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性光电器件发光层用ZnO微纳阵列/聚合物复合材料 被引量:5
1
作者 宋继中 贺英 +3 位作者 朱棣 陈杰 裴昌龙 王均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07-1213,共7页
采用简单的低温(温度未超过100°C)溶液法在具有较好柔韧度的基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衬底的铟锡氧化物(ITO)导电膜(PET/ITO)上成功制备了聚丙烯酰胺(PAM)修饰的ZnO微纳阵列.用X射线衍射(XRD)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ZnO微... 采用简单的低温(温度未超过100°C)溶液法在具有较好柔韧度的基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衬底的铟锡氧化物(ITO)导电膜(PET/ITO)上成功制备了聚丙烯酰胺(PAM)修饰的ZnO微纳阵列.用X射线衍射(XRD)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ZnO微纳阵列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nO阵列的平均直径为150nm,长度为3μm,端面具有六边形结构,沿[0001]方向择优生长,较好地垂直在PET/ITO上;探讨了ZnO微纳阵列在PAM存在下的形成机理以及所制备的ZnO阵列在柔性光电器件方面的应用;ZnO微纳阵列的光致发光(PL)性能表明,在没有PAM的存在下,具有蓝光(457nm)和绿光(530nm)缺陷发射峰,这可能是电子分别从扩展态锌间隙(Zni)到价带和从导带到锌位氧(OZn)的跃迁引起的,而在PAM存在下所制备的PAM/ZnO阵列仅仅在400nm处有一个发射峰,这是由于电子从Zni到价带的跃迁引起的.基于PAM/ZnO的柔性器件具有较好的二极管特性,表明其在柔性光电器件方面的应用极具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微纳阵列 发光机理 柔性光电器件 二极管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清IL-1β、IL-10及皮质醇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宋继中 王巧民 +3 位作者 吴正祥 郑帮海 贾勇 张明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5年第2期68-69,共2页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血清白介素 (IL)和皮质醇 (CO)浓度变化及它们在IBS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来源于门诊和住院IBS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清IL和CO浓度。结果 感染后IBS组IL -1β...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血清白介素 (IL)和皮质醇 (CO)浓度变化及它们在IBS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来源于门诊和住院IBS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清IL和CO浓度。结果 感染后IBS组IL -1β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非感染后组也高于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非感染后IBS组IL- 10较感染后组和对照组均显著升高 (P <0 .0 1) ,感染后组和对照组无差异。感染后组和非感染后组CO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5和P <0 .0 1)。结论 炎症因子和应激可能参与IBS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照组 感染后 IBS 血清 患者 IL-10 IL-1Β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黏膜神经肽和IL-1β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宋继中 王巧民 +1 位作者 丁西平 余跃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黏膜神经肽和IL-1β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黏膜标本取自21例IBS患者、17例正常人回盲部和乙状结肠,分别运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P、VIP和IL-1β,免疫组化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计算SP...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黏膜神经肽和IL-1β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黏膜标本取自21例IBS患者、17例正常人回盲部和乙状结肠,分别运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P、VIP和IL-1β,免疫组化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计算SP、VIP和IL-1β阳性面积和积分光密度值(IOD)。结果放免法检测IBS回盲部黏膜IL-1β、SP和VIP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乙状结肠黏膜SP和VIP含量也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乙状结肠黏膜IL-1β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盲部IL-1β和VIP存在直线相关性(r=0.75,P<0.01),IL-1β和SP无相关性(r=0.15,P>0.05)。免疫组化检测IBS回盲部和乙状结肠黏膜VIP阳性面积和积分光密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回盲部黏膜IL-1β阳性面积和积分光密度分别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0.05),而乙状结肠粘膜IL-1β较对照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盲部和乙状结肠粘膜SP阳性面积和积分光密度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光镜下可见SP、VIP和IL-1β特征性阳性反应部位。结论IBS回盲部黏膜IL-1β表达增高,存在炎症反应;SP、VIP参与IBS发病,VIP可能是IBS重要的标记物,参与免疫抑制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神经肽 白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与肠道免疫调节 被引量:4
4
作者 宋继中 王巧民 余跃 《胃肠病学》 2007年第11期704-706,共3页
淋巴组织、固有层和肠上皮散布的免疫效应细胞构成了肠道免疫调节网络,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起重要作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广泛分布于整个肠道免疫系统中,是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之一,参与免疫调节。由于DC在不同肠道部位、... 淋巴组织、固有层和肠上皮散布的免疫效应细胞构成了肠道免疫调节网络,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起重要作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广泛分布于整个肠道免疫系统中,是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之一,参与免疫调节。由于DC在不同肠道部位、不同成熟阶段、不同特异性亚型,产生不同的免疫调节功能,即免疫激活或免疫耐受,可能对炎症性肠病(IBD)和其他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淋巴集结 肠系膜淋巴结 T淋巴细胞 炎性肠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宋继中 王巧民 +1 位作者 丁西平 余跃 《安徽医学》 2007年第6期477-479,共3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表达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初发型、活动期UC住院患者89例为入选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p-ANCA;同时对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表达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初发型、活动期UC住院患者89例为入选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p-ANCA;同时对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指标进行统计。结果UC患者p-ANCA总体阳性率为30.34%,其中远端直肠炎11.43%,左半结肠炎24.24%,全结肠炎74.43%,轻度4.76%,中度38.71%,重度81.25%。重度UC患者PLT计数较中度和轻度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度和轻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LT、CRP、ESR三组之间皆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UC患者p-ANCA(+)Logistic回归协变量血小板计数、ESR和CRP的OR值分别1.173、2.40和0.51(P>0.05),无相关性。结论UC患者p-ANCA(+)表达率很低,不适宜临床筛查,但病情严重及病变部位广泛病人表达显著升高,p-ANCA(+)可能是U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判断病情,指导临床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血小板 C-反应蛋白 血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感染后肠功能紊乱树突状细胞及血管活性肠态受体的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宋继中 王巧民 +1 位作者 徐雪梅 周正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33-436,共4页
目的观察福氏志贺氏痢疾杆菌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大鼠,肠道黏膜树突状细胞(DC)表面分子CD11c与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血管活性肠态受体(VIPR)1、2表达及意义。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用福氏志贺氏痢疾杆菌灌胃... 目的观察福氏志贺氏痢疾杆菌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大鼠,肠道黏膜树突状细胞(DC)表面分子CD11c与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血管活性肠态受体(VIPR)1、2表达及意义。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用福氏志贺氏痢疾杆菌灌胃造感染后肠功能紊乱模型。行大鼠回肠末端和远端结肠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肠道黏膜表面分子CD11c、CD80、CD86及VIPR1和VIPR2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回肠末端和远端结肠的大体形态及组织学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回肠末端CD11c、CD80及CD86阳性表达面积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实验组大鼠远端结肠CD11c、CD80、CD86、VIPR2,以及回肠末端VIPR1、VIPR2阳性表达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大鼠,DC细胞可能参与远端结肠免疫激活,VIPR2对DC细胞免疫具有调节功能;回肠末端VIPR1、VIPR2在肠功能紊乱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功能紊乱 树突状细胞 血管活性肠态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食欲不振为首发症状的中老年患者187例病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宋继中 王巧民 +5 位作者 贾勇 吴正祥 张开光 余跃 丁西平 张明黎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98-599,共2页
目的了解以食欲不振为首发症状的中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在我院消化内科2003年2月至2007年11月住院治疗以食欲不振为首发症状187例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临床诊断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共计52例(27.8%),感染性疾病... 目的了解以食欲不振为首发症状的中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在我院消化内科2003年2月至2007年11月住院治疗以食欲不振为首发症状187例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临床诊断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共计52例(27.8%),感染性疾病患者共计49例(26.2%),良性胃病共计21例(16.6%);药物性肝损害、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占有不同比例。主要伴随症状有乏力、体质量下降、精神淡漠、低热,在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良性胃病三类疾病占比例分别为(75.0%、86.5%、23.1%、30.8%)、(46.9%、26.5%、53.1%、75.5%)、(29.0%、45.2%、22.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老年患者以食欲不振主诉就诊消化科较为常见,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远超过良性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食障碍 诊断 鉴别 流行病学研究 成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光电器件空穴注入层用聚苯胺/纳米ZnO复合材料的制备
8
作者 宋继中 贺英 +3 位作者 潘照东 裴昌龙 朱棣 陈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5-47,共3页
弱磁场(0.4 T)下,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重均分子量可达3×104的聚苯胺(PANI)及聚苯胺/纳米ZnO复合材料。UV-vis数据表明所制备的纳米ZnO的粒径约为3nm;FT-IR谱图表明纳米ZnO的加入使聚苯胺的特征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KH550改性纳米... 弱磁场(0.4 T)下,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重均分子量可达3×104的聚苯胺(PANI)及聚苯胺/纳米ZnO复合材料。UV-vis数据表明所制备的纳米ZnO的粒径约为3nm;FT-IR谱图表明纳米ZnO的加入使聚苯胺的特征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KH550改性纳米ZnO的引入显著地提高了PANI的导电性(220S/m)透光性(80%),表明PANI/纳米ZnO复合材料是作为柔性光电器件空穴注入层的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穴注入层 聚苯胺/纳米ZnO复合材料 原位聚合 透光率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9
作者 宋继中 王巧民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2004年第4期235-238,共4页
应激是许多疾病发生扣病情加重的共同病理生理学机制,任何躯体性刺激和心理性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程度都有可能引起应激反应。在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发病机制研究中发现,从中枢神经、内分泌到免疫系统等方面,应激在IBS发病中起着重... 应激是许多疾病发生扣病情加重的共同病理生理学机制,任何躯体性刺激和心理性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程度都有可能引起应激反应。在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发病机制研究中发现,从中枢神经、内分泌到免疫系统等方面,应激在IBS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肠易激综合征 病理生理学 肠道功能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精神心理因素对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以及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44
10
作者 王超 王巧民 +3 位作者 宋继中 解丽 员莎 李小萍 《胃肠病学》 2016年第1期34-38,共5页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但精神心理障碍对患者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探讨IBS患者精神心理因素对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以及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1月—2015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但精神心理障碍对患者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探讨IBS患者精神心理因素对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以及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1月—2015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IBS患者101例,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采用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估;采用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对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对患者精神心理因素、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以及症状严重程度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7.4%(58/101)的IBS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或)抑郁。101例患者IBS-QOL评分为73.28±12.79,其中以焦虑不安、忌食和健康忧虑影响最为严重。73.3%(74/101)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其中以日间功能障碍、睡眠质量和睡眠效率受损最为严重。101例患者中13例症状为轻度,63例为中度,25例为重度,IBS-SSS评分为253.00±72.58。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焦虑、抑郁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0.426,P<0.001;r=-0.501,P<0.001),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r=0.556,P=0.000;r=0.513,P=0.000),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231,P=0.020;r=0.357,P<0.001);生活质量与症状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417,P<0.001)。结论:IBS患者具有精神心理障碍以及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下降的表现,且精神心理障碍愈严重,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受损愈明显,IBS症状愈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生活质量 睡眠质量 症状严重程度 抑郁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期病变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业涛 张明黎 +3 位作者 张开光 宋继中 叶飞 王巧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7-139,共3页
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期病变的患者65例,其中64例成功切除,1例发生穿孔,60例整块切除,58例完整切除。术中发现卫星灶16例,术后病理较术前病理明显进展20例,其中发现早癌8例,术后狭窄4例。ESD是治疗食管早癌及癌... 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期病变的患者65例,其中64例成功切除,1例发生穿孔,60例整块切除,58例完整切除。术中发现卫星灶16例,术后病理较术前病理明显进展20例,其中发现早癌8例,术后狭窄4例。ESD是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期病变的微创、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能获得准确的病理资料,可更好地评估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癌 食管癌前期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卫星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目标菌群的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小萍 王巧民 +2 位作者 褚源 宋继中 沈佐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3-658,共6页
目的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的肠道菌群差异。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50例IBS-D患者及25例正常对照者粪便中长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脆弱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属的数量,并对各组的目... 目的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的肠道菌群差异。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50例IBS-D患者及25例正常对照者粪便中长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脆弱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属的数量,并对各组的目标菌群数量进行比较,计算肠道定值抗力,肠道定值抗力(CR)是指肠道内需氧的潜在致病菌群被肠道内源性厌氧菌抑制的能力,双歧杆菌数值与肠杆菌数值之比作为肠道微生物定值抗力的指标,即B/E值。结果与正常对照者比较,IBS-D患者粪便中大肠埃希菌、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明显增多(P<0.05),而乳酸及双歧杆菌属的数量明显减少(P<0.05),粪肠球菌、脆弱拟杆菌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BS-D患者B/E值<1,与正常对照者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 IBS-D患者肠道菌群平衡被打破,表现为B/E值降低,且粪便中肠杆菌及产气荚膜梭菌数量增加,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菌群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和癌前病变102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明黎 王业涛 +8 位作者 宋继中 吴正祥 贾勇 余跃 解丽 盛明伶 卫梅枝 王巧民 张开光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06-409,I0004,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3年经内镜、超声内镜检查发现的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102例,进行ESD治疗,完整剥离病变后送病理检查,所有病例术后1、3、6、12、24个月随访...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3年经内镜、超声内镜检查发现的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102例,进行ESD治疗,完整剥离病变后送病理检查,所有病例术后1、3、6、12、24个月随访。结果 99例病变一次性完整剥离,ESD完整剥离病变成功率97.1%(99/102)。ESD术中及术后出血各1例,出血率1.96%(2/102),穿孔6例,均在内镜下缝合,ESD穿孔率5.88%(6/102),穿孔成功修补率100%。经随访ESD术后复发率4.90%(5/102)。结论ESD能一次性完整剥离较大的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治疗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癌,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内窥镜检查 胃肠道 外科手术 微创性 癌前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治和随访 被引量:11
14
作者 常琳琳 张开光 +5 位作者 张明黎 宋继中 王业涛 王巧民 解丽 吴正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765-774,共10页
目的:随着各种消化内镜和薄层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等技术的临床广泛应用,消化道黏膜下病变(submucosal lesion,SML)的检出率越来越高.针对SML治疗的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外... 目的:随着各种消化内镜和薄层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等技术的临床广泛应用,消化道黏膜下病变(submucosal lesion,SML)的检出率越来越高.针对SML治疗的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外科手术数量越来越多.对于SML临床转归、ESD或外科手术的必要性及患者是否受益存在争论.本研究主要针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性质、生长速度、恶变可能及ESD或外科手术的必要性、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2004-01/2014-12经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诊断为消化道SML的19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超声内镜观察病变部位(食管、胃),病变大小,回声表现、来源等特征.根据黏膜下病变性质、大小、患者意愿等选择不同治疗方案.包括EUS的随访观察、内镜下治疗[ESD、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excavation,ESE)、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和外科手术(开放手术、胸腔镜腹腔镜)(内镜或外科手术的指证是病灶短期内明显增大或相关内镜或影像评估怀疑有恶变的可能或患者主观要求内镜或手术切除).随访记录病灶的大小变化、切除病变的性质、大小、来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出血、穿孔)、中转手术情况.结果:超声随访1135例SML患者(食道687例,胃448例),平均年龄50.7岁±10.3岁,男女比例为1.16∶1;食道SML初始病灶大小为:0.82 c m±0.24 c m,共计18例病灶随访过程中明显增大包括5例显著增大发生在6 mo内病理结果诊断为3例良性病变(固有肌层平滑肌瘤1例,囊肿2例)及两例恶性病变(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颗粒细胞瘤1例).胃SML初始病灶大小为:1.31 cm±0.44 cm,16例病灶明显增大,包括10例病灶明显增大,病理诊断为2例平滑肌瘤病灶增大发生于12 mo内,8例间质瘤.病灶增大均在6 mo内发生.内镜下手术患者668例(食道412例,胃256例),6例(4例ESE组,2例ESD组)于术中发生穿孔,2例(均为E S E组)于术中发生出血,2例病变未完整剥离,内镜下治疗成功率为98.5%.外科手术患者112例(食道19例,胃93例)两例(GIST及食道平滑肌肉瘤)发生迟发性出血,手术成功率为98.2%.食道SML中,平滑肌瘤占86.1%,GIST占4.9%,囊肿占3%.胃S M L中,G I S T占48.1%,平滑肌瘤占24.9%,异位胰腺占17.3%,囊肿占3.4%,脂肪瘤占2.6%.结论:不论食管还是胃部黏膜下瘤,病灶的显著增大多发生于初次随访后6 mo内,6 mo后变化不明显.食管黏膜下肿瘤以平滑肌瘤为主,间质瘤少见,生长迅速的病灶及恶性病变罕见,食管病变无论外科手术或ESD术创伤及经济代价较大,不建议常规施行.胃部黏膜下病灶以间质瘤多见,迅速生长病灶较食管增多,建议12 mo内随访期间对生长迅速病灶施行ESD或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黏膜下病变 超声内镜 随访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与抑郁症关系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周政 王巧民 宋继中 《安徽医药》 CAS 2009年第3期337-339,共3页
近年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倍受医学界关注,关于肠易激综合征与抑郁的关系研究越来越多,本文阐述伴抑郁障碍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特点,抑郁影响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的可能机制,对抗抑郁药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作用可能机理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抑郁 临床研究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束缚应激诱导肠功能紊乱大鼠肠黏膜屏障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代子艳 王巧民 +3 位作者 徐雪梅 宋继中 姜道亮 周政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建立冷-束缚应激(CRS)诱导肠功能紊乱大鼠模型,探讨肠黏膜屏障变化在肠功能紊乱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个月龄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采用寒冷加束缚为应激源实施干预,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实... 目的建立冷-束缚应激(CRS)诱导肠功能紊乱大鼠模型,探讨肠黏膜屏障变化在肠功能紊乱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个月龄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采用寒冷加束缚为应激源实施干预,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实验期间观察两组大鼠粪便性状,应用Bristol分型进行评分,通过直结肠扩张(CRD)实验测定内脏敏感性,取大鼠远端结肠及回肠黏膜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两组大鼠5 h尿液中乳果糖(L)与甘露醇(M)排泄率(L/M)比值,反映肠黏膜屏障的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粪便多为软的团块状或泥浆样,对照组多为柔软的香肠状或团块状,两组大鼠Bristol分型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初始感觉阈值、疼痛感觉阈值、最大耐受阈值分别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肠黏膜病理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大鼠5 h尿液中L与M排泄率比值(L/M)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结论肠功能紊乱大鼠肠黏膜通透性增大,肠黏膜屏障受损可能与肠功能紊乱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动物模型 肠黏膜通透性 肠功能紊乱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项探索性的评分系统:评价食管异物能否在胃镜下顺利取出 被引量:2
17
作者 虞文永 丁西平 +3 位作者 张开光 张明黎 宋继中 叶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56-1659,共4页
回顾162例以胃镜前端加装透明帽方式行食管异物内镜下取出成功和失败的病例,通过详细地分析临床资料结合严谨的统计学处理,最终以胃镜方式、异物种类、异物大小为赋值基础,建立可操作的评分系统,评价食管异物能否在胃镜下顺利取出。将... 回顾162例以胃镜前端加装透明帽方式行食管异物内镜下取出成功和失败的病例,通过详细地分析临床资料结合严谨的统计学处理,最终以胃镜方式、异物种类、异物大小为赋值基础,建立可操作的评分系统,评价食管异物能否在胃镜下顺利取出。将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进行检验,预测的准确率为91.4%,反过来说明此评分系统的准确性。该项食管异物内镜下取出术前的评分系统,可以很好地预测异物是否能在胃镜下顺利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分系统 评价 食管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氏志贺菌感染后大鼠肠功能紊乱模型建立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雪梅 王巧民 +1 位作者 宋继中 代子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建立福氏志贺菌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大鼠模型。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5×109cfu/mL 4型福氏志贺菌2 mL灌胃,对照组大鼠予2 mL生理盐水灌胃。于灌胃后每日观察大鼠大便的性状,大便性状分级采用Br... 目的建立福氏志贺菌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大鼠模型。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5×109cfu/mL 4型福氏志贺菌2 mL灌胃,对照组大鼠予2 mL生理盐水灌胃。于灌胃后每日观察大鼠大便的性状,大便性状分级采用Bristol大便分级法。并于第1天、第3天、第14天、第21天行大便培养。并于第21天、42天和63天给大鼠行直结肠球囊扩张(CRD)观察其腹部回撤反射(AWR)评分来反映大鼠的内脏敏感性。上述实验结束后将所有大鼠处死,取末端回肠及近端结肠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炎症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性状改变在第3~4天最为明显,Bristol分级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大鼠在感染后第1天及第3天大便培养出致病菌,在第14天及第21天大便培养均为阴性。在感染后第21天、42天、63天测得AWR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炎症。结论采用福氏志贺菌灌胃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感染后大鼠肠功能紊乱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肠功能紊乱 动物模型 内脏敏感性 肠易激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肠道DCs及相关细胞因子在冷-束缚应激诱导肠功能紊乱后的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姜道亮 王巧民 +3 位作者 宋继中 周政 徐雪梅 代子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了解肠道表面树突状细胞(DCs)及炎症细胞因子VIP、IL-1β在肠功能紊乱时的表达,以及外周血中VIP、IL-1β的表达,探讨大鼠肠道免疫耐受的变化.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冷-束缚应激动物模型.将大鼠处死后,... 目的:了解肠道表面树突状细胞(DCs)及炎症细胞因子VIP、IL-1β在肠功能紊乱时的表达,以及外周血中VIP、IL-1β的表达,探讨大鼠肠道免疫耐受的变化.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冷-束缚应激动物模型.将大鼠处死后,取大鼠回肠末端、远端结肠各长约2cm的肠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肠道表面CD11c、VIP、IL-1β的表达,留取腹主动脉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清中VIP、IL-1β的表达.结果:在回肠末端,实验组大鼠CD11c的表达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性;实验组大鼠VIP、IL-1β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177.67±35.44vs92.64±22.19,359.56±45.48vs216.46±41.56,均P<0.05).并且VIP的表达与IL-1β呈正相关(r=0.78,P<0.01).在远端结肠,实验组大鼠CD11c、IL-1β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性;而实验组大鼠远端结肠VIP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380.15±33.24vs254.04±40.53,P<0.05);在外周血中,与对照组相比较,VIP、IL-1β表达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149.03ng/L±56.82ng/Lvs104.24ng/L±39.03ng/L,8.82ng/L±3.91ng/Lvs5.49ng/L±3.79ng/L,P<0.05).结论:冷-束缚应激后肠功能紊乱大鼠中,末端回肠和远端结肠黏膜存在轻度的炎症反应,DCs尚不能解释肠功能紊乱后肠道存在轻度炎症反应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树突状细胞 肠功能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大鼠肠道DCs和细胞因子IL-1β、IL-4的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政 王巧民 宋继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建立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大鼠模型,探讨大鼠肠道免疫耐受功能变化。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用福氏志贺痢疾杆菌灌胃制造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大鼠模型。然后评价两组大鼠回肠末端和远端结肠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 目的建立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大鼠模型,探讨大鼠肠道免疫耐受功能变化。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用福氏志贺痢疾杆菌灌胃制造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大鼠模型。然后评价两组大鼠回肠末端和远端结肠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免疫组化检测肠道表面分子CD11c与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检测IL-1β、IL-4表达。结果建立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大鼠模型后,免疫组化示实验组大鼠远端结肠CD11c、CD80、CD86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且回肠末端和远端结肠IL-1β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大鼠肠道局部免疫耐受功能降低,影响肠道促炎因子与抑炎因子表达失衡,使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CD11c 抗原 CD80 抗原 CD86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