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代纺织史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考
1
作者 李根阳 宋炀 《服装设计师》 2025年第2期110-113,共4页
本文从通史、专题、手工业三个角度,系统梳理金代纺织史研究成果,重点关注金代纺织品修复保护研究、黑龙江阿城金代齐国王墓出土纺织品研究以及金代加金纺织品研究三个领域。通过归纳和总结当前金代纺织史研究的主要收获,指出金代在中... 本文从通史、专题、手工业三个角度,系统梳理金代纺织史研究成果,重点关注金代纺织品修复保护研究、黑龙江阿城金代齐国王墓出土纺织品研究以及金代加金纺织品研究三个领域。通过归纳和总结当前金代纺织史研究的主要收获,指出金代在中国纺织史研究中的薄弱现状,并进一步指出尚需探讨的问题:系统专著的空缺、民族交融互促视角的不足等。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问题的提出,为学界呈现较为清晰的金代纺织史研究现状,为未来的研究指明方向,以期强调金代纺织品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推动金代纺织史的深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纺织史 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针线”到“视线”——服装设计师职业化源流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宋炀 李根阳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6,共9页
本文通过词汇学与案例研究法,追溯服装设计师英语词汇源流、梳理欧洲制衣方式演变史,探讨服装设计师职业化的历程,论证了服装设计师职业化的历程就是人们在着装制衣过程中逐一探索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即如何实现买得方便、穿得时尚、... 本文通过词汇学与案例研究法,追溯服装设计师英语词汇源流、梳理欧洲制衣方式演变史,探讨服装设计师职业化的历程,论证了服装设计师职业化的历程就是人们在着装制衣过程中逐一探索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即如何实现买得方便、穿得时尚、用得舒适等着装目标。同时,进一步解答了服装设计师的职能:即串联起生产制作、审美引导、造型服务、营销推广等各个环节的设计管理者。也就是说,自源头起,服装设计师的职能就不是单向度的,需兼备跨学科知识,能够多维度思考并解决服装设计过程中各环节的问题,促进时尚流行体系的多元化发展。这也促使我们思考:在包括服装设计师在内的整个设计领域内,现当代职业设计师的职能特征及其发展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设计师 职业化 制衣流程演变 设计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以证道:植物染色术对中国传统服饰色彩美学之道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宋炀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5年第4期37-42,共6页
研究传统物质文化,从"术"与"道"、"器"的关系上讲,对"术"的研究极为必要,"术"可"上明道,下立器",术是承上启下的纽带,对传统造物之术的研究可引导我们一辨传统文化的"... 研究传统物质文化,从"术"与"道"、"器"的关系上讲,对"术"的研究极为必要,"术"可"上明道,下立器",术是承上启下的纽带,对传统造物之术的研究可引导我们一辨传统文化的"道器"与"天人"关系。本文通过传统服饰的染色之术探索传统服饰审美之道与服饰色彩的器物关系。植物染色对中国传统服饰色彩美学之道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首先,术可明道:植物染的色彩特征影响中国传统服饰色彩审美观的形成;其次,术以立器:植物染的工艺技术特征影响传统服饰装饰风格的形成;再次,道术大同:植物染的造物技术顺同传统服饰色彩的社会等级之道;最后,器以载道:植物染的色彩属性承载着传统服饰色彩的社会艺术属性。总之,植物染色技术与传统服饰色彩美学之道休戚相关,其中凝聚着大量文化信息和民族生存发展的信息。作为一种传统的染色技艺,其中蕴含的技术特征、造物理念、审美特征、文化属性等载物之道已经形成一种固定的民族色彩审美系统。作为一种实现和支撑传统服饰色彩之道的重要染色术,植物染有着不可被化学染色取代的文化性和符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染 中国传统服饰 色彩美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方传统服饰礼仪文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宋炀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30-40,共11页
服饰礼仪是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礼仪能够从阶级性、价值观、伦理性等角度反映出民族服饰文化的特征。对中西方传统服饰礼仪文化的平行比较,有助于我们真正地把握服饰文化的民族气质与精神特征,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服饰文... 服饰礼仪是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礼仪能够从阶级性、价值观、伦理性等角度反映出民族服饰文化的特征。对中西方传统服饰礼仪文化的平行比较,有助于我们真正地把握服饰文化的民族气质与精神特征,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服饰文化。由农耕文明孕育的中国传统礼仪源于宗教信仰,根植于宗法社会,服饰在造型样式、造物方法、色彩、纹样、配饰等方面表现出克己复礼、压抑人欲而强调礼乐秩序的特征。由海洋文明孕育的西方传统礼仪则源于骑士精神,繁荣于宫廷社会,服饰在造型、着装行为、礼仪原则上都表现出浓郁的人文中心思想与理性精神,服饰礼仪强调人的中心地位与为人服务的意识。造成中西方服饰礼仪文化差异的原因有二:不同的文化差异、价值观差异和族群观念差异是中西方服饰礼仪差异的根源;不同的身体观念是中西方服饰礼仪差异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 服饰礼仪 中西方 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18世纪东方国家外销服饰纺织品与近代世界文化建构 被引量:6
5
作者 宋炀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31,I0002,共12页
本文以图文互证的方法,分析“中国风”丝绸纹样、印度棉布、土耳其式服装等东方国家的外销服饰纺织品对西方服饰纺织文化的影响,并从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研究上升到社会制度层面的审思,从而论证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近代世界文化... 本文以图文互证的方法,分析“中国风”丝绸纹样、印度棉布、土耳其式服装等东方国家的外销服饰纺织品对西方服饰纺织文化的影响,并从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研究上升到社会制度层面的审思,从而论证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近代世界文化建构过程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国家外销服饰纺织品 “中国风”丝绸 印度棉布 土耳其服装 近代世界文化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尚·道法自然——时尚与自然的关系史及时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宋炀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0年第5期5-15,共11页
以《时尚·道法自然》展览及相关著作的译介为缘起,本文运用设计学、材料学、环境学等交叉学科的知识,以时尚不断从自然界中拓展的新材料为线索,梳理了从17世纪至今四百余年间近现代时尚与自然的关系史,揭示时尚发展对自然造成的负... 以《时尚·道法自然》展览及相关著作的译介为缘起,本文运用设计学、材料学、环境学等交叉学科的知识,以时尚不断从自然界中拓展的新材料为线索,梳理了从17世纪至今四百余年间近现代时尚与自然的关系史,揭示时尚发展对自然造成的负面影响,总结出时尚与自然关系的实质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后,通过现行案例探索时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倡导人类在时尚与自然之间寻找共同发展的平衡点,让时尚发挥其特有的创造力,在自然中塑造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尚 自然 时尚与自然的关系 时尚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织物树纹装饰文化源流考 被引量:6
7
作者 宋炀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42-50,共9页
树纹作为人类图腾崇拜符号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源于在古代各民族宗教与民间信仰中共通的文化现象—神树崇拜,以神树为题材的设计艺术与造型装饰贯通人类古代艺术史,其也是中国古代纺织品设计艺术重要装饰题材之一。伴随中国历史与文... 树纹作为人类图腾崇拜符号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源于在古代各民族宗教与民间信仰中共通的文化现象—神树崇拜,以神树为题材的设计艺术与造型装饰贯通人类古代艺术史,其也是中国古代纺织品设计艺术重要装饰题材之一。伴随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变迁,织物树纹装饰逐渐形成多样性的装饰体系,其演变历程既具有历史连贯性也呈现出明显的时代变化性。本文即以中国古代织物树纹装饰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文化内涵、艺术风格与审美特征的演变规律。文章以古代织物树纹装饰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为纵向时间轴,梳理织物树纹装饰文化内涵、纹样形式及审美特征的变化和中国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的紧密关系。文章又以古代织物树纹装饰的异域文化吸纳与海外文化传播为横向空间轴,总结沿丝路西来的外来文化对中国织物树纹装饰的影响,以及中国织物树纹装饰西传欧洲后作出的艺术贡献。总之,中国神树装饰展示了古人的自然观、宇宙观与生命观。中国古代织物树纹装饰记载了中国装饰文化发展嬗变的历程,也充分展现了中外间的跨文化交流,它始终反映着时代历史与民族地域的文化特征,是宏大的社会文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树崇拜 树纹装饰 织物 传统装饰文化 中外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元时期伊朗与中国的丝绸纺织文化交流 被引量:5
8
作者 宋炀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8年第4期46-55,共10页
13世纪蒙古西征和扩张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格局致使欧亚大陆间的国家疆界开放,极大地促进了西亚、中亚与中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蒙古政权统治在伊朗及周边地区设置的藩属政权伊儿汗国(1256~1355年)使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两大帝国—中国和... 13世纪蒙古西征和扩张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格局致使欧亚大陆间的国家疆界开放,极大地促进了西亚、中亚与中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蒙古政权统治在伊朗及周边地区设置的藩属政权伊儿汗国(1256~1355年)使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两大帝国—中国和伊朗两地之间的纺织文化交流达到空前巅峰。以此为文化背景,本文分别探讨"蒙古统治时期伊朗的‘中国风’"和"蒙元时期中国纺织品上的伊斯兰风格"两个问题,通过研究和比较中国与伊朗两地纺织品的纹样风格与文化特征,探讨13~14世纪蒙古伊朗与蒙元时期的中国之间的纺织文化交流情况,并分析两种纺织文化深度交流的原因和重要意义,以期一窥中世纪末期丝绸之路上东西方跨文化交流的盛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伊朗 伊朗中国风 蒙元时期的中国 伊斯兰风格 纺织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人之美:中西方古代女性妆饰与审美文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宋炀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8-115,共8页
作为服饰研究的两个重要分支,相比服装,妆饰研究具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与研究价值。本文即采用以点带面的论证手法,以文献研究与考古研究为基础,通过对中西方女性面妆、眉妆、眼妆与唇妆的比较研究,从美学与女性学的视角分析中西方女性... 作为服饰研究的两个重要分支,相比服装,妆饰研究具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与研究价值。本文即采用以点带面的论证手法,以文献研究与考古研究为基础,通过对中西方女性面妆、眉妆、眼妆与唇妆的比较研究,从美学与女性学的视角分析中西方女性妆饰的文化差异,并深入探讨构成中西方女性妆饰文化差异的深层原因,即:建立在东西方自然观与哲学观基础上的审美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差异,并认为中西方女性都应持有对自己内在生命力量与文化脉络的信心,懂得欣赏与持守自身文化孕育的独特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妆饰 女性审美 中西方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共和国 文人乌托邦:图像所见18世纪法国沙龙中的女性主义思想启蒙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炀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1年第5期5-13,共9页
本文从图像学角度分析沙龙相关主题绘画,并将启蒙学说关于妇女问题的文献史料与沙龙女主人的图像结合起来进行互证研究,分析18世纪法国沙龙女性的时代身体与身份观念转向问题,并探讨其在女性文化近现代转型中的代表性意义。
关键词 沙龙 女性 18世纪法国 启蒙运动 图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传统服用纽扣来源考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炀 梅苗苗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44-50,30,共8页
关于汉族传统服用纽扣的来源,目前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其为本土演化生成。但在结合古籍、图像和实物等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汉族传统服用纽扣是由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发明,并在北朝至隋唐时期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纽扣历经宋元时... 关于汉族传统服用纽扣的来源,目前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其为本土演化生成。但在结合古籍、图像和实物等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汉族传统服用纽扣是由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发明,并在北朝至隋唐时期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纽扣历经宋元时期的发展,于明清时期成为汉族传统服饰上的重要服饰部件,其在丝路上自西向东的传播是汉唐时期中外文化互动与交流的明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扣 来源 系衣方式 服饰文化 文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蜡上的封印——近世纪西方女性服饰与身体关系的言说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炀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20-29,共10页
每个时代都会按照自己的文化与审美品位通过服饰来塑造属于自己的身体。西方近世纪女装创造了人类服装史上人工装饰的"重装巅峰",本文即通过研究此时期"重装"对女性身体各部位的塑造,分析服饰背后折射出的社会身体... 每个时代都会按照自己的文化与审美品位通过服饰来塑造属于自己的身体。西方近世纪女装创造了人类服装史上人工装饰的"重装巅峰",本文即通过研究此时期"重装"对女性身体各部位的塑造,分析服饰背后折射出的社会身体观:即"崇尚女性美"的时代文化背后,对女性身体的否定与情欲定位。并进一步剖析,在封建君主制时代,女性的社会身份紧密地指向女性的身体,以身体取悦男性往往是女性社会身份实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 女性 身体 社会身份 审美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尚·女性·传播——评《时尚的历程》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炀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首先,这篇读书札记尝试从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等角度解析《时尚的历程》一书对时尚研究的方法与视角。其次,这篇札记简要梳理和提炼了书籍中对时尚四个发展历史阶段的主要论点与论据。此外,作者从一直关注的女性主义研究视角出... 首先,这篇读书札记尝试从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等角度解析《时尚的历程》一书对时尚研究的方法与视角。其次,这篇札记简要梳理和提炼了书籍中对时尚四个发展历史阶段的主要论点与论据。此外,作者从一直关注的女性主义研究视角出发,结合书中对时尚历程各个发展阶段的研究,从女性的身体、身份与性别关系角度探讨了女性与时尚的关系。再次,通过总结著者在该书中对各个历史时期时尚传播的论述,文章简要梳理了时尚传播发展的历史与结构特点。最后,这篇读书札记尝试从文献调研、研究方法、历史阶段细分、学术归纳与整合等方面总结该书的写作与研究特点。由于《时尚的历程》研究的领域也是作者曾重点研究的学术内容,因此,行文至末,文章特别强调了该书带给时尚研究者的帮助与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尚 历史 研究方法 女性主义 时尚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服饰文化研究工程启动仪式及宣传工作
14
作者 宋炀 朱博伟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5-6,共2页
中华服饰文化研究工程是由北京服装学院与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考古所、民族所合作发起并主导实施,立足文化传承创新,发挥北京服装学院学科优势,协同全国相关学术资源,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围绕中华各民族服饰文化的演变、影响因... 中华服饰文化研究工程是由北京服装学院与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考古所、民族所合作发起并主导实施,立足文化传承创新,发挥北京服装学院学科优势,协同全国相关学术资源,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围绕中华各民族服饰文化的演变、影响因素及其关系,点面结合,全面深入开展的文化研究学术工程,旨在致力于中华服饰文化传承创新。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中华服饰文化研究工程,是响应中央号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工程 北京服装学院 研究成果 学术资源 服饰设计 考古所 宣传工作 影响因素 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意识与性别地位的构建:18世纪欧洲女性肖像画中的“东方风”
15
作者 宋炀 杨晓瑜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3年第5期15-21,共7页
本文以18世纪欧洲“异国情调”时尚风潮的兴盛为文化背景,运用图像学、物质文化史、时尚传播学、女性主义研究等跨学科的方法,结合相关史实,图文互证,探讨当时女性肖像画中频繁出现的来自中国、奥斯曼帝国、印度的服饰及其他东方物品的... 本文以18世纪欧洲“异国情调”时尚风潮的兴盛为文化背景,运用图像学、物质文化史、时尚传播学、女性主义研究等跨学科的方法,结合相关史实,图文互证,探讨当时女性肖像画中频繁出现的来自中国、奥斯曼帝国、印度的服饰及其他东方物品的现象。进而分析其背后所映射的群体意识变革与性别地位构建:即肖像画中的“东方风”不仅为近代欧洲女性塑造了睿智、博学的新形象,且通过暗示被画者的社会地位与关系网络,使画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女性肖像画 女性形象 异国情调 服饰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生活化的主题性社会实践:波西米亚时尚及知识分子艺术家文化立场的抉择
16
作者 宋炀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1-88,共8页
波西米亚时尚是知识分子艺术家通过另类服饰风格及其着装行为等反主流的外在生活方式,将波西米亚文化多层思想内涵付诸“艺术生活化”的主题性社会实践。一方面,本文对波西米亚时尚三次浪潮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与研究,以揭示时尚现... 波西米亚时尚是知识分子艺术家通过另类服饰风格及其着装行为等反主流的外在生活方式,将波西米亚文化多层思想内涵付诸“艺术生活化”的主题性社会实践。一方面,本文对波西米亚时尚三次浪潮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与研究,以揭示时尚现象背后的深层文化动因。另一方面,通过分析三次波西米亚时尚浪潮在亚文化与主流文化间的二律背反式的徘徊,本文对其主导者——处于现当代转型期的西方知识分子艺术家的文化立场进行分析。三次时尚浪潮既反映出现当代艺术家们对知识分子特有的思想先锋性、哲学思辨性与文化责任感的持守,也说明他们所倡导的亚文化根本上也是资产阶级文化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西米亚时尚 知识分子艺术家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码头钢桩支撑水下焊接节点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炀 陆焕功 宋宝天 《焊接》 EI 1997年第5期8-11,共4页
通过深水码头钢桩支撑不同节点型式进行的受力分析、水下焊接工艺性分析,以及针对套管型节点结构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水下焊接验证实验,证明套管型节点结构,在采用LD-CO_2水下焊接法进行水下焊接时,既能保证码头过渡段钢桩排架的承载能... 通过深水码头钢桩支撑不同节点型式进行的受力分析、水下焊接工艺性分析,以及针对套管型节点结构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水下焊接验证实验,证明套管型节点结构,在采用LD-CO_2水下焊接法进行水下焊接时,既能保证码头过渡段钢桩排架的承载能力,又可方便水下焊接施工,从而缩短工期,大幅度地降低工程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桩 支撑 焊接 节点 水下焊接 最优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六号钻井平台水下焊接修复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宝天 王连东 +5 位作者 宋炀 韩松 王涵福 江海涛 张登荣 徐根弟 《焊接》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9-12,共4页
渤海六号钻井平台因潜水泵脱落造成沉垫甲板破损(破损面约300mm×1300mm),甲板所处水深约40m.通过工艺评定,采用水下局部排水CO_2半自动焊接技术对甲板进行补焊修复,修复工程得到中国船级社认可.
关键词 水下焊接 钻井平台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苯胺生产现状与市场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宋炀 《氯碱工业》 CAS 2006年第9期22-28,共7页
阐述了国内外苯胺合成技术的进展情况、消费现状与发展预测。认为随着未来MD I的快速发展,苯胺消费结构的调整进度将加快。分析了国内外苯胺市场概况,对我国苯胺工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苯胺 生产技术 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保险行业“零现金”管理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炀 《辽宁经济》 2011年第5期48-49,共2页
本文通过对保险行业内部推行的"零现金"的由来、发展历程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分析了"零现金"产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并通过对"零现金"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零现金"需要调... 本文通过对保险行业内部推行的"零现金"的由来、发展历程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分析了"零现金"产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并通过对"零现金"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零现金"需要调整和完善的几个方面,同时对今后"零现金"的发展趋势和方式进行了探讨,希望对"零现金"的顺利开展有所裨益,并使"零现金"在保险行业的规范管理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公司 “零现金” 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