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及肺部侵袭性曲霉菌病一例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敏 宋维庚 +1 位作者 王根娣 钟建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98-500,共3页
患者男性,50岁。因发热、精神萎靡8 d、反应迟钝1 d,于2012年3月26日入院。患者长期从事废品收购,生活环境潮湿,长期缺乏营养。于8 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高热,体温高达40℃,外院拟诊为"化脓性脑膜炎",予以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具体方案不... 患者男性,50岁。因发热、精神萎靡8 d、反应迟钝1 d,于2012年3月26日入院。患者长期从事废品收购,生活环境潮湿,长期缺乏营养。于8 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高热,体温高达40℃,外院拟诊为"化脓性脑膜炎",予以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具体方案不详)。治疗期间血糖17.10 mmol/L(3.90~6.10 mmol/L),肝功能试验丙氨酸转氨酶(ALT)为86 U/L(5~4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65 U/L(5~40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菌病 肺疾病 真菌性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扎格雷治疗急性高血小板聚集率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肖佩荣 宋维庚 +2 位作者 孙晟 赵强 王根娣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7期517-519,共3页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方法将血小板聚集率增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54例奥扎格雷80mg+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每天二次;对照组55例阿司匹林50mg,每天三次。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方法将血小板聚集率增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54例奥扎格雷80mg+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每天二次;对照组55例阿司匹林50mg,每天三次。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都降低,而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Scandinavian卒中评分两组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提高,治疗组(9.92分)比对照组(6.87分)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临床疗效是肯定的,而奥扎格雷疗效更显著,使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奥扎格雷达 血小板聚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肖佩荣 钟建国 +8 位作者 侍海存 王瑶 宋维庚 周桂龙 张长国 孙晟 王根娣 赵强 梁秀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并分析其脑梗死相关传统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测定362例急性脑梗死和62例对照组Hcy水平,对脑梗死血浆Hcy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血浆Hcy水平(19....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并分析其脑梗死相关传统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测定362例急性脑梗死和62例对照组Hcy水平,对脑梗死血浆Hcy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血浆Hcy水平(19.95±14.31)高于对照组(11.91±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患者Hcy水平与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纤维蛋白原、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无相关性,回归系数均P>0.05。按Hcy水平分正常组、轻度增高组和中度增高组,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Hcy血症与脑梗死有关,但与脑梗死传统危险因素无关,是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相关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脑出血血肿吸收与神经功能评分变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瑶 王海洲 +3 位作者 钟建国 肖佩荣 侍海存 宋维庚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5期296-298,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脑出血的血肿吸收速度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76例脑出血患者分老年组和非老年组 ,比较同期的血肿体积变化 ,水肿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 结果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血肿吸收速度 ,水肿面积无统计学差异... 目的 探讨老年脑出血的血肿吸收速度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76例脑出血患者分老年组和非老年组 ,比较同期的血肿体积变化 ,水肿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 结果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血肿吸收速度 ,水肿面积无统计学差异。老年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分值降低幅度小。 结论 老年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慢与血肿吸收无关 ,与机体老化及并存疾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脑出血 血肿 神经功能 诊断标准 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肖佩荣 钟建国 +2 位作者 侍海存 王瑶 宋维庚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4-,共1页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 危险因素 暂时性脑缺血 危险隐患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 T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肖佩荣 姚立正 +6 位作者 夏正芳 钟建国 宋维庚 王瑶 戴启春 沈媛 罗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80-81,共2页
对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颈动脉截面积测定,对颈动脉狭窄(CAS)与血浆Hcy水平及其他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92例患者中CAS狭窄率≥30%者43例、<30%者49例,其血浆Hcy水平分别为(18.83±9.32... 对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颈动脉截面积测定,对颈动脉狭窄(CAS)与血浆Hcy水平及其他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92例患者中CAS狭窄率≥30%者43例、<30%者49例,其血浆Hcy水平分别为(18.83±9.32)、(14.12±7.47)μmol/L,P<0.01;校正已知相关传统危险因素后,与血浆Hcy水平<15.0μmol/L者比较,Hcy水平≥15.0μmol/L者发生CAS的OR值为3.074。认为血浆Hcy水平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同型半胱氨酸 相关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球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脑水肿的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钟建国 陈红兰 +3 位作者 侍海存 肖佩荣 王瑶 宋维庚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探讨半球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脑水肿的CT和临床的变化。 方法 对 75例患者术后临床和CT进行不同时间观察。 结果 术后一周内 86 6 %的患者意识障碍和瘫痪减轻 ,第二周、第三周病情进一步好转 ,有部分病人因脱水剂减量致头痛... 目的 探讨半球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脑水肿的CT和临床的变化。 方法 对 75例患者术后临床和CT进行不同时间观察。 结果 术后一周内 86 6 %的患者意识障碍和瘫痪减轻 ,第二周、第三周病情进一步好转 ,有部分病人因脱水剂减量致头痛、呕吐、瘫痪和意识障碍加重 ,经脱水调整等治疗后好转 ,病情的完全稳定需 4周后。CT检查 :中线结构移位术后第一周平均 6mm ,第二周 9mm ,第三周 6mm ,第四周 2mm ,4周后大部分中线恢复正常。 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可缓解局部压力 ,但脑水肿过程不可避免 ,大多持续 2周~ 3周后好转、需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球脑出血 微创清除术 术后并发症 脑水肿 CT检查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普钠治疗高血压病急性左心衰竭
8
作者 孙万峰 宋维庚 +1 位作者 曹秀华 叶魏岭 《医药导报》 CAS 1998年第1期11-11,共1页
高血压病并发急性左心衰竭60例,硝普钠治疗组30例,洋地黄治疗组30例,结果硝普钠治疗组心衰全部得到控制,洋地黄治疗组12例心衰无好转,加用硝普钠治疗后12例患者全部好转。作者认为硝普钠是治疗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的理想药物。
关键词 硝普钠 高血压 左心衰竭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钟建国 侍海存 +2 位作者 肖佩荣 王瑶 宋维庚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 探讨微创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微创术治疗脑室出血 ,根据脑室出血的部位、脑积水的情况决定一侧或双侧进针 ,术后分次注入尿激酶 10 0 0 0U ,夹管 0 5~ 4h后开放引流 ,平均引流时间 8 5d ,在引流的同时 2... 目的 探讨微创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微创术治疗脑室出血 ,根据脑室出血的部位、脑积水的情况决定一侧或双侧进针 ,术后分次注入尿激酶 10 0 0 0U ,夹管 0 5~ 4h后开放引流 ,平均引流时间 8 5d ,在引流的同时 2~ 3d进行一次脑脊液置换。结果 本组 2 5例 ,治愈 8例 ,显著进步 10例 ,进步 4例 ,死亡 3例。总有效率 88% ,死亡率 12 %。结论 微创术治疗脑室出血操作方便、简单、损伤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术 治疗 脑室出血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38例疗效观察
10
作者 钟建国 宋维庚 陈红兰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6期69-69,共1页
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对 3 8例偏侧面肌痉挛进行面部肌肉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完全缓解 11例 ,明显缓解 2 7例 ,总有效率 10 0 %。起效时间平均 3d。局部反应轻微 ,无全身反应... 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对 3 8例偏侧面肌痉挛进行面部肌肉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完全缓解 11例 ,明显缓解 2 7例 ,总有效率 10 0 %。起效时间平均 3d。局部反应轻微 ,无全身反应及过敏反应。结论 :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注射是治疗面肌痉挛的一种安全、有效、易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疗效 副作用 面肌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平扫和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用于发病24小时内脑梗死患者的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桂龙 姚立正 +5 位作者 钟建国 侍海存 肖佩荣 颜利辉 王瑶 宋维庚 《中国综合临床》 2009年第12期1288-1290,共3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平扫、脑灌注成像(CTP)、CT血管造影(CTA)三项联合应用对发病24h内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同时行CT平扫、CTP、CTA检查,对比复查头颅CT梗死区及脑灌注血流图缺血区,确定缺...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平扫、脑灌注成像(CTP)、CT血管造影(CTA)三项联合应用对发病24h内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同时行CT平扫、CTP、CTA检查,对比复查头颅CT梗死区及脑灌注血流图缺血区,确定缺血半暗带,分析灌注参数及CTA结果。结果发病6h内的16例患者中15例存在缺血半暗带,1例不存在;发病6~24h的9例患者中1例存在缺血半暗带,其余8例不存在。梗死区的脑血流量(12.35±6.02)ml/(100g·min)、脑血容量(2.07±0.84)ml/100g及半暗带区的脑血流量(30.64±14.0)mE/(100g·min)较对侧[分别为(51.25±22.35)ml/(100g·min)、(4.95±1.20)ml/100g、(54.51±22.43)ml/(100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半暗带区的脑血容量较对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A显示有22例患者存在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完全闭塞。结论CT平扫、CTP、CTA三项联合检查对发病24h内的脑梗死患者,能够预测缺血半暗带,评价大血管情况,为实现溶栓的个体化治疗而不单纯依赖传统溶栓时间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溶栓 缺血半暗带 个体化治疗
原文传递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肖佩荣 钟建国 +6 位作者 侍海存 王瑶 宋维庚 周桂龙 沈媛 孙晟 王根娣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9期690-69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传统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112例TIA患者和62例对照者的血浆Hcy浓度,分析Hcy浓度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血浆Hcy浓度〈10.0μmol...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传统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112例TIA患者和62例对照者的血浆Hcy浓度,分析Hcy浓度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血浆Hcy浓度〈10.0μmol/L组相比,血浆Hcy浓度10.0~14.9μmol/L组(OR=2.450,95%CI1.091~5.502)和≥15.0μmol/L组(OR=5.169,95%CI2.096~12.746)的TIA风险显著增高。将TIA作为应变量,各种血管危险因素(包括Hcy浓度)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血浆Hcy浓度〈10.0μmol/L组相比,血浆Hcy浓度〉10.0μmol/L组TIA风险显著增高(OR=3.150,95%CI1.380~7.192)。结论:血浆Hcy浓度是TIA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同型半胱氨酸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偏头痛相关的青年人延髓缺血性卒中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瑶 钟建国 +1 位作者 肖佩荣 宋维庚 《中华全科医学》 2010年第11期1485-1486,共2页
关键词 偏头痛 卒中 延髓 缺血性
原文传递
偏头痛诱发青年人延髓缺血性卒中三例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瑶 钟建国 +1 位作者 肖佩荣 宋维庚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10期1429-1430,共2页
关键词 偏头痛 青年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球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脑水肿的观察
15
作者 钟建国 侍海存 +2 位作者 肖佩荣 王瑶 宋维庚 《首都医药》 2003年第18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半球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脑水肿临床的变化。方法:对75例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进行临床和CT观察。结果:术后一周内86.6%的患者意识障碍和瘫痪减轻,第二周、第三周病情进一步好转,有部分病人因脱水剂减量致头痛、呕吐、瘫痪和意识... 目的:探讨半球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脑水肿临床的变化。方法:对75例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进行临床和CT观察。结果:术后一周内86.6%的患者意识障碍和瘫痪减轻,第二周、第三周病情进一步好转,有部分病人因脱水剂减量致头痛、呕吐、瘫痪和意识障碍加重,经脱水调整等治疗后好转,病情的完全稳定约需4周。CT检查:中线结构移位术后第一周平均6mm,第二周9mm,第三周6mm,第四周2mm,4周后大部分中线恢复正常。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可缓解局部压力,但脑水肿过程不可避免,大多持续2~3周后好转,需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球脑出血 微创清除术 脑水肿 观察 术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