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诺卡菌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分析
1
作者 鲍芳 宫希军 王龙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肺诺卡菌病临床特征及影像学征象,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0例经我院确诊的肺诺卡菌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例肺诺卡菌病患者中免疫功能受损组7例,免疫功能正常组3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胸... 目的探讨肺诺卡菌病临床特征及影像学征象,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0例经我院确诊的肺诺卡菌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例肺诺卡菌病患者中免疫功能受损组7例,免疫功能正常组3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胸闷气喘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6例、C反应蛋白升高7例、白蛋白或总蛋白降低7例。10例患者中,病灶多发为主,右肺下叶受累最常见,CT表现为结节/肿块9例,支气管扩张7例,空洞6例,晕征4例,实变3例,树芽征3例,磨玻璃影2例。免疫功能受损组CT表现为结节/肿块影,免疫功能正常组CT表现为实变、结节及树芽征混合存在。确诊后以磺胺类药物为主单药或联合治疗,10例均好转出院。结论肺诺卡菌病CT表现为结节/肿块、支气管扩张、空洞、晕征、实变、树芽征等,且不同免疫状态下影像学表现有所不同,认真分析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特征,以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诺卡菌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测量身体组分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田田 陈其春 +2 位作者 吴旱秋 詹昊 宫希军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3-918,共6页
目的:基于定量CT(QCT)探讨肝硬化患者身体组分定量指标与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相关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1月-2023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134例肝硬化患者,受试者均行腹部CT平扫,收集临床资料并用QCT Pro软件测量每例受试者L2/3层... 目的:基于定量CT(QCT)探讨肝硬化患者身体组分定量指标与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相关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1月-2023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134例肝硬化患者,受试者均行腹部CT平扫,收集临床资料并用QCT Pro软件测量每例受试者L2/3层面皮下及内脏脂肪面积(SAT、VAT)、腰椎骨密度(BMD)、肝脏脂肪分数(Fat%-QCT)、L3椎体水平全腹肌和椎旁肌面积(SMA、PMA)及肌内脂肪面积并计算肌内脂肪含量(IMAC-S、IMAC-P)。在不同Child-Pugh分级中进行组间资料对比,并根据有无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身体组分差异,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t检验或单因素ANOVA检验、χ^(2)检验用于各组间基本资料与身体组分的差异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相关的QCT指标,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模型的识别效能。结果:Fat%-QCT、SAT、椎旁肌内脂肪面积、IMAC-P在不同Child-Pugh分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T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OR为0.987);SAT、SAT联合全腹肌指标、SAT联合椎旁肌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7、0.772、0.769(P<0.05),SAT联合全腹肌指标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734、0.800,优于SAT、SAT联合椎旁肌指标,识别效能最高。结论:SAT减少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SAT联合全腹肌指标能较好地识别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并发症 身体组分 定量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对成人茎突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3
作者 宫希军 刘斌 +1 位作者 余永强 王万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09-1312,共4页
目的探讨用64层螺旋CT测量成人茎突的长度和角度的正常值。方法对138例正常成人头颈部行64层螺旋CT扫描,用3D-VR、MPR及MIP法重建出茎突图像并测量其长度及偏斜角,利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三维重建图像上可准确测量茎突的长度... 目的探讨用64层螺旋CT测量成人茎突的长度和角度的正常值。方法对138例正常成人头颈部行64层螺旋CT扫描,用3D-VR、MPR及MIP法重建出茎突图像并测量其长度及偏斜角,利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三维重建图像上可准确测量茎突的长度及偏斜角。茎突平均长度为(25.94±5.23)mm,内斜角平均为(22.18±4.54)°,前斜角为(22.92±4.93)°;长度及前斜角度在年龄与性别组间均无明显差异;茎突内斜角与年龄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β=-0.088);内斜角性别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茎突长度变异较大,诊断茎突综合征需密切结合临床。长度大于34.5 mm,内斜角及前斜角分别大于29.6°和31.0°,或小于13.2°,可认为是长度和方位角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突 三维重建 茎突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MRI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环周切缘及壁外血管受侵、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性研究
4
作者 周瑾 宫希军 +1 位作者 吴宗山 彭传勇 《影像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53-59,80,共8页
目的:研究旨在评估3.0T高分辨率磁共振(MRI)的T2WI序列联合DWI序列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其在TN分期、环周切缘评估、壁外血管受侵及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通过对10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的术前MR影像... 目的:研究旨在评估3.0T高分辨率磁共振(MRI)的T2WI序列联合DWI序列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其在TN分期、环周切缘评估、壁外血管受侵及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通过对10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的术前MR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观察肿瘤局部浸润和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情况。综合运用多种MRI序列和成像方位进行影像学TN分期评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T分期的总准确率为89.7%,与术后病理结果的Kappa值为0.778,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在环周切缘评估中,术前MRI判断为阳性的有53例,而术后病理联合MRI回溯性诊断为阳性的有51例,存在6例误诊。对于直肠壁外血管受侵的判断,术前判断为29例,术后病理确诊为33例,准确率为87.9%。当结合特定的淋巴结影像表现(短径≥5 mm、形态不规则伴边缘毛糙、内部结构不清伴信号不均匀)时,敏感度和特异度相对提高,误诊率和漏诊率降低,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最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N分期的总准确率为86%,与术后病理的Kappa值为0.752,表明一致性良好。结论:3.0T高分辨率MRI通过综合运用T2WI和DWI序列以及多种成像方位,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显示出较高的准确性,特别是在评估局部侵犯程度和肠周淋巴结转移方面。这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的影像学支持,为未来进一步探索和优化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率 肿瘤分期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CT对颈部动脉不同性质斑块分布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宫希军 邹立巍 +2 位作者 郑穗生 黄山 许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56-1159,共4页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分析不同性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特点,特别是左右颈动脉之间的分布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CTA显示具有颈部动脉血管斑块的患者,根据斑块的不同性质(软斑、钙化斑块、混合斑块)、不同颈部血管位置...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分析不同性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特点,特别是左右颈动脉之间的分布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CTA显示具有颈部动脉血管斑块的患者,根据斑块的不同性质(软斑、钙化斑块、混合斑块)、不同颈部血管位置(颈总、颈内、颈总分叉、颈内分叉、颈总起始和颈内起始)进行分析;并对不同性别和左右侧不同性质和位置的斑块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最终评估斑块的分布特征。结果 278例患者中,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软斑、钙斑及混合斑块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13处(35.3%)、42处(46.7%)、137处(44.8%),在左侧和右侧分析中,左侧软斑块的发生138处明显高于右侧101处(P<0.05),同时,左侧颈总动脉61处(62.2%)与右颈总动脉37处(37.8%)软斑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各种类型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颈动脉不同性质的硬化斑块在发生部位有一定规律,探讨不同性质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特点对脑内血管缺血性疾病的预测及神经介入治疗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多层螺旋CT 粥样硬化 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CI医学专业教育标准在影像学专业实习教学管理中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8
6
作者 宫希军 郑穗生 +4 位作者 邹立巍 王龙胜 赵红 江安红 刘瑛 《安徽医学》 2018年第2期233-235,共3页
医疗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标准是全世界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代表了医院服务和管理的最高水平,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模式。JCI标准下的医学专业教育(MPE)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建立、运行并完善医学影像学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并持... 医疗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标准是全世界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代表了医院服务和管理的最高水平,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模式。JCI标准下的医学专业教育(MPE)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建立、运行并完善医学影像学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使医学影像专业的实习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本文总结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在JCI标准下实习教学管理经验,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 医学影像 实习教学 教学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周血管改变在急性胰腺炎改良CT严重指数分级中的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宫希军 邹立巍 +4 位作者 郑穗生 王龙胜 赵红 江安红 刘瑛 《安徽医学》 2017年第5期564-568,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胰周血管改变的影像表现,统计胰周血管改变发生率,探讨胰周血管CT改变在急性胰腺炎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查的173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CT增...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胰周血管改变的影像表现,统计胰周血管改变发生率,探讨胰周血管CT改变在急性胰腺炎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查的173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CT增强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AP并发胰周血管改变,如胰头动静脉弓、脾动、静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出现的增粗、管壁毛糙、受压性改变、狭窄/闭塞、血栓形成以及侧枝循环形成等的CT异常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并参照MCTSI将血管并发症作为评分标准之一对AP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结果 173例AP患者中出现胰周血管改变84例(48.55%),143次血管损伤。其中以脾静脉病变发生率较高,占25.17%。胰周血管改变的发生率在不同严重程度AP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出现胰周血管改变的病例中,仅1例未合并其他胰周血管改变。结论 AP患者胰周血管改变常累及多支血管且具有多种CT表现,不同严重程度AP中胰周血管改变的发生频率不同,并与MCTSI分级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详细评价血管变化有助于判断AP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多层螺旋CT 改良CT严重指数 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压升高的相关风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陈帮辉 胡坤江 宫希军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1期633-637,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基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预测动脉瘤破裂后出血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情况。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选取57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评估其入院时的Hu... 目的:本研究旨在基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预测动脉瘤破裂后出血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情况。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选取57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评估其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及SEBES评分,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筛选与临床分级显著相关的因素。结果:在57例患者中,ICP升高组为27例,未升高组为30例。结果显示,Hunt-Hess分级和SEBES评分与颅内压升高独立相关(P Objective: To predict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changes after aneurysm rupture and hemorrhage based on clinical and imaging feature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hospitalized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t the Secon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18 to June 2023. Fifty-seven cases of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ere selected, and the Hunt-Hess grade, Fisher grade, and SEBES score were assessed at admission. Clin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including age, gender, and comorbidities such as hypertension, diabete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used to screen factor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 grading. Results: Among the 57 patients, 27 were in the elevated ICP group, and 30 were in the non-elevated group. Hunt-Hess grade and SEBES score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ICP (P < 0.05), while other clinical and imaging featur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ICP elevation. Conclusion: Fisher grade and Hunt-Hess grade a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ICP, providing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aneurysm risk prediction and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出血量 颅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诊断成人永存镰状窦6例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1
9
作者 宫希军 郑穗生 +3 位作者 王龙胜 江安红 赵红 相丽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分析成人永存镰状窦的多排螺旋CT表现,提高对大脑深静脉发育异常的进一步认识。方法选取6例经CTA诊断为永存镰状窦的成人患者,采用MSCT重组技术对其静脉成像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因临床疑诊颅内动脉病变而接受CTA检查。静脉期... 目的分析成人永存镰状窦的多排螺旋CT表现,提高对大脑深静脉发育异常的进一步认识。方法选取6例经CTA诊断为永存镰状窦的成人患者,采用MSCT重组技术对其静脉成像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因临床疑诊颅内动脉病变而接受CTA检查。静脉期见大脑大静脉或直窦前部与上矢状窦后2/3相连的条带状血管样结构,未合并其他动静脉异常。结论成人永存镰状窦可不合并其他先天性静脉窦发育异常及阻塞,多排螺旋CTA是其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状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动静脉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CT影像中肠扭转的诊断 被引量:1
10
作者 宫希军 郑穗生 +4 位作者 王龙胜 江安红 赵红 管松 相丽 《安徽医学》 2012年第5期591-593,共3页
目的评价肠系膜血管旋涡征在腹部多排螺旋CT图像中的显示率及形态学特点,明确其作为肠扭转的特异性征象的诊断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腹部CT平扫和(或)三期增强扫描病例经影像学诊断具有肠系膜血管漩涡征的图像38例,对是否存在肠系... 目的评价肠系膜血管旋涡征在腹部多排螺旋CT图像中的显示率及形态学特点,明确其作为肠扭转的特异性征象的诊断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腹部CT平扫和(或)三期增强扫描病例经影像学诊断具有肠系膜血管漩涡征的图像38例,对是否存在肠系膜血管漩涡征、漩涡征形态特点及伴随征象进行诊断分析,结合临床症状、手术结果等病史资料分析漩涡征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结果在38例病例中,CT均能发现肠系膜血管漩涡征,9例出现在肠扭转病例组(23.7%),均伴有较明显的肠管旋转。29例出现在非肠扭转病例组(76.3%),伴随征象包括肠管积液扩张(15例),肠粘连改变(9例),肿瘤性病变(5例),其中3例无伴随征象。结论肠系膜血管漩涡征并非肠系膜扭转的特异性征象,肠系膜血管漩涡征结合临床特征、伴随征象及三维重组图像分析有助于鉴别肠扭转与伴有漩涡征的非肠扭转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扭转 肠系膜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龙胜 郑穗生 +2 位作者 江安红 赵红 宫希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及MRI表现。10例患儿均接受CT检查,3例同时接受患部X线平片检查,5例同时接受患部MR检查,其中4例接受MR增强扫描。结果病变单发8例,多... 目的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及MRI表现。10例患儿均接受CT检查,3例同时接受患部X线平片检查,5例同时接受患部MR检查,其中4例接受MR增强扫描。结果病变单发8例,多发2例。累及颅面骨4例,长骨3例(肱骨1例,胫骨1例,股骨1例),髂骨2例,锁骨2例,椎体1例,肩胛骨1例。不同部位病变影像学表现有差异,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形成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楚、无硬化。结论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显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病变形态、范围、特点,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生症 嗜酸性肉芽肿 X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3
12
作者 潘志立 余永强 +4 位作者 钱银锋 王海宝 周勇 殷敏敏 宫希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74-877,共4页
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的MRI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肿瘤的MRI表现。结果25例侧脑室肿瘤中,星形细胞瘤9例,其中3例(3/9)位于侧脑室三角区,3例(3/9)位于侧脑室体部;脑膜瘤6例,其中4例(4/6)位于侧脑室三角... 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的MRI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肿瘤的MRI表现。结果25例侧脑室肿瘤中,星形细胞瘤9例,其中3例(3/9)位于侧脑室三角区,3例(3/9)位于侧脑室体部;脑膜瘤6例,其中4例(4/6)位于侧脑室三角区,6例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均匀强化;室管膜下瘤3例,2例位于侧脑室前角和室间孔区,增强扫描不强化或轻度强化;中枢神经细胞瘤2例,1例位于侧脑室前角,1例位于侧脑室体部;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室管膜瘤2例;转移瘤1例。结论侧脑室肿瘤MRI表现有一定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MRI诊断(附7例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龙胜 郑穗生 +3 位作者 鄢龙 江安红 赵红 宫希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0期141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MRI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例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在入院后1~8天行MRI检查。结果:7例患儿血糖水平在0.2~1.6mmol/l,平均约0.86mmol/l。磁共振表现:7例患...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MRI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例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在入院后1~8天行MRI检查。结果:7例患儿血糖水平在0.2~1.6mmol/l,平均约0.86mmol/l。磁共振表现:7例患儿顶枕叶均有斑片状异常信号,DWI上呈高信号,4例在T1加权上内囊后肢高信号消失,2例HIE合并有低血糖患儿除顶枕叶信号异常外,额顶叶皮层、皮层下及脑室旁还可见点状、条状、片状短T1高信号,所有患儿小脑及脑干均未见异常。结论: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多发生在顶枕叶后部脑组织,磁共振弥散加权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糖 脑损伤 新生儿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FLAIR成像在听神经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钱银锋 张诚 +2 位作者 宫希军 余长亮 余永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通过与增强T1WI及脑桥小脑角区(CPA)脑膜瘤的比较研究,探讨增强FLAIR在听神经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7例听神经瘤患者行增强前后T1WI和FLAIR成像,比较两序列增强图像上肿瘤边界、显著性、强化的内听道内肿瘤部分的显示... 目的通过与增强T1WI及脑桥小脑角区(CPA)脑膜瘤的比较研究,探讨增强FLAIR在听神经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7例听神经瘤患者行增强前后T1WI和FLAIR成像,比较两序列增强图像上肿瘤边界、显著性、强化的内听道内肿瘤部分的显示、肿瘤范围、肿瘤与白质的对比率(CR)和对比噪声比(CNR);同一时期CPA脑膜瘤6例,观察并比较其与听神经瘤在T1WI、FLAIR增强前后图像上的信号强度和强化程度。结果增强FLAIR上听神经瘤的边界、肿瘤显著性优于增强T1WI或与其相似,3例肿瘤的最上部和/或最下部仅在增强FLAIR上显示;在15例具有强化的内听道内肿瘤部分中2例在增强FLAIR上更明显,6例在增强T1WI上更明显,7例在两序列上相似。增强FLAIR上肿瘤与脑白质的CR和CNR均明显高于增强T1WI。脑膜瘤和听神经瘤在平扫T1WI及FLAIR图像上信号强度重叠明显,两肿瘤在增强FLAIR上信号强度及强化程度差异明显,而在增强T1WI上无差异。结论增强FLAIR在听神经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并可对其与脑膜瘤作出准确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增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CS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本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龙胜 郑穗生 +3 位作者 宫希军 赵红 江安红 邹立巍 《安徽医学》 2016年第6期771-772,773,共3页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系统存储大量临床和影像学信息,且具有高效率、高质量影像图像处理功能。利用PACS系统可将多种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融入实习教学过程中,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系统存储大量临床和影像学信息,且具有高效率、高质量影像图像处理功能。利用PACS系统可将多种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融入实习教学过程中,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教学为主导多元化和立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影像实习生的报告书写能力、读片能力及临床操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实习 多元立体化教学 医学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儿童可疑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朱永军 杨见明 宫希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3年第4期219-220,共2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laye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三维重建在可疑支气管异物诊断的应用。方法对20例怀疑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者,实施肺螺旋CT平扫及气管支气管三维重建,并与支气管镜检查所见进行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laye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三维重建在可疑支气管异物诊断的应用。方法对20例怀疑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者,实施肺螺旋CT平扫及气管支气管三维重建,并与支气管镜检查所见进行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 20例患者均获清晰图像,13例异物部位与支气管镜检查所见一致,假阴性1例,支气管镜检查显示该段支气管内为痰痂块,6例患者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显示无异物,抗炎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准确评价气管、支气管异物,是一种准确、无创性诊断方法,在可疑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 支气管 异物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留学生临床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穗生 王龙胜 +2 位作者 赵红 宫希军 邹立巍 《安徽医学》 2018年第8期1014-1016,共3页
留学生医学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留学生医学教学质量是目前亟待探索的课题。笔者结合影像学、临床实习教学实践,分析留学生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留学生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教学特点、... 留学生医学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留学生医学教学质量是目前亟待探索的课题。笔者结合影像学、临床实习教学实践,分析留学生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留学生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教学特点、师资准备、教材选择、教学形式方面寻找提高留学生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方法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临床教学 留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良恶性病变中小淋巴结的MSCT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红 郑穗生 +2 位作者 王龙胜 宫希军 江安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8-801,共4页
目的探讨胸部良恶性病变的中小淋巴结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提高对胸部中小淋巴结转移的认识。方法胸部良性病变和胸部恶性病变各30例行胸部MSCT检查,对两组胸部10mm以下的淋巴结进行观察,记录其形态、密度、数量、有无融合及位置,... 目的探讨胸部良恶性病变的中小淋巴结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提高对胸部中小淋巴结转移的认识。方法胸部良性病变和胸部恶性病变各30例行胸部MSCT检查,对两组胸部10mm以下的淋巴结进行观察,记录其形态、密度、数量、有无融合及位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观察到胸部良恶性病变中小淋巴结236枚,其中良性病变组142枚,恶性病变组94枚。良性病变组142枚淋巴结CT值为(17.1±22.6)Hu,有72(50%)枚淋巴结中间有低密度,5枚发生钙化,3枚发生融合,淋巴结形态非膨胀型形态(三角形、扁平形、不规则形、条形)共120(85%)枚,解剖分布多见于4R/L、5、6区淋巴结和双腋下淋巴结;恶性病变94枚淋巴结CT值(35.2±22.2)Hu;有18(19%)枚淋巴结中间有低密度,有11枚发生钙化,有3枚发生坏死,20枚发生融合,淋巴结膨胀型形态(圆形、椭圆形、边缘隆起三角形)共71(76%)枚,恶性病变组的中小淋巴结还可见分布于1、2R/L、7、8、10R/L区。结论对于胸部中小淋巴结,有恶性病变的病史,当中小淋巴结的密度较实、边界呈膨胀生长趋势、数个淋巴结有融合趋向、边缘模糊、或解剖分布于肺尖、上气管旁或食管旁时,要考虑到转移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放射摄影术 胸部疾病/放射摄影术 淋巴结/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防控背景下“雨课堂”在医学影像学教学实践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金晶 赵红 宫希军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05-106,108,共3页
自2020年春季起疫情防控期间,国家教育部要求“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宗旨使得线上教学成为重要的教学形式。该文作者所在教研室采用“雨课堂”工具教授《医学影像学》线上课程,取得一定成效,作者总结线上教学实施以来的问题和经验... 自2020年春季起疫情防控期间,国家教育部要求“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宗旨使得线上教学成为重要的教学形式。该文作者所在教研室采用“雨课堂”工具教授《医学影像学》线上课程,取得一定成效,作者总结线上教学实施以来的问题和经验,对改进方法等进行了思考及尝试,旨在为线上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防控 雨课堂 线上教学 医学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双能量CT脂肪图定量测量肥胖患者肝脏脂肪含量可行性研究
20
作者 陈其春 王龙胜 +4 位作者 贾犇黎 宫希军 赵红 倪良平 李欢 《安徽医学》 2022年第8期923-927,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DECT)平扫脂肪图定量测量肥胖患者肝脏脂肪含量(HFC)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以2021年6~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46例拟行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BMI≥30 kg/m^(2))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第三代双...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DECT)平扫脂肪图定量测量肥胖患者肝脏脂肪含量(HFC)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以2021年6~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46例拟行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BMI≥30 kg/m^(2))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第三代双源DECT腹部或腹盆腔平扫检查,DECT数据经后处理工作站采用多材料分解(MMD)算法自动计算生成肝脏脂肪图,由两名医师(A和B)采用盲法选择多点感兴趣区独立测量HFC值,医师A和B在1周后分别对同一数据重复测量1次,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测量者内(A、B前后两次测量)及测量者间(A与B首次测量间)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在100kV平扫CT图像上测量肝脏CT值、肝脾CT值比值(CT_(L/S))。计算DECT脂肪图与CT法评价脂肪肝严重程度的差异,HFC值与肝脏CT值、CT_(L/S)间的相关性,并计算HFC值与临床指标[身高、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三酰甘油、血清尿酸]的相关性。结果DECT脂肪图HFC值测量结果,两名医师前后两次测量的可重复性ICC分别为0.985和0.983(P<0.001),医师A与B第一次测量间的可重复性ICC为0.979(P<0.001)。DECT脂肪图测量本组对象的HFC值范围为0%~42.29%,中位数为12.09%。DECT脂肪图与CT_(L/S)法评价脂肪肝严重程度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000,P=0.112)。HFC值与肝脏CT值(r=-0.978,P<0.001)、CT_(L/S)(r=-0.981,P<0.001)均呈负相关。HFC值与身高、体质量、BMI、腰围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与三酰甘油水平存在弱相关性(r=0.293,P=0.048),与血清尿酸水平呈中等相关(r=0.339,P=0.021)。结论采用MMD算法,双源平扫DECT脂肪图定量评估肝脏脂肪含量可重复性较好,是一种新的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脂肪肝无创定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肝脏脂肪含量 双能量CT CT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