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尤针针 王丽姣 +1 位作者 董洋 张翥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术后急性肾损伤(AKI)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CRRT介入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术后行CRRT的Stanford A型AD合并AKI患者39例,其中生存组18例,死亡组21例。分析2...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术后急性肾损伤(AKI)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CRRT介入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术后行CRRT的Stanford A型AD合并AKI患者39例,其中生存组18例,死亡组21例。分析2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各项指标及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早期(术后48 h内)与晚期(术后48 h后)行CRRT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2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相关病史、血常规、血肌酐、心脏超声检查、体外循环数据、术中失血量、输红细胞悬液量、术后2次开胸止血、术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HR=1.115,P=0.01,95%CI:1.046~1.189)及血肌酐(HR=1.013,P=0.035,95%CI:1.006~1.067)是影响Stanford A型AD术后AKI行CRR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CRRT组患者3个月内死亡率低于晚期CRRT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4)。结论:年龄及血肌酐是影响Stanford A型AD术后AKI行CRR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否早期行CRRT对患者3个月内预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伐普坦及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梦远 赵心迪 +3 位作者 尤针针 霍帅 张翥 顾玥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1期1326-1329,共4页
目的 分析托伐普坦及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因利尿剂抵抗联合使用托伐... 目的 分析托伐普坦及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因利尿剂抵抗联合使用托伐普坦及重组人脑利钠肽者76例作为观察组,单独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前1日及结束次日患者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生命体征、肾功能、电解质及心力衰竭标志物、心脏结构等指标变化,以及治疗前后平均尿量变化,监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困难等心力衰竭症状均改善,体重、血压、N末端前B型利钠肽水平明显下降,而尿量、血钠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则明显升高;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酐、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期肺动脉压力(sPAP)等较治疗前下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治疗前上升;体重、尿量、血肌酐、eGFR、血钠及LVEF、LVEDD、sPAP等指标观察组患者变化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慢性肾脏病亚组分析提示,对于轻中度[eGFR≥30ml/(min·1.73m^(2))]及重度[eGFR<30 ml/(min·1.73m^(2))]肾功能不全患者,联合治疗均可增加尿量,提高LVEF(P<0.05)。心力衰竭亚组分析提示,与射血分数下降组(LVEF<45%)相比,射血分数保留组(LVEF≥45%)患者尿量对治疗反应更佳(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高钠血症、严重低钾血症及恶性心律失常、猝死、低血压休克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 联合应用托伐普坦及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有效改善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肾功能,纠正低钠血症,缓解心力衰竭症状,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急性心力衰竭 托伐普坦 重组人脑利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非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3
作者 朱梦远 霍帅 +3 位作者 尤针针 范晓光 邵凤民 张翥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21-326,共6页
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肾脏病(CKD)合并高血压非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华中阜外医院肾内科CKD 1~4期合并高血压非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缬沙坦(n=30),治疗... 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肾脏病(CKD)合并高血压非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华中阜外医院肾内科CKD 1~4期合并高血压非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缬沙坦(n=30),治疗组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n=30)。在治疗前及治疗6月后检测心肾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水平,评估肾功能恶化[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超过基线20%]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共纳入60例患者,CKD 3~4期占76.7%,治疗组及对照组基线数据无差异。(1)与基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对照组血尿素氮,血清肌酐(SCr)较基线上升,eGFR较基线下降(均P<0.05);治疗组SCr、24 h尿蛋白定量及N末端前B型利钠肽(NT-proBNP)较基线下降,eGF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白蛋白较基线上升(均P<0.05);两组SCr、eGFR、NT-ProBNP及LVEF等指标治疗后变化比例有统计学差异。(2)对照组炎症因子治疗后无明显变化,治疗组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IL-2R等指标较基线下降(均P<0.05),两组IL-6治疗后变化比例有统计学差异。(3)肾功能恶化的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3.3%vs 33.3%,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OR=0.013,95%CI 0.000~0.562)及基线24 h尿蛋白定量(OR=2.268,95%CI 1.313~3.919)是肾功能恶化的独立影响因素。(4)两组高钾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vs 6.7%,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低血压、咳嗽、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不良反应。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有效控制CKD 1~4期合并高血压非心力衰竭患者血压,降低蛋白尿,减轻炎症状态,同时能改善其心功能,延缓肾功能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高血压 沙库巴曲缬沙坦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肾脏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尤针针 崔文鹏 +3 位作者 崔英春 张敏 孙亚迪 周文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18-1120,共3页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AITD)为一组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内源性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可有甲状腺...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AITD)为一组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内源性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可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减退或甲状腺机能正常的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机能减退 甲状腺机能亢进 AITD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肾脏功能 肾小球滤过率 近端小管 内源性因素 THYROID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腹膜透析导管移位的病因及预防策略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敏 崔文鹏 +2 位作者 尤针针 孙亚迪 周文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7期1219-1222,共4页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重要手段之一。与血液透析相比,PD因具有操作简便、减少血源性疾病传播、保护残存肾功能等特殊优点,越来越得到广大的医学工作者及患者的认可。
关键词 导管移位 腹膜透析 终末期肾脏病 卷曲管 血源性疾病 DIALYSIS PERITONEAL 血液透析 预防策略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并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尤针针 王丽姣 +2 位作者 霍帅 张翥 邵凤民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12期1436-1440,共5页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患者临床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1年2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行CRRT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5...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患者临床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1年2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行CRRT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51例,将生存组作为观察组,死亡组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相关病史、夹层类型、术前血常规、术前生化指标、术前心脏超声检查报告、体外循环数据、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液制品量、术后二次开胸止血及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等临床资料。结果 纳入本次研究的51例患者中,观察组(24例)、对照组(27例),两组患者术前血肌酐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相关病史、术前血常规、术前心脏超声检查报告、体外循环数据、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液制品量、术后二次开胸止血、术后血管活性药物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肾动脉受累、手术时间、术后二次开胸止血、年龄及术前血肌酐是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行CRRT治疗患者发生临床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分析显示血肌酐、年龄是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行CRRT治疗患者发生临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主动脉夹层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对年龄较大、术前血肌酐升高的患者,更要严密监测,重视围术期患者管理,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主动脉夹层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桃夹综合征并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孙亚迪 崔文鹏 +3 位作者 崔英春 张敏 尤针针 周文华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7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合并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肾病内科收治的NCS并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临床资料。结果 6例中男4例,女2... 目的探讨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合并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肾病内科收治的NCS并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临床资料。结果 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22.33±6.72)岁。3例以血尿、2例以腰痛、1例以蛋白尿为首发症状,病程中均出现蛋白尿,5例同时有血尿,均经肾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NCS,进一步经肾穿刺活检确诊并存慢性肾小球肾炎,其中Ig A肾病4例(LeeⅡ级、Ⅲ级、Ⅲ~Ⅳ级、Ⅳ级各1例),膜性肾病(Ⅰ期)、肾小球轻微病变各1例。2例合并Ig A肾病者予糖皮质激素及吗替麦考酚酯治疗,余5例行保守治疗。1例合并Ig A肾病且扁桃体增大者行扁桃体切除术。结论 NCS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慢性肾小球肾炎,因此对于NCS伴随血尿和(或)蛋白尿者,需行肾穿刺活检术进一步明确是否合并慢性肾小球肾炎,以免漏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胡桃夹综合征 血尿 蛋白尿 肾小球肾炎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心脏瓣膜钙化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5
8
作者 姜晨 崔文鹏 +3 位作者 于海跃 孙亚迪 尤针针 周文华 《中国血液净化》 2017年第11期751-754,共4页
心血管疾病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心血管钙化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关系密切。随着疾病进展,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本文着眼于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心脏瓣膜钙化的危险因素,从传统因素和与腹膜透析相关的... 心血管疾病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心血管钙化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关系密切。随着疾病进展,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本文着眼于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心脏瓣膜钙化的危险因素,从传统因素和与腹膜透析相关的非传统因素2个方面对此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心脏瓣膜 钙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发生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
9
作者 于海跃 崔文鹏 +3 位作者 姜晨 孙亚迪 尤针针 周文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8年第6期544-546,共3页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指孤立的肺动脉血压增高,而肺静脉压力正常,主要原因是肺小动脉原发病变或其他的原发疾病而导致的肺动脉阻力增加,表现为肺动脉压力升高而肺静脉压力在正常范围内,最终可导致...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指孤立的肺动脉血压增高,而肺静脉压力正常,主要原因是肺小动脉原发病变或其他的原发疾病而导致的肺动脉阻力增加,表现为肺动脉压力升高而肺静脉压力在正常范围内,最终可导致肺循环阻力进行性增加、心功能衰竭直至死亡。研究表明,腹膜透析(pefitoneal dialysis,PD)患者中的PAH的发生率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腹膜透析 危险因素 hypertension ARTERIAL 肺循环阻力 动脉血压增高 动脉压力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相关急性肾损伤患者进展至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
10
作者 范晓光 尤针针 +5 位作者 王山 霍帅 朱梦远 阎磊 顾玥 邵凤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222-2228,共7页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相关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进展至慢性肾脏病(CKD)的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既往无CKD且术后发生AKI的患者。...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相关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进展至慢性肾脏病(CKD)的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既往无CKD且术后发生AKI的患者。出院后随访至少90 d,研究终点为AKI发生90 d后进展为CKD,按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CKD组和非CKD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Q_(1),Q_(3))表示;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相关AKI进展至CKD的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效能。结果共纳入149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相关AKI患者,男86例,女63例,年龄(59.0±10.2)岁,其中27例(18.1%)患者在AKI发生后90 d进展为CKD。与非CKD组相比,CKD组患者年龄较大[66(58,70)比59(53,64)岁],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低[76.3(65.8,98.5)比92.7(78.5,101.6)ml·min^(-1)·(1.73 m^(2))^(-1)],术前合并高血压比例较高[51.9%(14/27)比27.9%(34/122)],出院时血肌酐较高[136(101,165)比86(65,104)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OR=1.063,95%CI:1.001~1.129,P=0.047)、术前合并高血压(OR=3.070,95%CI:1.105~8.532,P=0.031)及出院时血肌酐较高(OR=1.026,95%CI:1.013~1.038,P<0.001)是心脏瓣膜置换术相关AKI患者进展至CKD的危险因素。由年龄、术前合并高血压、术前eGFR和出院时血肌酐建立的风险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65(95%CI:0.790~0.940,P<0.001)。结论年龄较大、术前合并高血压及出院时血肌酐较高是心脏瓣膜置换术相关AKI患者进展至CK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急性肾损伤 慢性肾脏病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关急性肾损伤患者肾脏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范晓光 邵泽华 +3 位作者 尤针针 霍帅 张翥 邵凤民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69-575,共7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相关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肾脏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初步建立CABG相关AKI进展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临床风险预测模型,并评...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相关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肾脏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初步建立CABG相关AKI进展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临床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华中阜外医院接受CABG、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60 ml·min^(-1)(1.73 m^(2))^(-1)且术后发生AKI的患者。患者出院后随访至AKI发生后90 d。研究终点事件定义为AKI发生90 d后进展为CKD。按照患者是否发生研究终点事件分为CKD组和非CKD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Logistic回归模型法分析CABG相关AKI进展为CKD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风险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124例CABG相关AKI患者入选该研究,男95例,女29例,年龄(62.57±9.61)岁,其中38例(30.6%)患者在AKI发生90 d后疾病进展为CKD。与非CKD组相比,CKD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t=2.778,P=0.006)和基线eGFR(t=3.603,P<0.001)均较低,女性比例(χ^(2)=10.714,P=0.001)、术前血N端脑利尿钠肽前体(NT-proBNP,Z=-2.150,P=0.030)及出院血肌酐(Z=-5.290,P<0.001)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5.179,95%CI 1.535~17.477,P=0.008)、术前血NT-proBNP高(OR=1.049,95%CI 1.004~1.095,P=0.032)、基线eGFR低(OR=0.928,95%CI 0.889~0.968,P=0.001)及出院时血肌酐高(OR=1.019,95%CI 1.009~1.029,P<0.001)是CABG相关AKI进展为CKD的独立影响因素。纳入性别、术前血NT-proBNP、基线eGFR和出院时血肌酐等因素建立临床风险预测模型,结果提示该模型的预测效能为中等(AUC=0.872,95%CI 0.806~0.939,P<0.001)。结论CABG相关AKI患者为新发CKD的高危人群,由性别、术前血NT-proBNP、基线eGFR及出院时血肌酐建立的临床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识别CABG相关AKI进展为CKD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术 急性肾损伤 肾功能不全 慢性 危险因素 预后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C1q抗体与疾病活动和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洋 尤针针 +3 位作者 曹慧霞 阎磊 张翥 邵凤民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抗C1q抗体与疾病活动和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34例SLE患者及9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及检验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抗C1q抗体水平,采... 目的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抗C1q抗体与疾病活动和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34例SLE患者及9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及检验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抗C1q抗体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淋巴细胞亚群,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K)评分将SLE患者分为活动组和非活动组,依据有无肾脏受累将SLE患者分为LN组和非LN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抗C1q抗体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析抗C1q抗体与疾病活动和淋巴细胞的相关性,评价抗C1q抗体和抗双链DNA(dsDNA)抗体对SLE疾病活动的预测价值。结果SLE组的抗C1q抗体水平及T细胞百分比、Ts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Th细胞百分比、NK细胞百分比、T细胞计数、Th细胞计数、B细胞计数、NK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均P<0.05);活动组抗C1q抗体水平高于非活动组,T细胞计数、Ts细胞计数、Th细胞计数、B细胞计数、NK细胞计数低于非活动组(均P<0.05);LN组抗C1q抗体水平高于非LN组,T细胞计数、Ts细胞计数、Th细胞计数、B细胞计数、NK细胞计数低于非L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示:年龄、HB、C3、C4、T细胞计数、Th细胞计数、B细胞计数、NK细胞计数与抗C1q抗体呈负相关,SLEDAI-2K、CRP、ESR、抗dsDNA抗体与抗C1q抗体呈正相关(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抗C1q抗体单独检测时预测SLE疾病活动曲线下面积(AUC)为0.702,灵敏度为0.547,特异度为0.827,与抗dsDNA抗体联合检测时AUC为0.761,灵敏度为0.756,特异度为0.691,二者联合预测SLE疾病活动优于单项。结论抗C1q抗体与疾病活动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在SLE疾病活动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抗C1Q抗体 免疫 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