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对其专业发展的促进 被引量:6
1
作者 尹红领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58,共3页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在于教育的发展,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教师教学反思实践能力的提高和教师专业发展。文章理性思考了我国教师教学的实践性反思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充分认识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教学的实践性反思,提出提升教师教学反...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在于教育的发展,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教师教学反思实践能力的提高和教师专业发展。文章理性思考了我国教师教学的实践性反思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充分认识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教学的实践性反思,提出提升教师教学反思的实践能力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加深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指导,增强问题意识;强化反思时间,开拓时间途径,提高反思能力;建立反思机制,进行良性循环,形成反思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反思 反思能力 教学实践 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新思路 被引量:20
2
作者 尹红领 谢梦菲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07年第9期15-16,共2页
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重要的内在推动力。用联系的观点,并结合全球化发展的背景和当前我国的国情来理解公民和公民意识,并据此构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内容体系和提出总体的培养思路,这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 大学生 公民意识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尹红领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12年第8期60-61,共2页
当前,我国大学生在主体意识、权利责任和社会公德方面都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主要是由封建的"臣民"思想、学校教育、大学生自身及公民意识教育自身规律等多种原因造成的。我们应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全局观、设置专... 当前,我国大学生在主体意识、权利责任和社会公德方面都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主要是由封建的"臣民"思想、学校教育、大学生自身及公民意识教育自身规律等多种原因造成的。我们应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全局观、设置专门的机构和制度、明确公民意识教育内容、推行实验班建设、注重活动中的实践养成等途径来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公民意识 实践养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多维思考 被引量:13
4
作者 吴潜涛 潘一坡 +8 位作者 谢梦菲 蒋笃运 辛世俊 王鑫 王东虓 魏晓璐 尹红领 杨峻岭 刘雄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117,共26页
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擘画伟大复兴新蓝图,号召踔厉奋进新征程。报告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和突出亮... 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擘画伟大复兴新蓝图,号召踔厉奋进新征程。报告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和突出亮点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高度提出“两个结合”,科学提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阐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根据和实践要求,为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水平提供了“金钥匙”。报告还首次专章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如何运用“两个结合”“金钥匙”指导支撑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新实践?本刊特邀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等著名专家学者进行解读。期待该专题能够引发更多专家学者对“如何更好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拔尖创新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中国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现实之问进行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现代化建设人才 全国代表大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拔尖创新人才 多维思考 科教兴国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论语》谈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涵
5
作者 尹红领 《焦作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85-87,共3页
《论语》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当代大学生应充分汲取其所蕴含的素质教育思想观念。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内涵应包括矢志不渝的政治素质、重在践行的道德素质、健康至上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断增强的文化素质和日... 《论语》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当代大学生应充分汲取其所蕴含的素质教育思想观念。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内涵应包括矢志不渝的政治素质、重在践行的道德素质、健康至上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断增强的文化素质和日益提高的艺术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大学生 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平精神”与教师素质培养
6
作者 尹红领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5期108-110,共3页
"三平精神"是河南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原崛起过程中教师所应弘扬的基本精神。其包含着为人处世的辩证思想、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思想和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师魂。"三平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三平精神"是河南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原崛起过程中教师所应弘扬的基本精神。其包含着为人处世的辩证思想、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思想和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师魂。"三平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是新时期河南精神的生动展现。弘扬"三平精神",教师应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良好的"沟通——反思——建构"发展机制,深刻把握"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平精神” 教师 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实验班建设研究
7
作者 尹红领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11年第6期12-13,共2页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实验班建设,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快高等院校发展、增强大学生"软实力"的需要。实验班建设主要涉及思想观念、公民意识教育、学校各部门和教职工职责、班级组织建设、规章制度等方面。应处理...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实验班建设,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快高等院校发展、增强大学生"软实力"的需要。实验班建设主要涉及思想观念、公民意识教育、学校各部门和教职工职责、班级组织建设、规章制度等方面。应处理好"虚——实""点——面"和"内——外"的关系,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推进实验班建设,这样才能扎实提升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公民意识教育 实验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在“破与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尹红领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5-37,共3页
伟大的列宁顺应时代发展变化,不断在“破除”错误思潮中逐步"树立”正确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破”民粹主义者的唯心史观,“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破”检验马克思主义者的错误标准,“立”正确标准;“破”爱... 伟大的列宁顺应时代发展变化,不断在“破除”错误思潮中逐步"树立”正确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破”民粹主义者的唯心史观,“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破”检验马克思主义者的错误标准,“立”正确标准;“破”爱德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立”在坚持中发展和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破”俄国民粹派和“合法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立”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思想;“破”党在思想组织上的分散状态,“立”党是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破”卡尔·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立”科学的帝国主义论;“破”对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教条式理解,“立”一国胜利论;“破”卡尔·考茨基俄国革命“早产论”,“立”十月革命是历史发展必然性和选择性的有机统一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马克思主义 辩证思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贾政的儒家思想观探微
9
作者 郑云正 尹红领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1期31-35,共5页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楼梦》中贾政的言行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儒家思想观念对他的内心修养和举止行为的深刻影响。贾政言行所反映出的儒家思想观念,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批评性地继承优秀传...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楼梦》中贾政的言行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儒家思想观念对他的内心修养和举止行为的深刻影响。贾政言行所反映出的儒家思想观念,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批评性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依然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这就是事君以忠的贤者情怀,为政以德的职业修养,以敬为孝的家庭伦理,读书仕进的育子宗旨,孔颜乐处的幸福价值,顺应天意的天命逻辑,人品为上的择偶圭臬,中庸包容的为人处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贾政 儒家思想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红楼梦》贾政“立身成名”的育子观
10
作者 郑云正 尹红领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89-92,共4页
《红楼梦》中贾政的言行表明他十分重视对儿子贾宝玉“立身成名”的教育。他认为只有为官,才能“立身成名”;只有“习学八股文章”,才能读书仕进;只有学些“人功道理”,才能真正做到立身成名。其育子观中存在的糟粕应予舍弃。
关键词 红楼梦 贾政 立身成名 育子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贾雨村形象分析
11
作者 郑云正 尹红领 阎乃川 《新乡学院学报》 2022年第11期33-36,40,共5页
《红楼梦》这部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不仅生动地描写了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中心线索的爱情悲剧,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官场腐败、渐趋崩溃的内幕。贾雨村是封建社会官员形象的典型代表,在他身上,充分体现出了恃才侮上、拉帮... 《红楼梦》这部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不仅生动地描写了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中心线索的爱情悲剧,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官场腐败、渐趋崩溃的内幕。贾雨村是封建社会官员形象的典型代表,在他身上,充分体现出了恃才侮上、拉帮结派,婪索财富、贪污成性,徇情枉法、胡乱断案,有权任性、欺压百姓,机心太重、奔竞钻营,丧尽天良、忘恩负义,官商勾结、互相利用,生活奢糜、贪恋女色等特点,折射了清王朝吏治的废弛、政治的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贾雨村 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活观”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尹红领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24,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活"的一系列论述,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理论把握和现实追寻,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生活观。它揭示了"生活"以"现实的个人"为第一要素,并基于生活"独特性"而产生全面...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活"的一系列论述,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理论把握和现实追寻,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生活观。它揭示了"生活"以"现实的个人"为第一要素,并基于生活"独特性"而产生全面性,其全面性包含生活的"延展性"和"意识形态性";揭示了推动生活的"动因",要把握生活的"时间"和应忠实生活的"实践",描绘出马克思主义美好生活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活观”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应秉持的“四个特性”
13
作者 尹红领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9-85,共7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结合新时代,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在理解"天文—人文"和"武化—文化"相对中秉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结合新时代,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在理解"天文—人文"和"武化—文化"相对中秉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特性,在超越"以神为本"和"物质的奴隶"羁绊中秉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民为本"的主体特性,在洞察儒、释、道三家交流互鉴发展格局中秉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特性,在践行"读书"与"做人"合一中秉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崇"读书即做人""做人即读书"的知行统一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新性发展 四个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道德生活观 被引量:1
14
作者 尹红领 《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共5页
崇高美好的道德生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新时代道德生活观注重"道德生活"的主体性和具体性,强调"道德生活"是一种向往和追求"讲道德"的生活,一种向往和追求"尊道德"的生活,一种向往... 崇高美好的道德生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新时代道德生活观注重"道德生活"的主体性和具体性,强调"道德生活"是一种向往和追求"讲道德"的生活,一种向往和追求"尊道德"的生活,一种向往和追求"守道德"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美好生活 道德生活
原文传递
论励志电影的价值意义
15
作者 尹红领 《芒种》 2015年第9期123-124,共2页
励志电影是正面再现某民族、地区或国家的主流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影片,有着振奋人心、激励斗志、洗涤灵魂等功能。励志电影多以大众文化为文化内核,以现实生活的普通事例为故事情节,通过小人物的人生遭遇、生活挫折、人生奋斗、命运抗... 励志电影是正面再现某民族、地区或国家的主流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影片,有着振奋人心、激励斗志、洗涤灵魂等功能。励志电影多以大众文化为文化内核,以现实生活的普通事例为故事情节,通过小人物的人生遭遇、生活挫折、人生奋斗、命运抗争等宣扬一种乐观自信、积极向上、顽强奋斗的人生态度。本文以《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边走边唱》《盲点》等励志电影为例,探究了励志电影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励志电影 价值意义 生活意义 奋斗精神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研究(笔谈)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东虓 魏晓璐 +6 位作者 尹红领 刘兴华 赵颖 冯慧 高昂 孙彤 谭宇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18,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做出重要指示。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强调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做出重要指示。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强调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习近平总书记以三个"什么样"的重大问题为导向,揭示了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质,提出了通过"四化"途径、提升"三落地"要求、坚持知行合一原则、促进"两化"价值转化与升华、达到提高公民"三德"的价值观教育目标。在这一系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指导下,本研究遵循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阶段的学生成长规律,按照价值启蒙(行为遵从)、价值认知、价值认同、价值奉行(行为自觉)的价值接受规律,分阶段提出以"三爱""三理""三同""三成"的"四个三"教育内容作为融入点,规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三"教育方案,以有力推进我国教育领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爱 三理 三同 三成 长效机制
原文传递
在“四化”中推进“三爱”教育机制研究
17
作者 尹红领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22,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总书记又提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总书记又提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机制 “四化” 中央政治局 中国精神 集体学习 总书记 习近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