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心卡帕藻外植体培养及不定芽诱导 被引量:2
1
作者 卓书辉 郭彦岑 +1 位作者 尹群健 方再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26-128,F0002,共4页
研究探讨了长心卡帕藻外植体在PES、PESI、f/2三种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效果。在PES培养基中分别添加浓度为2mg/L的IAA、GA3、不同浓度梯度(0.5、2、5mg/L)的6-BA及0.5%椰子水,研究上述生长调节物质对外植体不定芽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研究探讨了长心卡帕藻外植体在PES、PESI、f/2三种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效果。在PES培养基中分别添加浓度为2mg/L的IAA、GA3、不同浓度梯度(0.5、2、5mg/L)的6-BA及0.5%椰子水,研究上述生长调节物质对外植体不定芽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后40 d,外植体在PES中生长最佳,死亡率为33.33%,出芽率为60%,延长培养3个月后相对生长率达到2.86%。观察发现外植体不定芽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极性,3种植物激素中6-BA 2mg/L对外植体不定芽的发生有促进作用,该处理的出芽率和平均出芽数均最高,分别为90%和2.27个,IAA和GA3无明显效果。椰子水的加入则改变了培养基的物理性质,不利于外植体的生长和发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心卡帕藻 培养基 植物激素 椰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琼胶酶菌株Agarivorans sp.FG15的筛选鉴定与酶学性质 被引量:3
2
作者 尹群健 陈潇骁 +3 位作者 杨宏胜 林明师 毛欣琪 方再光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2期17-22,共6页
从中国南海热带海洋环境中分离纯化出产琼胶酶菌株FG15,并以16S rDNA进行分子鉴定,分析其酶学性质.FG15为革兰氏阴性球菌,对硫酸链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和氯霉素都不敏感.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和BLAST同源性比对发现:FG15菌株的1... 从中国南海热带海洋环境中分离纯化出产琼胶酶菌株FG15,并以16S rDNA进行分子鉴定,分析其酶学性质.FG15为革兰氏阴性球菌,对硫酸链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和氯霉素都不敏感.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和BLAST同源性比对发现:FG15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与船蛆杆菌(Teredinibacter turnerae),噬琼胶菌属(Agarivorans sp.)对应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5%.利用MEGA 5.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FG15与噬琼胶菌属(Agarivorans sp.)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高达99%.因此,可以初步鉴定FG15为噬琼胶菌属(Agarivorans sp.).酶学性质的研究表明:FG15所产琼胶酶的最适温度为36℃,在20~45℃之间热稳定性较好;最适pH为7.5,在pH7.0~8.0之间酸碱稳定性较好;产酶主要为胞外酶;琼脂酶的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Km为4.978mg/mL,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10.33μmol/(L·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胶酶 16S RDNA 鉴定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胶降解菌产酶条件优化、酶学性质和糖代谢途径 被引量:2
3
作者 尹群健 陈潇骁 +3 位作者 杨宏胜 林明师 毛欣琪 方再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7-122,共6页
为确定热带海洋环境中琼胶降解菌的最佳产酶条件和最适培养条件,提高其产酶能力,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3,5-Dinitrosalicylic acid,DNS)比色法测酶活,研究其酶学性质并利用高通量测序获得其参加糖代谢的酶。单因素和多因素研究结果表... 为确定热带海洋环境中琼胶降解菌的最佳产酶条件和最适培养条件,提高其产酶能力,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3,5-Dinitrosalicylic acid,DNS)比色法测酶活,研究其酶学性质并利用高通量测序获得其参加糖代谢的酶。单因素和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FG12的最佳产酶条件为1%蛋白胨、0.8%琼脂、0.02%K2HPO4、pH 7.5、28℃;最适培养条件为0.8%琼脂粉、0.5%蛋白胨、pH 6.8。优化后的酶活达到739.58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273.49%。琼胶酶的最适温度为36℃,在36~55℃之间的热稳定性很好;最适pH值为7.5,在pH为6.5~7.5时,酸碱稳定性较好。高通量测序的代谢图中,FG12中含有多种不同数量的酶参与糖代谢,能通过基因改造提高酶产量。因此,FG12是一株高效琼胶降解菌,为潜在的工程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胶降解菌 琼胶酶 产酶条件 酶学性质 糖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胶酶高产细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5
4
作者 郭彦岑 尹群健 +1 位作者 卓书辉 方再光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81,共6页
从热带海洋中分离出能高效降解琼胶的菌株,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鉴定.在改良培养基上分离纯化出以琼胶作为碳源的能高效降解琼胶的细菌,以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合成细菌16SrDNA的通用引物,利用PCR技术对16SrDNA目的片段进行克隆,目的... 从热带海洋中分离出能高效降解琼胶的菌株,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鉴定.在改良培养基上分离纯化出以琼胶作为碳源的能高效降解琼胶的细菌,以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合成细菌16SrDNA的通用引物,利用PCR技术对16SrDNA目的片段进行克隆,目的片段经过连接、转化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收录的16SrDNAs序列进行BLAST比较分析,利用MEGA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细菌的分类地位.分离鉴定的三株细菌,分别编号为FG1、FG2和FG3,均为革兰氏阴性菌,其16SrDNAs序列在GenBank中的收录号依次为JX073661、JX073662和JX073663.FG1菌株的16SrDNA与聚团拉布伦茨氏菌(Labrenzia aggregata)16SrDNA序列同源性达到99%;FG2与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序列同源性达到99%;FG3与星箭头菌(Sagittula stellata)序列同源性达到97%.初步鉴定FG1与FG3均属于红细菌科(Rhodobacteraceae),FG1为拉布伦茨氏菌属(Labrenziasp),FG2为弧菌属(Vibrio sp),FG3为箭头菌属(Sagittula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胶降解菌 琼胶寡糖 鉴定 16S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海蛇药酒中11种化学成分 被引量:4
5
作者 汤丽昌 尹群健 +2 位作者 邓世明 梁国华 陈高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183-5190,共8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同时测定海蛇药酒中多种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C18色谱柱(4.6 mm×50 mm,1.8μm),以水(0.1%...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同时测定海蛇药酒中多种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C18色谱柱(4.6 mm×50 mm,1.8μm),以水(0.1%甲酸)-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3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lectron spray ionization,ESI)进行正离子模式监测,多反应监测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甲基海因、紫丁香苷、绿原酸、升麻素苷、芦丁、香草酸、木犀草苷、阿魏酸、黄芩苷、槲皮素、蛇床子素分别在0.1234~6.170(r=0.9991)、0.03340~1.670(r=0.9996)、0.2578~12.89(r=0.9998)、0.3220~16.10(r=0.9992)、0.04975~2.488(r=0.9992)、0.02592~1.296(r=0.9991)、0.1001~5.005(r=0.9991)、0.1054~5.270(r=0.9994)、0.000685~0.03425(r=0.9986)、0.00542~0.2710(r=0.9996)和0.2822~14.11 mg/L(r=0.9993)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在97.4%~103.5%之间,精密度为0.34%~2.02%。结论该方法快速、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海蛇药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蛇药酒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山口不同演替阶段红树植物叶茎根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邱瑾 戴洪涛 +3 位作者 邢永泽 黄大吉 尹群健 程德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9-157,共9页
红树林是一种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研究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了解不同演替阶段红树植物养分利用、分配以及环境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由海向岸不同演替阶段的三种红树植物(白骨壤、秋茄和木榄)为研究对象,比... 红树林是一种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研究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了解不同演替阶段红树植物养分利用、分配以及环境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由海向岸不同演替阶段的三种红树植物(白骨壤、秋茄和木榄)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器官碳(C)、氮(N)、磷(P)以及沉积物中有机碳(sedimenta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全磷(total phosphorus,TP)的化学计量特征,分析三个演替阶段的红树植物不同器官和沉积物养分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C、N、P含量在三个演替阶段植物中均表现为叶、茎大于根(P<0.05),白骨壤叶和茎的N、P含量显著高于秋茄和木榄(P<0.05),不同演替阶段植物对于养分的利用策略不同,演替初期为竞争,演替后期为防御。相关性分析显示,秋茄茎与根中的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木榄叶与茎中的N含量、P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红树植物叶、茎的N、P含量与土壤SOC、TP以及C:N有显著的负相关性,随着由海向岸的群落演替,红树植物生长从N限制转为N、P两种元素共同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演替 适应机制 生态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琼胶酶菌株发酵条件优化及酶学特性 被引量:5
7
作者 尹群健 陈潇骁 +3 位作者 杨宏胜 林明师 毛欣琪 方再光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3-87,共5页
为提高产琼胶酶菌株的产酶能力,优化其发酵条件,并研究其酶学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酵母粉浓度0.3%,琼脂浓度1.2%,培养基起始pH8,28℃,K2HPO4 0.02%,CaCl20.02%。优化后的酶活高达576.25U... 为提高产琼胶酶菌株的产酶能力,优化其发酵条件,并研究其酶学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酵母粉浓度0.3%,琼脂浓度1.2%,培养基起始pH8,28℃,K2HPO4 0.02%,CaCl20.02%。优化后的酶活高达576.25U/mL,为优化前的2.05倍。酵母粉浓度,琼脂浓度和pH3个因子之中,pH对酶活的影响最大,酵母粉浓度的影响最小。酶学特性的研究表明:FG15的琼胶酶最适pH为7.5,在pH为6.5~8时酸碱稳定性较好;最适温度为36℃,在20℃-45℃热稳定性较好。该菌株产酶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是生产琼胶寡糖潜在的优势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胶酶 发酵条件 酶学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