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宋炳辉教授致辞 |
宋炳辉
|
《都市文化研究》
|
2022 |
0 |
|
2
|
文学媒质的变化与当代文学的转型 |
宋炳辉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7
|
|
3
|
外来启迪与本土发生:译介学理论的中国语境及其意义 |
宋炳辉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7
|
|
4
|
王安忆的世界文学视野及其小说观念 |
宋炳辉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5
|
开放的经典教育与新世纪文学生态 |
宋炳辉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6
|
新文科时代如何文学?——兼及莫莱蒂的“远读”理论 |
宋炳辉
|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 |
7
|
|
7
|
30年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综述 |
宋炳辉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8
|
比较文学视野:学科边界的相对性与文学系统的多元谱系 |
宋炳辉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9
|
陈众议的学术视野与文化关怀 |
宋炳辉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0
|
论作为文学史叙述对象的中国现代翻译文学 |
宋炳辉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1
|
贾植芳先生的人格精神及其学术贡献--以其翻译实践为重点 |
宋炳辉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2
|
弱势民族文学的影响接受与中国文学的主体建立——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一个侧面 |
宋炳辉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3
|
民族意识与世界意识的纠缠--从泰戈尔在中国的接受看20世纪文学思潮的一个侧面 |
宋炳辉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4
|
汉语资源的清理与现代翻译文学 |
宋炳辉
|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1
|
|
15
|
论中外文化交往中的世界语运动 |
宋炳辉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
16
|
还原具体历史情境 拓展社团研究空间——评《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史》研究书系 |
宋炳辉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7
|
季进的才情与学术个性 |
宋炳辉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8
|
所有的一切,都从写实开始 |
宋炳辉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9
|
南欧经典文学在当代中国的译介 |
宋炳辉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20
|
短篇叙述中的当代现实及其话语的力量──林建法编《二〇一三年中国最佳短篇小说》1序 |
宋炳辉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