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秸秆长期还田配施氮肥对不同筋性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朝玉 王圣健 +3 位作者 王瑞英 黄俊杰 宫明波 盖红梅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15-20,共6页
为研究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不同筋性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采用玉米秸秆还田(SR)、玉米秸秆不还田(NSR)为主因素,0、90、180、270、360 kg·hm^(-2)5个施氮量为副因素的裂区设计,测定了小麦千粒质量、容重、产量、硬度、蛋白质... 为研究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不同筋性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采用玉米秸秆还田(SR)、玉米秸秆不还田(NSR)为主因素,0、90、180、270、360 kg·hm^(-2)5个施氮量为副因素的裂区设计,测定了小麦千粒质量、容重、产量、硬度、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延展性、最大延伸阻力和延伸面积等指标。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降低了小麦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且中筋小麦青农2号的降幅大于高筋小麦济南17;玉米秸秆还田显著降低了青农2号的硬度、沉降值、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和延展性,显著提高了济南17的硬度、吸水率、延展性、最大延伸阻力和延伸面积;2个小麦品种的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青农2号的沉降值、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延展性、最大延伸阻力和延伸面积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济南17的吸水率、延展性、最大延伸阻力和延伸面积在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最高,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在施氮量为270 kg·hm^(-2)时最高;SR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比NSR增产15.2%~31.0%,且施氮量为180 kg·hm^(-2)时,小麦产量最高。因此,中筋小麦青农2号的最佳种植模式为玉米秸秆还田+施氮180 kg·hm^(-2),高筋小麦济南17的优质高产栽培模式为玉米秸秆还田+施氮180~27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秸秆还田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有机无机肥料配比对小麦养分利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2
作者 宋朝玉 王圣健 +2 位作者 黄俊杰 宫明波 王瑞英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4-59,共6页
为了筛选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小麦最佳有机肥无机肥配比方案,采取定位研究方法,设计了不施肥(T1)、100%有机肥(T2)、75%有机肥+25%化肥(T3)、50%有机肥+50%化肥(T4)、25%有机肥+75%化肥(T5)和100%化肥(T6)共6个试验处理,进行不同处理下... 为了筛选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小麦最佳有机肥无机肥配比方案,采取定位研究方法,设计了不施肥(T1)、100%有机肥(T2)、75%有机肥+25%化肥(T3)、50%有机肥+50%化肥(T4)、25%有机肥+75%化肥(T5)和100%化肥(T6)共6个试验处理,进行不同处理下小麦养分利用、籽粒产量、土壤养分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降低了茎叶和籽粒的N养分浓度,增加了茎叶和籽粒的P、K养分浓度,提高了土壤pH值和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通过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和小幅度增加千粒重实现籽粒产量的显著提高;适宜的有机无机配比利于提高养分积累量和肥料表观回收率;与100%化肥相比,T3的茎叶N养分浓度降低6.7%,茎叶P养分浓度提高37.8%,籽粒P、K养分浓度分别提高7.6%和11.9%,籽粒N、P、K养分积累量分别提高5.4%、15.0%和19.0%,N、K养分收获指数分别提高3.6%和12.5%,氮磷钾养分表观回收率分别提高6.3%、136.9%和14.6%,土壤养分提升明显,小麦籽粒产量提高6.74%。因此推荐75%有机肥+25%化肥作为小麦玉米周年轮作体系中小麦最佳施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 有机无机肥料配比 养分浓度 养分积累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幅搭配对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3
作者 张清霞 黄俊杰 +3 位作者 王瑞英 宫明波 王圣健 宋朝玉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4期56-58,64,共4页
为了研究小麦不同行幅搭配播种模式的差异和比较优势,筛选高产的小麦精量播种模式,以青农2号为试材,采用种子编绳严格控制株距和“点阵式”播种提高播种精度,设计了20.0 cm(行距)/3 cm(幅宽)(CK,常规条播)、30.0 cm/3 cm(T1,宽行条播)、... 为了研究小麦不同行幅搭配播种模式的差异和比较优势,筛选高产的小麦精量播种模式,以青农2号为试材,采用种子编绳严格控制株距和“点阵式”播种提高播种精度,设计了20.0 cm(行距)/3 cm(幅宽)(CK,常规条播)、30.0 cm/3 cm(T1,宽行条播)、30.0 cm/9 cm(T2,宽行宽幅)、行距14.0 cm(T3,窄行精播)和行距12.5 cm(T4,窄行精播)5种播种模式,研究了行幅搭配对小麦群体动态、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2、T3、T4的冬前单株分蘖数分别减少1.2个、1.1个和1.4个,春季单株最大分蘖数分别减少1.8个、1.4个和1.5个,单株无效分蘖数分别减少1.6个、1.2个和1.5个,成穗率分别提高10.3个、6.8个和10.1个百分点,可育小穗数分别增加0.8穗、1.3穗和1.7穗,穗粒数分别增加7.8%、9.7%和9.2%,千粒重分别增加3.8%、6.9%和5.2%,籽粒产量分别提高5.4%、11.1%和13.7%。行距12.5~14.0 cm的“窄行精播”模式的小麦群体发育稳健,无效分蘖减少,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从而获得了较高小麦产量,建议扩大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宽行宽幅 窄行精播 群体动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玉两熟秸秆长期全量还田模式下氮肥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宫明波 王圣健 +4 位作者 李振清 朱丕生 盖红梅 高峻岭 宋朝玉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0期7-14,共8页
为了探讨小麦-玉米两熟区长期秸秆还田模式下氮肥的适宜用量,采取秸秆不还田、秸秆全量还田为主因素,氮肥用量(设0、90、180、270、360 kg/hm^25个水平)为辅因素的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麦玉两熟秸秆长期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生长发育、... 为了探讨小麦-玉米两熟区长期秸秆还田模式下氮肥的适宜用量,采取秸秆不还田、秸秆全量还田为主因素,氮肥用量(设0、90、180、270、360 kg/hm^25个水平)为辅因素的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麦玉两熟秸秆长期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氮肥水平秸秆还田处理能够增大叶面积,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叶绿素含量及地上干物质量,增加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叶绿素呈增长趋势,但叶面积、地上干物质量、穗数、穗粒数及产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蛋白质及湿面筋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过量施用氮肥(270、360 kg/hm^2),产生盐害,会抑制小麦生长,导致减产。秸秆还田配施180 kg/hm^2氮肥处理能明显促进冬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经模拟分析,秸秆全量还田模式下小麦最高产量的推荐施氮肥量为216.11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 冬小麦 叶绿素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露蜜桃采后呼吸变化规律 被引量:12
5
作者 宫明波 郑学勤 +1 位作者 位绍文 于遒功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9-30,共2页
研究寒露蜜桃不同贮藏条件下其呼吸生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室温(25 ℃±2 ℃) 和低温(0 ℃~1 ℃) 条件下,均出现两个呼吸高峰。适宜的成熟度,预冷温度,包装及乙烯吸收剂均能降低其呼吸强度,推迟两次呼吸高峰出现。
关键词 寒露蜜桃 采后呼吸 成熟度 预冷温度 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寒露蜜”桃果肉褐变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宫明波 郑学勤 +2 位作者 位绍文 于遒功 孙思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0-52,共3页
以“寒露蜜”桃为试材,应用正交优化法,对影响桃子保鲜效果的四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明确了四个因素主次效应及不同水平间差异。分析得出了各因素最佳组合。证明:影响桃保鲜的关键因素的A(预冷温度),次为D(采收期),最... 以“寒露蜜”桃为试材,应用正交优化法,对影响桃子保鲜效果的四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明确了四个因素主次效应及不同水平间差异。分析得出了各因素最佳组合。证明:影响桃保鲜的关键因素的A(预冷温度),次为D(采收期),最佳保鲜方案为A1(4℃预冷温)+B1(0℃冷藏)+C1(PE0.05mm包装)+D4(早采9月25日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寒露蜜 保鲜 正交优化法 褐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桃保鲜因素及其最佳组合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宫明波 位绍文 +2 位作者 于遒功 郑学勤 胡晓丽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1998年第5期53-54,共2页
桃子的保鲜技术一直是国内外的一项难题。近几年,国内虽然在不同的品种上做了一些研究,但贮期短、风味损失和果肉褐变仍难以解决;国外主要依靠先进的气调技术,效果虽好,但成本过高,不适合目前我们的国情。为此,以青岛的名优产品... 桃子的保鲜技术一直是国内外的一项难题。近几年,国内虽然在不同的品种上做了一些研究,但贮期短、风味损失和果肉褐变仍难以解决;国外主要依靠先进的气调技术,效果虽好,但成本过高,不适合目前我们的国情。为此,以青岛的名优产品“寒露蜜”桃为试材,应用正交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鲜 影响因素 成熟度 温度 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的采后生理与保鲜技术研究初探 被引量:3
8
作者 宫明波 位绍文 +2 位作者 王博 郑学勤 王福兴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3-24,共2页
桃子的品种繁多,共有五大栽培类型。我国目前栽培的就有800多个品种。由于桃成熟大多数在7~8月份高温季节,采收集中,极易腐烂,因此解决鲜桃的贮藏保鲜问题已成当务之急。本文主要以青岛地区的主栽品种“寒露蜜”为研究对象,对低温冷藏。
关键词 采收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苹果贮藏保鲜技术规程 被引量:2
9
作者 宫明波 位绍文 +1 位作者 于遒功 郑学勤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优质苹果 贮藏保障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玉米—绿豆全程机械化间作模式”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宫明波 宋朝玉 +4 位作者 郝俊杰 王圣健 李红卫 李振清 张晓艳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9期77-81,共5页
为了提高杂粮作物的产量及效益,根据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发展要求,创新地设计出了"夏玉米—绿豆全程机械化间作模式",通过研究,为现代高效农业新型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全程机械化间作模式下,夏玉米产量随着玉... 为了提高杂粮作物的产量及效益,根据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发展要求,创新地设计出了"夏玉米—绿豆全程机械化间作模式",通过研究,为现代高效农业新型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全程机械化间作模式下,夏玉米产量随着玉米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玉米千粒重和穗粒数逐渐降低;不同密度间绿豆产量差异不明显。玉米密度对间作经济效益影响极显著,且是影响间作效益的第一因素。玉米—绿豆间作处理的净产值均显著高于单作处理,且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推荐玉米75000株/hm2+绿豆90000株/hm2、玉米75000株/hm2+绿豆105000株/hm22种净产值最高的间作模式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绿豆 间作 全程机械化 密度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优质桃的栽培管理及采后处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宫明波 郑学勤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4-25,共2页
日本优质桃的栽培管理及采后处理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宫明波,郑学勤日本的和歌山县的桃子享有盛誉,这里的桃子从栽培到采后处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一、栽培技术在栽培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先进技术:疏蕾-疏花-授粉-疏果... 日本优质桃的栽培管理及采后处理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宫明波,郑学勤日本的和歌山县的桃子享有盛誉,这里的桃子从栽培到采后处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一、栽培技术在栽培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先进技术:疏蕾-疏花-授粉-疏果-套袋-着色管理-成熟期管理-采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管理 采后处理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苹果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12
作者 宫明波 位绍文 +2 位作者 于遒功 郑学勤 王福兴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苹果 贮藏 保鲜技术 PVC袋 保鲜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露蜜桃的保鲜技术
13
作者 宫明波 位绍文 +1 位作者 于遒功 郑学勤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1998年第6期85-85,共1页
寒露蜜桃是青岛地区选育的优良晚熟桃新品种,果实硕大,色泽鲜艳,肉质细嫩,遗传性稳定,丰产性高,已被农业部列为名特优果品,全国有17个省市栽培。随着栽培面积的逐年扩大,产量不断增加,产季市场大量积压,迫切需要该桃的保鲜... 寒露蜜桃是青岛地区选育的优良晚熟桃新品种,果实硕大,色泽鲜艳,肉质细嫩,遗传性稳定,丰产性高,已被农业部列为名特优果品,全国有17个省市栽培。随着栽培面积的逐年扩大,产量不断增加,产季市场大量积压,迫切需要该桃的保鲜技术。笔者经过3年的研究开发,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露蜜桃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梨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14
作者 宫明波 位绍文 +2 位作者 王博 郑学勤 王福兴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6,共2页
本研究主要对不同时期采收的恩梨应用MA变温法进行了贮藏保鲜。通过试验分析了成熟度、贮藏温度以及气体成份等因素对恩梨贮藏品质的影响;同时观察了果实不同部位的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其成熟度不同,对果实贮藏品质影响较... 本研究主要对不同时期采收的恩梨应用MA变温法进行了贮藏保鲜。通过试验分析了成熟度、贮藏温度以及气体成份等因素对恩梨贮藏品质的影响;同时观察了果实不同部位的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其成熟度不同,对果实贮藏品质影响较大,适宜的采收期应为9月25日前后;恩梨对温度及气体成份的变化都极为敏感,温度过低易造成低温伤害;CO_2浓度过高会造成CO_2中毒,所以贮温应从10—12℃分段降至0℃;适宜的气体指标是:CO_2(2%,0 2)10%。这样就延缓了果实的衰老,防止了褐心病的发生,使恩梨保鲜150天,好果率95%以上,果实新鲜饱满,皮色青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理人市场与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宫明波 《西安金融》 2002年第11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经理人市场 国有商业银行 公司治理 激励机制 约束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14”肥料试验结果统计方法的讨论与分析 被引量:37
16
作者 宋朝玉 宫明波 +2 位作者 李振清 王圣健 高峻岭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38-42,共5页
对"3414"试验的特点、统计分析原理、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详细地阐述了利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的步骤,指出了求解最高产量、最佳产量的误区,讨论了"3414"试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对"3414"试验的特点、统计分析原理、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详细地阐述了利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的步骤,指出了求解最高产量、最佳产量的误区,讨论了"3414"试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对促进试验科学实施,提高试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效应函数 三元二次方程 统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玉米秸秆还田模式下氮肥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宋朝玉 宫明波 +3 位作者 高倩 王圣健 朱丕生 高峻岭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10期55-59,共5页
采取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长期玉米秸秆还田、不还田两种模式下氮肥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建成、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玉米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速效磷变化较小,株高、茎粗、穗位叶宽、穗长和子粒... 采取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长期玉米秸秆还田、不还田两种模式下氮肥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建成、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玉米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速效磷变化较小,株高、茎粗、穗位叶宽、穗长和子粒产量、淀粉含量增加,子粒粗蛋白含量降低。在玉米小口期、大口期,秸秆还田处理的地上部干重明显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在长期玉米秸秆还田模式下,推荐夏玉米施氮量为207.3 kg/hm2,较秸秆不还田模式增加施氮量17.4 kg/hm2,可以增加子粒产量398.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氮肥 土壤养分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籽粒脱水评价指标与收获期判断标准的辨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宋朝玉 朱丕生 +3 位作者 高峻岭 王圣健 李振清 宫明波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8期20-24,共5页
通过对玉米籽粒灌浆、脱水过程的分析,指出玉米"脱水速率"概念的错误之处,提出以"净脱水速率"作为玉米脱水动态评价指标;先玉335比郑单958籽粒脱水快的优势在于其前期脱水快;黄淮海区域代表性玉米品种的实际收获期... 通过对玉米籽粒灌浆、脱水过程的分析,指出玉米"脱水速率"概念的错误之处,提出以"净脱水速率"作为玉米脱水动态评价指标;先玉335比郑单958籽粒脱水快的优势在于其前期脱水快;黄淮海区域代表性玉米品种的实际收获期早于生理成熟,东北春玉米品种生理成熟早于收获期。玉米育种研究应该以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为成熟标准,以收获时干重最大为育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净脱水速率 生理成熟 乳线 黑色层 收获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格听证会的效率分析——以中国首次铁路客运价格听证会为例 被引量:17
19
作者 黄少安 宫明波 《消费经济》 CSSCI 2002年第4期55-57,28,共4页
关键词 听证代表 谈判能力 价格听证会 效率分析 中国 铁路客运价格听证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玉米周年秸秆还田模式下氮肥利用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宋朝玉 王圣健 +3 位作者 宫明波 朱丕生 王瑞英 黄俊杰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113-118,共6页
以玉米秸秆不还田为对照,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小麦-玉米周年秸秆还田模式下氮肥的利用特征。结果表明,长期玉米秸秆还田模式下,小麦茎叶和籽粒氮含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以及玉米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均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提... 以玉米秸秆不还田为对照,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小麦-玉米周年秸秆还田模式下氮肥的利用特征。结果表明,长期玉米秸秆还田模式下,小麦茎叶和籽粒氮含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以及玉米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均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提高;小麦-玉米周年产量的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小麦和玉米最高籽粒产量分别增加6.31%、10.32%;在最高产量水平下,小麦的氮收获指数降低0.031,小麦和玉米的地上部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7.59%、10.23%,小麦和玉米的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17.55%、32.71%。长期麦秸覆盖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耕种模式下,小麦推荐施氮量为200.4~221.4 kg/hm^2,玉米推荐施氮量为186.4~206.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周年秸秆还田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