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本位”下的无兵文化与“武士”的回归——科举时代中国传统军事文化的变迁 被引量:3
1
作者 宋新夫 李承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8-143,共6页
科举社会以"知识本位"为价值依归,视"学问"为官员录用与升迁的基本准则。社会上下莫不以读书为荣,"知识"的卡里斯马光环令"兵民"暗然失色。科举与行伍的尊卑高下,是传统文化尚文轻武价值取向... 科举社会以"知识本位"为价值依归,视"学问"为官员录用与升迁的基本准则。社会上下莫不以读书为荣,"知识"的卡里斯马光环令"兵民"暗然失色。科举与行伍的尊卑高下,是传统文化尚文轻武价值取向的一种"显形"表现。科举制"以文取士"原则使"知识本位"与"权力本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同时也使中国无兵文化发展到极致。社会结构"有兵"还是"无兵"是划分传统与近代的重要标识之一,从"士农工商"到"兵农工商",虽一字之差,却折射了近代中国军事文化从"无兵"文化向"有兵"文化变迁之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传统军事文化变迁 知识本位 无兵文化 “武士”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传统政治心理对公民政治参与的二重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宋新夫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0-63,共4页
传统政治心理对公民政治参与起着二重作用 ,从正反两方面影响着公民的政治意识、参政意向和参政技能。为此 ,必须培养公民的健康政治心理并探索建构公民现代政治人格的合理途径 ,实现与公民政治参与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政治心理 政治参与 传统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亥革命对国民主体意识觉醒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宋新夫 《南昌高专学报》 2002年第2期20-25,共6页
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政治革命 ,它不仅结束了 2 0 0 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中华民国 ,更重要的是使国民的民主意识、自由思想和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的失败迫使国民对半殖民地意识与“欧化主义”进行深刻反思 ,从而给国民... 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政治革命 ,它不仅结束了 2 0 0 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中华民国 ,更重要的是使国民的民主意识、自由思想和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的失败迫使国民对半殖民地意识与“欧化主义”进行深刻反思 ,从而给国民注入了彻底的人格独立意识、维权意识和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式。辛亥革命对国民思想观念的洗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国民主体意识 民间意识 自由思想 维权意识 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公平与社会长治久安——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机会均等”之启迪
4
作者 宋新夫 李承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4期51-54,共4页
教育公平是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教育公平程度与政治认同成正相关。以历史的眼光看,"机会均等"的科举"穷人教育"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得以绵延数千年的制度因素。以史为鉴,... 教育公平是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教育公平程度与政治认同成正相关。以历史的眼光看,"机会均等"的科举"穷人教育"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得以绵延数千年的制度因素。以史为鉴,深入发掘和汲取科举制度蕴藏的"公平公正"、"知识本位"的合理因素,理性审视当今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利于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古代科举 长治久安 穷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如何实践“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借鉴老庄“民本”思想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新夫 谢荣国 《南昌高专学报》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老庄哲学中表达了极其深刻的“民本”思想 ,认为被统治的庶人是立国兴邦的关键所在。民本思想在社会主义中国有了崭新的内涵。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中的第三个代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具有崭新内涵的民本思... 老庄哲学中表达了极其深刻的“民本”思想 ,认为被统治的庶人是立国兴邦的关键所在。民本思想在社会主义中国有了崭新的内涵。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中的第三个代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具有崭新内涵的民本思想的具体化。借鉴老庄“民本”思想 ,要实践“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必须做到重视民意 ,体察民心向背 ;必须做到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必须做到进一步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走共同富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代表" 中国共产党 共同富裕 人民利益 民本思想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公平与社会长治久安——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机会均等”之启迪
6
作者 宋新夫 李承 《教育科学文摘》 2009年第1期63-63,共1页
在中国几千年的官僚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是一种纲常等级秩序思想,但在这种等级森严的专制社会中却沿袭着相对公平公正的科举制度,并得到封建社会各阶层的政治认同。这表明,科举制度有其自身的合理性。
关键词 古代科举制度 社会各阶层 机会均等 长治久安 教育公平 中国 等级秩序 公平公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道德经》军事人道主义战争观
7
作者 宋新夫 谢荣国 《南昌高专学报》 2004年第1期8-12,共5页
老子以"道法自然"为逻辑起点,以"天道尚慈"为哲学依据,提出了军事人道主义战争观,对战争的本质、性质和起源以及军事战略战术原则作了独具匠心的回答。"处柔、主静、守中"是《老子》军事人道主义的三大... 老子以"道法自然"为逻辑起点,以"天道尚慈"为哲学依据,提出了军事人道主义战争观,对战争的本质、性质和起源以及军事战略战术原则作了独具匠心的回答。"处柔、主静、守中"是《老子》军事人道主义的三大基本运行法则。道家对"人"的终极关怀,"处柔克刚"、"不争而善胜"、"恬然为上"的战略思想以及"欲擒故纵"、"以奇用兵"等战术理念是中国兵学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至今对现代军事研究仍不失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军事人道主义战争观 老子 战术理念 军事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法律心理对培养现代公民意识的二重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徐长安 宋新夫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4-58,共5页
本文认为 ,传统法律心理从正反两方面影响着公民的权益意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主体意识、道德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效率意识等 ,对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起着二重作用。为此 ,应注重培养公民的健康法律心理 ,探索建构现代公民意识的合... 本文认为 ,传统法律心理从正反两方面影响着公民的权益意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主体意识、道德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效率意识等 ,对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起着二重作用。为此 ,应注重培养公民的健康法律心理 ,探索建构现代公民意识的合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心理 公民意识 二重性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法律心理对培养现代化公民意识的二重作用
9
作者 徐长安 宋新夫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9-112,共4页
传统法律心理同任何文化一样都是一把“双刃剑”,从正反两方面影响着公民的权益意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主体意识、道德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效率意识等等,对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起着二重作用。为此,必须培养公民的健康法律心理并探... 传统法律心理同任何文化一样都是一把“双刃剑”,从正反两方面影响着公民的权益意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主体意识、道德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效率意识等等,对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起着二重作用。为此,必须培养公民的健康法律心理并探索建构现代公民意识的合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心理 公民意识 传统 二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结合的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江涛 宋新夫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4-145,共2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中国 传统政治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政治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效应分析
11
作者 陈湘芝 宋新夫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8-41,共4页
传统政治文化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有着二重效应,从正反两方面影响着中国接受马克思主 义思想、涤除教条主义、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以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伦理型政治对解决全球性“四大危机” 的独特价值,是... 传统政治文化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有着二重效应,从正反两方面影响着中国接受马克思主 义思想、涤除教条主义、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以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伦理型政治对解决全球性“四大危机” 的独特价值,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复兴与科学社会主义全面胜利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传统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政治文化对中国社会主义进程的几点影响
12
作者 陈鸿 宋新夫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9-72,共4页
传统政治文化对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以及中国社会主义未来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伦理型政治对解决全球性“四大危机”的独特价值 。
关键词 政治文化 社会主义 传统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公平——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机会均等”之启迪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新夫 陈湘芝 《教学研究》 2009年第3期17-22,共6页
教育公平是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教育公平程度与政治认同情感成正比例相关。"机会均等"的科举"穷人教育"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得以绵延数千年的制度因素。以史为鉴,深入发掘... 教育公平是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教育公平程度与政治认同情感成正比例相关。"机会均等"的科举"穷人教育"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得以绵延数千年的制度因素。以史为鉴,深入发掘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蕴藏的"公平公正"、"知识本位"教育理念,理性审视当今中国教育产业化、重点大学招生地方化等教育制度,切实贯彻温家宝总理的"穷人教育学",有利于促进当今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古代科举 长治久安 穷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经》所蕴含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新夫 陈湘芝 《南昌高专学报》 2001年第1期15-19,55,共6页
老子的《道德经》中蕴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这种思想的核心就是“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和谐发展。”从《道德经》中可以看出 ,老子是通过运用“自然类推”与“逆向求索”这两个方法论获得这一“可持续和谐发展观”的。他... 老子的《道德经》中蕴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这种思想的核心就是“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和谐发展。”从《道德经》中可以看出 ,老子是通过运用“自然类推”与“逆向求索”这两个方法论获得这一“可持续和谐发展观”的。他在《道德经》中主张 ,要使人与人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共同持续发展 ,就要注意遵循三大定律———守静律、守中律和处柔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可持续发展 战略思想 自然类推方法论 逆向求索方法论 守静律 守中律 处柔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邓小平的国防战略思想
15
作者 宋新夫 《南昌高专学报》 1997年第3期1-3,共3页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是关系国家兴亡的两大支柱。邓小平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依据对国际形势的科学分析与准确判断,大胆地突破了战争不可避免的观点,为我国提出了新的国防战略思想: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应从备战转向和平建设;国防建...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是关系国家兴亡的两大支柱。邓小平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依据对国际形势的科学分析与准确判断,大胆地突破了战争不可避免的观点,为我国提出了新的国防战略思想: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应从备战转向和平建设;国防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大局;国防建设必须实行现代化。全面领会和贯彻执行邓小平的国防战略思想,对加强我国国防建设,确保我军履行神圣职责具有重大童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防战略 国防建设 邓小平 国际形势 略论 重大意义 和平 经济建设 中国 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探索中国式革命道路的哲学思维方式
16
作者 宋新夫 《南昌高专学报》 1997年第4期7-10,共4页
毛泽东在艰辛地寻找中国式革命道路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取得奠基性的成功.除了历 史的客观的原因外,主观上同他的科学思维方式是密不可分的。毛泽东哲学思维方式具有三个主要 方面的特点。他的整体性、系统性,战略性、宏观性,以及实... 毛泽东在艰辛地寻找中国式革命道路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取得奠基性的成功.除了历 史的客观的原因外,主观上同他的科学思维方式是密不可分的。毛泽东哲学思维方式具有三个主要 方面的特点。他的整体性、系统性,战略性、宏观性,以及实践性的哲学思维方式,使他能把马列主义 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对中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极其复杂的政治在济、文化运动中,找 到了走中国式的革命道路;领导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4的 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又为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重温和研究毛泽东的哲学思维方式.对我们全面、深刻领会邓小 平理论.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道路 毛泽东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哲学思维方式 落后 重大意义 马列主义 中国式 具体问题 科学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构建当代军人政治人格的合理途径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新夫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2002年第5期36-38,共3页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 ,之所以会出现部分军人政治意识淡化现象 ,除受西方自由化思想渗透、社会主义处于低潮以及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存在薄弱环节等因素影响外 ,同政治冷漠心理、畏权与权力依附心理、宗法等级...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 ,之所以会出现部分军人政治意识淡化现象 ,除受西方自由化思想渗透、社会主义处于低潮以及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存在薄弱环节等因素影响外 ,同政治冷漠心理、畏权与权力依附心理、宗法等级意识、法律淡泊意识等传统政治心理对军人政治意识的消极影响密不可分。因此 ,培养军人健康的政治心理并探索建构当代军人现代政治人格的合理途径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心理 政治意识 政治人格
原文传递
知识本位下的无兵文化与武士的回归
18
作者 宋新夫 李承 《寻根》 2008年第5期16-21,共6页
明代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一踏上神州大地,就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个把“知识与权力”衔接起来并由哲学家来治理的国度。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哲人统治的国家,只有哲学家变成国王或国王... 明代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一踏上神州大地,就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个把“知识与权力”衔接起来并由哲学家来治理的国度。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哲人统治的国家,只有哲学家变成国王或国王变成哲学家时,人类才有太平盛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本位 “理想国” 回归 武士 文化 西方传教士 哲学家 万历年间
原文传递
农民现代法律意识与中国农村和谐社会
19
作者 宋新夫 《理论文萃》 2005年第6期17-24,共8页
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农村是关键。实践农村和谐社会最重要是农民现代素质的培育。没有农民现代素质就没有农村社会的现代化,更谈不上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秩序。
关键词 农村 中国 现代法律意识 农民素质 农业经济 现代化 和谐社会
原文传递
教育公平——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机会均等”之启迪
20
作者 宋新夫 陈湘芝 《理论文萃》 2008年第1期15-22,共8页
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正视问题、实事求是的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面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领域出现的不和谐音符,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规范教育收... 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正视问题、实事求是的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面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领域出现的不和谐音符,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教育公平一直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达到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教育公平 古代科举制度 机会均等 马克思主义政党 90年代以来 社会公平 招生制度改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