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羊草属不同细胞质对小麦籽粒蛋白含量及组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宿振起 张改生 牛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32-1136,共5页
以山羊草属 Aegilops 6种不同异源细胞质的异质小麦品系Chris为材料,与生产上广泛种植的9个常规小麦品种正反杂交,系统地研究了供试6种异源细胞质对其F1 籽粒蛋白含量的影响,同时对单芒山羊草 Ae.u-niaristata 、二角山羊草 Ae.bicornis... 以山羊草属 Aegilops 6种不同异源细胞质的异质小麦品系Chris为材料,与生产上广泛种植的9个常规小麦品种正反杂交,系统地研究了供试6种异源细胞质对其F1 籽粒蛋白含量的影响,同时对单芒山羊草 Ae.u-niaristata 、二角山羊草 Ae.bicornis 细胞质对籽粒蛋白组分含量的影响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在以6种异源细胞质材料为母本的杂交组合中,78%的组合其蛋白含量高于反交对照.尤以单芒、二角山羊草细胞质的正效应最为显著,平均提高2个以上百分点,最高达3.7个百分点. 2 供试单芒、二角异源细胞质对籽粒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影响最大,对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其效应值大小因特定组合而异. 3 供试异源细胞质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组成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核质互作效应.通过异源细胞质的途径来改良小麦籽粒的蛋白含量和组分是一条有效可行的方法,只要选择合适的核质组合即可达到改良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异源细胞质 品质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育种方法与实践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建设探索
2
作者 李保云 宋伟彬 +3 位作者 刘晨旭 宿振起 赵悦 曾昭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7期279-282,共4页
自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来,中国农业大学非常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将“立德树人”贯穿教学始终,在国内最早实施课程育人大纲,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教学重中之重。在研究生院课程... 自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来,中国农业大学非常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将“立德树人”贯穿教学始终,在国内最早实施课程育人大纲,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教学重中之重。在研究生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下,我们对研究生学位课“作物育种方法与实践”的课程思政案例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并将其融合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该课程于2022年被评为“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育种方法与实践 课程思政 教学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Fhb1基因功能标记选择提高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 被引量:44
3
作者 张宏军 宿振起 +10 位作者 柏贵华 张旭 马鸿翔 李腾 邓云 买春艳 于立强 刘宏伟 杨丽 李洪杰 周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5-511,共7页
赤霉病已上升为黄淮冬麦区的主要病害,提高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成为该麦区主要的育种目标之一。宁麦9号、生选6号、建阳798、建阳84、苏麦3号和宁麦13均携带Fhb1基因,对赤霉病表现中抗水平以上。本研究以这6个品种(系)为供体,分别与... 赤霉病已上升为黄淮冬麦区的主要病害,提高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成为该麦区主要的育种目标之一。宁麦9号、生选6号、建阳798、建阳84、苏麦3号和宁麦13均携带Fhb1基因,对赤霉病表现中抗水平以上。本研究以这6个品种(系)为供体,分别与高感赤霉病的周麦16矮败小麦近等基因系杂交和回交,构建6个回交群体。利用Fhb1基因的KASP标记在回交后代中进行基因型分析,分别选择携带和不携带Fhb1基因的可育株,对后代株系进行单花滴注接种鉴定和田间病圃自然鉴定。回交后代携带Fhb1家系整体抗性达到中感,比不携带Fhb1家系的平均病小穗数低4.2(P<0.01),平均病情指数低4.0,比轮回亲本周麦16的平均病小穗数和病情指数分别低8.1(P<0.01)和28.4(P<0.01)。不同供体品种(系)回交后代在赤霉病抗性上表现出明显差异,以生选6号为供体的回交后代家系抗性表现最好。本研究表明,利用Fhb1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抗性 Fhb1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粘类雄性不育系生化标记及小孢子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靖 张改生 +4 位作者 牛娜 王军卫 唐群 宿振起 王勇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547-1552,共6页
对4种同核异质小麦粘类非1BL/1RS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幼苗叶片、乳熟期籽粒以及不育系、恢复系和F1小孢子发育四分体至三核期花药进行了细胞色素氧化酶(COD)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结果表明:(1)幼苗叶片COD同工... 对4种同核异质小麦粘类非1BL/1RS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幼苗叶片、乳熟期籽粒以及不育系、恢复系和F1小孢子发育四分体至三核期花药进行了细胞色素氧化酶(COD)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结果表明:(1)幼苗叶片COD同工酶谱带可以标记4种不育系和保持系;乳熟期籽粒COD同工酶谱带可以将4种不育系、保持系及恢复系区别开.(2)COD在不育系小孢子败育时或败育之前(单核到二核期)酶量降低,而在三核期酶量升高.(3)相同胞质背景下引入不同核恢复基因或不同胞质背景下引入相同核恢复基因,F1小孢子COD同工酶谱带之间有差异.可以将不同发育时期COD同工酶谱带作为鉴别4种不育系以及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的可靠生化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雄性不育 同核异质系 细胞色素氧化酶 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vGLP1过表达增强了转基因小麦对根腐病的抗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党良 宿振起 +4 位作者 叶兴国 徐惠君 李钊 邵艳军 张增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8-372,共5页
类萌发素蛋白(germin-like protein,GLP)是一类含有cupins结构域的糖蛋白,在植物基础抗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人工合成了甜菜GLP基因BvGLP1,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受韧皮部特异表达启动子RSS1P驱动的BvGLP1基因单子叶植物表... 类萌发素蛋白(germin-like protein,GLP)是一类含有cupins结构域的糖蛋白,在植物基础抗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人工合成了甜菜GLP基因BvGLP1,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受韧皮部特异表达启动子RSS1P驱动的BvGLP1基因单子叶植物表达载体pA20-RSS1P::BvGLP1。通过基因枪介导法将其转入小麦品种扬麦18中,对转基因扬麦18的T0至T3代植株中BvGLP1进行了PCR、半定量RT-PCR和荧光定量QPCR检测,并对转基因小麦进行根腐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BvGLP1已转入转基因小麦扬麦18,并能在转基因小麦中遗传、转录表达;5个转BvGLP1基因小麦株系的根腐病抗性比受体品种扬麦18有显著提高,说明BvGLP1过表达增强了转基因小麦对根腐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萌发素蛋白 BvGLP1 转基因小麦 小麦根腐病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不育系BNS在石家庄地区育性转换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玉平 茹振刚 +4 位作者 陈希勇 李辉 李亚军 赵爱菊 宿振起 《河北农业科学》 2011年第6期46-49,共4页
2006~2010年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自然条件下,对小麦温敏不育系BNS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其在石家庄自然生态条件下的开花习性和育性转换规律。结果表明:播期对BNS育性影响较大,随着播种期的推迟,BNS雄性育性表现为完全败育或高度不育... 2006~2010年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自然条件下,对小麦温敏不育系BNS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其在石家庄自然生态条件下的开花习性和育性转换规律。结果表明:播期对BNS育性影响较大,随着播种期的推迟,BNS雄性育性表现为完全败育或高度不育→半不育→完全可育的育性转换规律。BNS在石家庄地区10月9日以前播种,具有稳定的不育期,在此时期制种安全可靠;在11月10日以后播种,具有稳定的可育期,并且自交结实率高,繁殖系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不育系 育性转换 B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冬小麦新品种冀麦585的选育及育种策略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玉平 陈希勇 +7 位作者 宿振起 赵爱菊 王丽梅 吕亮杰 李子千 马乐 李亚军 李辉 《河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58-61,共4页
冀麦585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利用改良的高产太谷核不育群体,经多品种聚合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产量潜力大、适应性广、抗寒性强、抗病性强等,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 冀麦585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利用改良的高产太谷核不育群体,经多品种聚合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产量潜力大、适应性广、抗寒性强、抗病性强等,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1010),2012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麦2013004号), 2015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CNA20101081.4),适宜在我国黄淮北片冬麦区的山东省、山西南部以及河北中南部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冀麦585 品种选育 育种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审定优质小麦品种评价及发展策略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莉梅 宿振起 +4 位作者 马乐 吕亮杰 刘玉平 陈希勇 李辉 《河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54-57,共4页
为了全面掌握河北省优质小麦品种的品质情况,按照2016年农业部发布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中的主要参数,对1998~2017年河北省冀中南区域审定的45个优质小麦品种进行了品质性状分析与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按照新的审定标准... 为了全面掌握河北省优质小麦品种的品质情况,按照2016年农业部发布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中的主要参数,对1998~2017年河北省冀中南区域审定的45个优质小麦品种进行了品质性状分析与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按照新的审定标准衡量,河北省审定的优质小麦62.2%为强筋或中强筋品种,37.8%为中筋品种。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和吸水量是影响河北省优质小麦品种等级的重要因素;优质小麦的产量增加幅度与普通小麦的产量增加幅度基本相同。并探讨了今后河北省优质小麦的发展趋势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南区域 优质小麦 品种评价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花药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爱菊 尤帅 +5 位作者 李亚军 宿振起 刘玉平 李辉 张丽 王江浩 《河北农业科学》 2013年第2期57-60,共4页
为了提高小麦花药单倍体植株的加倍效率,以小麦冀5006/9204和核生2号/08004 F1杂交组合为试材,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分别对小麦花药和植株分蘖节进行了处理,其中花药处理方法为在C17诱导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浓度0.02‰、0.05‰和0.10‰的... 为了提高小麦花药单倍体植株的加倍效率,以小麦冀5006/9204和核生2号/08004 F1杂交组合为试材,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分别对小麦花药和植株分蘖节进行了处理,其中花药处理方法为在C17诱导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浓度0.02‰、0.05‰和0.10‰的秋水仙碱,分蘖节处理方法为分别用浓度0.20‰、0.50‰、0.75‰和1.00‰的秋水仙碱浸泡单倍体再生植株分蘖节各5 h和10 h,研究秋水仙碱不同浓度与处理方法对染色体加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有秋水仙碱0.02‰的诱导培养基上再生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率最高,冀5006/9204和核生2号/08004 F1代杂交组合的染色体加倍效率分别为52.38%和47.37%;0.75‰秋水仙碱溶液浸泡分蘖节5 h的染色体加倍率最高,为65.06%。尽管我们用秋水仙碱处理花药的加倍率不如处理分蘖节的效果好,但该方法可能比处理分蘖节更经济、简便,可达到快繁与加倍同时进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药 分蘖节 秋水仙碱 染色体加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VIGS技术初步验证WSR1基因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吕亮杰 宿振起 +2 位作者 孙丽静 王莉梅 李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8-276,共9页
为进一步了解小麦淀粉合成酶转录因子对淀粉合成的影响,以水稻 RSR1基因为探针,首先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和RACE技术获得了小麦 WSR1基因的全长cDNA;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含有AP2保守结构域。随后,以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为载体,八... 为进一步了解小麦淀粉合成酶转录因子对淀粉合成的影响,以水稻 RSR1基因为探针,首先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和RACE技术获得了小麦 WSR1基因的全长cDNA;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含有AP2保守结构域。随后,以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为载体,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基因为指示基因,利用VIGS技术和qRT-PCR技术对 WSR1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接种5 d后, WSR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下降到50%, 25 d后下降到12%; WSR1基因沉默后的冀麦325籽粒内支链淀粉、总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均较对照显著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千粒重较对照极显著增加。以上结果表明 WSR1基因负向调控小麦的淀粉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淀粉合成 转录因子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腋芽人工种子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丽艳 高书国 +2 位作者 毕艳娟 乔亚科 宿振起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38,共2页
以甘薯带腋芽茎段为繁殖体 ,用 4 %海藻酸钠 (附加 MS、3%蔗糖、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多菌灵 )和 2 % Ca Cl2 包裹 ,制作人工种子。将人工种子播种于不同基质上进行萌发。结果表明 5~ 6 mm长的茎段为最佳繁殖体。在海藻酸钠中加入多菌灵和 ... 以甘薯带腋芽茎段为繁殖体 ,用 4 %海藻酸钠 (附加 MS、3%蔗糖、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多菌灵 )和 2 % Ca Cl2 包裹 ,制作人工种子。将人工种子播种于不同基质上进行萌发。结果表明 5~ 6 mm长的茎段为最佳繁殖体。在海藻酸钠中加入多菌灵和 IBA有利于人工种子萌发 ,萌发率分别为 70 %和 72 % ;加入 KT有利于提高人工种子萌发的整齐度。蛭石 +MS(无菌 )为最佳萌发基质 ,萌发率达 6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腋芽 人工种子 繁殖体 海藻酸钠 多菌灵 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主栽品种济麦22与良星99的基因组序列多态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正钊 王梓豪 +6 位作者 胡兆荣 辛明明 姚颖垠 彭惠茹 尤明山 宿振起 郭伟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70-1883,共14页
济麦22和良星99是我国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大面积推广的高产小麦品种,也是目前小麦杂交育种的重要亲本。虽然济麦22和良星99的来源和系谱不同,但在重要农艺、产量等性状上存在较高的相似性。为了从全基因组水平研究其遗传组成的异同... 济麦22和良星99是我国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大面积推广的高产小麦品种,也是目前小麦杂交育种的重要亲本。虽然济麦22和良星99的来源和系谱不同,但在重要农艺、产量等性状上存在较高的相似性。为了从全基因组水平研究其遗传组成的异同,本研究采用IlluminaHiSeq2500测序平台对上述两个品种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平均测序深度为5.8×),并系统地比较了两个品种拷贝数变异(CNV)、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插入/缺失(InDel)的序列差异。与中国春参考基因组序列相比,两个品种除了具有总长466 Mb的共有CNV变异区间外,济麦22和良星99的特有CNV变异区间的总长分别为91Mb和45Mb,这些特有CNV区间主要集中在2B和4B染色体上;济麦22和良星99间存在1,547,371个SNP差异位点和137,817个InDel差异位点。以差异SNP分布规律为依据,在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出济麦22和良星99间存在14.2%的差异多态性热点区间,这些区间集中分布在1D、2B和4B染色体上。通过对5个控制小麦株高和穗长基因的序列分析,发现有2个位于多态性热点区间的基因在品种间存在移码突变。本研究为利用重测序数据在基因组水平上比较小麦品种间遗传差异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揭示了济麦22和良星99在全基因组的遗传相似区间和差异区间,为今后小麦育种改良中更好利用济麦22与良星99提供了重要遗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济麦22 良星99 全基因组重测序 SNP CN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