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NLR、CEA、AFP、CA125对胃癌腹膜转移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尚品杰 夏永欣 刘晓政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3期417-420,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对胃癌腹膜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胃癌患者85例,按是否发生腹膜转移分为未转移组(n=50)与转移组(n=35),随访1年,观察... 目的 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对胃癌腹膜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胃癌患者85例,按是否发生腹膜转移分为未转移组(n=50)与转移组(n=35),随访1年,观察腹膜转移组生存预后情况。检测血清NLR、CEA、AFP、CA125水平,分析其与胃癌腹膜转移及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转移组血清NLR、CEA、AFP、CA125水平明显高于未转移组(t=5.371、1.001、3.613、3.619,P均<0.05),胃癌腹膜转移患者血清NLR、CEA、AFP、CA125之间互相呈正相关(P<0.05)。转移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生存30例,生存患者血清NLR、CEA、AFP、CA125水平明显低于死亡患者。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NLR、CEA、AFP、CA125中CA125预测胃癌腹膜转移患者不良预后效能最高,其约登指数最大时对应cut-off为47.07 U/ml,曲线下面积(AUC)为0.920,预测不良预后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0.00%、93.33%。结论 胃癌腹膜转移的患者血清NLR、CEA、AFP、CA125均明显异常上调,且与患者生存预后有关,通过监测上述因子可评估胃癌腹膜转移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膜转移 肿瘤标志物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及胃容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尚品杰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728-2729,2733,共3页
目的研究复方阿嗪米特(CA)联合莫沙必利(MSP)药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症状积分、胃排空试验及胃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于该院确诊为FD患者112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其中对照组予以药物MSP治疗,观察... 目的研究复方阿嗪米特(CA)联合莫沙必利(MSP)药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症状积分、胃排空试验及胃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于该院确诊为FD患者112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其中对照组予以药物MSP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服用药物CA。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胃容受性情况及胃排空试验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51.79%、总有效率80.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14%、51.79%(P<0.05);好转率8.9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8.7±6.3)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2.4±7.9)分和对照组治疗后的(12.7±3.6)分;最大饮水量(387.1±105.8)mL显著高于治疗前(320.8±90.9)mL和对照组治疗后的(351.3±77.7)mL。观察组治疗后2h的胃全排空率66.07%(37/56)、5h的胃全排空率94.64%(53/56)显著高于治疗前的10.71%(6/56)、23.21%(13/56)和对照组治疗后的44.64%(25/56)、73.21%(4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联合MSP药物治疗FD,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胃排空,增大患者胃容受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嗪米特 莫沙必利 功能性消化不良 症状积分 胃排空试验 胃容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50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尚品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46-2247,共2页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和免疫力低下,上消化道出血更常见且治疗效果不一。研究〔1〕表明兰索拉唑应用于老年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良好,且与其他药物进行联合治疗的效果更佳。有研究〔2〕表明,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治疗消化道出血亦可取得良好...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和免疫力低下,上消化道出血更常见且治疗效果不一。研究〔1〕表明兰索拉唑应用于老年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良好,且与其他药物进行联合治疗的效果更佳。有研究〔2〕表明,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治疗消化道出血亦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目前国内外对内镜下硬化剂注射联合兰索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分析内镜下硬化剂注射联合兰索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平均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 硬化剂注射 兰索拉唑 上消化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肺综合征的发病诊断及治疗现状 被引量:5
4
作者 尚品杰 蒋永威 《四川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574-577,共4页
肝肺综合症是终末期肝脏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楚阐明,诊断治疗困难,本文就其发病诊断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肝肺综合征 肝硬化 低氧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尚品杰 柳静 夏永欣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0-402,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130例三联疗法失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65例,继续三联疗法治疗4周,观察组根据中医对幽门螺杆菌感染...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130例三联疗法失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65例,继续三联疗法治疗4周,观察组根据中医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辨证分型予以辨证用药,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情况。结果在总临床效果上,对照组治愈率36.92%,总有效率为78.46%,观察组治愈率为63.08%,总有效率为90.77%;在溃疡面愈合上,对照组治愈率20%,总有效率70.77%,观察组治愈率55.39%,总有效率89.23%;在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上,对照组为69.23%,观察组为86.15%;在满意度上,对照组非常满意43.08%,总满意度为81.54%,观察组非常满意为66.16%,总满意度93.85%。以上情况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效果,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尚品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5期2776-2777,共2页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南阳中心医院收治的93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6)。对照组接受...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南阳中心医院收治的93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6)。对照组接受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ALT、AST及T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DILI还原型谷胱甘肽与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治疗,有利于改善其肝功能,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 还原型谷胱甘肽 多烯磷脂酰胆碱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尚品杰 夏永欣 刘晓政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4期2587-2590,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95例NET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ESE组(48例)和EMR组(47例)。对...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95例NET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ESE组(48例)和EMR组(4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复发情况。结果ESE组一次性完整病灶切除成功率高于EMR组,ESE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EMR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E组术中出血率、术中穿孔率、术后出血率较EMR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EM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E较EMR治疗NET的效果更为显著,一次性完整病灶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且可降低复发风险,但术中术后出血率及术中穿孔率较高,临床应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尚品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1期555-556,共2页
目的通过对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出血特点进行分析,为今后有效预防老年消化性溃疡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205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112例,非老年组93例。年龄在60岁以上(包括60岁... 目的通过对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出血特点进行分析,为今后有效预防老年消化性溃疡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205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112例,非老年组93例。年龄在60岁以上(包括60岁)的患者为老年组,年龄在60岁以下的患者为非老年组。通过临床检查及化验分析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出血原因进行分析,找出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特征,以及诱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组的临床特征有头晕、全身乏力、呕吐、休克,非老年组的特征为腹部疼痛及出血。老年组诱发危险因素来自于服用一些心脑血管的药物及嗜酒;而非老年患者的诱发因素为患者的过度劳累及精神紧张等所致。结论减少老年人服用各种降压药、降血糖药等对于预防消化性溃疡出血疾病的产生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消化性溃疡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空肠管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尚品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8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鼻空肠管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消化科2011年01月到2012年8月收治的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EN),与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18例SAP患者应用全胃肠外营养(TPN)进行... 目的探讨鼻空肠管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消化科2011年01月到2012年8月收治的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EN),与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18例SAP患者应用全胃肠外营养(TPN)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组间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APACHEII评分及CT评分较TPN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对于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及促进脏器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且方法简单,患者易接受,为临床保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重症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及异甘草酸镁治疗酒精性肝炎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尚品杰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8期257-258,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及异甘草酸镁治疗酒精性肝炎的疗效,并比较二者在治疗酒精性肝炎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酒精性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和治疗组(异甘草酸镁组)2组,每组4JD例,对照组、治疗组分别给予复方甘草...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及异甘草酸镁治疗酒精性肝炎的疗效,并比较二者在治疗酒精性肝炎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酒精性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和治疗组(异甘草酸镁组)2组,每组4JD例,对照组、治疗组分别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异甘草酸镁治疗。分别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2组肝功能均有好转(P<0.05);治疗组(异甘草酸镁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和异甘草酸镁均是治疗酒精性肝炎的有效药物,但异甘草酸镬治疗效果优于复方甘草酸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炎 复方甘草酸苷 异甘草酸镁
原文传递
奥美拉唑联合谷氨酰胺四联疗法治疗应激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1
作者 夏永欣 尚品杰 +2 位作者 刘晓政 张向东 许欣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3762-3766,共5页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谷氨酰胺四联疗法治疗应激性溃疡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我院消化科及ICU收治的72例发生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的危重症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谷氨酰胺四联疗法...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谷氨酰胺四联疗法治疗应激性溃疡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我院消化科及ICU收治的72例发生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的危重症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谷氨酰胺四联疗法(兰尼、洁维乐、麦滋林联合思连康)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咪替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胃液pH变化、咖啡样物或鲜血停止时间、隐血试验阴转时间、腹胀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实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8.89%vs 16.67%;91.67%vs 61.1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未出现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治疗7 d胃液pH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5.13±0.72 vs 1.39±0.71;3.69±0.70 vs 1.37±0.6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治疗7 d胃液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5.13±0.72 vs 3.69±0.7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咖啡样物或鲜血停止时间及隐血试验阴转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3.15 h±2.73 hvs 21.75 h±6.41 h;18.85h±1.48 h vs 56.74 h±2.17 h),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腹胀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53 d±0.62 d vs 1.97 d±0.60 d;21.75d±6.41 d vs 28.13 d±9.42 d;11420.33元±4900.55元vs 17705.69元±8378.89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谷氨酰胺四联疗法治疗应激性溃疡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能够促进患者康复、缩短病程、降低治疗费用,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溃疡 奥美拉唑 谷氨酰胺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S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夏永欣 刘晓政 +2 位作者 张向东 尚品杰 郭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79-1183,共5页
目的:考察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以我院2008-03/2013-06收治的140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 目的:考察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以我院2008-03/2013-06收治的140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和生长抑素.考察两组的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29%和77.1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18.4 d±1.3 d vs 25.3 d±1.7 d)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1 d±1.2 d vs 3.6 d±1.5 d)等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以研究组更为理想.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7.14%vs25.71%)、死亡率(2.86%vs 11.43%)以及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相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能够加速SAP患者的康复进程,且可降低SAP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临床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生长抑素 奥美拉唑 重症急 性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力胶囊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发作慢性胃炎的效果
13
作者 马振东 尚品杰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2126-2128,2138,共4页
目的:评价胃力胶囊联合奥美拉唑(OME)治疗急性发作慢性胃炎(CG)的疗效及对氧化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发作期CG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口服OME治疗)和观察组(OME+胃力胶囊),各3... 目的:评价胃力胶囊联合奥美拉唑(OME)治疗急性发作慢性胃炎(CG)的疗效及对氧化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发作期CG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口服OME治疗)和观察组(OME+胃力胶囊),各3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氧化和炎症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恶心呕吐、嗳气、胃脘疼痛、痞满)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OD和GSHPx高于治疗前、MDA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血清SOD和GSH-Px高于对照组,MDA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RP、IL-6、TNF-α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CRP、IL-6、TNF-α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力胶囊联合OME可快速改善急性发作CG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氧化应激反应,降低炎症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力胶囊 奥美拉唑 慢性胃炎 急性发作期 氧化应激 炎症指标
原文传递
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大出血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尚品杰 柳静 +2 位作者 张向东 刘晓政 夏永欣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3749-3750,3765,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降低老年患者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医院感染的疗效,寻找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73例老年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降低老年患者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医院感染的疗效,寻找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73例老年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予禁食、抗休克、扩充血容量、止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头孢哌酮/舒巴坦3.0g静脉滴注,至出血停止后7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数据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1.6%与47.2%,且治疗组发生各种感染率及混合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病死率分别为78.4%和13.5%,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5.6%和27.8%,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可明显降低老年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率和病死率,提高其生活质量,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应用 抗菌药物 老年患者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医院感染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尚品杰 柳静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4531-4533,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夜间酸突破的相关性研究,以提高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共14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幽门螺杆菌根... 目的观察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夜间酸突破的相关性研究,以提高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共14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幽门螺杆菌根治术;对照组不采取幽门螺杆菌根治法;记录两组患者夜间酸突破的情况,记录患者22∶00到次日8∶00的夜间酸突破情况,同时测定患者的胃酸pH值。结果对照组患者夜间酸突破的发生率显著减少,其中对照组的发生率为32.9%,明显要低于观察组的5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胃内pH变化、食管反流症状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食管反流症状有所缓解;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会降低胃食管反流病夜间酸突破的发生,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食管反流病 夜间酸突破
原文传递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调节性T细胞与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尚品杰 《医药论坛杂志》 2017年第6期56-58,共3页
目的对比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其对其调节性T细胞与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南阳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UC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 目的对比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其对其调节性T细胞与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南阳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UC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研究组采用美沙拉嗪+双歧三联活菌胶囊,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治疗前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8(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8.10%)高于对照组(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8、IL-10、TNF-α、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52%)与对照组(7.1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美沙拉嗪及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可改善炎性因子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嗪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 溃疡性结肠炎 调节性T细胞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萎缩性胃炎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晓政 罗冲 尚品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4-555,558,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不同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入院诊治经胃镜确诊的CAG患者906例,总结其胃镜形态表现与Hp感染及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数据采用SPSS1... 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不同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入院诊治经胃镜确诊的CAG患者906例,总结其胃镜形态表现与Hp感染及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06例CAG患者病理改变胃黏膜萎缩448例占49.4%、肠上皮化生335例占37.0%、异型增生118例占13.0%、癌变5例占0.6%;CAG在男性与女性之间发生胃黏膜萎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上皮化生与异型增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感染412例,感染率为45.5%,其中胃黏膜萎缩患者感染222例占53.9%、肠上皮化生感染137例占33.3%、异型增生感染51例占12.3%、癌变感染2例占0.5%。结论 Hp感染并非是CAG惟一病因,在临床中应关注其他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改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外周血CD3CD38^+T淋巴细胞水平与HBV合并HIV患者病毒载量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霞 王建新 +2 位作者 邢海霞 尚品杰 张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3052-3057,共6页
目的探究外周血CD3CD38^+T淋巴细胞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9年10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51例HIV感染患者及同期于医院查体的100名健康成人... 目的探究外周血CD3CD38^+T淋巴细胞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9年10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51例HIV感染患者及同期于医院查体的100名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HBV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单纯HIV感染组(144例)及HBV/HIV共感染组(107例),根据CD4^+水平将HBV/HIV共感染组分为无症状HIV感染期(38例)及艾滋病(AIDS)期(69例)两个亚组,测定HBV-DNA、HIV-RNA载量及外周血CD3、CD4^+、CD8^+、CD4^+/CD8^+、CD3CD38^+T淋巴细胞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HIV感染组及HBV/HIV共感染组患者CD3CD38^+、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升高(P<0.05),CD3、CD4^+、CD4^+/CD8^+降低(P<0.05),HBV/HIV共感染组患者升高或降低幅度高于单纯HIV感染组患者(P<0.05);HBV/HIV共感染组患者HIV-RNA载量高于单纯HIV感染组患者(P<0.05);AIDS期组患者CD3、CD4^+、CD4^+/CD8^+等指标低于无症状HIV感染期组(P<0.05),CD8^+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CD3CD3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HIV-RNA载量、HBV-DNA载量均高于无症状HIV感染期组(P<0.05);在无症状HIV感染期亚组中,HIV-RNA载量与CD4^+、CD4^+/CD8^+呈负相关,与CD3CD38^+呈正相关(P<0.05);在AIDS期组亚组中,HBV-DNA载量、HIV-RNA载量与CD4^+、CD4^+/CD8^+呈负相关(P<0.05),与CD3CD38^+等呈正相关(P<0.05)。结论HIV/HBV共感染患者可存在T淋巴细胞活化,CD3CD3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可一定程度反映HIV/HBV共感染患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T淋巴细胞水平 病毒载量
原文传递
白花蛇舌草方剂联合放疗对食道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夏永欣 尚品杰 张向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09-211,共3页
目的:研究以白花蛇舌草为主方剂配合放疗治疗食道癌的临床疗效,从而更好地指导食道癌的治疗。方法:80例食道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放射性治疗)和观察组(白花蛇舌草方剂联合放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 目的:研究以白花蛇舌草为主方剂配合放疗治疗食道癌的临床疗效,从而更好地指导食道癌的治疗。方法:80例食道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放射性治疗)和观察组(白花蛇舌草方剂联合放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EA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60.0%vs 42.5%),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80.0%vs 62.5%),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TNF-β,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CA125,CEA水平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白花蛇舌草为主方剂配合放疗治疗食道癌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两年生存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放疗 食道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