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连作黑土培肥效果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孙宏德 李军 +4 位作者 尚惠贤 朱平 刘淑环 安卫红 吴广礼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1期53-56,64,共5页
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活性有机质的增加,有利于增加土壤养分的贮备和供应强度。与单施化肥区比,土镶N·P·K增加4%~11%。土壤物理性状趋于好转,总孔隙度、田间持水孔隙、通气孔隙增加3%~27%,容重... 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活性有机质的增加,有利于增加土壤养分的贮备和供应强度。与单施化肥区比,土镶N·P·K增加4%~11%。土壤物理性状趋于好转,总孔隙度、田间持水孔隙、通气孔隙增加3%~27%,容重下降12%~17%。土壤微团聚体发育良好,颗粒边缘光滑,疏松多孔,呈松散柔和的絮状分布。土壤生物活性提高,酶活性增强,土壤微生物活跃。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增加25%~124%,微生物总量高8%~27%。玉米高产稳产,公顷产玉米8500kg左右,比单施化肥提高10%以上。籽粒蛋白质和8种人体必须氨基酸含量也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连作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肥力和肥料效益定位监测研究 第二报 黑土玉米秸秆还田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孙宏德 李军 +5 位作者 尚惠贤 朱平 刘淑环 安卫红 宋雅茹 吴广礼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0-42,共3页
黑土风蚀、水蚀较重,加之近年来重用轻养,忽视有机物料的投入,土壤肥力有下降趋势。为探索用养结合,有机无机并重的培肥增产施肥技术,我们于1982年始。
关键词 黑土 肥效 肥料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硝态氮移动规律及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宏德 李军 +4 位作者 尚惠贤 刘淑环 刘成祥 吴国俊 刘翔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1-66,共6页
本试验采用渗滤池技术,研究氮肥不同用量、不同品种、施肥方式及配比条件下,硝态氮的移动规律及其与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肥7天后.即有硝态氮的移动,淋失主要发生在雨季。淋失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 本试验采用渗滤池技术,研究氮肥不同用量、不同品种、施肥方式及配比条件下,硝态氮的移动规律及其与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肥7天后.即有硝态氮的移动,淋失主要发生在雨季。淋失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品种、施肥方式也有差异但不显著。氮肥与磷、钾及有机肥配施,可明显减少硝态氮的移动淋失。施氮247.5kgha-1淋失水硝态氮含量超过饮用水卫生标准10mgL-1的限额,易使地下水污染。但淋失量不高。施氮165kgha-1,配施磷、钾或有机肥,比单施氮增产15%以上,氮肥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移动淋失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肥力和肥料效益定位监测研究 第1报.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的培肥增产效果 被引量:6
4
作者 孙宏德 李军 +3 位作者 尚惠贤 朱平 刘淑环 宋雅茹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2-45,8,共5页
黑土是我国主要的耕地土壤之一。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滨北及滨平铁路线的两侧,呈漫岗波状起伏。海拔150~220m,无霜期110~1.40天,年降水量450~600mm,有效积温1600~3000℃。耕地面积约9000万亩左右,主产玉米、大豆和小麦,是国家重要... 黑土是我国主要的耕地土壤之一。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滨北及滨平铁路线的两侧,呈漫岗波状起伏。海拔150~220m,无霜期110~1.40天,年降水量450~600mm,有效积温1600~3000℃。耕地面积约9000万亩左右,主产玉米、大豆和小麦,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土开垦较晚,自然肥力较高。但由于春风大,降水又高度集中于夏季,致使水蚀、风蚀较重,部分地区出现了“破皮黄”。春季易旱,夏季易涝,一遇灾害,产量下降20~30%,重灾区颗粒不收。近年来,由于轻视有机物料的投入,土壤有机质呈下降趋势,由原来的4%以上下降到2~3%,中低产土壤面积趋于扩大。若不尽快采取得力措施,肥沃的黑土就会越种越薄,直接影响农牧林业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肥力 肥料 施肥 监测 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肥力和肥料效益定位监测研究 第三报 施肥及种植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孙宏德 李军 +4 位作者 安卫红 尚惠贤 朱平 刘淑环 宋雅茹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1-44,共4页
黑土开垦种植后,土壤肥力呈下降趋势。单施化肥能提高作物产量,但土壤孔隙性、结构性较差。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土壤有机质呈增加趋势,有利于土壤物理环境的改善。玉米与大豆、牧草、绿肥等轮作、间作也有利于物理性状的改善。
关键词 施肥 种植方式 土物理性质 黑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参生态环境和土壤特性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孙宏德 李军 +3 位作者 朱平 尚惠贤 刘淑环 安卫红 《土壤肥料》 CSCD 1992年第3期12-14,共3页
山参是驰名中外的珍贵中药材,现只产于长白山林区。多生长在海拔600—900米的山坡地,针阔混交林植被,土壤为暗棕壤和白浆土。表层富含有机质,物理性状好,团粒结构,透水通气。全量养分丰富,速效养分适中,生理微生物活跃,酶活性较强。下层... 山参是驰名中外的珍贵中药材,现只产于长白山林区。多生长在海拔600—900米的山坡地,针阔混交林植被,土壤为暗棕壤和白浆土。表层富含有机质,物理性状好,团粒结构,透水通气。全量养分丰富,速效养分适中,生理微生物活跃,酶活性较强。下层(12—22cm)土壤有机质急剧减少,质地较粘,保水托肥,有利于促成横灵体等山参特有的形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长白山 生态环境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肥力特性及其培肥技术的研究——第三报 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军 孙宏德 +2 位作者 尚惠贤 王柏涛 宋钢 《东北农业科学》 1983年第3期41-46,共6页
从1979年开始,我们以中部商品粮基地的黑土为重点,调查研究了土壤肥力特性及其培肥技术,初步明确了黑土肥力特性和以增施优质农肥、实行秸秆还田为主的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和技术措施。现将秸秆还田技术及培肥效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秸秆肥 优质农肥 商品粮基地 玉米品种 秸秆直接还田 作物产量 腐殖化系数 速效养分 堆制 基础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15)N示踪研究黑土施用尿素和硝铵后氮素的去向
8
作者 朱平 孙宏德 +3 位作者 李军 尚惠贤 刘淑环 宋亚茹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7-70,共4页
在我省当前农业生产中,尿素和硝铵是主要的氮肥肥料。为摸清尿素和硝铵施用后氮素在土壤中的去向及探索提高其利用率的途径,我们于1988年通过网室盆栽试验,利用同位素15N示踪的方法对黑土施用尿素和硝铵后氮素的去向进行了研究,现将结... 在我省当前农业生产中,尿素和硝铵是主要的氮肥肥料。为摸清尿素和硝铵施用后氮素在土壤中的去向及探索提高其利用率的途径,我们于1988年通过网室盆栽试验,利用同位素15N示踪的方法对黑土施用尿素和硝铵后氮素的去向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施肥 尿素 硝铵 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分析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的效果
9
作者 朱平 孙宏德 +1 位作者 李军 尚惠贤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3-48,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分析了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的效果,得回归方程 y=540.78+22.15x_1+58.34x2+27.15x3+3.67x4-0.44x1x2+7.44x1x3+2.44x1x4+4.25x2x3-3.75x2x4-1.25x3x4-3.86x1~2-8.29x2~2-6.86x3~3-9.42x4~2...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分析了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的效果,得回归方程 y=540.78+22.15x_1+58.34x2+27.15x3+3.67x4-0.44x1x2+7.44x1x3+2.44x1x4+4.25x2x3-3.75x2x4-1.25x3x4-3.86x1~2-8.29x2~2-6.86x3~3-9.42x4~2,并可化简为(?)=540.78+22.15x1+58.34x2+27.15x3+7.44x1x3+4.25x2x3-3.86x^2-8.29x2~2-6.86x3~2-9.42x4~2;通过回归方程计算的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相吻合,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 R=0.9966,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黑土上,种植作物的高产因素主要由施用有机肥、氮肥、磷肥构成,有机肥与磷肥、氮肥与磷肥配合施用效果较好。在施 N20公斤/亩,P_2O_210公斤/亩,K_2O5公斤/亩左右,并配合施有机肥1吨/亩左右,此时玉米产量达到最高,经济效益也最大;最佳施肥量区域是亩施N12—20公斤,P_2O_57—10公斤,K_2O3—5公斤,有机肥1吨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有机肥 化肥 配合施用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肥力特性和培肥技术的研究——第一报 黑土腐殖质含量组成及其与肥力相关性分析
10
作者 孙宏德 李军 +2 位作者 尚惠贤 王柏涛 宋钢 《东北农业科学》 1981年第2期47-52,共6页
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为非腐殖物质,如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磷、含硫化合物等;另一类,为腐殖物质,是有机质中完全失去生物残体迹象的特殊化合物,如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等。... 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为非腐殖物质,如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磷、含硫化合物等;另一类,为腐殖物质,是有机质中完全失去生物残体迹象的特殊化合物,如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等。根据近年来的研究,非腐殖物质约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30~40%;腐殖物质约占60~70%。关于有机质,特别是腐殖质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资料。趋向一致的看法是:首先,认为有机质是作物养分的主要源泉,资料表明,氮素的95%以上,磷素的5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物质 腐殖质含量 胡敏素 富里酸 胡敏酸 含硫化合物 土壤腐殖质 作物养分 含氮化合物 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硝态氮的淋失及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11
作者 孙宏德 李军 +4 位作者 尚惠贤 刘淑环 刘成祥 吴国俊 刘翔 《农业与技术》 1995年第6期1-5,共5页
本试验采用渗滤池技术,研究氮肥不同用量、不同品种、施肥方式及配比条件下硝态氮的移动规律及其与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淋失主要发生在雨季,淋失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品种、施肥方式也有差异,但不显著。... 本试验采用渗滤池技术,研究氮肥不同用量、不同品种、施肥方式及配比条件下硝态氮的移动规律及其与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淋失主要发生在雨季,淋失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品种、施肥方式也有差异,但不显著。氮肥与磷钾及有机肥配施,可明显减少硝态氮的移动淋失.施氮247.5kgha-1淋失水硝态氮含量超过饮用水卫生标准10mgL-的限额,易使地下水污染。但淋失总量不高,施氮165kgha-1,配施磷钾或有机肥,比单施氮增产15%以上,氮肥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淋失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硝态氮移动与施肥关系的研究
12
作者 孙宏德 李军 +4 位作者 尚惠贤 刘淑环 刘成祥 吴国俊 刘翔 《农业与技术》 1995年第6期11-15,共5页
本试验采用渗滤池技术,研究硝态氮的移动与氮肥不同用量、不同品种、施肥方式及配比条件下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肥7天后,即有硝态氮的移动。其移动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品种、施肥方式也有差异但不明显。氮肥与磷钾及有机... 本试验采用渗滤池技术,研究硝态氮的移动与氮肥不同用量、不同品种、施肥方式及配比条件下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肥7天后,即有硝态氮的移动。其移动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品种、施肥方式也有差异但不明显。氮肥与磷钾及有机肥配施,可明显减少硝态氮的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移动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参适宜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宏法 李军 +7 位作者 朱平 尚惠贤 刘淑环 安卫红 李景发 马启明 王珍树 左成义 《特产研究》 1993年第1期19-21,共3页
山参为驰名中外的珍贵药材,原产太行山和长白山脉。经历代开发,太行山脉山参早已绝迹,目前主要产地只在长白山林区。自80年代起,我们对长白山参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进行定位观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气候条... 山参为驰名中外的珍贵药材,原产太行山和长白山脉。经历代开发,太行山脉山参早已绝迹,目前主要产地只在长白山林区。自80年代起,我们对长白山参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进行定位观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气候条件一、气候条件1.气温山参适宜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漫长而寒冷,且积雪层厚;夏季短促而温暖,且降雨集中;春秋两季冷暖变化明显,最高温度可在34.8℃,最低温度在-41.1℃。年平均气温4.2℃,1月平均气温-18℃,7~8月平均气温为20~21℃。≥10℃的有效积温1900~26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参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肥力特性与培肥技术的研究——第二报:改革农肥积制技术,发挥有机肥料培肥增产作用
14
作者 于天德 孙宏德 +1 位作者 李军 尚惠贤 《东北农业科学》 1983年第1期48-54,共7页
本文着重论述了有机肥料在实现粮食大幅度增产中,提高中、低产土壤肥力的重大作用。培肥地力要以增加土壤有机质为中心,在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措施中,要看到农业生产责任制落实后广大社员改革农肥积制技术的前景。通过典型社队增施优质农... 本文着重论述了有机肥料在实现粮食大幅度增产中,提高中、低产土壤肥力的重大作用。培肥地力要以增加土壤有机质为中心,在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措施中,要看到农业生产责任制落实后广大社员改革农肥积制技术的前景。通过典型社队增施优质农肥与合理施用化肥达到高产稳产的事例,说明改革农肥积制技术,是培肥增产的根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肥 低产土壤 肥积 高产稳产 有机质含量 土壤腐殖质 速效养分 养分损失 全氮 耕层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肥力和肥料效益的长期监测研究
15
作者 孙宏德 李军 +4 位作者 尚惠贤 朱平 刘淑环 刘成祥 刘翔 《农业与技术》 1995年第6期39-48,共10页
黑土肥力和肥料效益定位监测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有机肥,副区为无机肥,计24区。14年(1980—1993)试验结果表明,单施化肥区和无肥区,土壤耕层有机质呈缓慢下降趋势,年公顷有机质矿化量为270—480公斤。有机无... 黑土肥力和肥料效益定位监测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有机肥,副区为无机肥,计24区。14年(1980—1993)试验结果表明,单施化肥区和无肥区,土壤耕层有机质呈缓慢下降趋势,年公顷有机质矿化量为270—480公斤。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耕层有机质呈增加趋势,年公顷有机质生成量为420—640公斤,并有利于土壤活性有机质的增加,有利于增加土壤养分的贮备和供应强度,与单施化肥区比,土壤氮磷钾养分增加5—28%,土壤物理性状趋于好转,总孔隙度、田间持水孔隙、通气孔隙增加4—22%,容重下降10—22%。土壤微团聚体发育良好,呈松散柔和的絮状分布。土壤生化性状趋向改善,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增加25—124%,微生物总量高8—27%。玉米高产稳产、公顷产玉米14年平均为8200—8800公斤,比单施化肥区提高10%左右。籽粒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含量也有所提高。公顷施优质有机肥30吨,配施N150公斤,玉米产量达8200公斤,比较经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肥力 肥料效益 定位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地土壤的酶活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平 孙宏德 +1 位作者 李军 尚惠贤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3-34,37,共3页
参地土壤有其与大田耕作土壤不同的特性,但参地土壤酶活性及其分布、与土壤肥力因素之间的关系与大田耕作土壤的趋势相同。山参生长地自然植被条件下,土壤脲酶、中性磷酸酶及蔗糖酶活性呈“T”形分布,过氧化氢酶活性在0—30厘米土层中... 参地土壤有其与大田耕作土壤不同的特性,但参地土壤酶活性及其分布、与土壤肥力因素之间的关系与大田耕作土壤的趋势相同。山参生长地自然植被条件下,土壤脲酶、中性磷酸酶及蔗糖酶活性呈“T”形分布,过氧化氢酶活性在0—30厘米土层中变化不大。参地土壤酶活性随土壤肥力的高低而变化。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全磷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外,其它土壤肥力因素与土壤酶活性皆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地土壤 酶活性 人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