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超声心动图联合临床文本构建老年稳定型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代娇 宋宏宁 陈金玲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034-1038,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心动图和临床电子病历信息构建老年稳定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中预测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心动图和临床电子病历信息构建老年稳定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中预测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稳定型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应用LASSO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特征变量并构建列线图。利用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来对预测模型进行性能的评估。结果总共纳入345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241)和验证组(n=104)。糖尿病、既往心肌梗死、脂蛋白(a)和左室舒张期后壁厚度(LVPWD)与MACEs有显著相关性,并基于这四项指标构建列线图。在预测训练组患者出院后2年和3年分别发生MACEs的AUC为0.717(95%CI:0.622~0.812)和0.72(95%CI:0.638~0.802),在验证组患者2年和3年分别发生MACEs的AUC分别为0.668(95%CI:0.527~0.809)和0.691(95%CI:0.552~0.83)。在训练组以及验证组校准曲线均表现出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训练组以及验证组中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出预测模型很大的正向收益率。结论基于糖尿病、既往心肌梗死、脂蛋白(a)和LVPWD构建的列线图可以有效预测老年稳定型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出院后2年和3年的发生MACEs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冠心病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多参数联合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被引量:10
2
作者 宋宏宁 陈金玲 +3 位作者 秦真英 曹省 胡波 郭瑞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3-866,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资料与超声心动图多参数联合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价值。方法收集105例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最终纳入75例,根据CAG结果分为狭窄组(n=33)与对照组(n=42)。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口... 目的探讨临床资料与超声心动图多参数联合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价值。方法收集105例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最终纳入75例,根据CAG结果分为狭窄组(n=33)与对照组(n=42)。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A值、E峰减速时间(E-DT)、等容舒张时间(IVRT),DTI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e、a峰值;应用4D-Auto LVQ功能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舒张末期球形指数(SpI);以二维斑点自动功能成像(AFI)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平均值(GLPSS)。结果狭窄组与对照组间E/e、E-DT、GLPSS及二型糖尿病(2DM)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E/e(0.715)>E-DT(0.667)>GLPSS(0.649)>2DM(0.609),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P=1/[1+e-(-5.505+0.431×E/e+0.021×E-DT+0.127×GLPSS+2.141×2DM)]。P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4。以P≥0.4509为截值预测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78.8%和69.0%。结论联合应用临床及超声心动图多个参数能够显著提高诊断冠心病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心动描记术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学影像学的3D打印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3
作者 宋宏宁 郭瑞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5-380,共6页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成型技术,近年来在心血管领域应用广泛。3D打印模型的制作有多种方式,不同的成型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大血管病变、心律失常的诊疗过程中3D打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医学影像...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成型技术,近年来在心血管领域应用广泛。3D打印模型的制作有多种方式,不同的成型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大血管病变、心律失常的诊疗过程中3D打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医学影像学的3D打印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心血管疾病 医学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不同冠脉病变支数对冠心病患者左室解旋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宏宁 陈金玲 +3 位作者 秦真英 黄佳 曹省 郭瑞强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年第7期456-459,共4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2DSTI)技术评价不同冠脉病变支数对冠心病患者左室解旋运动的影响,为准确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提供依据。方法 75例疑为冠心病的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5例(其中单支病变组27例和多支病变组18例...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2DSTI)技术评价不同冠脉病变支数对冠心病患者左室解旋运动的影响,为准确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提供依据。方法 75例疑为冠心病的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5例(其中单支病变组27例和多支病变组18例)和对照组30例。应用2DSTI技术测量左室峰值扭转角度(Ptw)、峰值扭转角速度(PTV)、收缩末期扭转角度(AVCtw)、等容舒张末期扭转角度(MVOtw)、等容舒张期左室解旋率(Untw-R)、解旋速度峰值(PUV)、解旋角速度达峰时间(T-PUV)及解旋减半时间(UH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患者Ptw、PTV及PU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Untw-R低于对照组(P﹤0.001),T-PUV和UHT高于对照组(P﹤0.001)。多支病变组患者Untw-R和PUV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T-PUV和UH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左室解旋运动出现明显减低与延迟,多支冠脉狭窄患者左室解旋运动减低与延迟较单支冠脉狭窄患者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二维 斑点追踪 冠心病 解旋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分层应变评价冠心病患者不同程度狭窄冠状动脉供血节段心肌收缩功能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志玉 陈金玲 +4 位作者 周青 曹省 宋宏宁 胡波 郭瑞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66-1670,共5页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分层应变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方法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50例,根据SCA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重度狭窄亚组和轻度狭窄亚组)和对照组。获取各组节段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心肌纵...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分层应变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方法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50例,根据SCA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重度狭窄亚组和轻度狭窄亚组)和对照组。获取各组节段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心肌纵向应变(LSendo、LSmid、LSepi)及心肌圆周应变(CSendo、CSmid、CSepi),计算各节段心肌纵向应变跨壁梯度△LS和各节段心肌圆周应变跨壁梯度△C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论有无冠状动脉狭窄,其相应供血左心室心肌节段LSendo、LSmid、LSepi和CSendo、CSmid、CSepi均呈梯度递减,3组间△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狭窄亚组及轻度狭窄亚组△CS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重度狭窄亚组LSendo、LSmid、LSepi及轻度狭窄亚组LSmid、LSepi均显著减低(P<0.05),但轻度狭窄亚组与重度狭窄亚组间各纵向分层应变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重度狭窄亚组CSendo、CSmid、CSepi均显著降低(P均<0.05),轻度狭窄组CSendo显著降低(P<0.05);重度狭窄亚组与轻度狭窄亚组间各圆周分层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D-STI心肌分层应变技术可准确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各层心肌纵向及圆周应变,冠心病患者重度狭窄冠状动脉供血节段心肌全层收缩功能均不同程度受损,其中以心内膜下心肌受损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随访左室下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右室收缩功能的恢复及重构改变 被引量:12
6
作者 姚雪 谭团团 +4 位作者 宋宏宁 陈金玲 周青 郭瑞强 胡波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8期574-579,共6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右室纵向应变参数评价左室下壁心肌梗死(INF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右室收缩功能恢复情况,评估右室重构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行PCI术并随访的36例急性INFMI患者,根据PC...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右室纵向应变参数评价左室下壁心肌梗死(INF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右室收缩功能恢复情况,评估右室重构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行PCI术并随访的36例急性INFMI患者,根据PCI术后3~6个月右室是否发生重构,即3~6个月右室舒张末面积(RVEDA)与入院时RVEDA相比增量是否≥20%将其分为右室重构组15例和右室非重构组21例。常规超声获取左室射血分数(LVEF)、RVEDA、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三尖瓣环收缩位移(TAPSE)及组织多普勒右室机械指数(TDI-MPI);2D-STI追踪游离壁和间隔壁获取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各节段纵向应变值,以及右室整体纵向应变(RVGLS)、右室游离壁纵向应变(RVFWLS)、右室间隔壁纵向应变(RVSEPLS);比较不同时间点上述各参数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入院时、出院时及术后3~6个月时INFMI患者仅右室纵向应变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重构组LVEF及TAPSE较非重构组更低(均P<0.05);出院时,重构组RVGLS、RVSEPLS、间隔壁各节段纵向应变绝对值、LVEF及TAPSE均较非重构组更低(均P<0.05);术后3~6个月,重构组仅RVFWLS、游离壁各节段纵向应变绝对值较非重构组更低,RVEDA和RVESA较非重构组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构组与非重构组比较,仅间隔壁各节段纵向应变恢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现为非重构组术后恢复较快,但是术后3~6个月重构组逐渐恢复至与非重构组趋于相同水平。结论应用2D-STI右室纵向应变参数能够更精细地反映INFMI患者右室缺血性功能损伤的程度,以及术后随访的恢复情况;其中,发生右室重构的患者间隔壁纵向应变恢复程度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功能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的效果 被引量:5
7
作者 吴红兵 宋宏宁 +4 位作者 王志维 石烽 胡小平 任宗力 胡知朋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22期2660-2662,共3页
目的观察经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98例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均行经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观察患者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目的观察经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98例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均行经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观察患者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4. 2±6. 5)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32. 2±57. 3) min,ICU停留时间(16. 2±7. 5) h,术后住院时间(4. 5±0. 8) d,切口大小(4. 4±0. 9) cm,胸腔引流液(67. 6±11. 2) ml。术后发生心律失常4例,出血1例,肺不张1例,无残余分流、封堵器脱落、移位及死亡病例。患者术后肺动脉压力及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均低于术前(均P <0. 05)。结论经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 经食道超声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并发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评估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左心耳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8
8
作者 马媛媛 贾艳艳 +6 位作者 宋宏宁 胡波 张兰 谭团团 陈金玲 周青 郭瑞强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806-811,共6页
目的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价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流动力学变化状况,探讨其预测左心耳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房颤组138例和对照组30例,均接受TEE检查。分别从0°、45°、90°、135... 目的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价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流动力学变化状况,探讨其预测左心耳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房颤组138例和对照组30例,均接受TEE检查。分别从0°、45°、90°、135°不同角度观察两组左心耳二维图像,获取左心耳血流频谱及组织速度成像图像;测量左心耳射血分数(LAAEF)、最大容积(LAAVmax)、血流峰值排空速度(LAA-EV)和峰值充盈速度(LAA-FV)、血流平均排空速度(LAAAEV)和平均充盈速度(LAA-AFV),以及左心耳各壁收缩期峰值速度(LAA-SV)和舒张期峰值速度(LAA-DV)。并对两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比较,LAA-EV、LAA-AEV、LAA-FV、LAA-AFV及LAAEF均减低,LAAVmax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房颤组138例患者中,左心耳存在血栓者15例,无血栓者123例,对照组、房颤组无血栓者及合并血栓者LAA-AEV、LAA-AFV、LAAEF及左心耳各壁LAA-SV和LAA-DV依次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A-AFV判断发生左心耳血栓的截断值为27.5 cm/s,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73.3%、96.7%;LAA-AEV判断发生左心耳血栓的截断值为33.0 cm/s,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80.0%、86.7%。结论 TEE能有效评价左心耳血流动力学状态及其功能。房颤患者左心耳收缩、舒张功能减低,左心耳血栓形成时减低更甚。LAA-AFV和LAA-AEV可以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左心耳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核定位基序增强超声微泡介导的外源基因转染效率 被引量:3
9
作者 陈金玲 邓倾 +4 位作者 周青 曹省 胡波 宋宏宁 郭瑞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41-1144,共4页
目的评价NFκB核定位基序增强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介导的外源基因转染效率的价值。方法构建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phSDF-1α)质粒(phSDF-1α组),并插入NFκB核定位基序,构建具有核输入功能的目的基因质粒phSDF-1α-NFκB(phSDF-1α... 目的评价NFκB核定位基序增强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介导的外源基因转染效率的价值。方法构建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phSDF-1α)质粒(phSDF-1α组),并插入NFκB核定位基序,构建具有核输入功能的目的基因质粒phSDF-1α-NFκB(phSDF-1α-NFκB)。用Cy3核酸染料标记两种质粒后在优化的UTMD条件下分别转染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分别检测质粒的入胞效率和入核效率,RT-PCR和ELISA检测SDF-1α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两种质粒的入核效率和目的基因表达率。结果在优化的UTMD条件下phSDF-1α组和phSDF-1α-NFκB组细胞存活率和质粒入胞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质粒入核率分别为(12.96±4.46)%和(83.25±12.15)%,SDF-1α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9.25±10.14)%和(118.25±27.57)%,SDF-1α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4.11±5.74)ng/mg和(65.35±11.12)ng/mg蛋白,后者均显著高于前者。结论 NFκB核定位基序能显著增强质粒入核,提高UTMD介导的外源基因转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泡 核定位信号 NFΚB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张期纵向应变率早期评估蒽环类化疗药物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谭娅 胡波 +2 位作者 冷倩倩 宋宏宁 郭瑞强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第3期130-135,共6页
目的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获取使用蒽环类药物化学治疗(以下简标化疗)的乳腺癌患左心室舒张期应变参数,寻找能评估蒽环类药物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致心肌早期舒张功能损伤的最有效... 目的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获取使用蒽环类药物化学治疗(以下简标化疗)的乳腺癌患左心室舒张期应变参数,寻找能评估蒽环类药物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致心肌早期舒张功能损伤的最有效的指标。方法选取笔者医院新诊断乳腺癌患者36例,并且所有患者均使用表柔比星化疗,在患者化疗前(T0)和化疗第2周期后(T2)及第4周期后(T4)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储存清晰图像。脉冲组织多普勒(PW-TDI)获取二尖瓣环间隔壁及侧壁位点舒张期运动速度e1、a1、e2、a2,计算平均e、平均a、平均E/e,2D-STI分析获取左心室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GLS)、左心室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LSRs)、舒张早期及晚期纵向峰值应变率(LSRa、LSRe),计算LSRe/LSRa、E/LSRe。结果 (1)收缩功能参数:与化疗前比较,LVEF在T4周期化疗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化疗前比较,GLS及LSRs在T2周期及T4周期化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织多普勒舒张功能参数:与化疗前比较,e1、a1、e2、平均e、平均E/e在T4周期化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D-STI获取舒张功能参数:与化疗前比较,LSRe及E/LSRe在T2周期及T4周期化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化疗前比较,LSRa、LSRe/LSRa在T4周期化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E/LSRe与表柔比星累计剂量呈正相关(r=0. 58,P=0. 000);绘制ROC曲线表明E/LSRe对蒽环类化疗药物致心肌收缩功能损伤有预测价值,当E/LSRe≥92. 4mc时,预测蒽环类药物化疗后收缩功能减低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6. 7%、72. 5%。结论用2D-STI获取舒张期纵向应变值及应变率可早期发现现使用蒽环类化疗药物乳腺癌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损伤,尤其是E/LSRe可作为左心室舒张早期功能损伤的敏感参数,并且该参数可预测心肌收缩功能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蒽环类化疗药物 左心室功能 应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舒张功能及其与同步性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金玲 姜凤霞 +2 位作者 曹省 宋宏宁 郭瑞强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年第3期153-156,共4页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及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左室同步性及舒张功能变化,以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 CHF组患者44例,均于CRT术前1~3d、术后6个月接受超声检查。常规超声测量参数...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及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左室同步性及舒张功能变化,以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 CHF组患者44例,均于CRT术前1~3d、术后6个月接受超声检查。常规超声测量参数: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晚期血流速度比值(E/A);TDI测量参数: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值(E/e)、左室12节段收缩期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左室12节段收缩期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s-dif);计算CRT术前后二尖瓣环平均E/e变化率(ΔE/e%)和Ts-SD变化率(ΔTs-SD%)。结果最终纳入研究41例,根据CRT术后6个月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降低≥10%的标准将其分为CRT有反应组24例和CRT无反应组17例。与CRT术后比较,CRT有反应组患者CRT术后6个月LVEDd、LVEDV、LVESV显著减小,LVEF、E/A显著增加,E/e显著降低,Ts-SD、Ts-dif显著缩短;而CRT无反应组患者上述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RT有反应组患者CRT术前后ΔE/e%与ΔTs-SD%呈正相关(r=0.68,P<0.05)。结论 CRT术后有反应患者的左室同步性及舒张功能均得到改善,其左室舒张功能改善的机制可能与同步性改善后降低的左室充盈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舒张功能 同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尿毒症患者左房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媛媛 陈金玲 +5 位作者 谭团团 宋宏宁 冯闯丽 曹省 周燕翔 郭瑞强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660-664,共5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两种技术分别从心肌应变和容积变化的角度定量评估尿毒症患者左房功能。方法选取69例尿毒症患者,根据左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分为LAVI增高者(ELA组34例,LAVI>34 ml/m2)...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两种技术分别从心肌应变和容积变化的角度定量评估尿毒症患者左房功能。方法选取69例尿毒症患者,根据左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分为LAVI增高者(ELA组34例,LAVI>34 ml/m2)和LAVI正常者(NLA组35例,LAVI≤34 ml/m2),另选22例正常成人为对照组,应用RT-3DE时间-容积曲线获取各组左房容积指标: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收缩前容积(LAVp),计算左房总射血分数(LAEF)、被动射血分数(LAPEF)、主动射血分数(LAAEF);应用2D-STI对各组行心肌应变和应变率曲线分析,获取左房壁舒张早期应变(Se)、舒张晚期应变(Sa)、总应变(Sg)和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应变率(SRa)、收缩期应变率(SRs),比较3组上述各指标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左房应变和应变率绝对值与LAPEF、LAEF间的相关性;应用Bland-Altman法分析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1)左房壁平均Sg、SRs、SRa在NLA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述两组均高于ELA组(均P<0.05);NLA组和ELA组左房壁平均Se和SRe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NLA组Sa高于对照组,ELA组Sa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NLA组LAEF和LAAEF均高于对照组,ELA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LAPEF在对照组、NLA组和ELA组间依次减低(均P<0.05);(3)LAPEF与SRe呈正相关(r=0.529,P=0.000);LAEF与Sa和SRa均呈正相关(r=0.501、0.498,均P=0.000);(4)Bland-Altman重复性检验显示,左房应变参数在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测量均有良好的一致性,变异系数分别为(6.19±5.04)%和(5.32±4.87)%。结论 2D-STI联合RT-3DE技术可简便、快捷、准确地评价尿毒症患者左房功能,可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实时 三维 斑点追踪成像 二维 尿毒症 心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TEE数据源的左心耳3D模型开口参数指导LAmbre^(TM)封堵器型号选择 被引量:4
13
作者 邓倾 加丹 +5 位作者 宋宏宁 梅丹娥 刘育 孔彬 何发智 周青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8年第9期585-589,共5页
目的探讨左心耳开口的多个解剖参数与术中最终置入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体内的LAmbre TM封堵器型号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成功进行左心耳LAmbre TM封堵的23例房颤患者,应用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软件对其左心耳3D经食管超... 目的探讨左心耳开口的多个解剖参数与术中最终置入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体内的LAmbre TM封堵器型号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成功进行左心耳LAmbre TM封堵的23例房颤患者,应用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软件对其左心耳3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容积数据进行阈值分割等操作,重建左心耳3D模型,测量左心耳开口最大径、周长及面积,并与手术最终选择封堵器型号进行相关性分析。将与封堵器固定盘大小相关性较好的前15例患者的左心耳开口参数与所选择封堵器大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抽取术中更换封堵器2例患者,制作左心耳3D打印模型,并进行体外封堵器释放试验。结果成功对23例房颤患者的左心耳超声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并获取了包括左心耳开口形态在内的5个开口参数。左心耳开口最大径、面积及周长与相应LAmbre TM封堵器固定盘大小的相关性较好(r=0.85、0.74、0.89,均P<0.01)。以与封堵器固定盘大小相关性较好的前15例房颤患者的左心耳开口最大径及周长作为预测变量,封堵器型号为因变量,建立的回归方程分别为:封堵器固定盘最大径预测值=11.22+0.71×开口最大径;封堵器固定盘周长预测值=12.71+1.06×开口周长。通过对左心耳开口参数的综合评估,体外试验中成功封堵了所抽取的2例患者的左心耳模型,且所选择的封堵器与手术最终应用的型号一致。结论综合分析左心耳3D模型开口解剖参数可以更好地指导LAmbre TM封堵器型号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3D打印 左心耳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磷脂加脂剂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顺姬 宋宏宁 +2 位作者 付琼 陈尚龙 黄志腾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6期66-69,共4页
通过对大豆磷脂进行酯交换、马来酸酐酯化、中和、亚硫酸化化学改性,合成出了亚硫酸化大豆磷脂。研究了改性反应中各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得到了酯交换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h,甲醇与磷脂的质量比为11︰100;酯化反... 通过对大豆磷脂进行酯交换、马来酸酐酯化、中和、亚硫酸化化学改性,合成出了亚硫酸化大豆磷脂。研究了改性反应中各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得到了酯交换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h,甲醇与磷脂的质量比为11︰100;酯化反应的最佳工艺为: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8%,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3h,马来酸酐与磷脂的质量比为12︰100~13︰100;在亚硫酸化反应中采用碱-NaHSO3/Na2S2O5体系,先中和后亚硫酸化,中和温度为50~60℃,反应结束后,升高温度至70~80℃,磺化反应程度控制在50%~60%,反应1~1.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 酯交换 亚硫酸化 加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食管三维超声的3D打印模型评价左心耳解剖 被引量:10
15
作者 加丹 宋宏宁 +5 位作者 张兰 陈金玲 王益佳 胡波 谭团团 周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9-354,共6页
目的探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3D-TEE)作为左心耳(LAA)三维(3D)打印数据源的可行性及超声3D打印模型的准确性,并评价3D打印模型对特殊解剖形态LAA封堵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因心房颤动接受LAA封堵术的患者资料,包括LAA的3... 目的探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3D-TEE)作为左心耳(LAA)三维(3D)打印数据源的可行性及超声3D打印模型的准确性,并评价3D打印模型对特殊解剖形态LAA封堵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因心房颤动接受LAA封堵术的患者资料,包括LAA的3D-TEE和CT容积图像数据。对3D-TEE数据进行后处理,并使用弹性材料制作LAA的3D打印模型。采用3D打印模型评价LAA解剖分型与分叶分型,测量LAA开口的最大径、最小径及深度,并与3D-TEE及CT容积图像结果进行对比。在封堵困难的特殊形态LAA模型上进行封堵器释放试验。结果对1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超声数据后处理并获取LAA 3D打印模型。应用3D打印模型与CT容积图像对LAA进行解剖分型及分叶分型的一致性均较高,Kappa值分别为0.92和0.83。且3D打印模型对LAA开口最大径、最小径及深度的测量值与3D-TEE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8例中2例为特殊形态LAA,均通过3D打印模型进行封堵伞释放模拟出术中封堵过程。结论基于3D-TEE的LAA 3D打印技术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有助于指导特殊形态LAA的个性化封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印 三维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成像 三维 心耳 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CT图像的心脏影像融合数据处理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思楷 周青 +4 位作者 周燕翔 宋宏宁 邓倾 杨远婷 陈金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10-1314,共5页
目的应用多模态心脏影像融合技术进行动物实验,获取超声-CT心脏影像融合方法和检验指标,并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其可行性。方法采集6只比格犬心脏CT增强图像和超声心脏瓣膜容积图像,使用Mimics innovationsuite 19.0及3-Matic11.0软件将各... 目的应用多模态心脏影像融合技术进行动物实验,获取超声-CT心脏影像融合方法和检验指标,并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其可行性。方法采集6只比格犬心脏CT增强图像和超声心脏瓣膜容积图像,使用Mimics innovationsuite 19.0及3-Matic11.0软件将各配准点及瓣环平面对齐,将超声心脏瓣膜图像融合至CT心脏腔室上,于融合图像和心脏标本中测量配准指标:二尖瓣前外侧联合点(ALC)、后内侧联合点(PIC)、主动脉瓣闭合口(AVC)到心尖部的最大径(D-ALC、D-PIC、D-AVC)及二尖瓣环平面与主动脉瓣环平面夹角(AMA)。对41例心房颤动患者行CT和经食管超声检查,采用同样方法处理图像,并测量基于CT图像和基于CT-超声融合图像的配准指标。结果动物实验中,超声-CT心脏影像融合成功,融合图像与心脏标本中测量D-ALC、D-PIC、D-AVC和AM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4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超声-CT心脏影像融合配准,临床融合组与临床CT组间D-ALC、D-PIC、D-AVC和AMA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图像融合后AMA差值在5°以内者占92.68%(38/41),D-ALC、D-PIC、D-AVC差值百分比均在5%以内者占87.80%(36/41)。结论采用以瓣环为解剖定位标志的内部特征法进行心脏CT-超声影像融合可行且准确;AMA和瓣环平面与心尖部距离差值可作为检测配准准确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图像融合 动物实验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应变参数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2
17
作者 梅丹娥 陈金玲 +2 位作者 冯闯丽 赵志玉 宋宏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39-1343,共5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应变参数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价值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DCM患者(DCM组)及对照组各25例,采用2D-STI技术获取左心室各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圆周应变达峰时间(Tls、Tc...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应变参数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价值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DCM患者(DCM组)及对照组各25例,采用2D-STI技术获取左心室各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圆周应变达峰时间(Tls、Tcs),分别计算左心室18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ls-SD)及最大差值(Tls-dif),左心室心尖四腔心、三腔心、二腔心切面6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ls-SD-4、Tls-SD-3、Tls-SD-2)及最大差值(Tlsdif-4、Tls-dif-3、Tls-dif-2),左心室18节段圆周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cs-SD)及最大差值(Tcs-dif),左心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6节段圆周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cs-SD-M、Tcs-SD-P、Tcs-SD-A)及最大差值(Tcs-dif-M、Tcs-dif-P、Tcsdif-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CM组整体及节段应变参数均显著增大(P均<0.05);DCM组中,除Tcs-dif-P、Tcs-dif外,余应变参数均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均<0.05);除Tcs-dif-M、Tcs-dif-P及Tcs-dif外,余应变参数均与舒张早期二尖瓣口峰值血流速度(E)/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DCM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期应变均存在不同步,收缩不同步可加剧心功能的恶化;2D-STI参数可以客观评价DCM患者左心室收缩不同步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心肌病 扩张型 心室功能 不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心脏移植术后左室收缩同步性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6
18
作者 易仁凤 周燕翔 +3 位作者 宋宏宁 姜楠 蔡迪 郭瑞强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临床状态稳定的心脏移植患者术后左室收缩同步性。方法选取20例心脏移植后无并发症且临床状态稳定的患者(心脏移植组),于移植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另选20例正常成人(对照组...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临床状态稳定的心脏移植患者术后左室收缩同步性。方法选取20例心脏移植后无并发症且临床状态稳定的患者(心脏移植组),于移植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另选20例正常成人(对照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获取左室各节段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及圆周应变达峰时间(Tls、Trs、Tcs),计算左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应变、径向应变、环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ls-SD、Trs-SD、Tcs-SD)及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ls-dif、Trs-dif、Tcs-dif),并计算纵向应变延迟指数(LSDI),同时应用改良Simpson双平面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心脏移植组各时间段与对照组间、心脏移植组各时点间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心脏移植组术后3 d各应变参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Tls-S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移植组术后LSDI、Tls-SD、Tls-dif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术后3 d与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Tls-SD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段LSDI、Tls-SD和Tls-dif与LVEF均呈负相关(r=-0.523、-0.434、-0.401,均P<0.01),其中LSDI相关系数最高。结论临床状态稳定的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存在不同步性,以术后3 d最为显著,在术后3个月左室收缩同步性得以恢复,并趋向正常。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测得的LSDI、Tls-SD、Tls-dif可以客观评价心脏移植术后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变化,且以上参数与LVEF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成像 二维 心脏移植 同步性 心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房颤患者左心房、左心耳功能的评价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贾艳艳 周青 +1 位作者 宋宏宁 郭瑞强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107-1110,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结合组织速度成像(TVI)技术对房颤患者左心房、左心耳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3月收集的房颤患者29例,根据病史分为阵发性房颤(PAF)组15例、持续性房颤(PeAF)组14例,选择同时期进行食管超声检查的窦... 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结合组织速度成像(TVI)技术对房颤患者左心房、左心耳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3月收集的房颤患者29例,根据病史分为阵发性房颤(PAF)组15例、持续性房颤(PeAF)组14例,选择同时期进行食管超声检查的窦性心律患者15例为对照组。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应用三平面TVI技术测世左心房4个壁巾问段的组织速度参数;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联合应用TVI技术测量在心耳8个节段的组织速度参数,对各组参数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左心房容积对照组<PAF组<PeAF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对照组>PAF组>PeAF组(P<0.05)。左心房各节段心肌收缩速度、舒张早期速度对照组>PAF组>PeAF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PAF组、PeAF组舒张峰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AF组及PeAF组问舒张峰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耳平均收缩峰值速度与左心房容积呈负相关(r=-0.696,P<0.01),与左心房射血分数、平均收缩峰值速度、平均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均呈正相关(r=0.787、0.805、0.679,P均<0.01)。结论房颤患者左心房及左心耳功能减低,持续性房颤患者更甚,左心房功能的高低对左心耳收缩功能具有预测作用,TVI技术可以较好的评价左心房及左心耳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组织速度成像技术 房颤 左心房功能 左心耳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靶向破坏阳离子微泡介导SDF-1α基因转染提高外源性血管新生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曹治寰 曹省 +4 位作者 宋宏宁 陈金玲 邓倾 陈鹏 周青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289-292,共4页
目的通过证实超声介导阳离子微泡能显著提高微泡的携基因量及体内转染后的血管新生效应来探讨阳离子微泡作为基因载体的价值。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阳离子微泡与声诺维微泡在体外的基因携带效率。构建兔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分组:阳... 目的通过证实超声介导阳离子微泡能显著提高微泡的携基因量及体内转染后的血管新生效应来探讨阳离子微泡作为基因载体的价值。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阳离子微泡与声诺维微泡在体外的基因携带效率。构建兔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分组:阳离子微泡组(超声靶向破坏携SDF-1α基因的阳离子微泡并进行转染)、声诺维微泡组(超声靶向破坏携SDF-1α基因的声诺维微泡并进行转染)和对照组(不进行转染)。转染后3 d后3组各取3只兔子处死,ELISA检测目的基因蛋白表达情况;转染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和心肌超声造影,检测兔子心功能及心肌灌注情况,之后全部处死,免疫组化检测心肌血管新生效应。结果阳离子微泡组基因携带率是声诺维微泡组的11倍。阳离子微泡组SDF-1α蛋白表达是声诺维微泡组的4倍,对照组的9倍。阳离子微泡组在心肌毛细血管新生效应、心肌血流灌注和心功能方面均优于声诺维微泡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阳离子微泡能明显提高在体外的基因携带效率,从而使体内转染效率增强,更好地促进心肌血管新生,是一种高效的基因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微泡 基因转染 血管新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