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并发脑出血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宋志宙 孟泽军 +1 位作者 张萍 马洪山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7期2079-2080,共2页
目的分析3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并发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方法回顾我院急性心肌梗死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并发脑出血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病人临床资料特点:1均为中年男性,有吸烟史,其中2例病人有高血压病史;2... 目的分析3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并发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方法回顾我院急性心肌梗死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并发脑出血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病人临床资料特点:1均为中年男性,有吸烟史,其中2例病人有高血压病史;2溶栓后出现不同程度头痛、颈部不适、双眼向一侧凝视、部分视野缺损等可能为脑出血先兆。结论阿替普酶溶栓后病人出现头痛、颈部不适、双眼向一侧凝视、部分视野缺损等症状,需高度注意有无脑出血的发生。静脉溶栓后并发脑出血可能与入院前长时间吸烟及高血压病史导致脑动脉硬化、腔隙性脑梗死或脑血管本身存在畸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细胞凋亡时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宋志宙 杨思进 《西部医学》 2007年第3期474-476,共3页
心肌细胞凋亡是目前学术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它是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病毒性心肌炎、高血压、心肌梗死等众多心脏疾病的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而心肌细胞的凋亡又受到基因的调控。因此从基因角度去研究、认识心肌细胞凋... 心肌细胞凋亡是目前学术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它是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病毒性心肌炎、高血压、心肌梗死等众多心脏疾病的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而心肌细胞的凋亡又受到基因的调控。因此从基因角度去研究、认识心肌细胞凋亡,将对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和有效的预防提供很好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凋亡 基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伐卢定治疗老年急诊PCI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志宙 张萍 +1 位作者 孟泽军 武琦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7期1071-1073,共3页
目的探讨比伐卢定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8月行急诊PCI术的老年STEMI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肝素+PCI)和观察组(比伐卢定+PCI),各50例... 目的探讨比伐卢定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8月行急诊PCI术的老年STEMI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肝素+PCI)和观察组(比伐卢定+PCI),各50例。观察两组的梗死相关动脉PCI术后6 h及30 d的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发生率等。结果两组同时段NT-proBNP水平及LVEDd、LVEF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 NT-proBNP与同组术后6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0 d轻度出血发生率与总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出血发生率比较,比伐卢定组显著低于普通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STEMI病人急诊PCI治疗中应用比伐卢定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比伐卢定可用于老年病人STEMI急诊PCI的术中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比伐卢定 肝素 皮冠脉介入治疗 心功能 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 抗凝治疗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宋志宙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5期546-547,共2页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48例冠心病行支架置入术患者分为疏血通组(n=80)与对照组(n=68)。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疏血通组在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48例冠心病行支架置入术患者分为疏血通组(n=80)与对照组(n=68)。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疏血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d,疗程为7d。观察红细胞聚集率、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hs-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均有所改善,疏血通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疏血通组治疗后hs-CRP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以降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而且可明显降低hs-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 经皮冠脉介入 血液流变学 高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onoclot评价急诊PCI术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
5
作者 宋志宙 高月荣 +1 位作者 孟泽军 张萍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2期49-51,66,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应用Sonoclot评价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首发急性STEMI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血栓抽吸+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及实验组(血检抽吸+球囊扩张后...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应用Sonoclot评价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首发急性STEMI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血栓抽吸+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及实验组(血检抽吸+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联合替罗非班)各30例。结果①同组术后8、24h所测ACT、CR、PF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2组ACT在术后8及24 h均明显上升,同组间术后8、24 h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③2组间CR在术后8、24 h同一时间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④与同组术前相比,2组PF在8、24 h均明显下降,且与同组术前相比差异显著;同组间24 h较8 h相比有下降趋势,且二者相比差异显著。结论应用Sonoclot评价急诊PCI术前、术后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简便易行,可指导临床用药;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血栓负荷重的STEMI患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OCLOT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安颗粒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白雪 宋志宙 +2 位作者 杨思进 陈美娟 罗钢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707-2709,共3页
目的探讨心安颗粒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以心电图Ⅱ导联ST段、T波以及P-R间期、QRS时限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观察心安颗粒及稳心颗粒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改善作用,并比较... 目的探讨心安颗粒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以心电图Ⅱ导联ST段、T波以及P-R间期、QRS时限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观察心安颗粒及稳心颗粒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改善作用,并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结果心安颗粒高、中剂量组及稳心颗粒组能明显降低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ST段和T波的抬高值(P均<0.05),并使ST段和T波抬高超过0.2mV的发生率减少(P均<0.05);高、中剂量心安颗粒组及稳心颗粒组在各时间段均能明显降低冠脉结扎所致的ST段和T波抬高(P均<0.01);心安颗粒高、中剂量及稳心颗粒组有明显稳定P-R间期和QRS时限的作用(P﹤0.05或P﹤0.01)。结论心安颗粒有良好的抗大鼠冠脉结扎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作用,且高、中剂量组与稳心颗粒组作用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安颗粒 心电图 心肌缺血 大鼠 稳心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安颗粒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和心肌Ca^(2+)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奇 白雪 +2 位作者 杨思进 罗钢 宋志宙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3期304-305,共2页
目的探讨心安颗粒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选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并测定心肌组织中Ca2+含量。结果心安颗粒对QRS时限、PR... 目的探讨心安颗粒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选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并测定心肌组织中Ca2+含量。结果心安颗粒对QRS时限、PR间期有稳定的作用,对抬高的ST段有降低作用,能降低心肌Ca2+超载。结论心安颗粒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肌Ca2+超载实现抗心律失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安颗粒 预处理 心肌缺血再灌注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罗萌 宋志宙 杨思进 《中国中医急症》 2008年第7期982-984,共3页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预后差、易复发等特点,居脑血管病死亡原因之首。中医药治疗中风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治疗经验,且随着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发展,其对脑梗死的治疗机理研究也不断深入。现...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预后差、易复发等特点,居脑血管病死亡原因之首。中医药治疗中风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治疗经验,且随着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发展,其对脑梗死的治疗机理研究也不断深入。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脑梗死的研究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中医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萍 孟泽军 宋志宙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4期407-408,共2页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ACS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利多卡因组,各75例,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ACS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利多卡因组,各75例,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率,胺碘酮组分别为94%、92%、93%,利多卡因组分别为75%、68%、73%,胺碘酮组高于利多卡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胺碘酮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低于利多卡因组的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应用于ACS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好于利多卡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利多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和近期预后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萍 宋志宙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10期1184-1186,共3页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肌损伤程度、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8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缺血预适应组(IP组)158例,无缺血预适应组(NIP组)132例。均于入院后及入院24h内多次测定心肌肌酸激酶...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肌损伤程度、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8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缺血预适应组(IP组)158例,无缺血预适应组(NIP组)132例。均于入院后及入院24h内多次测定心肌肌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钙蛋白I(cTnI),取其峰值;比较两组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IP组CK、CK-MB、LDH、cTnI峰值浓度显著低于NIP组(P<0.01)。IP组病人心功能不全、心衰、梗死后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NIP组(P<0.01)。结论缺血预适应可减少其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肌损伤面积,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及近期心脏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缺血预适应 心肌损伤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钙蛋白Ⅰ、血浆脑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分层及近期预后价值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萍 宋志宙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11期1298-1299,共2页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cTnⅠ)、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近期预后价值的影响。方法入选162例发病6h内AMI患者,并取8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入院后即刻及入院后24h抽肘...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cTnⅠ)、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近期预后价值的影响。方法入选162例发病6h内AMI患者,并取8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入院后即刻及入院后24h抽肘前静脉血2次,分别行cTnⅠ、BNP检测,取两次结果的最高值,入院期间均完成冠状动脉造影,随访30d并记录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 AMI组与SAP组cTnⅠ、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严重,其cTnⅠ、BNP水平越高。冠脉三支病变组的cTnⅠ、BNP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及单支病变组,冠脉双支病变组的cTnⅠ、BNP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中发生MACE各组的cTnⅠ、BNP显著高于无症状者。结论 AMI患者中,cTnⅠ、BNP水平的高低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Ⅰ 血浆脑钠肽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不良事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为长程回纹性风湿症的多发性骨髓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霍月红 宋志宙 席海英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7期1076-1077,共2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骨髓瘤细胞异常增生的浆细胞疾病,因多发性溶骨性骨损害,可造成骨痛、骨破坏、骨折等一系列临床表现。骨痛是多数MM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随病程进展持续而严重。75%的MM患者有骨痛症状,甚至为...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骨髓瘤细胞异常增生的浆细胞疾病,因多发性溶骨性骨损害,可造成骨痛、骨破坏、骨折等一系列临床表现。骨痛是多数MM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随病程进展持续而严重。75%的MM患者有骨痛症状,甚至为首发症状,但以明显的关节肿痛症状为主者较少见,国内有研究报道MM关节肿痛发生率仅为4.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风湿症 细胞异常增生 MYELOMA 溶骨性 骨损害 关节肿痛 骨破坏 轻链 回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张新 刘澜 宋志宙 《中国医药导刊》 2010年第5期769-770,共2页
目的:观察及探讨糖尿病(DM)足患者下肢血管介入治疗术后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将46例2型DM合并DM足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患肢股动脉药物注射加基本治疗;B组:下肢血管介入治疗加基本治疗,比较两组近期及长期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者治... 目的:观察及探讨糖尿病(DM)足患者下肢血管介入治疗术后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将46例2型DM合并DM足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患肢股动脉药物注射加基本治疗;B组:下肢血管介入治疗加基本治疗,比较两组近期及长期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内径变化,P<0.05,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者疗效比较,P<0.05,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DM足介入治疗效果满意,明显改善下肢血供,降低者的病残率,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下肢动脉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蛭龙活血通淤胶囊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萌 杨思进 +2 位作者 宋志宙 白雪 李庆之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39-1640,共2页
目的观察小鼠口服蛭龙活血通淤胶囊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以最大给药量法对小鼠进行灌胃给药测定药物的急性毒性。结果以最大给药量法24h内灌胃给药3次,连续观察2周无1只小鼠死亡,亦未见明显毒性反应;测得小鼠的最大给药量为81.6g/kg。... 目的观察小鼠口服蛭龙活血通淤胶囊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以最大给药量法对小鼠进行灌胃给药测定药物的急性毒性。结果以最大给药量法24h内灌胃给药3次,连续观察2周无1只小鼠死亡,亦未见明显毒性反应;测得小鼠的最大给药量为81.6g/kg。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蛭龙活血通淤胶囊对受试动物未见明显的急性毒性作用,表明该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蛭龙活血通淤胶囊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抽吸术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水平和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孟泽军 宋志宙 +2 位作者 高月荣 孙雪松 张萍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5期77-79,88,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栓负荷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中行血栓抽吸同时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灌注水平和短期预后的研究。方法选取行急诊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 目的探讨高血栓负荷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中行血栓抽吸同时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灌注水平和短期预后的研究。方法选取行急诊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纯血栓抽吸组和血栓抽吸联合梗死相关冠脉内使用重组人尿激酶原组(尿激酶原组),比较2组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水平、ST段回落情况及出院30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尿激酶原组与血栓抽吸组相比,心肌灌注不良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50%比例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激酶原组出院30d内MACE发生率略低于血栓抽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行血栓抽吸后冠脉内使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可有效改善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水平,减少出院30d内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抽吸 重组人尿激酶原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灌注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泵α1亚单位基因在盐敏感性高血压中的作用
16
作者 孙雪松 宋志宙 +3 位作者 李红卫 孙为勤 彭跃玲 高月荣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82-86,共5页
目的 探讨钠泵α1亚单位基因在盐敏感性高血压中的作用,为探明盐敏感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可能的治疗靶点提供思路。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Ⅰ、Ⅱ期患者,经限盐试验筛选盐敏感患者与非盐敏感患者各27例,选择血压正常的27例健康体检者作... 目的 探讨钠泵α1亚单位基因在盐敏感性高血压中的作用,为探明盐敏感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可能的治疗靶点提供思路。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Ⅰ、Ⅱ期患者,经限盐试验筛选盐敏感患者与非盐敏感患者各27例,选择血压正常的2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之间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血生化、24 h尿电解质含量及钠泵α1亚单位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盐敏感组及非盐敏感组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差异,但盐敏感组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百分比显著低于非盐敏感组。盐敏感组的24 h尿钠含量显著高于非盐敏感组,三组患者的24 h尿钠钾代谢比存在显著差异,盐敏感组的尿钠钾排泄比显著高于对照组。盐敏感组和对照组的醛固酮肾素比值有统计学差异。盐敏感组的钠泵α1亚单位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盐敏感组、非盐敏感组钠泵α亚单位基因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结论 盐敏感高血压钠泵α1亚单位基因表达受限,其表达水平可能与盐敏感高血压的疾病进展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盐敏感 钠代谢 钠泵α1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量与钠代谢的关系
17
作者 孙雪松 高月荣 +1 位作者 宋志宙 马洪山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6期75-78,104,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肌重量(LVM)与钠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13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尿钠水平分为A、B、C 3组,对其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记录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后壁厚度(L...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肌重量(LVM)与钠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13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尿钠水平分为A、B、C 3组,对其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记录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T),并计算左心室肌重量指数(LVMI)。结果3组患者除LVPWT外,LVEDD、LVST、LVM、LVM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的LVEDD、LVST、LVM及LVMI明显高于A组,B组的LVEDD显著高于A组。LVMI与24 h尿钠呈统计学正相关,高钠盐摄入是LV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钠盐摄入可增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心室重量 钠代谢 相关性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染色切片的技术操作规范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满贵 宋志宙 《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21-21,25,共2页
关键词 HE染色切片 技术操作规范 制片 病理学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苯地平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俊山 武琦 宋志宙 《中国实用医刊》 2023年第13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应用于老年冠心病(CHD)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CHD心绞痛患者120例,应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应用于老年冠心病(CHD)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CHD心绞痛患者120例,应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硝苯地平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脏功能及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00%,57/60)高于对照组(80.00%,48/60),P<0.05。治疗前,两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舒张晚期峰值流速(E/A)值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IVSD、LVPWD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F、E/A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药物所致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治疗老年CHD心绞痛患者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冠心病 老年 硝苯地平 单硝酸异山梨酯 联合用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