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铕、铽—2-噻吩甲酸—1,10-菲咯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宝金荣 朱晓伟 +1 位作者 王智亮 赵永亮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41,共4页
同时合成了高氯酸铕、铽与2-噻吩甲酸、1,10-菲咯啉(phen)的三元配合物和高氯酸铕、铽与2-噻吩甲酸的二元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红外光谱、摩尔电导测定,确定了配合物组成分别为:REL3.2H2O及REL3L′.C2H5OH(RE=... 同时合成了高氯酸铕、铽与2-噻吩甲酸、1,10-菲咯啉(phen)的三元配合物和高氯酸铕、铽与2-噻吩甲酸的二元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红外光谱、摩尔电导测定,确定了配合物组成分别为:REL3.2H2O及REL3L′.C2H5OH(RE=Eu,T b;L=2-噻吩甲酸,L′=1,10-菲咯啉)。摩尔电导数据表明,此类配合物为非电解质。红外光谱测定表明,配体2-噻吩甲酸羧基氧与稀土离子配位,配体1,10-菲咯啉两个氮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荧光光谱实验表明,1,10-菲咯啉加入到铕-2-噻吩甲酸二元配合物和铽-2-噻吩甲酸二元配合物中形成三元配合物后它们的荧光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稀土配合物 2-噻吩甲酸 1 10-菲咯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铕、铽-2-噻吩甲酸-2,2′-联吡啶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宝金荣 赵永亮 朱晓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39-542,共4页
合成了铕、铽-2-噻吩甲酸的二元配合物和铕、铽-2-噻吩甲酸-2,2′-联吡啶的三元配合物,并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测定,确定了配合物组成分别为REL3.2H2O及REL3 L′.C2H5OH(RE=Eu,Tb;L=2-噻吩甲酸、L′=2,2′-联吡... 合成了铕、铽-2-噻吩甲酸的二元配合物和铕、铽-2-噻吩甲酸-2,2′-联吡啶的三元配合物,并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测定,确定了配合物组成分别为REL3.2H2O及REL3 L′.C2H5OH(RE=Eu,Tb;L=2-噻吩甲酸、L′=2,2′-联吡啶),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IR谱、1H NMR谱及荧光光谱。IR谱和1H NMR谱测定表明,配体2-噻吩甲酸羧基氧、配体邻菲咯啉2个氮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荧光光谱实验表明,高氯酸铕和高氯酸铽分别与2,2′-联吡啶和2-噻吩甲酸反应形成的三元配合物的荧光明显强于二元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配合物 铽配合物 2-噻吩甲酸 2 2’-联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2-噻吩甲酸系列配合物的合成及其Eu3+的发光 被引量:10
3
作者 宝金荣 朱晓伟 +1 位作者 张浩峰 赵永亮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14,共4页
合成了6种稀土2-噻吩甲酸(L)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及差热-热重分析确定其化学组成为REL3.2H2O(RE=Y,La,Pr,Nd,Sm,Eu;L=C4H3SCOOH),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铕配合物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红外光谱测定表明,... 合成了6种稀土2-噻吩甲酸(L)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及差热-热重分析确定其化学组成为REL3.2H2O(RE=Y,La,Pr,Nd,Sm,Eu;L=C4H3SCOOH),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铕配合物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红外光谱测定表明,配体通过羧基以鏊合双齿的方式与稀土离子(Ⅲ)配位成键。荧光光谱数据表明,铕配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噻吩甲酸 稀土配合物 合成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斜结构纳米CePO_4的控制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宝金荣 朱晓伟 +2 位作者 微丽丝 彭俊文 李文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63-1466,共4页
利用水热法,调节反应体系中PO43-/Ce3+摩尔比,低温控制合成了单斜结构CePO4纳米棒及花状纳米团簇。用XRD,FE-SEM,DSC-TG和荧光光谱分析了产物的相结构、晶粒尺寸、形貌及发光性能。结果显示,随PO43-/Ce3+摩尔比的增加,单斜结构CePO4的... 利用水热法,调节反应体系中PO43-/Ce3+摩尔比,低温控制合成了单斜结构CePO4纳米棒及花状纳米团簇。用XRD,FE-SEM,DSC-TG和荧光光谱分析了产物的相结构、晶粒尺寸、形貌及发光性能。结果显示,随PO43-/Ce3+摩尔比的增加,单斜结构CePO4的合成温度降低,其形貌由棒状演变为花状纳米团簇。当PO43-/Ce3+摩尔比较低时,得到CePO4纳米棒;当PO43-/Ce3+摩尔比较高时,得到花状纳米团簇。产物的荧光光谱分析显示一维纳米棒的光致发光性能优于花状纳米团簇。原料H3PO4可重复利用,降低了合成CePO4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磷酸盐 单斜结构 纳米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铕-2-噻吩甲酸-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中La^3+对Eu^3+的发光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宝金荣 朱晓伟 +1 位作者 王新波 赵永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7-529,共3页
合成了七种不同掺杂比例的稀土高氯酸盐(铕掺镧)与2-噻吩甲酸-邻菲咯啉的固态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测定,确定了配合物组成为(Eu1-xLax)·L3·phen·1/2H2O(x=0·000~0·200,L为2... 合成了七种不同掺杂比例的稀土高氯酸盐(铕掺镧)与2-噻吩甲酸-邻菲咯啉的固态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测定,确定了配合物组成为(Eu1-xLax)·L3·phen·1/2H2O(x=0·000~0·200,L为2-噻吩甲酸,phen为邻菲咯啉),并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IR谱及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摩尔电导数据表明,此类配合物为非电解质。红外光谱测定表明,配体2-噻吩甲酸羧基氧与稀土离子配位,配体1,10-邻菲咯啉两个氮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荧光光谱测定表明,Eu3+处于无反演对称中心格位上,Eu3+配合物发射强度增大。配合物中La3+对Eu3+的发光产生敏化增强效应,当La3+掺入量为0·005mol时敏化强度最大,随着La3+浓度的增大,对Eu3+的发光敏化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配合物 LA^3+ EU^3+ 2-噻吩甲酸 邻菲咯啉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3+)掺杂CePO_4花状团簇的控制合成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宝金荣 朱晓伟 +4 位作者 金淑新 吕跃 熊利超 李常福 李文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30,共4页
在无模板条件下,通过调节Tb3+的浓度水热法控制合成了CePO4∶Tb花状团簇。花状团簇由直径为80~90nm、长度约为1μm的纳米线组成。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荧光光谱分析了产物的相结构、晶粒尺寸、形貌及发光性能... 在无模板条件下,通过调节Tb3+的浓度水热法控制合成了CePO4∶Tb花状团簇。花状团簇由直径为80~90nm、长度约为1μm的纳米线组成。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荧光光谱分析了产物的相结构、晶粒尺寸、形貌及发光性能。当Ce3+/Tb3+摩尔比为0.850∶0.150时,Tb3+在过量的磷酸体系中诱导纳米线组装生长成花状团簇。发现反应物Ce3+/Tb3+摩尔比和磷酸浓度影响产物形貌的控制合成。并推测了花状团簇的生长机制。产物CePO4∶Tb的荧光性质测试表明,当Ce3+/Tb3+摩尔比为0.850∶0.150时,所合成的花状团簇的发射强度达到最大值,Tb3+的掺入量继续增加其发光强度迅速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PO4∶Tb 花状团簇 水热合成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稀土2-噻吩甲酸配合物的合成及Tb^(3+)的发光 被引量:1
7
作者 宝金荣 朱晓伟 +1 位作者 王智亮 布仁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89-490,共2页
合成了4种稀土与2-噻吩甲酸(L)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稀土配合滴定及摩尔电导确定其化学组成为REL3.2H2O(RE=Gd,Tb,Dy,Er),并对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测定。红外光谱测定表明,配体通过羧基以螯合双齿的方式与稀土离... 合成了4种稀土与2-噻吩甲酸(L)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稀土配合滴定及摩尔电导确定其化学组成为REL3.2H2O(RE=Gd,Tb,Dy,Er),并对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测定。红外光谱测定表明,配体通过羧基以螯合双齿的方式与稀土离子(Ⅲ)配位成键。荧光光谱数据表明,铽配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噻吩甲酸 重稀土配合物 合成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宝金荣 朱晓伟 李文先 《实验室科学》 2013年第2期49-51,共3页
通过改进教学大纲、更新教学方法和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一个新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使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 无机化学实验 教学大纲 教学方法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信息化课堂在无机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宝金荣 李文先 +1 位作者 刘鹰 朱晓伟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24期131-133,139,共4页
基于以“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为教育理念,本文讨论以问题为向导、利用示范课、案例、思维导图讲解等教学方法及小组讨论教学模式改革对无机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实践结果表明,以问题为向导教学模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延伸思考... 基于以“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为教育理念,本文讨论以问题为向导、利用示范课、案例、思维导图讲解等教学方法及小组讨论教学模式改革对无机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实践结果表明,以问题为向导教学模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延伸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多种形式的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可训练学生的分析、归纳、对比等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小组讨论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化学 教学手段 问题导向 思维导图 小组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铽-2-噻吩甲酸-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中Er^3+对Tb^3+的发光影响
10
作者 宝金荣 朱晓伟 +1 位作者 王新波 赵永亮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48,共4页
合成了一系列异核配合物(Tb1-xErx).L3.phen.1/2H2O(x=0.000~0.200,L为2-噻吩甲酸,phen为邻菲罗啉)。对配合物进行了组成分析,摩尔电导,IR光谱及荧光激发和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荧光光谱测定表明,配合物中Er3+对Tb3+的发光产生猝灭作用... 合成了一系列异核配合物(Tb1-xErx).L3.phen.1/2H2O(x=0.000~0.200,L为2-噻吩甲酸,phen为邻菲罗啉)。对配合物进行了组成分析,摩尔电导,IR光谱及荧光激发和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荧光光谱测定表明,配合物中Er3+对Tb3+的发光产生猝灭作用,随着Er3+加入量的增大荧光发射强度大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配合物 Er3+ Tb3+ 2-噻吩甲酸 邻菲罗啉 猝灭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铕-铽)-18冠6-对苯二甲酸配合物的荧光性能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永亮 安晓萍 +2 位作者 赵凤英 燕来 宝金荣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1-555,共5页
以对苯二甲酸(L′)为桥联配体,18冠6(L)为配体,稀土(Eu Tb)为中心离子,合成了一系列超分子化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荧光性能测量。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Eu1-xTbx)2L2L′(ClO4)4·H2O(6+3x);推测出Eu3+离子直接与冠醚... 以对苯二甲酸(L′)为桥联配体,18冠6(L)为配体,稀土(Eu Tb)为中心离子,合成了一系列超分子化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荧光性能测量。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Eu1-xTbx)2L2L′(ClO4)4·H2O(6+3x);推测出Eu3+离子直接与冠醚氧原子配位,而较小半径的Tb3+与18冠6则通过H2O配位。H2O分子与冠醚氧原子以氢键形式连结,对苯二甲酸以双齿形式桥联两个稀土离子冠醚配合物,形成双核结构单元;在此配合物中,Tb3+离子对Eu3+离子的发光有一定的敏化作用,而Eu3+离子对Tb3+离子的荧光却有强的猝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Eu-Tb)配合物 18冠6 对苯二甲酸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苯二甲酸双核稀土冠醚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永亮 安晓萍 +2 位作者 王连蒙 宝金荣 燕来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3-195,共3页
在乙腈介质中,除水剂原甲酸三乙酯存在下,合成了以Eu(Ⅲ),Eu(Ⅲ) La(Ⅲ),Eu(Ⅲ) Gd(Ⅲ)为中心,以冠醚(18 C 6)及对苯二甲酸为配体的同核铕及其铕 镧、铕 钆异核稀土配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及荧光性能的测定和研究。... 在乙腈介质中,除水剂原甲酸三乙酯存在下,合成了以Eu(Ⅲ),Eu(Ⅲ) La(Ⅲ),Eu(Ⅲ) Gd(Ⅲ)为中心,以冠醚(18 C 6)及对苯二甲酸为配体的同核铕及其铕 镧、铕 钆异核稀土配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及荧光性能的测定和研究。发现空腔较大的18 C 6不仅可以与半径大的La3+离子配位,还可以与半径小的Eu3+和Gd3+离子配位。非荧光的La(Ⅲ),Gd(Ⅲ)对Eu(Ⅲ)的发光有较强的敏化作用,桥联配体对苯二甲酸根可有效地传送能量。与大多数铕配合物不同,所研究的配合物的5D0→7F0跃迁强度非常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化学 化学敏化作用 荧光强度 铕-镧配合物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3
作者 朱晓伟 宝金荣 布仁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36,共5页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是一类生物碱,具有多方面药理活性。目前国内外关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表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影响肿瘤细胞的正常周期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通过影响与肿瘤细胞相关基...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是一类生物碱,具有多方面药理活性。目前国内外关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表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影响肿瘤细胞的正常周期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通过影响与肿瘤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相关酶的活性等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因此,这种生物碱对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就近年来对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抗肿瘤作用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概括其对各种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钐、镝-2-噻吩甲酸-2,2′-联吡啶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Dy^(3+)的荧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晓伟 布仁 宝金荣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61-362,365,共3页
合成了钐、镝与2-噻吩甲酸-2,2′-联吡啶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稀土配合滴定及TG-DTG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组成为:REL3L′.C2H5OH(RE=Sm,Dy;L=2-噻吩甲酸,L′=2,2′-联吡啶);摩尔电导数据表明,此配合物为非电解质;测定了配体及配合... 合成了钐、镝与2-噻吩甲酸-2,2′-联吡啶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稀土配合滴定及TG-DTG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组成为:REL3L′.C2H5OH(RE=Sm,Dy;L=2-噻吩甲酸,L′=2,2′-联吡啶);摩尔电导数据表明,此配合物为非电解质;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表明配体2-噻吩甲酸中的羧基氧与稀土离子配位,2,2′-联吡啶上两个氮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还研究了Dy3+配合物的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钐配合物 镝配合物 2-噻吩甲酸 2 2′-联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铽及其掺杂对苯二甲酸冠醚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安晓萍 赵永亮 +3 位作者 宝金荣 李颖 王令萱 叶建萍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0,共6页
合成了铽及掺荧光惰性镧、钆、钇的铽冠醚对苯二甲酸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及红外光谱推测出了配合物的组成;实验结果表明,半径大的稀土离子与18冠6的氧原子直接配位,而半径小的稀土离子则通过水分子配位;对苯二甲酸作为桥连... 合成了铽及掺荧光惰性镧、钆、钇的铽冠醚对苯二甲酸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及红外光谱推测出了配合物的组成;实验结果表明,半径大的稀土离子与18冠6的氧原子直接配位,而半径小的稀土离子则通过水分子配位;对苯二甲酸作为桥连配体连接两个稀土冠醚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表明铽配合物发出较强的荧光。探讨了配合物中的传能过程,结果表明,配体能较好地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T b3+,不发光稀土离子(L a3+、G d3+和Y3+)对发光稀土离子(T b3+)具有很强的敏化作用,比较这三个含有惰性稀土离子的配合物,发现L a3+的敏化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铽配合物 冠醚 对苯二甲酸 荧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蒿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6
16
作者 彭俊文 朱晓伟 +2 位作者 陈建平 布仁 宝金荣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52-154,共3页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低分子天然植物成分,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和药用植物中,毒副作用小。这一类化合物有共同的母核C6-C3-C6。有很多药用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都是黄酮类,包括槐花米、陈皮、黄芩、金银花、葛根、银杏叶、兴安杜鹃等。随...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低分子天然植物成分,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和药用植物中,毒副作用小。这一类化合物有共同的母核C6-C3-C6。有很多药用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都是黄酮类,包括槐花米、陈皮、黄芩、金银花、葛根、银杏叶、兴安杜鹃等。随着槲皮素、芦丁等黄酮类化合物应用于临床药物后,又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油脂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蒿 黄酮类化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钙和镁 被引量:3
17
作者 乔国炜 钮树芳 +1 位作者 宝金荣 李金梅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3年第1期56-57,共2页
水的硬度测定 ,通常采用EDTA滴定法。文中改用离子色普法测定 ,一次进样后同时测定水样中mg/L级的钙和镁 ,然后换算成以mg/L碳酸钙表示的硬度。方法的回收率在 98 4%~ 1 0 2 2 %之间 ,相对标准偏差为 0 .95 %~ 1 2 2 % ,具有简便、... 水的硬度测定 ,通常采用EDTA滴定法。文中改用离子色普法测定 ,一次进样后同时测定水样中mg/L级的钙和镁 ,然后换算成以mg/L碳酸钙表示的硬度。方法的回收率在 98 4%~ 1 0 2 2 %之间 ,相对标准偏差为 0 .95 %~ 1 2 2 % ,具有简便、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测定 生活用水 水源水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评分标准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金梅 杨秋林 +2 位作者 那顺孟和 许辉 宝金荣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2年第1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分析化学 实验教学 评分标准 教学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甲酸铵导向合成线状纳米结构CePO_4和Ce_(0.95)PO_4∶Tb_(0.05)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包七十三 赵鑫 +5 位作者 闫宇 边玉龙 郭雪原 王明远 宝金荣 李文先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018-7023,共6页
采用水热法通过苯甲酸铵(简写为L)导向控制合成了六方相CePO_4和Ce_(0.95)PO_4∶Tb_(0.05)纳米线。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及透射电镜(TEM)分析产物的相结构、晶粒尺寸及微观形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配体L的增加,CeP... 采用水热法通过苯甲酸铵(简写为L)导向控制合成了六方相CePO_4和Ce_(0.95)PO_4∶Tb_(0.05)纳米线。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及透射电镜(TEM)分析产物的相结构、晶粒尺寸及微观形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配体L的增加,CePO_4的微观形貌由纳米棒逐渐转变成纳米线再生长成纳米颗粒。当n(Ce3+)∶n(L)=1.0∶1.0时,所合成的CePO_4纳米线长径比大且分散较均匀,直径为20~30nm、长约1~2μm。发现苯甲酸铵对产物的尺寸及长径比具有导向合成作用。荧光光谱分析表明n(Ce3+)∶n(L)=1.0∶1.0时所合成的CePO_4纳米线荧光强度最强,相同方法合成的Ce_(0.95)PO_4∶Tb_(0.05)纳米线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铵 CePO4纳米线 水热合成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硫、氮原子配位基的三核、四核钴羰基簇合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20
作者 关敏 宝金荣 +1 位作者 刘树堂 吴秉芳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8-52,共5页
Through the reaction of Co 2(CO) 8 with four ligands containing P ?S? N atoms, cobalt carbonyl sulfur clusters Co 3(CO) 7( μ 3-S)〔 μ,η 2 -CNC(CH 3) 2P(S)(Cl)N(Ph)](Ⅰ)and Co 3 (CO) 7( μ 3-S)〔 μ,η 2 -SC(NH2)N-N... Through the reaction of Co 2(CO) 8 with four ligands containing P ?S? N atoms, cobalt carbonyl sulfur clusters Co 3(CO) 7( μ 3-S)〔 μ,η 2 -CNC(CH 3) 2P(S)(Cl)N(Ph)](Ⅰ)and Co 3 (CO) 7( μ 3-S)〔 μ,η 2 -SC(NH2)N-N=CH-C 6H 5〕 (Ⅱ),two tetranu-clear cobalt carbonyl clusters Co 4(CO) 10( μ 4 -S)( μ 4 -PC 6H 4OCH 3)(Ⅲ) and Co 4(CO) 10( μ 4-S)( μ 4-PC 6H 4OC 2H 5)(Ⅳ) ,we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ry analysis?IR? 1HNMR and MS spectroscopy.It was shown that bothⅠand Ⅱ have a tetrahedral framework Co 3S , both Ⅲ and Ⅳ have a octahedral framework Co 4SP. (Ⅰ)and Co 3 (CO) 7( μ 3-S)〔 μ,η 2 -SC(NH2)N-N=CH-C 6H 5〕 (Ⅱ),two tetranu-clear cobalt carbonyl clusters Co 4(CO) 10( μ 4 -S)( μ 4 -PC 6H 4OCH 3)(Ⅲ) and Co 4(CO) 10( μ 4-S)( μ 4-PC 6H 4OC 2H 5)(Ⅳ) ,we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ry analysis?IR? 1HNMR and MS spectroscopy.It was shown that bothⅠand Ⅱ have a tetrahedral framework Co 3S , both Ⅲ and Ⅳ have a octahedral framework Co 4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核钴羰基簇合物 合成 表征 三核钴羰基簇合物 原子配位基 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