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析因设计探讨皮内针联合大承气汤加减灌肠方对恶性肠梗阻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修俊青 周雍明 +1 位作者 宋学敬 王佳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6-24,共9页
目的基于析因设计探讨皮内针联合大承气汤加减灌肠方对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MBO)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1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收治的135例MB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不... 目的基于析因设计探讨皮内针联合大承气汤加减灌肠方对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MBO)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1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收治的135例MB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不符合纳入标准,最终纳入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4组,A组:甘油灌肠;B组:甘油灌肠+皮内针;C组:中药灌肠;D组:皮内针+中药灌肠,每组各30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胃肠动力功能指标以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析因方差设计分析比较各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患者症状评分、胃肠动力功能指标与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的关联。结果4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的症状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①不同时间点的症状评分均有差异(P<0.05);②4组患者症状评分均有差异(P<0.05),D组治疗后各评分最低;③4组患者症状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4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的胃肠动力功能指标比较,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①不同时间点的胃肠动力功能指标均有差异(P<0.05);②4组患者胃肠动力功能指标均有差异(P<0.05),D组治疗后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水平最低,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最高;③4组患者胃肠动力功能指标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对4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的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①不同时间点的D-乳酸、内毒素(endotoxin,ET)、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水平均有差异(P<0.05);②4组患者D-乳酸、ET、DAO水平均有差异(P<0.05),D组治疗后较其他三组水平低;③4组患者D-乳酸、ET、DAO水平的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灌肠与皮内针的交互效应显著,D-乳酸:F=10.317,P<0.001,偏η^(2)=0.376;ET:F=18.025,P<0.001,偏η^(2)=0.599;DAO:F=20.114,P<0.001,偏η^(2)=0.623。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各症状评分、胃肠动力功能指标与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存在相关性(P<0.05)。对4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的KPS评分进行比较,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①不同时间点的KPS评分有差异(P<0.05);②4组患者KPS评分有差异(P<0.05),D组治疗后较其他三组评分高;③4组患者KPS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A、B、C、D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分别为:53.33%、70.00%、80.00%和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三组比较,D组表现出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皮内针联合大承气汤加减灌肠方可以改善患者肠梗阻相关症状,提高MBO患者胃肠动力功能以及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改善患者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肠梗阻 大承气汤 皮内针 肠黏膜屏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