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宽频带地震计自噪声测试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尹昕忠 陈九辉 +1 位作者 李顺成 郭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76-583,共8页
分别采用双台地震计自噪声互相关分析法(以下简称“Holcomb双台法”)和3台地震计白噪声互相关分析法(以下简称“Sleeman多台法”)对CMG-3T、BBVS-120、STS-2型流动宽频带地震计进行自噪声测试研究。结果表明:Sleeman多台法因有效... 分别采用双台地震计自噪声互相关分析法(以下简称“Holcomb双台法”)和3台地震计白噪声互相关分析法(以下简称“Sleeman多台法”)对CMG-3T、BBVS-120、STS-2型流动宽频带地震计进行自噪声测试研究。结果表明:Sleeman多台法因有效地规避了传递函数引起的误差,在处理流动宽频带地震计实际记录数据方面比Holcomb双台法更能有效地滤除背景噪声;在简单测试条件下,3种常用流动地震计的自噪声在0.06~1Hz频带内均低于NLNM曲线,显示了相当好的噪声性能指标;在流动台阵观测过程中,地震计方位准确性以及地震计的保温防护措施是保证发挥仪器性能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噪声 互相关 流动宽频带地震计 方位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米林M6.9地震早期余震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尹昕忠 周本刚 +3 位作者 陈九辉 韦伟 谢超 郭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22-2331,共10页
北京时间2017年11月18日06时34分(GMT:2017-11-17 22∶34),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发生了M6.9地震.本次地震位于东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末端旋转变形强烈部位.本研究基于林芝台阵记录的波形数据,应用双差定位方法和匹配滤波方法对本次地震... 北京时间2017年11月18日06时34分(GMT:2017-11-17 22∶34),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发生了M6.9地震.本次地震位于东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末端旋转变形强烈部位.本研究基于林芝台阵记录的波形数据,应用双差定位方法和匹配滤波方法对本次地震早期余震序列进行了全面检测分析.截至2017年11月25日上午08时,我们共获得约10倍的中国地震台网公布的余震事件.余震的时空分布特征显示,本次米林M6.9地震余震呈NW向,位于北东向南迦巴瓦构造结北部的东西两侧边界断裂带之间,沿西兴拉断裂带分布,断层具有明显的分段破裂特征,主震位于余震分布带中部.根据余震分布特征以及震源机制解显示,发震断层的深部几何结构为北东向陡倾,主震北东侧的断层活动为主震及发震断层触发的结果,其深部几何结构也较陡,余震整体沿断层分布长度约5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林M6.9地震 微震检测 发震构造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带精细速度结构的双差层析成像研究 被引量:50
3
作者 邓文泽 陈九辉 +5 位作者 郭飚 刘启元 李顺成 李昱 尹昕忠 齐少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01-1110,共10页
利用川西流动地震台阵、汶川地震震后应急台网记录到的P波到时资料,对2008年5月至2008年10月期间发生的汶川地震余震序列应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进行了地震震源和三维P波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结果显示,联合反演获得的地震重定位结果与基于... 利用川西流动地震台阵、汶川地震震后应急台网记录到的P波到时资料,对2008年5月至2008年10月期间发生的汶川地震余震序列应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进行了地震震源和三维P波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结果显示,联合反演获得的地震重定位结果与基于一维地壳参考模型的双差定位方法结果相近;研究区15km以上速度结构与地表断裂分布密切相关,20km以下深度呈现北东向和北西向交错结构.汶川地震破裂带南段龙门山断裂带之间上地壳呈现高速异常,速度结构的非均匀变化是控制余震分布和主震破裂传播的主要因素;联合反演结果给出了小鱼洞—理县方向存在隐伏断裂的速度结构证据,同时发现,破裂带北东段可能沿新发断裂扩展;结果确认了汶川地震起始段的高角度逆冲断裂特征,也确认了前山断裂和中央断裂在约20km深度合并到脆韧转换带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川西台阵 双差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米林M6.9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地震定位 被引量:14
4
作者 韦伟 谢超 +7 位作者 周本刚 郭志 尹昕忠 李保华 王萍 董绍鹏 魏费翔 王禹钦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493-1501,共9页
利用布设在南迦巴瓦构造结及其周边地区流动地震台的观测数据,测定了2017年11月18日西藏米林M6.9级地震的主震位置,主震震中位于29.87°N,95.05°E,震源深度12 km.采用Geiger法和双差定位法对余震序列进行了地震定位.定位结果... 利用布设在南迦巴瓦构造结及其周边地区流动地震台的观测数据,测定了2017年11月18日西藏米林M6.9级地震的主震位置,主震震中位于29.87°N,95.05°E,震源深度12 km.采用Geiger法和双差定位法对余震序列进行了地震定位.定位结果表明余震沿着主震的北西和南东向两侧扩展分布,其展布长度约40 km,宽度约10 km.米林地震发生在西兴拉断裂带最南侧的一条次级断裂上,震源深度剖面和主震震源机制研究结果揭示发震断层以高角度、北东倾向为主要特征,米林地震触发了靠近主震发震断层北东侧一条近平行断层的地震活动.米林地震表明,南迦巴瓦构造结顶部目前仍处于较高的构造挤压状态,南迦巴瓦变质体持续向北东方向推进,导致构造结内部块体缩短变形,其东西两侧的墨脱断裂和米林断裂存在未来发生大震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米林地震 地震定位 南迦巴瓦构造结 逆冲断裂 震源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