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猫乳腺肿瘤的化疗 被引量:1
1
作者 宋筱瑜 林德贵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化疗 淋巴细胞 发病率 转移性 淋巴结 皮肤癌 发生率 细胞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硒化合物联合医用长春新碱应用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机制
2
作者 宋筱瑜 林德贵 +1 位作者 王雷 王金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18,共5页
为寻找医治艾氏腹水癌的新型制剂,并评价药效,对小鼠腹腔注射肿瘤细胞,建立荷艾氏腹水癌细胞(EAC)的小鼠模型;并于接种后第7天开始用抗癌药,观察荷瘤小鼠(接种EAC后产生血性腹水的小鼠)的生存周期,通过对动物体内抗氧化水平指标(SOD、GS... 为寻找医治艾氏腹水癌的新型制剂,并评价药效,对小鼠腹腔注射肿瘤细胞,建立荷艾氏腹水癌细胞(EAC)的小鼠模型;并于接种后第7天开始用抗癌药,观察荷瘤小鼠(接种EAC后产生血性腹水的小鼠)的生存周期,通过对动物体内抗氧化水平指标(SOD、GSH、MDA)的检测,判定硒化合物的保护作用;用流式细胞术及对细胞进行DNA梯检测,评估药物对肿瘤细胞调亡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硒化合物,尤其是有机硒化合物,甲基硒代半胱氨酸(SeMC)与抗癌药长春新碱联合应用可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延长、机体的抗氧化水平升高及肿瘤细胞凋亡率增多,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研究认为,含硒化合物与医用长春新碱联用对荷瘤小鼠的保护性,主要是出于硒的抗氧化能力,以及使长春新碱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新碱 小鼠模型 艾氏腹水癌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食品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3
作者 董庆利 王海梅 +4 位作者 Pradeep K MALAKAR 刘箐 宋筱瑜 田明胜 陆冉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21-229,共9页
近10余年来,我国政府重视食品安全并逐渐加强风险分析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根据历年来国家卫生与计生委的统计数据,表明由致病微生物导致的食物中毒发病率一直高于其他危害。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风险是全球性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 近10余年来,我国政府重视食品安全并逐渐加强风险分析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根据历年来国家卫生与计生委的统计数据,表明由致病微生物导致的食物中毒发病率一直高于其他危害。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风险是全球性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情况更为严峻,因此加强我国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以减少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国家层面上势在必行。特别是2009年我国颁布实施《食品安全法》和2011年成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China National Center for Food Safety Risk Assessment,CFSA)以来,已有不少针对国内具体食品致病菌情况开展的食品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 microbial risk assessment,QMRA)研究。本文对2000年至今我国已开展的QMRA研究,包括涉及的食品、致病菌、微生物预测模型、剂量-效应模型等进行详细综述。同时指出我国开展QMRA面临的技术性难题及解决方法,并对采用QMRA结果用于构建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和食品安全目标(food safety objective,FSO)以及执行目标(performance objective,PO)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建议加强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的互动交流、进一步完善风险监测、微生物限量制定和国际合作,在完善实施指南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具体国情开展更多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QMRA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 致病菌 预测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结芽孢杆菌GBI-30,6086的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晔茹 宋筱瑜 +3 位作者 高芃 徐海滨 李宁 朱江辉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16年第6期7-11,共5页
对凝结芽孢杆菌GBI-30,6086的食用安全性进行探讨。根据凝结芽孢杆菌GBI-30,6086的毒理学、耐药性和产毒能力、食用和使用情况等数据,考虑其推荐使用量和我国人群的消费水平,对其食用健康风险进行安全性评估。已有研究未观察到凝结芽孢... 对凝结芽孢杆菌GBI-30,6086的食用安全性进行探讨。根据凝结芽孢杆菌GBI-30,6086的毒理学、耐药性和产毒能力、食用和使用情况等数据,考虑其推荐使用量和我国人群的消费水平,对其食用健康风险进行安全性评估。已有研究未观察到凝结芽孢杆菌GBI-30,6086具有毒性、耐药性和产毒能力,临床实验未见不良临床反应报告。将中国2002年居民的食物摄入量转换为食物摄取份数(25.38份),凝结芽孢杆菌GBI-30,6086在其推荐剂量下,预估摄入量为5.1×1010CFU/d,小于每日可接受摄入量(ADI)值(8.0×1010CFU/d)。在其推荐剂量下,凝结芽孢杆菌GBI-30,6086对健康产生潜在影响的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芽孢杆菌 安全性评估 膳食暴露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硒化合物对小鼠抗氧化性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金秋 林德贵 +2 位作者 王雷 宋筱瑜 韩春杨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73-1376,共4页
为研究硒化合物对小鼠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将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辐射组、高剂量和低剂量亚硒酸钠(Na2SeO3)组,高剂量和低剂量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SeC)组,每组10只。每天灌胃给药0.3mL,前2组灌服等体积的蒸馏水,2个Na2SeO... 为研究硒化合物对小鼠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将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辐射组、高剂量和低剂量亚硒酸钠(Na2SeO3)组,高剂量和低剂量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SeC)组,每组10只。每天灌胃给药0.3mL,前2组灌服等体积的蒸馏水,2个Na2SeO3组分别按Se含量20、10μg/mL灌胃给予Na2SeO3,2个MSeC组分别按Se含量20、10μg/mL灌胃给予MSeC,连续14 d。灌胃7 d后,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小鼠进行一次总剂量为4.5 Gy的全身辐射,建立小鼠氧化性损伤模型。测定有关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辐射后第3天接受辐射各组小鼠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明显下降;辐射组和高、低剂量Na2SeO3组在辐射后第6天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继续下降,而灌服MSeC的2组稳定上升;辐射组GSH-Px、SOD活性、GSH水平下降,MDA水平升高,补硒各组的各项指标与单纯辐射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补硒各组的脾脏指数(SI)和胸腺指数(TI)均与辐射组差异显著。可见辐射会导致小鼠抗氧化能力下降,含硒化合物,尤其是有机硒化合物MSeC有抗氧化损伤的作用,且安全剂量范围内的高剂量组的保护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硒化合物 抗氧化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VEGF蛋白表达与犬乳腺肿瘤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邱昌伟 林德贵 +2 位作者 陈双燕 宋筱瑜 王金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9,共5页
为探讨犬的乳腺肿瘤组织中PTEN和VEGF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关系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了32例乳腺肿瘤组织及6例正常乳腺组织中上述2种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1)PTEN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和良性乳腺肿瘤高表达率为100%... 为探讨犬的乳腺肿瘤组织中PTEN和VEGF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关系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了32例乳腺肿瘤组织及6例正常乳腺组织中上述2种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1)PTEN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和良性乳腺肿瘤高表达率为100%,在恶性乳腺肿瘤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67%(8/12),两者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乳腺肿瘤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与犬的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有关(P<0.01)。2)VEGF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中高表达率为33.3%(2/6),在乳腺肿瘤组织中高表达率为78%(25/32),两者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乳腺肿瘤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与患病犬的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联合检测PTEN、VEGF表达可作为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PTEN蛋白 VEGF蛋白 临床病理学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犬乳腺肿瘤组织VEGF-C基因的定量检测研究
7
作者 邱昌伟 王亨 +3 位作者 陈双燕 林德贵 宋筱瑜 王金秋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11-15,共5页
运用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了38例犬乳腺肿瘤病例(包括15例良性乳腺肿瘤和23例恶性乳腺肿瘤)、4例正常乳腺组织.结果表明:在犬恶性乳腺肿瘤组织中,VEGF-C表达量明显高于良性乳腺肿瘤和正常乳腺组织,两者差异极显著(P<0.001);在伴有淋... 运用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了38例犬乳腺肿瘤病例(包括15例良性乳腺肿瘤和23例恶性乳腺肿瘤)、4例正常乳腺组织.结果表明:在犬恶性乳腺肿瘤组织中,VEGF-C表达量明显高于良性乳腺肿瘤和正常乳腺组织,两者差异极显著(P<0.001);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犬乳腺癌组织中,VEGF-C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没有发现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但VEGF-C的表达量与肿瘤的大小和发病动物年龄无关.由此表明,VEGF-C在犬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远高于其在正常乳腺和良性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且与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相关,因此VEGF-C有可能作为乳腺癌转移、复发的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肉皮生长因子 MRNA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板材质对单增李斯特菌在生熟食品间交叉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董庆利 陆冉冉 +3 位作者 汪雯 刘阳泰 宋筱瑜 刘箐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7-213,共7页
为定量分析生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在不同材质案板上的交叉污染水平,将1 m L单增李斯特菌初始菌悬液接种于卤猪舌中,模拟食品制备过程,在案板上先后对卤猪舌和生黄瓜进行切片处理,同时,设定4种常见场景,分别测定不同场景下单增李斯特菌... 为定量分析生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在不同材质案板上的交叉污染水平,将1 m L单增李斯特菌初始菌悬液接种于卤猪舌中,模拟食品制备过程,在案板上先后对卤猪舌和生黄瓜进行切片处理,同时,设定4种常见场景,分别测定不同场景下单增李斯特菌从卤猪舌到案板以及案板到生黄瓜的转移率。此外,构建厨房模拟环境下食物经不同操作方式的暴露评估模型,比较消费者食用不同材质案板处理过的污染单增李斯特菌的生熟食品后发病率的大小。结果表明:不同场景下转移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且不同材质案板同场景下转移率差异显著(P<0.05)。通过暴露模型证实,食用交叉污染的熟肉制品和生鲜蔬菜存在一定风险,且木质案板风险显著高于塑料和不锈钢案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板材质 单增李斯特菌 转移率 交叉污染 暴露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钠对肉及肉制品防腐保鲜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9
作者 张文敏 董庆利 +1 位作者 宋筱瑜 刘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5-240,共6页
乳酸钠是一种天然、无毒、无甜度、低热量的食品防腐剂。由于我国冷藏运输各环节比较薄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肉及肉制品的流通,因此添加无害添加剂处理以延长其货架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乳酸钠的抑菌机理、乳酸钠和其他防腐措... 乳酸钠是一种天然、无毒、无甜度、低热量的食品防腐剂。由于我国冷藏运输各环节比较薄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肉及肉制品的流通,因此添加无害添加剂处理以延长其货架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乳酸钠的抑菌机理、乳酸钠和其他防腐措施联用对防腐保鲜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综述,并指出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是将乳酸钠与物理作用联用以延长食品货架期,将乳酸钠整合在预测模型中预测腐败菌的生长或失活,进而对肉及肉制品腐败程度进行实时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钠 防腐剂 肉及肉制品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FSO值确定 被引量:6
10
作者 董庆利 郑丽敏 +1 位作者 宋筱瑜 刘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3-197,共5页
食品安全目标(FSO)值的设定是进行食品致病菌风险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文对FSO的基本概念和实施进行了介绍,对比了传统的和以FSO为基础的2种风险管理措施,综述了国际上主要国家和地区对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限量标准要求,并在此... 食品安全目标(FSO)值的设定是进行食品致病菌风险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文对FSO的基本概念和实施进行了介绍,对比了传统的和以FSO为基础的2种风险管理措施,综述了国际上主要国家和地区对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限量标准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限量标准,结合指数型剂量效应模型,推测了某市易感人群因摄入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导致的病例数,由此建议我国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FSO值为2(lgCFU/g),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限量标准可定为100 CF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即食食品 风险管理 食品安全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材质砧板对卤猪舌中单增李斯特菌到黄瓜转移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筱瑜 陆冉冉 +2 位作者 汪雯 董庆利 刘箐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16年第6期1-6,共6页
为探究不同材质砧板对卤猪舌中单增李斯特菌到黄瓜转移率的影响,选定木质、塑料和不锈钢为材质研究对象,根据消费者生活习惯设定砧板放置时间0、6和18 h,按照文献调研结果设定4种常见的场景,模拟家庭厨房食品制备过程,测定单增李斯特菌... 为探究不同材质砧板对卤猪舌中单增李斯特菌到黄瓜转移率的影响,选定木质、塑料和不锈钢为材质研究对象,根据消费者生活习惯设定砧板放置时间0、6和18 h,按照文献调研结果设定4种常见的场景,模拟家庭厨房食品制备过程,测定单增李斯特菌在卤猪舌、砧板和黄瓜之间的污染水平。同时,6和18 h后切黄瓜的试验中,通过结晶紫染色与显微镜观测,分析不同材质砧板上单增李斯特菌的生物菌膜形成情况。结果表明:4种场景下,砧板到黄瓜的转移率变化趋势相似,即同种材质砧板场景1、2、3和4呈现依次递减的趋势;不同材质砧板同种场景下,木质砧板到黄瓜的转移率较高,塑料和不锈钢砧板的转移率近似。此外,6和18 h单增李斯特菌膜并未形成,即短时间内散状的菌落个体无法繁殖成环状的菌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砧板 交叉污染 转移率 菌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厨房中食源性致病菌交叉污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海梅 董庆利 +1 位作者 朱江辉 宋筱瑜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4年第6期16-21,共6页
食物制备过程中致病菌的交叉污染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厨房中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交叉污染的类别和来源、影响因素及交叉污染对食源性疾病的影响及交叉污染模型等进行了详细综述。厨房中致病菌从被污染介质... 食物制备过程中致病菌的交叉污染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厨房中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交叉污染的类别和来源、影响因素及交叉污染对食源性疾病的影响及交叉污染模型等进行了详细综述。厨房中致病菌从被污染介质等到即食食品的转移对食品安全性至关重要,将表征此定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入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体系可增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从而为风险控制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菌 交叉污染 食源性疾病 交叉污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猪肉阴性样品中气单胞菌概率分布的影响与优选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庆利 宋筱瑜 +1 位作者 丁甜 刘箐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16年第2期64-69,共6页
探讨不同阴性样品中致病菌污染水平对定量风险评估结果的影响。以冷却猪肉中气单胞菌定量暴露评估为例,设定阴性样品中致病菌为零值和最大值(检测限)2种极端场景,由此预测冷却猪肉中因气单胞菌导致食物中毒的概率分别为33.6%和69.3%,显... 探讨不同阴性样品中致病菌污染水平对定量风险评估结果的影响。以冷却猪肉中气单胞菌定量暴露评估为例,设定阴性样品中致病菌为零值和最大值(检测限)2种极端场景,由此预测冷却猪肉中因气单胞菌导致食物中毒的概率分别为33.6%和69.3%,显著高于根据Jarvis经典公式模拟阴性样品的结果(22.1%,P<0.01)。同时,应用赤池信息量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和卡方检验(X2)等评价参数,对阴性样品污染水平的不同连续型概率分布进行了比较,表明上述两种极端场景下应用指数分布最优,AIC分别为-41.24和-135.62,低于逻辑、正态、三角、均匀分布等结果,但与离散型概率分布预测食物中毒概率的差异不显著。建议今后的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研究中,必须考虑阴性样品中致病菌的存在,并应选择合适的概率分布用以描述阴性样品中致病菌的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性样品 气单胞菌 概率分布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饮厨房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分布特征及风险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骏 王晔茹 +1 位作者 诸寅 宋筱瑜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18年第4期99-102,共4页
为了解餐饮厨房中自制即食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状况及厨房内各媒介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分布特征,并据此分析餐饮厨房中导致即食食品发生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可能高风险点,在我国3个省份的29个餐饮厨房中采集环境样本及厨房自制餐饮即食食... 为了解餐饮厨房中自制即食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状况及厨房内各媒介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分布特征,并据此分析餐饮厨房中导致即食食品发生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可能高风险点,在我国3个省份的29个餐饮厨房中采集环境样本及厨房自制餐饮即食食品1 455份进行单增李斯特菌检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探寻餐饮厨房自制即食食品污染与环境暴露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餐饮厨房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广泛存在,自制即食食品、食品原料与环境样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无差异。针对单增李斯特菌的监测,应关注餐饮环节的污染,凉菜间的冰箱可能成为导致餐饮厨房自制即食食品被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厨房 即食食品 单增李斯特菌 冷菜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婴幼儿配方粉中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暴露评估模型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晔茹 诸寅 +2 位作者 宋筱瑜 蔡强 李骏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18年第3期102-106,共5页
探索适用于我国婴幼儿配方粉(PIF)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定量暴露评估模型,并估计风险水平。基于我国零售阶段婴幼儿配方粉中蜡样芽孢杆菌定量监测数据以及婴幼儿家庭喂养习惯调查结果,采用婴幼儿配方粉中蜡样芽孢杆菌的微生物预测模型。... 探索适用于我国婴幼儿配方粉(PIF)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定量暴露评估模型,并估计风险水平。基于我国零售阶段婴幼儿配方粉中蜡样芽孢杆菌定量监测数据以及婴幼儿家庭喂养习惯调查结果,采用婴幼儿配方粉中蜡样芽孢杆菌的微生物预测模型。本研究构建了从零售到喂养阶段婴幼儿配方粉中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暴露评估模型,模型估计在婴幼儿最终摄入0.6%的婴幼儿配方粉溶液时,含有高于105CFU/m L的蜡样芽孢杆菌量。研究结果证明,构建的模型适用于我国婴幼儿配方粉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模型 暴露评估 婴幼儿配方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非感染性脑膜脑脊髓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对1962~2008年间457个发表病例的综述
16
作者 Nicolas 宋筱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1-181,共1页
非感染性脑膜脑脊髓炎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因为特异性诊断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在不能进行精确诊断的情况下,临床上常称该病为"不明原因的脑膜脑脊髓炎"(MUO)。本研究就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病例所发... 非感染性脑膜脑脊髓炎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因为特异性诊断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在不能进行精确诊断的情况下,临床上常称该病为"不明原因的脑膜脑脊髓炎"(MUO)。本研究就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病例所发表数据(肉芽肿性脑膜脑脊髓炎和坏死性脑炎)与临床上收集到所简单定义的MUO病例进行了比较。小体型、中年母犬最易发生各种类型的非感染性脑膜脑脊髓炎,但对这些疾病的诊断参数有部分重叠现象。将来的临床试验应前瞻性比较2种或2种以上的随机治疗效果,并包含试验前的预测。本研究提供了基本的背景信息证实病例选择仅依靠临床表现,而不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活组织检查,包含尽可能多的病例但尽量减少病例之间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脑膜脑脊髓炎 坏死性脑炎 不明原因的脑膜脑脊髓炎 MUO 临床试验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经试验感染野生型蓝舌病毒血清8型后的胎盘和口腔传播能力研究
17
作者 Anoek 宋筱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18,共1页
本研究探讨了牛野生型蓝舌病毒血清8型(BTV-8)的垂直传播能力。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例经胎盘传播感染了BTV-8的牛及另一例经口腔感染BTV-8的牛。对15头经产奶牛中的7头在怀孕8月龄时经试验感染BTV-8后,每头新生犊牛在初乳前均通过反转录实... 本研究探讨了牛野生型蓝舌病毒血清8型(BTV-8)的垂直传播能力。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例经胎盘传播感染了BTV-8的牛及另一例经口腔感染BTV-8的牛。对15头经产奶牛中的7头在怀孕8月龄时经试验感染BTV-8后,每头新生犊牛在初乳前均通过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有无经胎盘传播的BTV。对未经胎盘传播感染该病的犊牛,喂给感染母牛或虽未感染却曾输入含BTV-8病毒血液母牛的初乳。其中1头感染母牛所产犊牛经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为阳性,BTV特异性抗体检测为阴性,并在其血液中分离到BTV病毒。该牛出生后便伴有典型的蓝舌病症状,且仅存活2 d。尸检组织悬液经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也为阳性。喂给感染母牛初乳的7头犊牛,无1头发生感染。喂给虽未感染却曾输入含BTV病毒血液母牛初乳的6头犊牛中,其中1头在产后第8天的检测中呈现PCR结果阳性,27 d后发生血清转换,PCR检测和抗体检测在整个试验期(即产后70 d内)始终为阳性。该研究结果表明,在牛怀孕后期胎盘传播以及新生牛通过口腔感染BTV-8在试验条件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 胎盘和口腔传播 怀孕牛 垂直传播 怀孕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促分裂素活化激酶(MAPK)是马中性粒细胞趋化游走的关键
18
作者 Rachael 宋筱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26,共1页
马的足板层组织正常并不含有中性粒细胞,且与马的其他组织相比含有非常少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因此该组织易受到进入其中的中性粒细胞所产生的反应性氧族侵袭。在急性足板层炎临床进展期,感染足部的病理学变化包括基底膜的破坏,中性粒细... 马的足板层组织正常并不含有中性粒细胞,且与马的其他组织相比含有非常少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因此该组织易受到进入其中的中性粒细胞所产生的反应性氧族侵袭。在急性足板层炎临床进展期,感染足部的病理学变化包括基底膜的破坏,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以及足板层静脉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的积聚,使得中性粒细胞对于该病的病生理发展变得尤为明显。本研究的目的是揭示p38促分裂素活化激酶(MAPK)在马粒细胞趋化游走中的作用,从而找到治疗靶点,并可减少急性足板层炎时中性粒细胞进入导致的足板层损伤。研究发现内源性的化学趋化物LTB4能短暂激活p38 MAPK,并能诱导马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使用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可减少LTB4诱导的趋化游走并呈剂量相关性,其中半数有效浓度为2.8 mmol/L。然后研究了SB203580能减少趋化游走的可能机制。研究发现使用10 mmol/L SB203580抑制p38 MAPK可破坏中性粒细胞受LTB4和PAF刺激后的极化分裂能力。相比而言,p38 MAPK在化学趋化物或PKC诱导的β2整合素依赖性吸附或化学趋化物诱导上调表达表面β2整合素中并不是必需的,但对于TNFα诱导的吸附是必需的。这些发现证实了p38 MAPK在马中性粒细胞趋化游走中的功能,表明抑制p38 MAPK可减少急性足板层炎时马足板层中性粒细胞炎性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其它动物 炎性反应 足板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误食金属锌后的初期抗酸治疗
19
作者 vander Merwe D 宋筱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7-177,共1页
由于误食1982年后版的美国一分硬币造成犬的锌中毒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伴有典型的胃肠道症状,溶血性贫血,胰腺炎及肾衰。根据热动力学定律,HCl和金属锌的化学反应速率跟pH有关,可产生可溶性的锌离子。但是,pH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显然与... 由于误食1982年后版的美国一分硬币造成犬的锌中毒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伴有典型的胃肠道症状,溶血性贫血,胰腺炎及肾衰。根据热动力学定律,HCl和金属锌的化学反应速率跟pH有关,可产生可溶性的锌离子。但是,pH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显然与近年来兽医毒理学相关报道不提倡在犬误食锌早期服用抗酸药相悖。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来证明锌的溶解度与pH之间的相关程度是有临床价值的,利用抗酸药有利于防止误食金属锌的犬发生锌中毒。锌的溶解度与pH之间呈指数相关性,表明临床上通过对犬使用抗酸药使胃内pH升高可显著影响锌的吸收率。这些数据表明,犬误食锌后在初期是可以使用抗酸药进行治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锌 抗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12省市部分食品中硼本底含量调查及居民摄入量初估 被引量:35
20
作者 宋筱瑜 李凤琴 +5 位作者 刘兆平 张磊 朱江辉 严卫星 李宁 陈君石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1-433,共3页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食品中硼的本底含量及居民膳食硼的摄入情况。方法 2010年在全国12个省市采集谷物类、肉类及水果类食品样品1035份,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检测样品中硼含量。结合2002年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对中国城...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食品中硼的本底含量及居民膳食硼的摄入情况。方法 2010年在全国12个省市采集谷物类、肉类及水果类食品样品1035份,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检测样品中硼含量。结合2002年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对中国城乡居民硼的平均摄入量进行初步估计。结果在所检测的食品类别中,大豆是硼含量最高的食品,其本底含量为39.46mg/kg,其次是水果和猪肉,本底含量在4~7mg/kg之间,牛羊肉以及粮谷类的大米和小麦中硼含量较低,本底含量不超过4mg/kg。初步估计了我国城乡居民膳食日均硼的摄入量为1.62mg,大米是膳食硼的主要来源。结论不同类别食品含硼量差异较大,大豆是富硼食品。若无违法添加情况,中国居民膳食硼摄入量处于安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本底值 摄入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