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RNAi干扰eGFP转基因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中FGF5基因的表达
1
作者 宝明涛 郭旭东 旭日干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5-787,共3页
在小鼠FGF5基因干扰的研究中,针对小鼠FGF5mRNA的第316~335bp区域、第499~518bp区域和第766~785bp区域分别设计了发夹式RNA干扰片段,并将干扰片段连接到带有H1启动子的红色荧光表达载体上,将载体以脂质体法转染到eGFP转基因小鼠胎儿... 在小鼠FGF5基因干扰的研究中,针对小鼠FGF5mRNA的第316~335bp区域、第499~518bp区域和第766~785bp区域分别设计了发夹式RNA干扰片段,并将干扰片段连接到带有H1启动子的红色荧光表达载体上,将载体以脂质体法转染到eGFP转基因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中,搜集转染后的细胞提取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用SYBR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转染了不同干扰载体的细胞cDNA进行检测,结果干扰载体对eGFP转基因小鼠成纤维细胞中的FGF5表达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I SHRNA 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 FGF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1毛囊特异表达载体的构建以及转染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旭东 尹俊 +3 位作者 杨东山 毛舒燕 宝明涛 旭日干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60-1467,共8页
本研究旨在构建绵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IGF-1)毛囊特异表达载体pCDsR-KI,并转染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最终获得稳定表达红色荧光并可用于核移植的转基因细胞克隆。通过RT-PCR方法获得IGF-1 cDNA,其与KAP6-1基因启动子片段以及红色荧光... 本研究旨在构建绵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IGF-1)毛囊特异表达载体pCDsR-KI,并转染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最终获得稳定表达红色荧光并可用于核移植的转基因细胞克隆。通过RT-PCR方法获得IGF-1 cDNA,其与KAP6-1基因启动子片段以及红色荧光蛋白表达元件连接构成IGF-1毛囊特异表达载体pCDsR-KI(大小7.4 kb)。以组织块贴附法分离和培养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外源性表达载体以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转染所培养的第2代成纤维细胞,在DMEM/F12+10%FBS、37℃、5%CO2中培养,并添加G418筛选,获得了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细胞克隆。经PCR法鉴定证实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在细胞基因组中。通过分析转基因体细胞的生长曲线和染色体核型证明转基因细胞的生长状态良好、各项参数趋于正常。为下一步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转基因克隆绒山羊准备了核供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山羊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 红色荧光蛋白 毛囊细胞 胎儿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角蛋白关联蛋白KAP6-1基因5′端调控区的分子克隆及测序结果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郭旭东 毛舒燕 +2 位作者 宝明涛 尹俊 旭日干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63,共6页
根据绵羊毛囊角蛋白关联蛋白(KAP 6-1)基因已知DNA序列设计合成了两个特异性引物,以绵羊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出1 042 bp的特异性片段,连接到pM D 19T载体中获得该片段克隆.经过快速提质粒法筛选、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表明该克隆包含所... 根据绵羊毛囊角蛋白关联蛋白(KAP 6-1)基因已知DNA序列设计合成了两个特异性引物,以绵羊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出1 042 bp的特异性片段,连接到pM D 19T载体中获得该片段克隆.经过快速提质粒法筛选、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表明该克隆包含所需的目的片段.DNA测序结果也证明该克隆片段与原基因5′端调控区序列相比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研究结果为今后制备转基因克隆动物,在毛囊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绒毛生长调控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关联蛋白6-1 毛囊细胞 调控区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2050年我国农业发展愿景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黄季焜 胡瑞法 +4 位作者 易红梅 盛誉 王金霞 宝明涛 刘旭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9,共9页
我国要达到全体国民的共同富裕,必须实现农业与工业及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趋同,而目前农业劳动生产率尚不到工业服务业的1/3。本文在分析农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认为,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应通过内部分工来大幅提升劳动生产率;养殖业... 我国要达到全体国民的共同富裕,必须实现农业与工业及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趋同,而目前农业劳动生产率尚不到工业服务业的1/3。本文在分析农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认为,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应通过内部分工来大幅提升劳动生产率;养殖业应向规模化、现代化转变,种植业需向"二八格局"转变(即20%的大农生产80%的农产品并贡献20%的增加值、80%的小农生产20%的农产品并贡献80%的增加值),大农主要生产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以保障粮食安全,小农主要发展高值农业以保障收入增长。这既是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符合国情的理想愿景。鉴于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农业转型任务的艰巨性,管理部门应适时进行重大战略部署,出台对应保障与激励措施;尤其需要建成针对大农与小农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培育体系,建立适应农业全面现代化要求的组织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农业 种植业 二八格局 农业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绿色产业发展战略及其实施路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浩 宝明涛 +2 位作者 郑文江 杨晓迎 张林波 《学会》 2021年第8期63-67,共5页
发展培育绿色产业是践行绿色发展的实践抓手。本课题面向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与生态省建设的战略定位和需求,通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系统评估了福建经济发展质量、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生态环境质量、绿色制度建设、产业绿色转型等方面内... 发展培育绿色产业是践行绿色发展的实践抓手。本课题面向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与生态省建设的战略定位和需求,通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系统评估了福建经济发展质量、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生态环境质量、绿色制度建设、产业绿色转型等方面内容,结合各地主体功能定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特点等,总结绿色产业发展典型模式做法、发现短板,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提出绿色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构想,为福建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产业 发展战略 实施路径 绿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松青 宝明涛 +1 位作者 马琳 黄玉花 《学会》 2021年第8期19-25,共7页
福建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一系列可以借鉴和推广的经验。为总结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本研究构建了包含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健康和环境友好四个维度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对福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综合评价;深... 福建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一系列可以借鉴和推广的经验。为总结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本研究构建了包含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健康和环境友好四个维度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对福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综合评价;深入总结了福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创新实践和问题制约;构建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对2019年福建省9个市50个县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定位;最后,从政策、制度、科技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和技术支持,以期为福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乡村振兴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水定产”驱动的黄河流域可持续水管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程蕾 陈吕军 +5 位作者 田金平 张双虎 宝明涛 任亚楠 桑晶 郝吉明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7-197,共11页
水资源短缺是长期以来制约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实施“以水定产”是黄河流域可持续水管理的核心策略,对推动流域内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协同发展、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至关重要。本文剖析了“以水定产”的基本概念... 水资源短缺是长期以来制约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实施“以水定产”是黄河流域可持续水管理的核心策略,对推动流域内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协同发展、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至关重要。本文剖析了“以水定产”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的演变过程,辨析了“以水定产”“水管理”两者的逻辑关系,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提出了“以水定产”促进可持续水管理的概念框架及实施路径;从黄河流域水治理战略演变、流域水管理制度变迁两个层面梳理了黄河流域水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而分析了黄河流域实施“以水定产”在管理体制统筹协同、人水和谐效益优化、基础数据支撑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主要挑战。研究提出了“以水定产”驱动的黄河流域可持续水管理策略建议:完善流域水管理部门和行政单元协调机制,协同推进“四水四定”;激励多元主体参与流域治理,创新流域治理网络体系构建;推动流域内管理部门共建共享数据资源,实现流域精细化、可持续水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人水关系 以水定产 可持续水管理 复合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工程引领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战略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迟妍妍 王夏晖 +5 位作者 宝明涛 张丽苹 刘斯洋 付乐 许开鹏 王晶晶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4-112,共9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敏感脆弱、部分地区局部支流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为此,系统谋划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着重解决突出问题,是黄河流域"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推动黄河...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敏感脆弱、部分地区局部支流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为此,系统谋划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着重解决突出问题,是黄河流域"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本文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面临的主要挑战,从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投入、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提出了构建以重大工程为引领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战略体系框架。研究认为,应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空间差异化,坚持系统设计、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谋划、协同共治,水陆联动、联防联控,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流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重大工程、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重大工程。从解决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角度出发,本文提出了建立国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重大工程项目库、因地制宜分期分批实施重大工程、开展重大工程实施全过程监管与成效评估、强化重大工程实施的科技创新与支撑等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 重大工程 一体化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17年“2+26”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估及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昊 张林波 +4 位作者 宝明涛 郝超志 虞慧怡 王世曦 罗仁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61-670,共10页
“2+26”城市是我国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地区之一.为量化评估“2+26”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在全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估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评估技术方法,基于双基准渐进法评估了2015年和2017年“2+26”城市生态... “2+26”城市是我国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地区之一.为量化评估“2+26”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在全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估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评估技术方法,基于双基准渐进法评估了2015年和2017年“2+26”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揭示了该区域生态文明发展的短板;对比分析了2015—2017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年际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特别是空气质量改善对该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17年“2+26”城市生态文明中国指数(ECC)得分为64.98分,整体上达到一般水平,但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以及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依然存在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区域与城乡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等短板.②2015—2017年“2+26”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ECC得分增加了3.64分,高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及全国平均水平,地表水环境质量、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强度及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其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贡献指标.③2015—2017年“2+26”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不明显,对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提升的贡献相对较小,这可能与气象条件变化、大气治理成效的滞后效应有关.研究显示,“2+26”城市生态文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依然存在突出短板,应优化国土生态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协同发展机制,补齐短板,从而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6”城市 生态文明发展水平 双基准渐进法 生态文明中国指数(E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宝明涛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79,共6页
本文是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生态文明建设若干战略问题研究(三期)”综合成果,文章评估了2017年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状况及动态变化,以我国生态文明发展区域不平衡问题为重点,选择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生态脆弱区及京津冀区... 本文是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生态文明建设若干战略问题研究(三期)”综合成果,文章评估了2017年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状况及动态变化,以我国生态文明发展区域不平衡问题为重点,选择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生态脆弱区及京津冀区域,围绕大城市群环境一体化综合整治、重点开发区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生态脆弱区生态资源资产协同增长以及先发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问题,总结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突出问题,提出我国生态文明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与对策,为国家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与建设的宏观决策提供战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生态文明 区域协同 京津冀 中部地区 东部地区 西部生态脆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绒山羊表达红色荧光及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的制备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旭东 杨东山 +6 位作者 奥旭东 吴侠 李光鹏 王玲玲 宝明涛 雪莲 旭日干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52-1159,共8页
利用含有红色荧光和Neor基因双选择标记的IGF1毛囊特异表达载体pCDsR-KI转染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具有红色荧光的IGF1转基因细胞.核移植操作前,通过比较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不同时间的成熟率以及核与极体的距离,确定20... 利用含有红色荧光和Neor基因双选择标记的IGF1毛囊特异表达载体pCDsR-KI转染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具有红色荧光的IGF1转基因细胞.核移植操作前,通过比较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不同时间的成熟率以及核与极体的距离,确定20h为绒山羊卵母细胞的最佳成熟时间.比较了不同激活方法和培养体系对孤雌胚激活效率和孤雌胚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IA23187+6-DMAP组的激活效率和囊胚率(88.7%&21.6%)均稍高于乙醇+6-DMAP组(86.4%&20.4%),但二组相应数据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选择前者作为转基因核移植胚的激活方案;SOFaa和CR1aa两种体外培养体系中,孤雌胚卵裂率(86.8%vs83.9%)和囊胚率(23.1%vs17.2%)均差异不显著(P〉0.05),选择结果较好的SOFaa组.比较了不同电融合参数的融合效果,结果表明:190V/mm处理组结果(62.4%)显著高于130V/mm(32.8%)和200V/mm(42.9%)组(P〈0.05).通过T-SCNT获得转基因重构胚胎203枚,48h卵裂率为79.3%(161/203),第7~9天囊胚发育率为15.3%(31/203).所得到的31枚囊胚中,较强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囊胚数为17枚(阳性率为54.8%).随机挑选两枚红色荧光囊胚以PCR法进行鉴定,结果全部为转基因阳性.以上结果显示:(i)表达载体的红色荧光蛋白和Neor基因可以正常表达可获取转基因细胞和阳性转基因胚胎;(ii)所制备转基因囊胚仍有部分不表达红色荧光蛋白,说明即使选择转基因阳性细胞进行核移植所得囊胚也并非全部为转基因阳性,在囊胚期进一步筛选是必要的;(iii)通过TSCNT操作及优化,成功获得了表达红色荧光并同时转有IGF1基因的绒山羊胚胎,为绒山羊的转基因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山羊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毛囊 胎儿成纤维细胞 转基因 体细胞核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