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播期对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幼穗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宋晓彦 孙敏 《山西农业科学》 2009年第7期22-25,共4页
为进一步了解春化作用与器官建成的关系,采用Excel,DPS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春季3个播期对4个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京841、川麦107、扬麦16、高原602)幼穗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春性越强的小麦品种在春季播种幼穗分化可正常进行,而冬性品... 为进一步了解春化作用与器官建成的关系,采用Excel,DPS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春季3个播期对4个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京841、川麦107、扬麦16、高原602)幼穗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春性越强的小麦品种在春季播种幼穗分化可正常进行,而冬性品种不经过春化作用无法正常进入二棱期;春性小麦品种可正常完成幼穗分化的前提下,随着播期推迟,进入二棱期推迟,但整个幼穗分化所需要的时间缩短;同一小麦品种,无法进入二棱期的处理植株干物质量、植株含氮率、植株氮素积累量均明显低于幼穗可正常分化的处理;同一小麦品种可完成幼穗分化的处理中,随着播期推迟,植株含氮率、氮素积累量有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播期 生态型 幼穗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蜜孢粉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宋晓彦 姚轶锋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12,共6页
蜂蜜孢粉学是研究蜂蜜中花粉的科学,是孢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应用于蜂蜜的植物来源和地域来源的鉴定、蜂蜜品质的检验以及有毒蜜源的鉴别等方面。蜂蜜孢粉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以后,已经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研究的阶段,而且研究... 蜂蜜孢粉学是研究蜂蜜中花粉的科学,是孢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应用于蜂蜜的植物来源和地域来源的鉴定、蜂蜜品质的检验以及有毒蜜源的鉴别等方面。蜂蜜孢粉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以后,已经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研究的阶段,而且研究方法不断改进提高,由最初的整体封片法、醋酸酐分解法发展到追踪孢子法。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蜂蜜孢粉学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内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孢粉学 蜂蜜来源 品质检验 有毒蜜鉴别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荞麦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宋晓彦 杨武德 张黎 《山西农业科学》 2009年第5期81-83,共3页
荞麦作为新世纪全球重要的保健食品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而多倍体育种是近代作物育种常采用的一种方法。综述了多倍体育种方法在荞麦育种中的应用,并提出荞麦多倍体育种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荞麦 多倍体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和实测相结合的冬小麦估产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武德 宋艳暾 +1 位作者 宋晓彦 丁光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135,315,共6页
该文运用3S集成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冬小麦产量估测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 3月下旬是运城地区冬小麦面积监测的最佳时相,4月上、中旬是该区冬小麦产量估算的最佳时期。用遥感信息中的TM 提取冬小麦面积,AVHRR... 该文运用3S集成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冬小麦产量估测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 3月下旬是运城地区冬小麦面积监测的最佳时相,4月上、中旬是该区冬小麦产量估算的最佳时期。用遥感信息中的TM 提取冬小麦面积,AVHRR提取绿度信息,效果较好。根据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大小把冬小麦分为3类,同类麦田在不同区域的实测产量差异很大。分析研究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关键期气象资料,以归一化植被指数、极高温度、相对湿度为主因子建立了冬小麦遥感—气象—产量综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估产 遥感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三亚铁炉港红树林资源现状与保护 被引量:22
5
作者 姚轶锋 廖文波 +1 位作者 宋晓彦 李承森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0-155,共6页
海南三亚铁炉港红树林资源相对较典型和丰富,有真红树植物8科9属13种、半红树植物6科6属6种以及红树林伴生植物6科6属6种。白骨壤群落、正红树群落、榄李群落和木果楝群落等为该区4个主要类型。随着铁炉港地区的不断开发,红树林面积急... 海南三亚铁炉港红树林资源相对较典型和丰富,有真红树植物8科9属13种、半红树植物6科6属6种以及红树林伴生植物6科6属6种。白骨壤群落、正红树群落、榄李群落和木果楝群落等为该区4个主要类型。随着铁炉港地区的不断开发,红树林面积急剧减少,生境受到极大威胁。目前,该区红树林正处于濒危状态,亟须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铁炉港 红树林 现状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坡地不同利用方式土壤侵蚀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杨武德 杨玉 +6 位作者 宋晓彦 杨利艳 宋艳暾 田展 眭国平 陈宝林 徐锴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44,共3页
本研究利用定位土芯Eu(europium)示踪新方法,研究黄土坡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以片蚀和细沟侵蚀为主的黄土坡地是适用的;土壤侵蚀的时间分布与降雨量的年时间分布相一致,过程性暴雨期表现为全年土... 本研究利用定位土芯Eu(europium)示踪新方法,研究黄土坡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以片蚀和细沟侵蚀为主的黄土坡地是适用的;土壤侵蚀的时间分布与降雨量的年时间分布相一致,过程性暴雨期表现为全年土壤侵蚀的高峰期;在复合坡面,随坡面的陡、缓、凹,土壤侵蚀表现强、弱、沉积;相同坡度和坡长条件下,幼龄核桃园的土壤侵蚀速率>刺槐林地>荒草地>苜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时空分异 黄土坡地 定位土芯Eu示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对燕麦早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斌 李利 +5 位作者 张美俊 吕玉峰 冯美臣 王超 宋晓彦 杨武德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6,共8页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及复水下燕麦早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特征,揭示土壤微生物对干旱胁迫及复水的响应和适应规律。[方法]试验采用盆栽控水,设置正常供水(75%土壤相对含水量,CK)、适度干旱(55%土壤相对含水量,MS)、极端干旱(35%...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及复水下燕麦早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特征,揭示土壤微生物对干旱胁迫及复水的响应和适应规律。[方法]试验采用盆栽控水,设置正常供水(75%土壤相对含水量,CK)、适度干旱(55%土壤相对含水量,MS)、极端干旱(35%土壤相对含水量,ES)3个供水梯度,以及2个干旱-复水-干旱-复水交替胁迫处理(干旱,复水各为7 d,MS-CK;ES-CK),共5个处理。利用Biolog-ECO法,分析各处理燕麦早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六类碳源的代谢利用特征。[结果]干旱胁迫有降低燕麦早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总碳源和各类碳源利用能力的趋势,使土壤微生物群落各功能多样性指数均降低。适度干旱胁迫下复水可使燕麦早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各功能多样性指数达到或超过对照水平,微生物群落对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聚合物类和胺类碳源利用的提高幅度分别达58.22%、55.19%、11.11%、1.84%和61.14%,且对部分碳源的利用能达到对照水平。极端干旱胁迫下复水仅使燕麦早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糖类碳源利用提高113.82%。[结论]适度干旱胁迫期间进行阶段性复水可使燕麦早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部分碳源的利用和各功能多样性指数恢复到对照水平。氨基酸类和聚合物类碳源可被作为研究干旱胁迫及复水处理燕麦早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差异的代表性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干旱胁迫 复水 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 碳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坡地不同利用方式土壤侵蚀模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武德 宋晓彦 +5 位作者 杨利艳 宋艳暾 田展 眭国平 陈宝林 徐锴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189-192,共4页
利用土壤侵蚀定位土芯Eu示踪新方法所获得的大量的侵蚀及其因子实测数据 ,建立黄土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空间分异和坡面侵蚀预测模型。模型可操作性强 ,所需因子数据用常规方法即可获得 ,因而可用来预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 利用土壤侵蚀定位土芯Eu示踪新方法所获得的大量的侵蚀及其因子实测数据 ,建立黄土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空间分异和坡面侵蚀预测模型。模型可操作性强 ,所需因子数据用常规方法即可获得 ,因而可用来预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和坡面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坡地 土壤侵蚀模型 侵蚀空间 坡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精确化栽培原理与技术
9
作者 杨武德 宋晓彦 +1 位作者 杨利艳 宋艳暾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20-22,41,共4页
阐述了作物精确化栽培产生的背号、基本原理和主要支持技术,并对作物精确化栽培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作物 精确化栽培 原理 栽培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硒对燕麦茎部特征及其抗倒伏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郝爽楠 秦杰 +5 位作者 刘攀锋 杨武德 张美俊 冯美臣 王超 宋晓彦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72-1579,共8页
为探讨喷施亚硒酸钠对燕麦(Avena sativa L.)茎部形态特征及其抗倒伏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坝莜18号’为试验材料,在抽穗期对大田燕麦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0,16.44,21.92,54.8,65.76,98.64 g·hm^-2),分析在喷硒后10,20,30,48 d燕... 为探讨喷施亚硒酸钠对燕麦(Avena sativa L.)茎部形态特征及其抗倒伏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坝莜18号’为试验材料,在抽穗期对大田燕麦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0,16.44,21.92,54.8,65.76,98.64 g·hm^-2),分析在喷硒后10,20,30,48 d燕麦茎部的形态特征、力学特征及抗倒伏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亚硒酸钠会影响燕麦茎秆的形态特征和抗倒伏能力。随着施硒量的增加,燕麦茎秆抗倒伏能力先升高后降低,并在施硒浓度为54.8 g·hm^-2水平下达到最大值。抗倒伏指数与株高、重心高度、茎秆基部第2节间茎粗、壁厚、节间充实度、惯性矩、抗弯刚度和机械强度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弹性模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外源硒通过影响燕麦茎部形态特征和茎秆基部第二节间的强度,进而影响燕麦的抗倒伏能力。在燕麦抽穗期喷施浓度为54.8 g·hm^-2的亚硒酸钠,其抗倒伏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硒酸钠 燕麦 茎部特征 抗倒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AMF提高干旱胁迫下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燕麦抗旱能力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越 李利 +6 位作者 张斌 吕玉峰 冯美臣 王超 宋晓彦 杨武德 张美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5-1149,共15页
【目的】研究接种AMF(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提高干旱胁迫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及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效果,为旱作区作物生产提供菌根调控技术。【方法】盆栽试验连续进行了两年,供试燕麦品种为‘坝莜18号’,栽培基质为... 【目的】研究接种AMF(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提高干旱胁迫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及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效果,为旱作区作物生产提供菌根调控技术。【方法】盆栽试验连续进行了两年,供试燕麦品种为‘坝莜18号’,栽培基质为生土与河沙以3∶1混合,每盆添加N 0.315 g、P2O50.087 g。试验设两个土壤相对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的75%和55%),并分别设接种AMF和不接种AMF处理,共4个处理。在燕麦抽穗期取样测定土壤微生物特性指标和养分含量,及燕麦各器官氮、磷积累量;成熟期测定燕麦籽粒产量。【结果】接种AMF条件下,55%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的燕麦根系AMF侵染率比75%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显著降低23.28%~33.35%。与正常水分条件相比,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酶活性,降低了土壤有效氮、磷含量,pH和有机碳含量升高。干旱胁迫下,与未接种AMF相比,接种AMF显著提升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磷含量,提高了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了4.92%~5.41%,有机碳和pH无显著变化;显著增加了燕麦根、茎、叶和穗部氮、磷积累量,籽粒产量显著提高了14.20%~14.74%。接种AMF、土壤pH和速效磷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特性的主要因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和脲酶活性是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的主要因子。速效磷是影响燕麦氮、磷积累量和产量的主要因子。【结论】接种AMF提高了干旱胁迫条件下燕麦根系的AMF侵染率,提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和酶活性,提高了根际土壤中速效磷含量,进而提高了燕麦各器官氮、磷积累和籽粒产量,增加了燕麦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干旱胁迫 接种AMF 土壤微生物特性 土壤养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对40份裸燕麦种质资源综合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吕玉峰 王宇欣 +4 位作者 薛志强 贾举庆 冯美臣 宋晓彦 张美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4-63,共10页
[目的]在燕麦主产区对裸燕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鉴定及综合分析,为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提供可靠材料依据。[方法]本试验以收集的40份裸燕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在山西省右玉县对其9个农艺性状和6个品质性状指标多样性进行调查... [目的]在燕麦主产区对裸燕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鉴定及综合分析,为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提供可靠材料依据。[方法]本试验以收集的40份裸燕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在山西省右玉县对其9个农艺性状和6个品质性状指标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农艺性状中穗粒重变异系数最大,达46.11%,其中ZY0000621穗粒重最高;株高的变异系数最低。品质性状中脂肪、β-葡聚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最高,分别达32.50%、15.65%,其中ZY000674脂肪含量最高,晋燕12号β-葡聚糖含量最高。脂肪含量与所有农艺性状无显著相关性,除穗枝梗数、穗铃数、穗粒数外,其他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存在互为促进或制约的关系。40份裸燕麦种质资源基于农艺性状聚类后形成的4个种质群可分别作为多目标性状(20份),高秆大穗型(2份),农艺性状表现较好且稳定(7份),高秆饲草型及用于增加穗轮层数(11份)的种质创新利用群。基于品质性状聚类后形成的其中3个品质优良的种质群分别可作为高蛋白(12份),高脂肪、高总淀粉和高支链淀粉(10份),高β-葡聚糖和高直链淀粉(9份)种质创新利用群,且种质群Ⅱ综合品质性状突出。基于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聚类后形成的3个种质群可分别作为选育大粒型、高β-葡聚糖(15份),高秆、主穗长、高蛋白、高总淀粉和高支链淀粉(13份),穗部性状优良、高脂肪和高直链淀粉(12份)种质创新利用群。GGE Biplot排序结果显示,ZY000621、ZY000671、坝莜18号资源的综合性状位列前三。[结论]40份裸燕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变异程度有差异,从变异程度高的性状中鉴定出3个优异资源。40份裸燕麦种质资源被归为10个种质创新利用群。筛选到3个综合性状优良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燕麦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综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有机肥对谷子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夏凡 李翠芳 +6 位作者 王志刚 王超 宋晓彦 孙晶京 穆婷婷 杨武德 冯美臣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278-284,共7页
为研究有机肥对谷子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以晋谷57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T0,为对照)、化肥(常规施氮量180 kg/hm^(2),T1)、有机肥6 250 kg/hm^(2)(T2)、有机肥8 750 kg/hm^(2)(T3)和有机肥11 250 kg/hm^(2)(T4)共... 为研究有机肥对谷子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以晋谷57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T0,为对照)、化肥(常规施氮量180 kg/hm^(2),T1)、有机肥6 250 kg/hm^(2)(T2)、有机肥8 750 kg/hm^(2)(T3)和有机肥11 250 kg/hm^(2)(T4)共5个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处理下谷子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品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并进行成本和效益核算,以期为谷子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谷子产量为3 025.25~6 265.20 kg/hm^(2),其中,T3处理产量为6 265.20 kg/hm^(2),较T0处理显著提高。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发现,产量与穗长、穗粗、单穗粒质量、单穗质量、千粒质量和出谷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从谷子籽粒品质来看,T1~T4处理均可以改善籽粒品质,T3处理下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增幅最高,分别较对照增加1.74%、0.76%和7.28%;T3处理还显著提高了籽粒中多酚、黄酮和叶酸含量。由于肥料投入较低,T2处理下的经济效益最高,与T0处理相比提高8 157.80元/hm^(2)。施用有机肥对提高谷子产量、改善籽粒品质和提高籽粒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8 750 kg/hm^(2)有机肥对谷子产量、籽粒品质和生物活性物质效果最佳,可作为有机肥推荐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有机肥 产量 品质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冬小麦植株含水量的高光谱监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月 张煊 +6 位作者 闫晓斌 杨武德 冯美臣 肖璐洁 宋晓彦 张美俊 王超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12期1638-1646,共9页
为实现干旱胁迫下冬小麦植株含水量(PWC)的定量监测,对冬小麦进行干旱胁迫,在获取冬小麦关键生育时期的冠层光谱及植株含水量基础上,采用5种常规预处理分析方法,优化原始光谱信息并分析各预处理光谱与PWC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连续投影算法(... 为实现干旱胁迫下冬小麦植株含水量(PWC)的定量监测,对冬小麦进行干旱胁迫,在获取冬小麦关键生育时期的冠层光谱及植株含水量基础上,采用5种常规预处理分析方法,优化原始光谱信息并分析各预处理光谱与PWC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PA)提取冬小麦PWC的光谱特征,建立并比较基于全谱(PLSR)和光谱特征波段(SPA-MLR)的冬小麦PWC光谱监测模型。结果表明,与原始光谱相比,预处理光谱可以显著提高其与冬小麦PWC的相关性,且光谱波段570、680、740、970、1410、1510、2000 nm与冬小麦PWC存在紧密关系;同时采用SPA方法提取并证实光谱区域650~800、950~1200、1400~1500、1900~2200 nm包含冬小麦PWC的重要信息。对比PLSR和SPA-MLR这2类模型表现可知,相同预处理光谱条件下的PLSR模型优于SPA-MLR模型,其中基于全谱的PLSR模型中,一阶微分预处理(1st)光谱条件下的冬小麦PWC的PLSR模型监测效果最优(Rc^(2)=0.957、RMSEc=0.017、RPDc=4.788),基于特征波段的MLR模型中,MSC预处理光谱条件下模型整体表现最好(Rc^(2)=0.814、RMSEc=0.036、RPDc=2.243),且具有实践上的应用潜力。综上可见,光谱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与PWC相关关系和影响监测模型表现,而构建模型方法可能对模型估算精度产生更为积极的效果,同时证实高光谱技术能够敏感响应干旱胁迫条件下冬小麦植株含水量,且可以实现其准确定量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冬小麦 高光谱 预处理 响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技术的土壤蛋白酶活性估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亚新 杨莎 +6 位作者 乔星星 王超 冯美臣 肖璐洁 宋晓彦 张美俊 杨武德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185-191,共7页
快速测定土壤蛋白酶活性,对评估土壤健康状况、建立可持续耕作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高光谱技术在估测土壤蛋白酶活性方面的可靠性,试验以128个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蛋白酶活性和土壤光谱信息,观测不同蛋白酶活性水平下土... 快速测定土壤蛋白酶活性,对评估土壤健康状况、建立可持续耕作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高光谱技术在估测土壤蛋白酶活性方面的可靠性,试验以128个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蛋白酶活性和土壤光谱信息,观测不同蛋白酶活性水平下土壤光谱反射率的变化;并对原始光谱数据及不同光谱预处理数据分别与土壤蛋白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偏最小二乘(PLS)线性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VM)非线性模型对土壤蛋白酶活性进行估测。结果表明,蛋白酶活性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光谱反射率随蛋白酶活性增加而升高;不同预处理方法显著提高土壤光谱数据与土壤蛋白酶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99;基于不同预处理所建立的PLS线性估测模型和SVM非线性估测模型,在导数变换预处理下模型效果最好,且在大部分预处理下所构建的模型都可以较为可靠地对土壤蛋白酶活性进行估测;基于一阶导数预处理所构建的PLS线性模型表现优于其他模型(Rc^(2)=0.99、RMSEc=0.08、RPDc=10.51;Rv^(2)=0.96、RMSEv=0.17、RPDv=4.68)。高光谱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为准确地估测土壤蛋白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蛋白酶 光谱预处理 偏最小二乘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的玉米大斑病害监测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凡 王超 +4 位作者 冯美臣 杨武德 张美俊 肖璐洁 宋晓彦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1065-1068,共4页
玉米大斑病是为害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其传统的诊断方法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主观性强的缺点,探索利用高光谱技术对玉米大斑病害进行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玉米大田中采集105个玉米大斑病叶片样本,通过测定叶片光谱和病斑面... 玉米大斑病是为害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其传统的诊断方法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主观性强的缺点,探索利用高光谱技术对玉米大斑病害进行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玉米大田中采集105个玉米大斑病叶片样本,通过测定叶片光谱和病斑面积,开展玉米大斑病病斑面积的定量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等级玉米大斑病病斑面积的高光谱差异明显,且多数高光谱区域与病斑面积的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7以上,表明高光谱能够响应玉米大斑病病害;利用偏最小二乘法构建的玉米大斑病诊断模型的表现较好(R^2c=0.726,RMSEc=2.162,RPDc=2.530;R^2v=0.651,RMSEv=2.579,RPDv=2.198),能够实现玉米大斑病病斑面积较为准确的诊断。研究结果可为大田玉米大斑病病斑面积及病害等级的快速诊断提供有效的技术途径和理论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病斑面积 高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硫对甜荞生长发育和产量及籽粒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丽芳 杨晨波 +4 位作者 郭琪 史晓倩 王子轩 郝爽楠 宋晓彦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1371-1374,共4页
为了研究施硫对甜荞生长发育和产量及籽粒总黄酮含量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对甜荞基施5个质量分数(0,20,40,80,160mg/kg)的硫酸钠,分析甜荞在分枝期、开花初期、开花盛期和成熟期的地上干生物量、SPAD值及成熟期千粒质量、籽粒产量和籽粒... 为了研究施硫对甜荞生长发育和产量及籽粒总黄酮含量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对甜荞基施5个质量分数(0,20,40,80,160mg/kg)的硫酸钠,分析甜荞在分枝期、开花初期、开花盛期和成熟期的地上干生物量、SPAD值及成熟期千粒质量、籽粒产量和籽粒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甜荞的地上干生物量、SPAD值、千粒质量及籽粒产量在S2(40mg/kg)处理下达到最大值;籽粒总黄酮含量在S3(80mg/kg)处理下达到最大值,S2处理次之。综合所有指标可知,基施40mg/kg硫酸钠既可以促进甜荞生长、提高千粒质量及产量,也可以提高籽粒总黄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荞 籽粒产量 籽粒总黄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硒对晋中和晋西北生态区苦荞籽粒芦丁含量的影响
18
作者 秦杰 宋丽芳 +6 位作者 刘攀锋 郝爽楠 冯美臣 张美俊 王超 杨武德 宋晓彦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846-853,共8页
苦荞是有潜力的硒生物强化作物,而芦丁是苦荞中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外源硒对苦荞籽粒芦丁含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施硒浓度、品种、施硒时期、施硒方式对不同生态区苦荞籽粒芦丁含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在晋中和晋西... 苦荞是有潜力的硒生物强化作物,而芦丁是苦荞中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外源硒对苦荞籽粒芦丁含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施硒浓度、品种、施硒时期、施硒方式对不同生态区苦荞籽粒芦丁含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在晋中和晋西北生态区开展大田试验,对晋中生态区供试品种黑丰1号和晋荞2号分别于分枝期和开花期以及晋西北生态区供试品种黑丰1号和晋荞6号分别于开花初期和盛花期土施和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1.37、2.74、5.48、8.22、12.33、18.495、27.7425 g/hm^(2))的亚硒酸钠,通过直观分析、方差分析以及回归建模,研究各因素(施硒浓度、品种、施硒时期、施硒方式)对苦荞籽粒芦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荞籽粒芦丁含量随施硒浓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硒浓度和品种对晋中生态区苦荞籽粒芦丁含量的影响显著,施硒浓度、品种和施硒时期对晋西北生态区苦荞籽粒芦丁含量的影响显著。晋中生态区晋荞2号分枝期土施12.33 g/hm^(2)的亚硒酸钠以及晋西北生态区晋荞6号开花初期土施或叶面喷施12.33 g/hm^(2)的亚硒酸钠,能获得较高的芦丁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芦丁 施硒浓度 施硒时期 施硒方式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多角度冬小麦氮素营养诊断
19
作者 刘星科 董浩 +6 位作者 杨莎 王超 冯美臣 肖璐洁 宋晓彦 张美俊 杨武德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450-455,共6页
为实现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多角度冬小麦氮素营养无损监测,以不同氮运筹试验的冬小麦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相机对冬小麦冠层进行多角度拍摄,基于openCV图像技术处理冬小麦冠层图像并提取颜色特征参数,结合叶片氮含量指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 为实现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多角度冬小麦氮素营养无损监测,以不同氮运筹试验的冬小麦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相机对冬小麦冠层进行多角度拍摄,基于openCV图像技术处理冬小麦冠层图像并提取颜色特征参数,结合叶片氮含量指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多元线性回归、BP-神经网络建立多角度条件下颜色特征参数的氮素监测模型。结果表明,冬小麦冠层图像与叶片氮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冠层图像获取的RGB颜色空间中的R、G、B、reG、lnG等5个颜色参数与冬小麦的叶片氮含量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的拍摄角度对基于图像参数的冬小麦叶片含氮量光谱监测精度造成影响,其中,与冠层水平面呈60°(逆光,与天顶方向夹角30°)拍摄的冠层图像建模效果准确度最高,效果最优(R2=0.896,RMSE=0.572),与冠层水平面呈30°(逆光,与天顶方向夹角60°)次之,与冠层水平面呈90°(逆光,垂直向下,与天顶方向夹角0°)最差。基于R、G、B、lnG、reG等5个颜色特征参数建立的60°冠层图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整体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叶片氮含量 图像处理 颜色特征参数 多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施硒对苦荞品质和硒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子轩 宋晓彦 史晓倩 《山西农经》 2018年第18期66-67,共2页
硒是动物和人类必须的营养元素,是构成多种含硒酶的活动中心。硒元素不仅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还具有防衰老、抗癌、解毒等功效。荞麦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作物,营养成分丰富,保健作用强,不仅可以作为食物,还可以作为药食。荞麦叶、... 硒是动物和人类必须的营养元素,是构成多种含硒酶的活动中心。硒元素不仅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还具有防衰老、抗癌、解毒等功效。荞麦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作物,营养成分丰富,保健作用强,不仅可以作为食物,还可以作为药食。荞麦叶、花、皮壳,可用作食品、饲料和药物的原料。我国是荞麦的主要生产国之一,富硒荞麦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理想的营养食物。实现荞麦籽粒中硒含量的快速、无损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品质 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