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勒烯C_(36)等电子体C_(34)BN异构体的结构及其相对稳定性理论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杨作银 许秀芳 +3 位作者 王贵昌 尚贞峰 潘荫明 赵学庄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915-1922,共8页
用半经验的AM1和MNDO方法优化了富勒烯C3 6的等电子体C3 4 BN所有可能异构体的构型 ,分析了各异构体相对稳定性与杂原子取代位置间的关系 .另外 ,比较了C3 6碳笼上同位置地取代杂原子形成的C3 4 BN ,C3 4 B2 和C3 4 N2间的电子结构 ,并... 用半经验的AM1和MNDO方法优化了富勒烯C3 6的等电子体C3 4 BN所有可能异构体的构型 ,分析了各异构体相对稳定性与杂原子取代位置间的关系 .另外 ,比较了C3 6碳笼上同位置地取代杂原子形成的C3 4 BN ,C3 4 B2 和C3 4 N2间的电子结构 ,并分析了C3 4 BN最稳定异构体的振动模式 .结果表明以C3 6∶A (D6h)为母体形成的最稳定C3 4 BN异构体对应于碳笼赤道位置六元环中 1,4 取代产物 ,而以C3 6∶B (D2d)为母体形成的最稳定C3 4 BN异构体对应于碳笼近赤道位置的 1,2 取代产物 .C3 4 BN各异构体的稳定性可能主要由体系的共轭性质决定 .前线轨道能级表明B ,N原子取代所得异构体的氧化 -还原活性按以下顺序递增 :C3 4 B2 <C3 4 BN <C3 4 N2 .理论计算所得C3 4 BN最稳定异构体的红外光谱可为实验指认C3 4 BN提供参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 C36 等电子体 C34BN 异构体 结构 相对稳定性理论 取代规则 电子结构 碳36 构型 AM1 MND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二烯分子的模糊对称性(英文)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学庄 许秀芳 +2 位作者 尚贞峰 王贵昌 李瑞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2-780,共9页
利用作者提出的探讨分子及其轨道模糊对称性的方法分析了丙二烯在内旋转过程中模糊对称性特征.考虑到此过程中经历不同状态所属的对称点群,即D2h、D2d与D2.利用包含这些点群中所有元素的最小点群D4h进行分析.将D4h中的元素分为四组:(i)G... 利用作者提出的探讨分子及其轨道模糊对称性的方法分析了丙二烯在内旋转过程中模糊对称性特征.考虑到此过程中经历不同状态所属的对称点群,即D2h、D2d与D2.利用包含这些点群中所有元素的最小点群D4h进行分析.将D4h中的元素分为四组:(i)G0——包含在D2点群中的元素,也是所有上述点群中都存在的元素;(ii)G1——包含在D2h点群中,但不包含在D2d点群中的元素;(iii)G2——包含在D2d点群中,但不包含在D2h点群中的元素;(iv)G3——包含在D4h点群中,但不包含在D2h与D2d点群中的元素.分别分析在内旋转过程中各个分子轨道(MO)相应每一组元素的隶属函数的共性变化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对称性 丙二烯 内旋转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构体C_(36)O的结构及其相对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作银 李瑞芳 +5 位作者 杨霞 王贵昌 尚贞峰 潘荫明 吴本湘 赵学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926-1929,共4页
用 ab initio方法和 HF/STO-3 G基组对 Fullerenes的环氧衍生物 C36 O所有可能的异构体进行非对称性限制下的结构优化 ,结合 HF/6-3 1 G水平上的单点能计算 ,确定其相对稳定性 ,得到等能量异构体的结构 .张力分析的结果表明 ,C— O—C... 用 ab initio方法和 HF/STO-3 G基组对 Fullerenes的环氧衍生物 C36 O所有可能的异构体进行非对称性限制下的结构优化 ,结合 HF/6-3 1 G水平上的单点能计算 ,确定其相对稳定性 ,得到等能量异构体的结构 .张力分析的结果表明 ,C— O—C形成的三元环氧桥显著地削弱作用点附近 C原子上所释放的张力 ,决定环氧位置选择性的关键因素不是碳笼上 C原子的张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体 结构 理论研究 C36O 相对稳定性 张力 红外吸收谱 富勒烯 氧化衍生物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勒烯衍生物(C_(36)OH)^+异构体间的相互转化机理──羟基(OH)的分子内迁移 被引量:2
4
作者 许秀芳 杨作银 +4 位作者 王贵昌 尚贞峰 吴本湘 潘荫明 赵学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82-685,共4页
用从头算 HF/STO-3 G方法对 ( C36 OH) +的 3种异构体之间的重排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 ,异构体 2的热力学稳定性最强 ;从动力学角度考虑 ,由异构体 1和 3转化为 2比反方向转化容易得多 .结合电荷在碳笼表面的分布 ,预计动... 用从头算 HF/STO-3 G方法对 ( C36 OH) +的 3种异构体之间的重排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 ,异构体 2的热力学稳定性最强 ;从动力学角度考虑 ,由异构体 1和 3转化为 2比反方向转化容易得多 .结合电荷在碳笼表面的分布 ,预计动力学上最终在 C7和 C2 6位置上发生羟基加成的几率最大 ,该结论与热力学上预计的跨赤道六元环内羟基 1 ,4-加成所得到的 C36 ( OH)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衍生物 相互转化机理 羟基 分子内迁移 Ab INIT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70)O_2可能异构体的结构和电子光谱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夏树伟 尚贞峰 +5 位作者 陈中方 陈兰 潘荫明 赵学庄 唐敖庆 封继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62-767,共6页
用AM1、PM3及INDO系列方法研究了C70O2可能异构体的结构和稳定性.在C70O稳定构型的基础上,考察了C70O2的45种异构体.结果表明,两个O原子加在碳球极端处同一个六元环内不等价的6/6键上形成环氧结构的... 用AM1、PM3及INDO系列方法研究了C70O2可能异构体的结构和稳定性.在C70O稳定构型的基础上,考察了C70O2的45种异构体.结果表明,两个O原子加在碳球极端处同一个六元环内不等价的6/6键上形成环氧结构的构型最稳定.在优化构型的基础上,进行电子光谱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70O2 异构体 碳70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阶梯式战略平台培养全能型青年教师 被引量:1
6
作者 闫晓琦 杜宗杰 尚贞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7年第3期75-77,共3页
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活动中,该校物理化学实验室独辟蹊径,以“先将将再将兵”的创新性理念,探索出了一种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并在实践中实施动态完善。
关键词 物化实验 教学改革 创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70)SiH_2可能异构体的结构和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7
作者 夏树伟 尚贞峰 +3 位作者 陈兰 潘荫明 赵学庄 唐敖庆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4-41,共8页
分别用半经验的 AM1 ,PM3及 MNDO方法研究了富勒烯衍生物 C70 Si H2 的 1 2种可能异构体的结构和稳定性 .计算结果表明 :Si H2 基团加成在 4种 6-6键上的稳定构型中 ,非赤道带加成的三个异构体为闭环结构 ,赤道带加成的一个异构体为开... 分别用半经验的 AM1 ,PM3及 MNDO方法研究了富勒烯衍生物 C70 Si H2 的 1 2种可能异构体的结构和稳定性 .计算结果表明 :Si H2 基团加成在 4种 6-6键上的稳定构型中 ,非赤道带加成的三个异构体为闭环结构 ,赤道带加成的一个异构体为开环结构 :Si H2 基团加成在 4种 6-5键上均可产生开环和闭环两种稳定构型 .加成在6-5双键的异构体其闭环构型更稳定 ,加成在 6-5单键的异构体使其开环构型更稳定 .闭环异构体中 Si H2 基团加成在碳球极处 6-6键上的构型 1 ,2最稳定 ,开环异构体中 Si H2 基团加成在赤道带 6-6键上的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70SiH2 富勒烯衍生物 结构 异构体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ur New Cu(Ⅱ) Complexes with Benzotriazole-based Ligands: Syntheses, Crystal Structures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s
8
作者 李彩云 尚贞峰 +1 位作者 胡同亮 卜显和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1407-1416,共10页
Four new Cu(Ⅱ) complexes with two benzotriazole-based ligands, [Cu2(L^1)2(NO3)2]· 2H2O (1), [Cu2(L^1)2]·2ClO4·2H2O (2), [Cu2(HL^2)2(NO3)4]·2CH3COCH3 (3) and [Cu(HL^2)2(Cl)]&#... Four new Cu(Ⅱ) complexes with two benzotriazole-based ligands, [Cu2(L^1)2(NO3)2]· 2H2O (1), [Cu2(L^1)2]·2ClO4·2H2O (2), [Cu2(HL^2)2(NO3)4]·2CH3COCH3 (3) and [Cu(HL^2)2(Cl)]·Cl·2CH2Cl2 (4), where HL^1 = 1,3-bis(benzotriazol-2-yl)-2-propanol and HL^2 = 1,3-bis(benzotriazol-1-yl)-2-propanol, were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es, IR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es. It is revealed that complexes 1~3 have dinuclear structures, while 4 possesses a one-dimensional (1-D) chain structure, which extends in two orthogonal orientations. In 1~4, the coordination numbers of Cu(Ⅱ) centers range from four to six, which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different geometries and coordination abilities of the ligands and anions. The L^1 ligand in complexes 1 and 2 adopts a tridentate di-chelating coordination mode, whereas ligand HL^2 in complexes 3 and 4 has a bidentate bridging coordination mode. The different coordination modes of these two ligands may be explained by the different charges of nitrogen donor atoms in the benzotriazole ring, which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calc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zotriazole-based ligands Cu(Ⅱ) complexes crystal structures DFT calcula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链共轭多烯的模糊ta/2对称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云 赵学庄 +5 位作者 许秀芳 尚贞峰 周震 蔡遵生 王贵昌 李瑞芳 《中国科学(B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37-1453,共17页
近年来关于分子模糊对称性的工作多属于模糊点对称性的研究.关于模糊空间对称性探讨较少.只曾对线状一维模糊周期分子进行过一些分析.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于较复杂的平面一维模糊周期分子——直链共轭多烯(简称为共轭多烯)分子进行... 近年来关于分子模糊对称性的工作多属于模糊点对称性的研究.关于模糊空间对称性探讨较少.只曾对线状一维模糊周期分子进行过一些分析.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于较复杂的平面一维模糊周期分子——直链共轭多烯(简称为共轭多烯)分子进行了较仔细的探讨.除模糊平移变换外,这里还将涉及模糊的螺旋旋转和滑移反映等空间变换.此外,还讨论了存在其中的其他模糊点对称变换.对于点对称元素的变动导致的模糊对称性特征,往往和某种空间对称变换的模糊对称性特征相关.对于分子轨道,除模糊对称变换的隶属函数外,分析了所属不可约表示成分.对这些分子的某些性质和其模糊对称性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多烯 一维模糊空间周期性变换 隶属函数 不可约表示成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