、微观层面的人口流向选择,共同为在全国构建“中心—亚中心—外围”区域发展格局提供了可行性的证据,这种区域格局有助于国家战略与人民美好生活诉求在空间上有机联结,促进全国实现更加平衡和充分的区域... 宏观层面的发展规律与国家战略、微观层面的人口流向选择,共同为在全国构建“中心—亚中心—外围”区域发展格局提供了可行性的证据,这种区域格局有助于国家战略与人民美好生活诉求在空间上有机联结,促进全国实现更加平衡和充分的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中心—亚中心—外围”区域发展格局,应巩固提升沿海的集聚“中心”地位,培育壮大内陆地区的集聚“亚中心”,在分层集聚中推进兼顾平衡与充分的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亚中心—外围”格局 区域协调发展 宏观战略 微观诉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发展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尹虹潘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2-14,共3页
本文针对重庆市的实际情况,从该市现有经济区划出发,对重庆市内未来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发展做出一些分析和预测,如预测了"都市发达经济圈"的扩张及"环都市次发达经济圈"的形成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重庆市 区域经济空间格局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干预对省会首位度的影响效应——基于全国25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尹虹潘 宋晶晶 《开发研究》 2023年第5期83-94,共12页
基于2000—2019年中国25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省会位序首位度和集中首位度的演变特征,使用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省份经济规模对省会首位度的影响效应,并揭示其中行政干预的事实。研究发现,省份经济规模对省会首位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即省... 基于2000—2019年中国25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省会位序首位度和集中首位度的演变特征,使用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省份经济规模对省会首位度的影响效应,并揭示其中行政干预的事实。研究发现,省份经济规模对省会首位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即省会发展得到了行政力量的加持,异质性检验体现出单核省和双核省的省政府在行政性资源配置中的思维差异。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拥有较大行政体系规模的省份存在更明显的基层资源“截留”现象,使得可供省政府集中调配的资源减少,进而影响省会集聚发展,该效应在单核和双核省份存在一定差异,即单核省份内省会“一城独大”,而双核省份的省政府往往在两个核心城市间做出一定平衡性安排,但省会得到的支持仍然更多。因此,各省实施“强省会”战略应尊重经济规律和省情现实,并处理好省政府与基层各级政府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会首位度 行政干预 省份经济规模 单核省份 双核省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重庆市未来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的思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尹虹潘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 2004年第2期47-49,共3页
以当前重庆市三大经济区的划分和重点发展轴线为基础,并结合未来空间上的可通达性和远期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因素,未来重庆市原则上可以划分为"两圈两带"共四个经济区,即新都市发达经济圈、环都市次发达经济圈(或大渝西经济圈)... 以当前重庆市三大经济区的划分和重点发展轴线为基础,并结合未来空间上的可通达性和远期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因素,未来重庆市原则上可以划分为"两圈两带"共四个经济区,即新都市发达经济圈、环都市次发达经济圈(或大渝西经济圈)、渝东南经济带和渝东北经济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区域经济 空间结构 城市发展 城市规划 渝东南经济带 环都市次发达经济圈 都市发达经济圈 渝东北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西经济走廊”城市化之设想 被引量:1
11
作者 尹虹潘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 2003年第3期29-32,共4页
根据"渝西经济走廊"实际情况,提出该地区城市化的总目标,对该地区城市化的基本格局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渝西经济走廊"在城市化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如行政区划和交通建设等作了研究。
关键词 “渝西经济走廊” 城市化 区域经济圈 大足县 双桥区 重庆 水源 璧山县 县政府驻地 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西地区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尹虹潘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 2003年第1期26-29,共4页
以渝西地区为例,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从宏观、微观相结合的角度提出该地区小城镇建设的构想,并具体分析了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应该做好的对内、对外两方面的工作及应该注意的问题,鉴于小城镇建设离不开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因此本文也对相... 以渝西地区为例,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从宏观、微观相结合的角度提出该地区小城镇建设的构想,并具体分析了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应该做好的对内、对外两方面的工作及应该注意的问题,鉴于小城镇建设离不开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因此本文也对相关的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西地区 小城镇建设 行政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阶段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新思路 被引量:3
13
作者 易小光 黄其刚 尹虹潘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52,共4页
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效果总体不错,近年来西部各地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面对新的形势,仅靠国家的优惠政策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以新观念、新思路来引领西部大开发,才能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新突破。在分析当前西部大开发面临的形势的基础上,... 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效果总体不错,近年来西部各地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面对新的形势,仅靠国家的优惠政策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以新观念、新思路来引领西部大开发,才能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新突破。在分析当前西部大开发面临的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发展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区域经济 经济政策 中国 基础设施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居民消费水准对推进城市化的影响
14
作者 祝志勇 尹虹潘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6-139,共4页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改善的愿望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对城乡居民消费变化与城市化演进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并以我国1990~2005年的数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表明:转变经济发展方武,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提高农民可支配收入并引导农...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改善的愿望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对城乡居民消费变化与城市化演进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并以我国1990~2005年的数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表明:转变经济发展方武,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提高农民可支配收入并引导农民增加对工业品的消费,以及消除相关制度障碍,是现阶段推进我国城市化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居民消费 城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城市吸引区范围界定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42
15
作者 尹虹潘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8-114,共7页
文章从区域与城市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入手,引入了通达性和人为干扰等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对“雷利公式”进行了改良。以此为基础,文章运用断裂点理论和改良后的雷利公式对受到不同影响下城市吸引区范围的界定、大城市对邻近小城市的“屏蔽”... 文章从区域与城市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入手,引入了通达性和人为干扰等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对“雷利公式”进行了改良。以此为基础,文章运用断裂点理论和改良后的雷利公式对受到不同影响下城市吸引区范围的界定、大城市对邻近小城市的“屏蔽”效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并对处于不同区域环境下的城市的发展策略选择提出了相关的思路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吸引区 雷利法则 断裂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规模、空间距离与城市经济吸引区——一个简单的经济地理模型 被引量:15
16
作者 尹虹潘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91,131,共11页
本文从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出发,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经济地理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对城市经济吸引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解释了由“引力法则”和断裂点理论推导出的两个经验性推论:一是两个相邻且规模相等的城市其经济吸引区分界线为... 本文从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出发,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经济地理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对城市经济吸引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解释了由“引力法则”和断裂点理论推导出的两个经验性推论:一是两个相邻且规模相等的城市其经济吸引区分界线为二者连线的中垂线;二是对于两个相邻但规模不相等的城市,则小城市的经济吸引区可能处于大城市吸引区的包围(或部分包围)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 经济吸引区 经济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新型城镇化:主体功能细分与集聚发展视角 被引量:4
17
作者 尹虹潘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17,共5页
文章分析了三峡库区各地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现状,认为库区应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重点是对库区内部进行主体功能定位细分,结合各地经济基础、发展潜力与承载能力,促进各种要素和产业向相对适宜发展区域集聚,形成农村富余人口向城镇转移的... 文章分析了三峡库区各地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现状,认为库区应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重点是对库区内部进行主体功能定位细分,结合各地经济基础、发展潜力与承载能力,促进各种要素和产业向相对适宜发展区域集聚,形成农村富余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主要载体区域,优化人口分布,引导城市体系空间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新型城镇化 主体功能划分 集聚 空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经济断裂带的贯通思路 被引量:2
18
作者 尹虹潘 邓兰燕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3-47,共5页
以“点一轴”系统理论、改良雷利公式和断裂点理论为基础,选取长江三峡库区沿线的重庆、长寿、涪陵、万州、利川、恩施和宜昌共7个主要城市为样本,通过对这些城市经济吸引区范围的测度,指出三峡库区的经济断裂带仍然存在.并在此基... 以“点一轴”系统理论、改良雷利公式和断裂点理论为基础,选取长江三峡库区沿线的重庆、长寿、涪陵、万州、利川、恩施和宜昌共7个主要城市为样本,通过对这些城市经济吸引区范围的测度,指出三峡库区的经济断裂带仍然存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贯通该经济断裂带的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经济断裂带 城市吸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珠三角”区域的发展思路探索——兼论“泛珠三角”背景下西南地区的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尹虹潘 《开发研究》 CSSCI 2006年第1期42-44,共3页
“9+2”的“泛珠三角”模式对我国的区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泛珠三角”模式本身的特点,认为“泛珠三角”应该按照“核心—外围”的模式进行发展,并进行了具体阐述;提出了“泛珠三角”背景下西南地区构建长江上游“西... “9+2”的“泛珠三角”模式对我国的区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泛珠三角”模式本身的特点,认为“泛珠三角”应该按照“核心—外围”的模式进行发展,并进行了具体阐述;提出了“泛珠三角”背景下西南地区构建长江上游“西三角”经济带和“南贵昆”经济区的发展思路,最后分析了“大珠三角”整合面临的困难、“泛珠三角”发展中与“长三角”及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协调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珠三角 西南地区 区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述评 被引量:2
20
作者 易丽琴 尹虹潘 《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9-181,共3页
进入21世纪后,国际国内的经济与政治形势风云变化,因而我国的区域发展中也不断出现一些新的现象、产生一些新的问题。鉴此,从国内地区间的关系、区域发展的空间景观、区域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入手,对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新特点进... 进入21世纪后,国际国内的经济与政治形势风云变化,因而我国的区域发展中也不断出现一些新的现象、产生一些新的问题。鉴此,从国内地区间的关系、区域发展的空间景观、区域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入手,对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新特点进行分析评论,以求认清现状并为解决区域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中国 地区关系 经济合作 区域合作 经济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