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炳辉教授致辞
1
作者 宋炳辉 《都市文化研究》 2022年第1期394-395,共2页
各位先生、女士,上午好!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缅怀尊敬的郑克鲁先生,是非常有意义的。刚刚陈恒教授提出的“郑克鲁现象”,是值得我们后辈学人,包括我们所有从事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人应该进一步思考的。我认识郑先生还是比较晚的。最早知... 各位先生、女士,上午好!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缅怀尊敬的郑克鲁先生,是非常有意义的。刚刚陈恒教授提出的“郑克鲁现象”,是值得我们后辈学人,包括我们所有从事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人应该进一步思考的。我认识郑先生还是比较晚的。最早知晓郑先生的名字,是1982年进大学的时候,当时我在复旦大学门口的新华书店,看到刚出版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如获至宝,出一本买一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科学研究 郑先生 一本 新华书店 复旦大学 现代派
原文传递
文学媒质的变化与当代文学的转型 被引量:7
2
作者 宋炳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1-68,共8页
关键词 文学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 时代 文学语言 时期 接受者 传播 甲骨 金石 竹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启迪与本土发生:译介学理论的中国语境及其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宋炳辉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3-107,共5页
从学术史角度考察译介学理论的发生,进而观察其与时代文化和学术语境的关系,是理解其核心内涵和阐释潜力的一个重要维度。译介学理论之所以在20世纪末的汉语学术中生成并引起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既是中外理论汇通激发的结果,是中国近代以... 从学术史角度考察译介学理论的发生,进而观察其与时代文化和学术语境的关系,是理解其核心内涵和阐释潜力的一个重要维度。译介学理论之所以在20世纪末的汉语学术中生成并引起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既是中外理论汇通激发的结果,是中国近代以来大量译入实践的意义被重新凸显的结果,也是多学科理论不断更新、视野不断拓展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译介学既是个体理论事件,也是中国翻译研究学术史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这两个不同层面观察译介学的发生可以进一步体现它的特点和针对性,显示其在汉语学术中的多学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介学理论 发生语境 多学科意义 学术史
原文传递
王安忆的世界文学视野及其小说观念 被引量:4
4
作者 宋炳辉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4-100,共7页
关键词 小说观念 王安忆 世界文学 创作历程 文体风格 叙述方式 外国文学 批评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的经典教育与新世纪文学生态 被引量:6
5
作者 宋炳辉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48,共7页
文学生态与文学教育休戚相关,唇齿联动,当代文学的教育现状是新世纪文学生态危机的集中体现。身处知识膨胀、价值多元和文化转型的时代,开放性的经典教育和当代文学的参与性教育是文学教育的重要两翼。文学教育现状的改变,与新世纪文学... 文学生态与文学教育休戚相关,唇齿联动,当代文学的教育现状是新世纪文学生态危机的集中体现。身处知识膨胀、价值多元和文化转型的时代,开放性的经典教育和当代文学的参与性教育是文学教育的重要两翼。文学教育现状的改变,与新世纪文学生态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它需要人文教育的整体努力,更需要文学各分支学科的通力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教育 解构与重建 文学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时代如何文学?——兼及莫莱蒂的“远读”理论 被引量:7
6
作者 宋炳辉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8-10,共3页
新文科建设实践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应对新时代学术转型的新挑战,在探索学科交叉融合的路径与方法时,还需尊重人文学科自身的特点,聚焦其自身的问题。莫莱蒂的“远读”理论为文学研究引入数字人文方法提供了有益尝试,但其方法论的前提与... 新文科建设实践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应对新时代学术转型的新挑战,在探索学科交叉融合的路径与方法时,还需尊重人文学科自身的特点,聚焦其自身的问题。莫莱蒂的“远读”理论为文学研究引入数字人文方法提供了有益尝试,但其方法论的前提与效果有待进一步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学科分化与融合 莫莱蒂 远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年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综述 被引量:3
7
作者 宋炳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7-131,共5页
比较文学学科在中国复兴及建制已历30年,期间所取得的可喜成就中,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最为突出的。作为以文献实证为基本方法的文学研究,30年来,几代学人或剔抉钩沉,发掘和整理中外文学交流史实,或立足于文学发生而... 比较文学学科在中国复兴及建制已历30年,期间所取得的可喜成就中,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最为突出的。作为以文献实证为基本方法的文学研究,30年来,几代学人或剔抉钩沉,发掘和整理中外文学交流史实,或立足于文学发生而考察异国文学资源在本土的创造性转化,并在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立场、观念和方法上都积累了相当丰硕的成果。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比较文学逆势而兴,正逢其蓄势待发的历史时机,而中外文学关系正是反思和叙述中国本土现代文化和文学经验,拓展中外文学、文化和而不同、平等对话的多元繁荣局面的最富活力的领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文学关系研究 30年成就 本土经验 世界性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文学视野:学科边界的相对性与文学系统的多元谱系 被引量:2
8
作者 宋炳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28,共4页
在中国现有的学术分科格局中,和其他人文学科或与文学门类下的其他二级学科相比,"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此中文名称的实际内涵相当于国际通行的"comparative literature",在比较文学学科定义下,同与其含义相交叉的world literature... 在中国现有的学术分科格局中,和其他人文学科或与文学门类下的其他二级学科相比,"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此中文名称的实际内涵相当于国际通行的"comparative literature",在比较文学学科定义下,同与其含义相交叉的world literature并列组成新词,几乎是一种同义反复)的特殊性在于:它并非以国别、时代或者类型意义上的特定文学对象作为学科的本体设定,而是立足于对民族、文化、语言和学科“边界”的跨越和沟通,且总是对既有“边界”的问题化和历史化,以其作为对文学、文化现象和文本阐释的理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系统 学科边界 文学视野 同义反复 世界文学 人文学科 多元系统 中国文学 文本阐释 二级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众议的学术视野与文化关怀 被引量:2
9
作者 宋炳辉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72,共7页
知道陈众议这个名字,首先是因为读了他有关拉美文学的研究文章和论著。一九八二年秋,我刚进大学不久,恰逢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拉美“魔幻”之风于是席卷中国,我辈文学青年自然被卷人这股狂风之中。因为读马尔克斯... 知道陈众议这个名字,首先是因为读了他有关拉美文学的研究文章和论著。一九八二年秋,我刚进大学不久,恰逢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拉美“魔幻”之风于是席卷中国,我辈文学青年自然被卷人这股狂风之中。因为读马尔克斯,随后又同样激动地读着博尔赫斯、略萨、卡彭铁尔……甚至还带出了更早的聂鲁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关怀 学术视野 诺贝尔文学奖 拉美文学 马尔克斯 哥伦比亚 文学青年 博尔赫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作为文学史叙述对象的中国现代翻译文学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炳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7-133,共7页
面对近代以来大量存在并对本土文学的发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翻译文学实践及其文本,其归属如何、与本土文学有着怎样的关系、是否及如何进入中国文学史的叙述,不仅受到比较文学研究和翻译文化研究的共同关注,也日益成为中国文学史研究... 面对近代以来大量存在并对本土文学的发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翻译文学实践及其文本,其归属如何、与本土文学有着怎样的关系、是否及如何进入中国文学史的叙述,不仅受到比较文学研究和翻译文化研究的共同关注,也日益成为中国文学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旨在从文学的"权属观念"、"中介性"和"不确定因素"的角度,从文学观念层面及逻辑上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以便为翻译文学的文学史叙述扫除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文学 文学史叙述 文学权属观念 中介性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植芳先生的人格精神及其学术贡献--以其翻译实践为重点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炳辉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4-109,共6页
集作家、翻译家和人文学者于一身的贾植芳先生,一生所经半个多世纪的苦难,成就了其从一个山村孩子到"七月派"知名作家和人文学者的炼狱之路,它不仅铸就了其作为一名现代知识分子丰富多面的形象和深厚的人格魅力,也形成了其开... 集作家、翻译家和人文学者于一身的贾植芳先生,一生所经半个多世纪的苦难,成就了其从一个山村孩子到"七月派"知名作家和人文学者的炼狱之路,它不仅铸就了其作为一名现代知识分子丰富多面的形象和深厚的人格魅力,也形成了其开阔的文化视野和多元的文学观念,更以知行合一的实践理性融入他的学术品格,其贯穿一生的翻译实践在这里承担了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植芳 学术贡献 文化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势民族文学的影响接受与中国文学的主体建立——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炳辉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108,共8页
关键词 文学关系研究 民族文学 中国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中外 世界文学 侧面 《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意识与世界意识的纠缠--从泰戈尔在中国的接受看20世纪文学思潮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炳辉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9-116,共8页
现代民族意识与世界意识的矛盾纠缠是中国现代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精神内涵。印度"诗哲"泰戈尔的文化身份在现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张扬和世界意识的开放两个层面上都对中国现代作家形成了吸引力。20世纪中国对泰戈尔的... 现代民族意识与世界意识的矛盾纠缠是中国现代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精神内涵。印度"诗哲"泰戈尔的文化身份在现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张扬和世界意识的开放两个层面上都对中国现代作家形成了吸引力。20世纪中国对泰戈尔的接受悖论以及选择和误解,集中体现了作为弱势民族文化体现的中国文学在其现代进程中的文化境遇,中国现代文学对泰戈尔的接受,既体现了中印相似的现代性经验和文化认同的需要,同时也是中西文化和文学关系中所累积的文化情感和精神压力的某种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戈尔 中国现代文学 民族意识 世界意识 接受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资源的清理与现代翻译文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炳辉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9-71,共3页
随着当下文化全球化背景的日益强化,作为世界文学一个分支的汉语写作将如何自处的问题引起了许多作家和学者的强烈关注.为此,本刊编发了一组文章,所选的五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相信这样的讨论对于汉语写作的未... 随着当下文化全球化背景的日益强化,作为世界文学一个分支的汉语写作将如何自处的问题引起了许多作家和学者的强烈关注.为此,本刊编发了一组文章,所选的五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相信这样的讨论对于汉语写作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资源 翻译文学 民族文化 写作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外文化交往中的世界语运动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炳辉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13,共7页
在 2 0世纪中外文化交往的历史中 ,作为跨语际实践之一的世界语运动似乎被人淡忘。但作为一场历时一个多世纪的文化思潮和语言运动 ,它对中国现代思想、文化、语言和文学都曾有着特殊的影响 ,它表征了中国现代文化生成中所隐含的种种内... 在 2 0世纪中外文化交往的历史中 ,作为跨语际实践之一的世界语运动似乎被人淡忘。但作为一场历时一个多世纪的文化思潮和语言运动 ,它对中国现代思想、文化、语言和文学都曾有着特殊的影响 ,它表征了中国现代文化生成中所隐含的种种内在矛盾和紧张 ,体现了作为后发国家现代化历程中的独特历史经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语运动 中外文化交往 中国现代文化的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具体历史情境 拓展社团研究空间——评《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史》研究书系
16
作者 宋炳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5-259,共5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学社团 历史情境 现代文学研究 流派研究 还原 哲学社会科学 最新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进的才情与学术个性
17
作者 宋炳辉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4-87,共4页
关键词 学术个性 才情 季进 当代文学批评 汉学研究 学术眼光 钱锺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所有的一切,都从写实开始
18
作者 宋炳辉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8-141,共4页
关键词 写实 长篇小说 黄金 童话 变奏 荒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欧经典文学在当代中国的译介
19
作者 宋炳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6-151,共6页
古希腊与罗马文学一直是南欧文学在中国译介与接受的重点,其中尤以古希腊戏剧为最。它伴随整个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而展开,也随着中西交往活动的规模扩大和频率增强而发生一系列传播接受形式的变化。南欧古典文学的传入折射了中西文化... 古希腊与罗马文学一直是南欧文学在中国译介与接受的重点,其中尤以古希腊戏剧为最。它伴随整个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而展开,也随着中西交往活动的规模扩大和频率增强而发生一系列传播接受形式的变化。南欧古典文学的传入折射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面貌,也是华夏文化兼收并蓄的优良传统和创造力的体现,与近代南欧文学相比,它在现代中国的译介更体现了一种超越社会动荡的稳定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文学 南欧经典文学 古希腊戏剧 译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篇叙述中的当代现实及其话语的力量──林建法编《二〇一三年中国最佳短篇小说》1序
20
作者 宋炳辉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4年第4期39-44,共6页
关于短篇小说文体,作家迟子建说过这样的话:“短篇小说是一个作家的呼吸器官,它能第一时间捕捉外部世界的风云,它也能最快与读者的内心世界沟通。”②在新媒体盛行,信息咨讯铺天盖地的今天,我喜欢一个作家能够用这样朴素的方式,... 关于短篇小说文体,作家迟子建说过这样的话:“短篇小说是一个作家的呼吸器官,它能第一时间捕捉外部世界的风云,它也能最快与读者的内心世界沟通。”②在新媒体盛行,信息咨讯铺天盖地的今天,我喜欢一个作家能够用这样朴素的方式,表达对一种传统文类的感悟和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篇小说 林建法 中国 力量 话语 当代 叙述 小说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