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及RECK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
作者 尉公田 胡雷 +2 位作者 张友磊 孙延富 王义 《实用癌症杂志》 2009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及RECK基因表达的情况。方法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术中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提取组织总RNA;用逆转录共扩增定量PCR方法测定MMP-9基因及RECK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肝癌组织MMP-9基因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及RECK基因表达的情况。方法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术中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提取组织总RNA;用逆转录共扩增定量PCR方法测定MMP-9基因及RECK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肝癌组织MMP-9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的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肝癌组织RECK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的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肝癌患者MMP-9基因表达水平与血清AFP浓度、肿瘤大小无关。RECK基因及MMP-9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9)。结论RECK与MMP-9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MMP-9及RECK基因在肝癌的进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RECK基因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外伤时几种外科措施的应用和选择
2
作者 尉公田 陈汉 《人民军医》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515-516,共2页
关键词 肝外伤 外科手术 裂伤缝合 肝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表达的研究
3
作者 尉公田 胡雷 +2 位作者 张友磊 孙延富 王义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8年第9期33-36,共4页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表达的情况。方法: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术中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提取组织总KNA;用逆转录共扩增定量PCR方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表迭水平。结果:肝癌组织基质...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表达的情况。方法: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术中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提取组织总KNA;用逆转录共扩增定量PCR方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表迭水平。结果:肝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的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肝癌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表达水平与血清AFP浓度、肿瘤大小无关。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原发性肝癌的进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再切除162例体会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汉 吴孟超 +2 位作者 尉公田 林川 顾方乐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169-171,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抗复发对策,及以再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我院自1960 年1 月至1996 年5 月间162 例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行再切除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抗复发对策,及以再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我院自1960 年1 月至1996 年5 月间162 例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行再切除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1、3、5、10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8% 、66.7 % 、43 .6% 和21.8% 。中位生存期3 年9 个月,平均生存期4 年5 个月;其中肝内复发组126 例术后1、3、5、10 年生存率分别为99.2% 、71.3% 、46.6%和19.1% ,二次肝切除术后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83.5 % 、38.2% 和19 .6 % ,三次肝切除术后1 、3、5 年生存率分别为94.7% 、44 .9 % 和25.0% ;肝外转移组30 例首次肝切除术后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89 .7% 、61.0 % 和32.6% ,二次肝外转移灶切除术后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75 .4% 、29.0 % 和15.6% ;兼行肝内复发癌和肝外转移灶切除组共6 例,现存活3 例,手术至今分别为1 年10 个月,3 年9 个月和9 年9 个月。另3 例相继于术后3年11 个月、5 年8 个月和6 年11 个月死亡。结论 复发的原因与门静脉癌栓及肿瘤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再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2
5
作者 胡雷 尉公田 +2 位作者 孙延富 张友磊 王义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79-283,共5页
目的总结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我院治疗的110例H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多数患者同时行CT或MRI检查。所有患者均行肝切... 目的总结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我院治疗的110例H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多数患者同时行CT或MRI检查。所有患者均行肝切除术,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明确诊断并随访至今。结果 110例患者中女80例,男30例,年龄25~68岁,多数(86/110)无明显临床症状。肿瘤长径平均5.9 cm。B超多表现为不均质高回声光团;部分患者CT、MRI见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门脉期仍有不同程度强化。病理学检查证实肿瘤由脂肪组织、厚壁血管及平滑肌细胞以不同比例构成。免疫组化结果HMB45(107/110)、SMA(109/110)、CD117(43/60)、CD34(40/60)表达阳性。所有病例随访无复发。结论由于HAML影像学表现多样,术前往往不易明确诊断,大部分患者通过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明确诊断,HMB-45和SMA阳性是HAML的病理学特征。治疗上目前仍以手术切除肿瘤为首选,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诊断 治疗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肝癌术后复发再治疗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汉 吴孟超 +1 位作者 尉公田 林川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7,共2页
关键词 肝肿瘤 手术后 复发 再治疗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2例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再切除的体会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汉 吴孟超 +4 位作者 尉公田 林川 王义 杨广顺 顾方乐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1999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 探讨以再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提高肝癌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肝内复发癌、肝外转移癌和肝内复发肝外转移的不同类型的病例采用不同的切除方法.结果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行再切除162例,1.3、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8%、66.7%... 目的 探讨以再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提高肝癌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肝内复发癌、肝外转移癌和肝内复发肝外转移的不同类型的病例采用不同的切除方法.结果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行再切除162例,1.3、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8%、66.7%、43.6%和21.8%,中位生存期3年9个月,平均生存期4年5个月.真中肝内复发癌切除组126例.术后1、3、5、1O年生存率分别为99.2%、71.3%.46.6%和19.1%,二次肝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5%.38.2%和 19.6%,三次肝切除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7%、44.9%和25.0%,中位生存期3年9个月,平均生存期4年6个月.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1例已17年9个月.肝外转移癌切除组30例,转移灶包括有腹腔、肺.胸壁、肋骨、腹壁、脑.肾门和圆韧带等处,首次肝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7%、61.0%和32.6%,二次肝外转移灶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4%.29.0%和 15.6%,中位生存期3年9个月,平均生存期4年5个月,存活时间最长的1例14年2个月.以腹腔转移灶切除者最多,而肺转移灶切除后疗效最好.兼行肝内复发癌和肝外转移灶切除组共6例,现存活3例,分别为术后1年10个月,3年9个目和9年9个月.另3例相继于术后3年11个月、5年8个月和6年11个月死亡.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复发 原发性肝癌 综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外科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胡雷 尉公田 +2 位作者 孙延富 张友磊 王义 《实用癌症杂志》 2009年第1期72-74,78,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56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或第一分支癌栓的患者,均行肝癌联同门静脉癌栓切除或取栓,其中94例患者术后行肝动脉和(或)门静脉化疗。结果术后3例死于肝功能衰竭,2例死于术...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56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或第一分支癌栓的患者,均行肝癌联同门静脉癌栓切除或取栓,其中94例患者术后行肝动脉和(或)门静脉化疗。结果术后3例死于肝功能衰竭,2例死于术后并发症,余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1%(86/148)、18.9%(28/148)、5.4%(8/148)。结论肝切除和门静脉切开取栓术是肝细胞癌合并PVTT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联合肝动脉和(或)门静脉化疗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切除术 门静脉癌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肝癌术后复发再治疗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汉 吴孟超 +1 位作者 尉公田 林川 《肝胆外科杂志》 1997年第1期4-6,共3页
关键词 肝癌 外科手术 复发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Prospective Outcome of Re-resection for Recurrent Live Cancer and Extrahepatic Metastases,a Follow-up of 267\Cass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汉 吴孟超 +3 位作者 罗祥基 杨业发 尉公田 胡雷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3年第1期2-9,58,共9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ospective outcome and summarize experience in re-resection for recurrent liver cancer and extrahepatic metastase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67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primary liver c...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ospective outcome and summarize experience in re-resection for recurrent liver cancer and extrahepatic metastase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67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primary liver cancer (PLC) after re-resection from January 1960 to July 200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hepatectomy was performed on 205 cases, resection of extrahepatic metastases on 51 cases and combined resection of recurrent liver cancer and extrahepatic metastases on 11 cases.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operation type and survival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ypes of liver re-resection included left lateral lobectomy in 11.2% of patients, hemihepatetomy and extended hemi-hepatectomy in 4.4%, local radical resection in 68.3%, other subsegmentectomy in 17.1%. The peak recurrence rate (64.4%) occurred at 1–2 years. The overall 1-, 3, 5- and 10-year survival rates after second resection were 81.0%, 40.3%, 19.4% and 9.0% respectively, while they were 77.5%, 29.8%, 13.2% and 6.61% respectively after the third resection.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44 months. The re-resection with extrahepatic metastases also provided the possibility of longer survival.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ubsegmentectomy and local excision is appropriate for the hepatic repeat resection. The peak recurrence may be correlated with portal thrombus and operative factor. The re-resection can be indicated not only in intrahepatic recurrent metastases but also in extrahepatic metastases in selected patients. Re-resection has become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recurrence of PLC, as neither chemotherapy nor other nonsurgical therapies can achieve such favorable results. Key words prospective outcome - re-resection - primary liver cancer - recurrence - extrahepatic metast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spective outcome re-resection primary liver cancer recurrence extrahepatic metastas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Primary and Metastatic Hepatic Tumors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夷 陈汉 +3 位作者 吴孟超 周伟平 尉公田 王培军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3年第4期206-208,250,251,共5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 (PMCT) for patients with primary and metastatic hepatic tumors.Methods: The enrolled 100 patients with 186 tumor nodules who...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 (PMCT) for patients with primary and metastatic hepatic tumors.Methods: The enrolled 100 patients with 186 tumor nodules who underwent PMCT included 79 cases of primary or recurrent liver cancers and 21 cases of metastatic liver cancer. The tumor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tumor size in diameter: group A, 0.5 cm?<3 cm; group B, ≥3 cm?<5 cm. Under local and/or epidural anesthesia, a single percutaneous microwave antenna (or two antennas array applicator) was inserted directly into the tumor in the liver for thermo-coagulation with the aid of ultrasound guidance.Results: Among the 186 lesions in 100 patients with primary and metastatic liver cancers, in group A, 123 (66%) were coagulated once. A Follow-up of 6–12 months demonstrated that 112 lesions (91%) showed no local recurrence by CT or MRI; In group B, of the 63 lesions (33.87%) coagulated twice, 31 (49%) showed no local recurrence by CT or MRI during a follow-up of 6 months. There were no serious clinical side effects or complications in all the PMCT patients.Conclusion: PMCT gives satisfactory curative effect on tumors with <3 cm in size. It is partly effective on lesions ≥3 cm?<5 cm in size. It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and effective therapy, can be used safely in the field of percutaneous hepatis surgery, and carried out even in patients with poor liver function. Key word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 microwave - coagulation -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肝囊肿伴囊内出血2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友磊 王义 +2 位作者 孙延富 胡雷 尉公田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57-158,共2页
肝囊肿伴囊内出血临床少见,因其不易与肝胆管囊腺瘤(癌)等疾病鉴别,常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近年来我们收治了2例巨大肝囊肿伴囊内出血患者并进行了成功的治疗。现将其诊治经过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关键词 肝囊肿 囊肿内出血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gical Resection of Right or Total Caudate Lobe of the Liver Including the Paracaval Portion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义 陈汉 +3 位作者 吴孟超 姜小清 尉公田 孙延富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3年第1期14-17,58,共5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 for and experience of the right or total caudate lobectomies including the paracaval portion. Methods The right posterior approach was employed for right caudate lobectomy and the lef...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 for and experience of the right or total caudate lobectomies including the paracaval portion. Methods The right posterior approach was employed for right caudate lobectomy and the left lateral approach for total caudate lobectomy. Prior to liver parenchymal transection, dissection was made to separate the caudate lobe and the tumor from the retrohepatic inferior vena cava (IVC). The transection was carried out by forceps and finger fracture with or without some kind of hepatic vascular occlusion. Results A total of 7 right and 6 total caudate lobectomies were performed, all including resection of the paracaval portion. There were no operative deaths or severe complications. The mean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896 ml (range: 250–2 000 ml). Among the 13 hepatectomies, 10 were done under portal triad clamping with a mean clamp time of 25 min (range: 10–83 min). There was a mean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of 12 days (range: 9–22 days). Conclusion Athough deeply located and in close proximity to the trunk of the main hepatic veins and the portal pedicle, the caudate lobe including paracaval portion can be safely resected either alone or combined with liver resection. Key words hepatectomy - liver neoplasms - inferior vena cava-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ECTOMY liver neoplasms inferior vena cava-surge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外科综合治疗
14
作者 林川 陈汉 尉公田 《今日应用医学》 1998年第2期1-2,共2页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年死亡率达20.4/10万人,约占垒世界肝癌死亡数的一半。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该病的诊断和冶疗水平有了很大进步,表现为早期诊断符合率、手术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明显提高,手术死...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年死亡率达20.4/10万人,约占垒世界肝癌死亡数的一半。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该病的诊断和冶疗水平有了很大进步,表现为早期诊断符合率、手术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明显提高,手术死亡率显著降低。但是,与其他恶胜肿瘤相比,其总体疗效仍然不能令人满意,主要原园就是肝癌求后复发率较高。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求后5年复发率均在50%以上。术后复发已成为进一步提高肝癌疗效的主要障碍。因此,加强肝癌复发的防治是提高长期生存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术后复发 外科综合治疗 再次肝切除术 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ingle′s法联合肝静脉阻断技术在复杂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贵星 尉公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786-788,共3页
目的探讨Pringle’s法联合肝静脉阻断技术在复杂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第二肝门区肿瘤施行Pringle’S法+肝静脉阻断切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患者中原发性肝癌27例,转移性肝癌2例,肝巨大血管瘤8例。... 目的探讨Pringle’s法联合肝静脉阻断技术在复杂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第二肝门区肿瘤施行Pringle’S法+肝静脉阻断切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患者中原发性肝癌27例,转移性肝癌2例,肝巨大血管瘤8例。肿瘤平均直径12.7cm(6~35cm)。肿瘤侵犯1根主肝静脉6例,侵犯2根主肝静脉20例,侵犯3根主肝静脉11例。行右三叶切除11例,右半肝切除5例,中肝叶切除9例,Ⅷ段切除4例,左三叶切除5例,尾状叶切除3例。平均第一肝门阻断时间29min(17~4gmin),平均肝静脉阻断时间21min(8~32min)。行肝静脉修补1例。平均术中出血量950mL(200-4000mL)。全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8例次,均经治疗后愈。无死亡病例。结论Pringle’S法联合肝静脉阻断技术在复杂肝切除术中既能达到减少术中出血的目的,又能防止术中肝静脉破裂导致空气栓塞,还避免了下腔静脉阻断所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紊乱,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血流阻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外科学 肝切除术/方法 Pringle’s法 肝静脉阻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波热凝治疗肝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16
作者 陈夷 陈汉 +4 位作者 吴孟超 周伟平 尉公田 王培军 李晓燕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 经皮微波肝穿刺对肝癌进行热凝损毁 ,观察其对肝癌的作用疗效。方法  5 2例患者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下 ,使用 2 45 0MHz微波微型穿刺天线 ,在B超引导下直接经皮穿刺进入肝癌瘤体内 ,对其进行热凝固。结果  5 2例患者的 97个瘤体... 目的 经皮微波肝穿刺对肝癌进行热凝损毁 ,观察其对肝癌的作用疗效。方法  5 2例患者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下 ,使用 2 45 0MHz微波微型穿刺天线 ,在B超引导下直接经皮穿刺进入肝癌瘤体内 ,对其进行热凝固。结果  5 2例患者的 97个瘤体中 ,直径均 <3cm的肿块 6 1个 (6 2 .9% )能1次手术热凝损毁 ,其中 5 7个 (93.4% )经CT或MRI检查 ,并随访 6~ 12个月 ,提示瘤体热损毁后未见复发 ;3~ 5cm的肿块 36个 (37.1% ) ,分 2次手术 ,术后 6个月CT或MRI检查提示 ,2 7个热凝损毁(75 .0 % ) ,9个大部分热凝损毁 (2 5 .0 % )。经皮微波热凝治疗 (PMCT)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副作用和其他并发症。结论 PMCT治疗肝癌 ,尤其对直径 <3cm的瘤体疗效可靠 ,对 >3.5cm或 <5cm的瘤体仍具有大部分或完全热损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癌 经皮微波热凝 治疗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肝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4
17
作者 王义 陈汉 +4 位作者 吴孟超 孙延富 林川 姜小清 尉公田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简称肝癌 )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采用肝切除 +腔静脉取栓治疗 4例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 ,取栓方法包括经荷栓肝静脉取栓 ( 1例 )和下腔静脉切开取栓 ( 3例 ) ,后者又分在全肝血流阻断下取...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简称肝癌 )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采用肝切除 +腔静脉取栓治疗 4例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 ,取栓方法包括经荷栓肝静脉取栓 ( 1例 )和下腔静脉切开取栓 ( 3例 ) ,后者又分在全肝血流阻断下取栓 ( 2例 )和在萨氏钳局部血管阻断下取栓 ( 1例 )。 结果  4例肝癌及下腔静脉癌栓均得到成功切除 ,术中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术后除 1例发生中等量胸水外 ,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随访中 3例已死亡 ,分别生存 30、10和 14个月 ;1例尚存活 ,已生存 7个月。 结论 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安全可行 ,其基本术式为肝切除 +下腔静脉切开取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合并症 下腔静脉癌栓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中央型巨大肝癌的手术切除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义 陈汉 +3 位作者 吴孟超 孙延富 尉公田 林川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 探讨中央型巨大肝癌手术切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年以来所切除的直径 >10cm的中央型巨大肝癌病例 ,包括位于左内、右前和全尾叶的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及转移性肝癌。结果 共切除同时累及第一、二、三肝门的... 目的 探讨中央型巨大肝癌手术切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年以来所切除的直径 >10cm的中央型巨大肝癌病例 ,包括位于左内、右前和全尾叶的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及转移性肝癌。结果 共切除同时累及第一、二、三肝门的中央型巨大肝癌 4 0例 ,肿瘤直径平均为13 6 (10 5~ 19 0 )cm ;肝切除术式包括扩大中肝叶切除 9例 ,不规则中肝叶切除 13例 ,扩大左半肝切除 13例 ,全尾叶加扩大左半肝切除 3例 ,扩大右半肝切除 2例 ;平均手术时间为 197(90~ 380 )min ,平均手术失血量为 15 96 (30 0~ 110 0 0 )ml,全组无手术死亡 ,发生明显并发症者 8例 (2 0 % ) ;随访全组病例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8%、5 6 %和 2 8%。结论 巨大中央型肝癌多同时累及 3个肝门 ,手术切除较为困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 中央型 大肝癌 手术切除 肝切除 肝门 肝叶切除
原文传递
包括腔静脉旁部的肝尾叶切除术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义 陈汉 +3 位作者 吴孟超 姜小清 尉公田 孙延富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8-270,共3页
目的 探讨并总结包括腔静脉旁部肝尾叶切除的方法和经验。 方法 分别采用右后途径和左侧途径行肝右尾叶和全尾叶切除 ;前者附加部分右后叶切除 ,后者可为单独全尾叶切除或附加左外叶或左半肝切除。 结果 成功施行包括腔静脉旁部的... 目的 探讨并总结包括腔静脉旁部肝尾叶切除的方法和经验。 方法 分别采用右后途径和左侧途径行肝右尾叶和全尾叶切除 ;前者附加部分右后叶切除 ,后者可为单独全尾叶切除或附加左外叶或左半肝切除。 结果 成功施行包括腔静脉旁部的肝尾叶切除 13例 ,其中右尾叶切除 7例 ,全尾叶切除 6例 ;全组无手术死亡 ,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术中平均失血量为 896 15ml,平均肝门阻断时间为 2 5 4min ,术后平均住院 12d。 结论 虽然肝门部解剖关系复杂 ,但手术切除包括腔静脉旁部的肝尾叶仍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肝肿瘤 下腔静脉
原文传递
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11例的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义 陈汉 +4 位作者 孙延富 尉公田 林川 姜小清 吴孟超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94-396,共3页
目的探讨并总结肝细胞癌 (肝癌 )合并下腔静脉 (inferiorvenacava,IVC)癌栓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 11例肝癌合并IVC癌栓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 ,手术先在入肝血流阻断下作肝癌原发灶切除 ,然后再阻断IVC血流行切开取栓。结果本组 1... 目的探讨并总结肝细胞癌 (肝癌 )合并下腔静脉 (inferiorvenacava,IVC)癌栓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 11例肝癌合并IVC癌栓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 ,手术先在入肝血流阻断下作肝癌原发灶切除 ,然后再阻断IVC血流行切开取栓。结果本组 11例原发灶和IVC癌栓均成功切除 ,全组无手术死亡 ,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与IVC取栓相关的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为 179(12 0~ 2 5 5 )min ,平均手术失血量为 14 82 (6 0 0~ 30 0 0 )ml,平均肝门阻断和全肝血流阻断时间分别为2 7 9(12~ 83)min和 16 5 (7~ 2 8)min。术后发生胸水 1例、胆漏 1例 ,均治愈 ;随访 3例已死亡 ,8例存活 1~ 14个月。结论肝癌合并IVC癌栓的手术可安全施行 ,手术应先作原发灶切除再作IVC切开取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下腔静脉癌栓 外科治疗 合并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