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行动研究法的SECURE护理路径预防医疗器械压力性损伤研究
1
作者 刘立天 赵文利 +5 位作者 宋学莲 郑肖林 李英肖 李玉 张磊 张飞飞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1期90-95,共6页
目的:探究基于行动研究法的皮肤和(或)组织、教育、合作、理解、报告和评价(SECURE)护理路径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MDRPI)预防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行动研究法的SECURE护理路径包括成立皮肤护理小组发现... 目的:探究基于行动研究法的皮肤和(或)组织、教育、合作、理解、报告和评价(SECURE)护理路径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MDRPI)预防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行动研究法的SECURE护理路径包括成立皮肤护理小组发现问题、制定干预计划实施和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预防MDRPI发生。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北省人民医院ICU住院治疗的8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ICU治疗期间开展常规方式预防MDRPI,观察组采用行动研究法的SECURE护理路径开展预防。对比两组患者MDRPI发生率、ICU护理质量评分、患者生活质量简表-36(SF-36)评分、MDRPI患者改善情况评估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ICU治疗期间MDRPI发生率为4.76%(2/42),低于对照组的14.29%(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52,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设备使用、预防评估、体位管理和预防护理平均评分分别为(88.45±2.05)、(89.36±2.11)、(89.25±2.15)和(91.45±2.2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25、12.052、10.052、13.478,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F-36量表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物质生活平均评分分别为(85.47±2.05)、(86.48±2.05)、(88.46±2.15)和(90.25±2.4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14、11.045、10.252、10.478,P<0.05);观察组患者MDRPI的发生时间、创面改善时间和ICU治疗时间分别为(4.05±0.54)、(3.45±0.15)和(8.12±2.14)d,发生时间多于对照组,而创面改善时间和ICU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85、10.012、13.001,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83.33%(3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54,P<0.05)。结论:基于行动研究法的SECURE护理路径对ICU患者MDRPI预防进行干预,能够降低ICU患者MDRPI发生率,提升MDRPI护理工作质量,缩短ICU治疗时间,有助于ICU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研究法 SECURE护理路径 重症监护室(ICU)患者 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MDRPI)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克沙醇在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作者 宋学莲 刘立天 +4 位作者 于航维 张飞飞 王帆 李英肖 党懿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碘克沙醇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80例,根据术中应用的造影剂种类分为实验组(碘克沙... 目的探讨碘克沙醇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80例,根据术中应用的造影剂种类分为实验组(碘克沙醇)和对照组(碘佛醇),每组各40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管影像质量、不良反应,记录术后48~72 h的血清肌酐(SC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术后30 d随访,记录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卒中、支架内血栓、心源性死亡及心肌梗死等事件的发生。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血管影像结果均清晰。两组间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术后SCr、eGFR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术后SCr水平较术前增高[(91.52±33.83)μmol/L vs.(76.89±16.89)μmol/L,P<0.05],而实验组SCr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碘克沙醇在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对肾功能影响较小,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碘克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临床分析
3
作者 王帆 杨倩 +5 位作者 张飞飞 李鑫柠 宋学莲 齐晓勇 李英肖 党懿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98-800,共3页
目的探讨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永久性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并已完成规律随访1年的429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其中130例患者存在心房颤动发作(心... 目的探讨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永久性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并已完成规律随访1年的429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其中130例患者存在心房颤动发作(心房颤动组),299例患者无心房颤动发作(对照组),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术前心脏超声参数、术前及随访期间内长期服用药物,并读取随访时程控仪内存储信息,记录心房高频事件持续时间及心房心室起搏比例。结果心房颤动组患者年龄较对照组大[(76.92±8.68)岁vs.(64.62±10.01)岁,P=0.004],男性占比较高(56.92%vs.45.48%,P=0.029),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较多,左心房内径较对照组大[(40.45±9.13)mm vs.(38.22±7.95)mm,P=0.045],心房起搏比例、心房电极阻抗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11,95%CI:1.134~1.216)、男性(OR=1.572,95%CI:1.031~2.396)及心房起搏比例较高(OR=1.021,95%CI:1.011~1.032)与心房颤动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年龄、男性及心房起搏比例高是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双腔起搏器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飞飞 刘立天 +4 位作者 宋学莲 谢悦陶 郝清卿 党懿 齐晓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06-1208,共3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CI的支架内再狭窄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DCB组29例,DES组35例。... 目的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CI的支架内再狭窄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DCB组29例,DES组35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冠状动脉术中、术后病变情况,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情况。结果DCB组扩张时间和残余狭窄率明显高于DES组,扩张压明显低于DE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DCB组与DES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1%vs 17.1%,P>0.05)。生存分析显示,2组无MACE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log-rank=0.481,P=0.488)。结论DCB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12个月临床预后不劣于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冠心病 冠状动脉再狭窄 平滑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再狭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飞飞 谢悦陶 +5 位作者 刘立天 宋学莲 郝清卿 姚垚 党懿 齐晓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946-1951,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首次置入冠脉药物洗脱支架并因症状再发复查冠脉造影的271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复查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44例,无再狭窄组227例。对两组...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首次置入冠脉药物洗脱支架并因症状再发复查冠脉造影的271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复查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44例,无再狭窄组227例。对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平均年龄为(62.48±8.72)岁,平均复查造影时间为11.01个月(中位数9个月),再狭窄组患者2型糖尿病、复杂冠脉病变(C型病变、钙化病变、血栓病变)、置入支架直径≤2.5 mm、置入2枚支架比例明显升高,他汀药物应用比例及使用后扩张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置入支架直径≤2.5 mm是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后扩张及他汀应用可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危险。结论经皮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术中进行后扩张、术后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再狭窄发生率低,且明显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风险;术中置入支架直径≤2.5 mm显著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异质性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李英肖 宋学莲 +3 位作者 吕彩霞 谢悦陶 张飞飞 党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7-642,共6页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显示异质性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冠脉造影诊断支架内再狭窄且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显示异质性内膜患者,依据介入术中接...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显示异质性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冠脉造影诊断支架内再狭窄且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显示异质性内膜患者,依据介入术中接受的治疗分为DCB组(n=6)和DES组(n=12)。收集临床资料,记录随访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梗、支架内血栓、靶血管再次重建发生。结果DCB组与DES组临床基线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脉造影示靶血管、术前参考血管直径、病变长度、狭窄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CB组残余狭窄百分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检查支架内面积、管腔面积、新生内膜面积、新生内膜负荷、脂质斑块及血栓比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S组术后管腔面积大于DCB组患者(P<0.05)。DCB组随访时间14(13,16.5)个月,DES组随访时间20(16,24)个月,随访期内两组均无MACE发生。结论DCB及DES可安全有效的用于治疗DES术后异质性再狭窄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异质性内膜 药物涂层球囊 药物洗脱支架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PCI术中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治疗高血栓负荷STEMI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飞飞 宋学莲 +8 位作者 刘立天 谢悦陶 刘艳萌 吕彩霞 姚垚 孙茹 李英肖 党懿 齐晓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治疗高血栓负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2月—2019年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急诊PCI且术中应用血栓抽吸的高血栓负荷S...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治疗高血栓负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2月—2019年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急诊PCI且术中应用血栓抽吸的高血栓负荷STEMI病人175例。依据术中是否应用尿激酶原冠状动脉溶栓分为血栓抽吸组(111例)和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组(64例)。收集病人基线临床资料和急诊PCI术资料,并记录院内及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组年龄小于血栓抽吸组(P<0.05)。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组术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低于血栓抽吸组(12.5%与25.2%,P<0.05)。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组院内及术后12个月心源性死亡发生率低于血栓抽吸组(P<0.05)。两组病人院内及术后12个月内心力衰竭、靶血管重建、再发心肌梗死、新发缺血性卒中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术后12个月,两组无MACCE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结论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可改善高血栓负荷STEMI病人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降低心源性死亡发生风险,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 尿激酶原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相关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宋学莲 王帆 +3 位作者 张飞飞 齐晓勇 李英肖 党懿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8期966-968,共3页
目的分析永久性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并发症的相关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永久性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完成1年规律随访的195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手术曝光... 目的分析永久性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并发症的相关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永久性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完成1年规律随访的195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手术曝光时间、心室电极植入部位(心尖部或右心室间隔部)、术中测试参数、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年程控参数等数据。结果195例病例资料中,出现电极穿孔1例、电极脱位3例、囊袋渗液8例、囊袋血肿7例、囊袋感染2例、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2例,列为并发症组(n=23),无并发症发生的列为对照组(n=172)。两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年龄、性别、原发病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合并病史)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并发症组患者术中曝光时间更长[(26.09±7.56)s vs.(22.67±3.47)s]、术中照射总射线量更多[(237.22±14.59)mGy vs.(225.16±21.51)mGy],术中及术后心室电极阻抗偏低[(597.22±95.05)Ωvs.(668.64±141.84)Ω]、[(476.96±80.86)Ωvs.(531.39±110.31)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手术曝光时间长、术中总射线量多、心室电极阻抗偏低与永久性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并发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并发症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快速起搏兔房颤模型心房电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宋学莲 齐晓勇 +2 位作者 党懿 李英肖 杨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3-627,共5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ATO)对快速起搏兔房颤模型心房电重构、心房肌离子通道蛋白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防治心房颤动的电生理机制。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开胸植入心房起搏和测试电极,采用特制动物心脏起搏器快速起搏心房的...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ATO)对快速起搏兔房颤模型心房电重构、心房肌离子通道蛋白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防治心房颤动的电生理机制。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开胸植入心房起搏和测试电极,采用特制动物心脏起搏器快速起搏心房的方法建立兔房颤模型,将其分为对照组、起搏组和药物组。药物组预先给予阿托伐汀钙片2 mg·kg^(-1)·d^(-1)灌胃7 d,起搏组和药物组快速起搏心房48 h,期间药物组持续给药处理,分别于0 h、8 h、16 h、24 h、32 h、40 h、48 h测量心房有效不应期,计算心房频率适应性,观察心脏大小及心功能的变化,比较各组心房肌细胞离子通道蛋白Ca Lα1和Kv4.3的表达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药物组和起搏组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频率适应性下降,心房肌细胞离子通道蛋白Ca Lα1及Kv4.3表达水平降低(P<0.05),其中以起搏组变化最为明显。快速起搏心房48 h后,起搏组和药物组左房较对照组增大(P<0.05),而左心室大小及射血分数起搏前后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短期快速心房起搏可引起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导致心房频率适应性不良,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可有效改善快速起搏诱导的兔心房电重构,而对心脏结构影响不大。进一步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心房肌钾、钙离子通道蛋白水平降低,这可能是其改善电重构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阿托伐他汀 电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缺血性心力衰竭兔心室肌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飞飞 宋学莲 +4 位作者 谢悦陶 刘立天 苑可心 郝清卿 党懿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9期1077-1081,共5页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LCZ696)对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衰)兔心室肌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结扎前降支法建立缺血性心衰兔模型,将其分为假手术组,心衰组、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每组8只。术后2周行超声心动...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LCZ696)对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衰)兔心室肌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结扎前降支法建立缺血性心衰兔模型,将其分为假手术组,心衰组、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每组8只。术后2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射血分数(EF)≤40%视为心衰模型制作成功。术后第3周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实验动物,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10 mg/kg灌胃,干预8周。假手术组及心衰组实验动物给予生理盐水灌胃8周。术后10周行心脏超声、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查,心肌组织HE染色、Masson染色、测定心肌组织羟脯氨酸(HYP)、免疫组化观察心肌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结果①假手术组实验动物全部存活,心衰组及沙库巴曲缬沙坦组中均有1只动物因术中出血死亡。②术后2周,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缩短率(LVF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下降(P<0.05),术后10周,与心衰组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组的LVESD、LVEDD、LVEF指标明显改善(P<0.05);③实验第2周末,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沙库巴曲缬沙坦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实验第10周末,与心衰组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④HE染色示心衰组心肌组织肌纤维排列紊乱、肌细胞呈现不同程度变性、坏死及淋巴细胞浸润。沙库巴曲缬沙坦组较心衰组改善。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心肌组织Masson染色示胶原纤维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心衰组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心肌组织的胶原纤维沉积明显下降(P<0.05);心衰组心肌组织HYP含量增加,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心肌组织中HYP含量下降,与心衰组心肌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心肌组织中α-SMA、Gal-3蛋白阳性表达增加,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下调心衰心肌组织中α-SMA、Gal-3蛋白阳性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兔心室肌重构,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心衰心肌组织中α-SMA、Gal-3蛋白表达,降低心肌纤维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室肌重构 沙库巴曲缬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兔房颤模型心房电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倩 史亚男 +2 位作者 李鑫柠 宋学莲 齐晓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75-1979,共5页
目的:通过快速起搏心房3周建立慢性兔房颤模型,探讨阿托伐他汀(ATO)对该模型心房电重构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开胸,于左心房植入起搏和测试电极,随机分为3组:模型(model)组和ATO组持续心房起搏3周,分别给予安慰... 目的:通过快速起搏心房3周建立慢性兔房颤模型,探讨阿托伐他汀(ATO)对该模型心房电重构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开胸,于左心房植入起搏和测试电极,随机分为3组:模型(model)组和ATO组持续心房起搏3周,分别给予安慰剂和阿托伐他汀2.5 mg·kg^(-1)·d^(-1)灌胃;假手术(sham)组不起搏,不给药。起搏前后用电生理刺激仪检测心率、P波宽度、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和房颤诱发率的变化;起搏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心房Cav1.2、Kv4.3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Sham组、model组和ATO组分别有0、5和4只兔诱发持续性房颤。起搏3周后,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和ATO组兔心率和P波宽度均增加,AERP缩短(P<0.05);ATO组与model组相比,AERP增加(P<0.05),心率和P波宽度无明显变化。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和ATO组兔心房Cav1.2和Kv4.3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MPO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ATO组与model组相比,Cav1.2的表达增加,MPO的表达下降(P<0.05),Kv4.3无明显变化。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通过抑制慢性兔房颤模型心房Cav1.2蛋白表达下降和AERP的缩短,抑制心房电重构,其潜在机制可能是阿托伐他汀抑制了心房MPO蛋白的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电重构 阿托伐他汀 髓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内酯对慢性房颤模型兔心房结构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倩 王立立 +2 位作者 田国栋 宋学莲 孟存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84-1888,共5页
目的:探讨螺内酯(SP)对慢性房颤模型兔心房结构重构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新西兰兔开胸后于左心房植入起搏电极,随机分为快速心房起搏组(RAP组)、螺内酯组(RAP+SP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RAP组和RAP+SP组持续心房起搏3周,分别给... 目的:探讨螺内酯(SP)对慢性房颤模型兔心房结构重构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新西兰兔开胸后于左心房植入起搏电极,随机分为快速心房起搏组(RAP组)、螺内酯组(RAP+SP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RAP组和RAP+SP组持续心房起搏3周,分别给予安慰剂和螺内酯20 mg·kg^-1·d^-1灌胃,sham组不起搏,不给药。起搏前、后评价心房结构和功能,检测房颤诱发率;起搏后评价心房间质纤维化程度,检测心房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lagen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起搏3周后,与sham组相比,RAP组和RAP+SP组兔左心房明显扩张且伴收缩功能障碍;RAP+SP组与RAP组相比,左房结构和功能无明显差异。Sham组、RAP组和RAP+SP组各7只兔分别有0只、7只、5只诱发持续性房颤。与sham组相比,RAP组和RAP+SP组兔心房纤维化程度及collagenⅠ、collagenⅢ、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RAP+SP组与RAP组相比,心房纤维化程度和上述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螺内酯能够抑制慢性房颤模型兔心房间质纤维化和胶原蛋白表达,抑制心房结构重构,这可能与螺内酯抑制心房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结构重构 螺内酯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应用血栓抽吸对STEMI患者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飞飞 宋学莲 +3 位作者 谢悦陶 刘立天 党懿 齐晓勇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770-778,共9页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应用血栓抽吸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应用血栓抽吸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PPCI的STEMI患者446例。依据术中是否应用血栓抽吸分为非血栓抽吸组(230例)和血栓抽吸组(216例)。收集临床资料和术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情况,记录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结果与非血栓抽吸组相比,血栓抽吸组造影显示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raction,TIMI)血栓负荷≥4级、术前TIMI血流<3级及术中替罗非班、尿激酶原的使用率更高,术中造影剂用量更多,而多支病变的比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造影TIMI血栓负荷≥4级、术前TIMI血流<3级是PPCI术中使用血栓抽吸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OR=1.03,95%CI:1.004~1.056,P=0.023)、造影剂用量(OR=1.004,95%CI:1~1.008,P=0.047)是发生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组患者较正常血流组患者中术中行血栓抽吸的比率低,多因素分析显示在全体人群中血栓抽吸与慢血流/无复流无关。Killip≥2级和左主干病变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他汀类药物是MACE的保护性因素;Killip≥2级是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他汀类药物和射血分数是心原性死亡的保护性因素。血栓抽吸是高血栓负荷人群术后发生无复流的保护性因素;年龄、造影剂用量是高血栓负荷人群发生无复流的危险因素。高血栓负荷人群两组术后12个月的MACE、心原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栓负荷人群两组间MACE及心原性死亡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栓抽吸不是高血栓负荷人群MACE及心原性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血栓抽吸可降低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术后无复流和慢血流的发生率,但不能改善术后12个月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O、MMP-2和MMP-9在兔房颤模型心房肌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倩 容春莉 +2 位作者 王立立 宋学莲 齐晓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34-1938,共5页
目的:观察兔房颤模型心房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表达,并探讨三者与房颤时心房结构重构的关系。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开胸后于左心房植入起搏电极,随机分为2组:快速心房起搏组(RAP组)以600 min-1的... 目的:观察兔房颤模型心房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表达,并探讨三者与房颤时心房结构重构的关系。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开胸后于左心房植入起搏电极,随机分为2组:快速心房起搏组(RAP组)以600 min-1的频率快速起搏心房3周;假手术组(sham组)不予起搏。起搏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房和心室的结构和功能,行心房burst刺激检测房颤诱发率;起搏后采用Masson染色评价心房的间质纤维化程度,采用RT-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心房MPO、MMP-2和MMP-9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起搏3周后,与sham组相比,RAP组兔左心房明显扩张伴收缩功能障碍,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不明显;RAP组房颤诱发率和间质纤维化百分比均明显增加,且心房MPO、MMP-2、MMP-9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持续快速心房起搏兔房颤模型会出现明显心房结构重构,心房MPO、MMP-2和MMP-9表达上调可能是其潜在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心房起搏 心房颤动 髓过氧化物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经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宋学莲 党懿 齐晓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4期298-302,共5页
心房颤动(atrial fbrillation,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目前国内外研究中,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抗凝、转复并维持窦率和控制心室率[1].随着心脏电生理技术的广泛开展,射频消融术已成为目前非药物治疗房颤的主要手段,... 心房颤动(atrial fbrillation,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目前国内外研究中,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抗凝、转复并维持窦率和控制心室率[1].随着心脏电生理技术的广泛开展,射频消融术已成为目前非药物治疗房颤的主要手段,因其能减少甚至根除房颤,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对老年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谢悦陶 宋学莲 +3 位作者 刘立天 杨秀红 张飞飞 党懿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中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对老年高血栓负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PPCI的老年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中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对老年高血栓负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PPCI的老年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行血栓抽吸后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研究组血栓抽吸后,经冠脉给予尿激酶原20 mg。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靶血管校正的TIMI帧数(cTFC)、慢血流/无复流、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随访12个月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结果研究组患者PPCI术后出现慢血流/无复流的比率、cTFC及CK-MB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周复查心脏超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院内及术后12个月内MACE事件、心力衰竭、靶血管重建、再发心肌梗死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PPCI术中联合血栓抽吸与尿激酶原可改善心肌再灌注,保留心脏功能,且不增加MACE及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 尿激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指导治疗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致再狭窄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飞飞 谢悦陶 +1 位作者 宋学莲 党懿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8期1018-1018,共1页
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率可达10%~15%,是困扰介入医师的梦魇,随着冠心病患者的不断增加及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数量的逐年增长,老年患者ISR的例数将呈递增趋势。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可清晰显示在体冠脉管腔内的细微结构,提... 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率可达10%~15%,是困扰介入医师的梦魇,随着冠心病患者的不断增加及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数量的逐年增长,老年患者ISR的例数将呈递增趋势。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可清晰显示在体冠脉管腔内的细微结构,提供近似组织病理学的影像学观察。OCT能够评估ISR的解剖及形态特征,探讨ISR的发生机制、为介入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本文报告1例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指导治疗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致再狭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 冠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患者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 再狭窄 影像学观察 组织病理学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时间对血栓抽吸治疗高血栓负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悦陶 刘立天 +6 位作者 宋学莲 刘艳萌 张飞飞 姚垚 孙茹 党懿 齐晓勇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93-398,共6页
目的探讨缺血时间对血栓抽吸治疗高血栓负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 percutaneo... 目的探讨缺血时间对血栓抽吸治疗高血栓负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治疗且术中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334例。依据发病至PPCI治疗中导丝通过时间进行分层,其中缺血时间≤4 h患者224例,缺血时间>4 h患者110例,此后各层人群依据术中是否应用血栓抽吸,分为血栓抽吸亚组和非血栓抽吸亚组。收集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手术资料,记录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结果在缺血时间≤4 h组及缺血时间>4 h组患者中,血栓抽吸亚组和非血栓抽吸亚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缺血时间≤4 h及缺血时间>4 h患者中,与非血栓抽吸亚组患者相比,血栓抽吸亚组患者术中预扩张比例较低,术后校正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低且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3级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D2B)时间、总缺血时间、手术入路、冠状动脉病变特点、造影剂用量、辅助支持治疗、支架数量及术中用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缺血时间≤4 h患者中,血栓抽吸亚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血栓抽吸亚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缺血时间>4 h患者中,血栓抽吸亚组患者的MACE、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均低于非血栓抽吸亚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负荷STEMI患者PPCI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可改善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缺血时间可影响血栓抽吸治疗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栓抽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心脏起搏器更换术后囊袋感染三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英肖 党懿 +1 位作者 宋学莲 齐晓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381-382,共2页
自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功能日趋完善,在挽救患者的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和其他治疗一样,也会带来我们并不期望的并发症,其中起搏器感染是较为严重的并发... 自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功能日趋完善,在挽救患者的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和其他治疗一样,也会带来我们并不期望的并发症,其中起搏器感染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2015年10月我中心一次性收治3例起搏器更换术后囊袋感染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均好转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囊袋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T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典型超反应1例
20
作者 宋学莲 王帆 +1 位作者 齐晓勇 李英肖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113-114,共2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目前慢性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措施,但CRT无反应性是临床应用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回顾CRT超反应典型病例的临床资料,对照指南,就CRT适应症把握、患者选择等特点进行总结,旨在为CRT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关键词 无反应性 非药物治疗 超反应 扩张性心肌病 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应用 临床资料 典型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