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1和TIM-3在胃癌病人免疫组织CD3^+T细胞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宗云辉 何宋兵 +7 位作者 游凤涛 叶思思 李亚芬 汤金乐 孟会敏 安钢力 张幸鼎 杨林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02-905,共4页
目的探讨在胃癌病人外周血、癌旁组织和肿瘤组织中T细胞上PD-1和TIM-3的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来自胃癌病人外周血、癌旁组织和肿瘤组织及正常供体外周血的CD3+T细胞,分析PD-1和TIM-3的表达水平。结果PD-1和TIM-3在胃... 目的探讨在胃癌病人外周血、癌旁组织和肿瘤组织中T细胞上PD-1和TIM-3的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来自胃癌病人外周血、癌旁组织和肿瘤组织及正常供体外周血的CD3+T细胞,分析PD-1和TIM-3的表达水平。结果PD-1和TIM-3在胃癌病人T细胞上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供体。相比胃癌病人外周血,肿瘤组织TIL的PD-1和TIM-3表达水平更高。另外,PD-1和TIM-3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病人的年龄和肿瘤大小存在相关性。通过阻断PD-1和TIM-3信号通路可以增强TIL抗肿瘤细胞毒性。结论 PD-1和TIM-3可能与胃癌的恶变有关。单克隆抗体靶向阻断PD-1和TIM-3通路有希望成为胃癌免疫治疗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D-1 TIM-3 共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国强 沈成龙 +1 位作者 宗云辉 何宋兵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63-1066,共4页
目的分析TIM-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TIM-3在结肠癌进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检测20组结肠癌癌组织及相对应的正常结肠组织中TIM-3的表达情况,分析TIM-3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 目的分析TIM-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TIM-3在结肠癌进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检测20组结肠癌癌组织及相对应的正常结肠组织中TIM-3的表达情况,分析TIM-3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程度、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0例结肠癌组织中TIM-3阳性率70%,正常结肠组织中TIM-3阳性率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IM-3与结肠癌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无关(P>0.05)。TIM-3表达阴性的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66.7%,TIM-3阳性表达的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28.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结肠癌中TIM-3表达明显增高,TIM-3可能参与结肠癌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因此,TIM-3有望作为结肠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TIM-3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CD138单克隆抗体以及重组双特异性抗体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丹 邹建炫 +3 位作者 宗云辉 孟会敏 安刚力 杨林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制备鼠源抗人CD138单克隆抗体,经Western blot验证后,利用其基因序列构建重组抗人CD138抗体以及一种能够同时靶向CD138分子和CD3分子的双特异性抗体并对其功能进行验证。方法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鼠源抗人CD138抗体,分子克隆构建重组... 目的制备鼠源抗人CD138单克隆抗体,经Western blot验证后,利用其基因序列构建重组抗人CD138抗体以及一种能够同时靶向CD138分子和CD3分子的双特异性抗体并对其功能进行验证。方法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鼠源抗人CD138抗体,分子克隆构建重组抗体,Protein A纯化,综合运用Western blot(WB)、Flow cytometry(FC)、ELISA等实验方法进行相关的功能验证。结果鼠源的CD138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可用于后续重组抗体的制备,而且重组的抗人CD138单克隆抗体经流式验证,同样可以与表达CD138的肿瘤细胞系(RPMI-8226,U266)进行结合,且不与CD138-的肿瘤细胞系(Jurkat)结合,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双特异性抗体经功能验证,可以激活T细胞,从而对CD138+的细胞系进行特异杀伤。结论基于鼠源单克隆抗体重组构建表达的双特异性抗体anti-CD138×CD3具有靶向杀伤骨髓瘤细胞的生物活性,为细胞免疫治疗骨髓瘤疾病提供了临床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CD138 重组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sonGen^(TM)技术和CIK细胞培养方法对T细胞扩增与活化效果的比较
4
作者 周如苑 左乔竹 +4 位作者 叶思思 宗云辉 李亚芬 陈丹 杨林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9-95,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第一/第二刺激信号原理联合IL-15的的T淋巴细胞扩增技术(PersonGenTM)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培养扩增方案对T细胞扩增和活化的效果。方法:分离8名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 目的:探讨基于第一/第二刺激信号原理联合IL-15的的T淋巴细胞扩增技术(PersonGenTM)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培养扩增方案对T细胞扩增和活化的效果。方法:分离8名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分别采用CIK细胞扩增技术(CIK组)、PersonGenTM扩增技术(PersonGenTM组)及两种技术的联合应用(C+P组)刺激PBMC增殖,应用细胞计数法和流式细胞术比较T细胞的扩增效率及T细胞亚群比例,并以人白血病K562细胞及骨髓瘤RPMI 8226细胞为靶细胞检测扩增后T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经过3周培养后,CIK、PersonGenTM和C+P 3组T细胞扩增倍数分别为(254±56)、(863±218)和(793.3±395)倍。其中CD3+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51.61±14.95)%、(99.21±0.79)%和(96.14±5.16)%;CD3+CD4+在CIK组细胞扩增了近5倍,C+P组与PersonGenTM组均扩增近160倍;CD3+CD8+细胞在CIK组扩增了近500倍,C+P组和PersonGenTM组扩增达千倍;CD3+CD56+NKT细胞在CIK组扩增700多倍,其他两组达千倍。杀伤实验结果显示,当E∶T为5∶1时,3组细胞对K562杀伤率为(45.53±19.16)%、(36.53±10.6)%和(53.17±5.83)%,对RPMI 8226杀伤率为(41.23±12.5)%、(38.83±4.3)%和(45.73±7.48)%。结论:Person Gen TM扩增技术获得的T细胞数量多、纯度高,其中CD3+CD8+和CD3+CD56+NKT细胞比例较高,其对K562和RPMI 8226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相似于CIK细胞扩增方案获得的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 体外扩增 CIK细胞 PersonGen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改良型人NK细胞体外扩增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亚芬 周如苑 +5 位作者 孟会敏 安钢力 宗云辉 游凤涛 张波桢 杨林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0-254,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改良型的NK细胞扩增技术。方法分离4名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采用工程细胞p APC-mb IL-21和IL-2对NK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应用细胞计数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比较NK细胞的扩增倍数和N... 目的建立一种改良型的NK细胞扩增技术。方法分离4名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采用工程细胞p APC-mb IL-21和IL-2对NK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应用细胞计数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比较NK细胞的扩增倍数和NK细胞纯度,并采用CFSE/7-AAD法对肿瘤细胞K562和RPMI-8226进行细胞毒性实验检测杀伤效率。结果经过21 d的刺激培养,NK细胞平均扩增至409.4倍,细胞纯度最高可达95.86%。杀伤实验结果显示,扩增的NK细胞对K562细胞杀伤率高达85.2%。结论 p APC-mb IL-21工程细胞联合IL-2能够在体外高效的扩增出具有较高杀伤活性的NK细胞,可以为NK细胞免疫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 体外扩增 p APC-mb IL-21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体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对CD19^+套式淋巴瘤细胞的杀伤 被引量:6
6
作者 姜丽翠 游凤涛 +4 位作者 宗云辉 孟会敏 安钢力 张波桢 杨林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7-282,共6页
目的探讨靶向CD19分子的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D19-CAR-T)与未被基因修饰的T细胞相比,是否可以提高对CD19+的套式淋巴瘤细胞的杀伤率。方法通过基因合成和分子克隆手段构建CD19-CAR片段,将CD19-CAR片段克隆到慢病毒载体上,然后用慢... 目的探讨靶向CD19分子的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D19-CAR-T)与未被基因修饰的T细胞相比,是否可以提高对CD19+的套式淋巴瘤细胞的杀伤率。方法通过基因合成和分子克隆手段构建CD19-CAR片段,将CD19-CAR片段克隆到慢病毒载体上,然后用慢病毒对T细胞进行转染。利用PCR、蛋白免疫印迹、流式细胞术检测目的蛋白在T细胞上的表达。最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未被基因修饰的T细胞对CD19阳性的Jeko-1、Rec-1、Maver-1细胞的杀伤效率分别为30%、17%和32%,而CAR-T细胞对上述3种肿瘤细胞的杀伤效率分别为78%、60%和75%。未被基因修饰的T细胞对CD19阴性的293T细胞的杀伤效率为13%,CAR-T细胞对293T细胞的杀伤效率为24%。结论经CD19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可特异性识别CD19分子,对CD19阳性的套式淋巴肿瘤细胞的杀伤效率显著高于未被基因修饰的T细胞,显示出CD19-CAR-T在套式淋巴细胞肿瘤免疫治疗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T细胞 CD19 套式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609对Neuro-2a脑神经瘤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伟 何薇 +2 位作者 赵丁丁 宗云辉 邢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8期1447-1449,1419,共4页
目的:探讨小分子化合物D609对脑神经瘤细胞Neuro-2a的生长抑制及诱导细胞周期阻滞的效应,并初步研究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D609对Neuro-2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D609处理对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利用免疫印... 目的:探讨小分子化合物D609对脑神经瘤细胞Neuro-2a的生长抑制及诱导细胞周期阻滞的效应,并初步研究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D609对Neuro-2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D609处理对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利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的D609处理后,细胞裂解液中细胞周期蛋白抑制因子p27的表达水平。结果:CCK-8的实验结果显示,加入150μmol/L D609处理72小时后,细胞生长受到明显地抑制,且伴有剂量依赖效应;流式细胞术的结果表明,D609处理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免疫印迹的结果表明药物处理提升了p27的表达,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表达亦增强。结论:D609可以有效地抑制Neuro-2a细胞的生长;进一步研究表明药物处理可以提升p27的表达水平并可以诱导将细胞阻滞在G0/G1期。因此,此研究将为脑神经瘤的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609 Neuro-2a细胞 生长抑制 细胞周期阻滞 P27
原文传递
联合利妥昔单抗的人源化抗程序性死亡分子1单抗治疗复发滤泡性淋巴瘤的Ⅱ期临床试验:第54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深度报道
8
作者 褚福亮 Westin JR +8 位作者 张明 靖彧 李亚芬 汤金乐 宗云辉 刘彬 Davis RE Neelapu SS 杨林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3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对进行的人源化抗人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单克隆抗体CT-011合并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性滤泡性淋巴瘤的Ⅱ期临床试验中,CT-011的安全性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集治疗前和注射CT-011第14天的30例患者外周血和恶性淋巴结活检标本,... 目的对进行的人源化抗人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单克隆抗体CT-011合并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性滤泡性淋巴瘤的Ⅱ期临床试验中,CT-011的安全性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集治疗前和注射CT-011第14天的30例患者外周血和恶性淋巴结活检标本,通过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各个免疫细胞亚群的比例,使用QiagenRNeasy试剂盒从活检组织中抽提RNA,使用Illumina HumanRef-8基因芯片分析活检组织的基因表达图谱。结果治疗第14天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绝对数、CD;T细胞、CDiT细胞数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分析同时期活检组织的基因表达图谱发现一些和T细胞激活相关的基因表达上调。结论使用CT-011可使复发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和肿瘤微环境中的cD:T细胞增加和T细胞激活,显示出CT-011在临床治疗上具有令人鼓舞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分子1 免疫疗法 T淋巴细胞 淋巴瘤 滤泡型 美国血液学会年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