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三例抢救报告 被引量:12
1
作者 宋义琴 孙正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305-1306,共2页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肺水肿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内源性类洋地黄因子测定 被引量:1
2
作者 宋义琴 张健 +2 位作者 唐卉 魏艳红 刘革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 检测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时 ,内源性类洋地黄因子含量变化 ,以进一步了解心衰时机体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分别测定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支气管肺炎及健康儿各 30例血清中内源性类洋地黄因子含量。结果 与健... 目的 检测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时 ,内源性类洋地黄因子含量变化 ,以进一步了解心衰时机体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分别测定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支气管肺炎及健康儿各 30例血清中内源性类洋地黄因子含量。结果 与健康儿童比较 ,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组 ,内源性类洋地黄因子含量升高 ,(t =2 .6 5 ,P <0 .0 2 ) ,支气管肺炎组降低 (t =2 .38,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时 ,内源性类洋地黄因子含量升高是机体代偿作用的结果 ,此代偿仍不能维持正常心功能时 ,需用洋地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炎 心力衰竭 内源性类洋地黄因子 放射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8例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宋义琴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12S期152-152,共1页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儿童内分泌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儿童急诊急救中应熟练掌握的一种重要疾病。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的处理常使病儿转危为安,而不正确的处理则可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病儿生命。由于本病发病急、进展快,又是...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儿童内分泌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儿童急诊急救中应熟练掌握的一种重要疾病。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的处理常使病儿转危为安,而不正确的处理则可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病儿生命。由于本病发病急、进展快,又是部分儿童糖尿病的首发表现,所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对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为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定地区小儿急性中毒150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宋义琴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23期141-142,共2页
目的了解近5年导致保定地区小儿急性中毒的主要因素,以寻求降低中毒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1月5年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50例中毒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引起中毒的物品种类构成及中毒病人的年龄特点进行研究,并了解其发... 目的了解近5年导致保定地区小儿急性中毒的主要因素,以寻求降低中毒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1月5年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50例中毒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引起中毒的物品种类构成及中毒病人的年龄特点进行研究,并了解其发生规律。结果医用药物中毒是近5年来引起保定地区小儿中毒的主要因素(P<0.05),各类中毒所占比例近5年变化不大(P>0.05)。在所有中毒患儿中,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所占比例较高。结论小儿中毒不仅与小儿自身特点有关,而且与家庭社会密不可分,小儿中毒应以预防为主,加强安全管理采取家庭社会相结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中毒 儿童 调查 保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NF-α、IL-6、CRP、sICAM-1、PCT水平变化在评估儿童重症肺炎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5
5
作者 王静 宋义琴 +1 位作者 李文慧 张胜涛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876-878,88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降钙素原(PCT)水平评估儿童重症肺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纳入研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重症肺炎组(n...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降钙素原(PCT)水平评估儿童重症肺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纳入研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重症肺炎组(n=52)和轻中度肺炎组(n=68)。另外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肺炎组和对照组,重症肺炎组和轻中度肺炎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肺炎组患者TNF-α、IL-6、CRP、sICAM-1及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肺炎组患者TNF-α、IL-6、CRP、sICAM-1、PCT水平及CPIS评分均明显高于轻中度肺炎组(P<0.05)。CPIS评分与TNF-α、IL-6、CRP、sICAM-1、PCT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84,0.596,0.626,0.587,0.702,P<0.05)。结论TNF-α、IL-6、CRP、sICAM-1、PCT水平与肺部感染严重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对患儿肺炎病情判断、预后评估、用药指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肺炎 重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C-反应蛋白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降钙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治疗不同病程小儿大叶性肺炎的疗效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贺 刘晓萌 +4 位作者 宋义琴 于海明 冀超玉 李会仙 崔丽茹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7期1734-1739,共6页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治疗不同病程小儿大叶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在保定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大叶性肺炎患儿9 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纤维...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治疗不同病程小儿大叶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在保定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大叶性肺炎患儿9 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治疗,根据实验组患儿病程,将其分为早期灌洗组(病程<7 d,n=23)和晚期灌洗组(病程≥7 d,n=25)。对比3组临床症状、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病原学检测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早期灌洗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4.434,P=0.035)。3组治疗后,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其中早期灌洗组各指标时间均短于晚期灌洗组和对照组(P<0.05)。3组治疗后,最高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ex 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_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比较有差异(P<0.05),其中早期灌洗组PEF,FEV1,FVC均高于晚期灌洗组和对照组(P<0.05)。3组患儿经病原学检测发现病毒、细菌、支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用于治疗小儿大叶性肺炎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病程7 d内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性肺炎 小儿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 病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泼尼龙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贺 刘晓萌 +1 位作者 宋义琴 于海明 《新医学》 2020年第8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16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常规治疗,46例)与早期干预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疗程...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16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常规治疗,46例)与早期干预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疗程未满7 d应用甲泼尼龙,64例),晚期干预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疗程满7 d或以上应用甲泼尼龙,58例),比较3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早期干预组及晚期干预组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早期干预组均短于晚期干预组(P均<0.05)。治疗2周后,3组患儿肺部影像学好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早期干预组患儿肺部阴影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17)。3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干预组患儿的甲泼尼龙平均用量为(16.98±3.41)mg,低于晚期干预组患儿的甲泼尼龙平均用量[(27.58±4.12)mg](P<0.05)。结论在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基础上应用甲泼尼龙能缩短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有利于肺部病变阴影吸收,而在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早期加用甲泼尼龙效果优于晚期,且可减少甲泼尼龙用量,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泼尼龙 辅助治疗 儿童 大叶性肺炎 肺炎支原体 发热 肺部影像学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PTX3、copeptin联合测定对重症肺炎儿童预后的预测价值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于海明 王德兴 +2 位作者 刘晓萌 张贺 宋义琴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00-304,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和肽素(copeptin)联合测定对重症肺炎儿童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00例。根据患儿随访6个月的预后情况,将患儿分为预后不良组(n=35例)和预后良好组(n=65例)。患儿... 目的研究血清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和肽素(copeptin)联合测定对重症肺炎儿童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00例。根据患儿随访6个月的预后情况,将患儿分为预后不良组(n=35例)和预后良好组(n=65例)。患儿入院后,常规记录患儿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尿常规和病程,针对性的给予患儿氧气吸入、抗感染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等。收集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和合并症等。患儿进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后,24 h监测患儿的心率、呼吸频率、pH值、动脉血氧分压、血钾、尿素氮/血肌酐、血钠、血红蛋白等,并根据患儿的测定结果进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评分。患儿进入PICU 24 h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儿血清中copeptin水平和PTX3水平。比较重症肺炎儿童预后的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通过ROC曲线评估血清PTX3、copeptin联合测定对重症肺炎儿童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儿的性别和合并心力衰竭的比例、平均年龄、呼吸频率心率组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CIS评分、疾病危重程度病例、血清PTX3、copeptin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将对重症肺炎儿童预后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CIS评分、血清PTX3、copeptin水平是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TX3的ROC曲线的AUC为0.861(95%CI:0.804~0.911,P<0.001),敏感度为71.12%,特异度为62.32%;血清copeptin的ROC曲线的AUC为0.841(95%CI:0.801~0.900,P<0.001),敏感度为69.43%,特异度为65.21%;联合检测ROC曲线的AUC为0.888(95%CI:0.853~0.943,P<0.001),敏感度为78.66%,特异度为69.66%,提示血清PTX3、copeptin联合测定对重症肺炎儿童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血清PTX3、copeptin联合测定对重症肺炎儿童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正五聚蛋白3 和肽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肺炎患儿血清Periostin、SDF1水平变化及其与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甄炜娜 李芳 +1 位作者 王天宜 宋义琴 《传染病信息》 2023年第3期238-242,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肺炎患儿血清骨膜蛋白(Periostin)、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水平变化及其与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5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08例重症肺炎儿童。采集患儿入院时...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肺炎患儿血清骨膜蛋白(Periostin)、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水平变化及其与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5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08例重症肺炎儿童。采集患儿入院时、入院3 d、入院5 d时血清标本,检测血清Periostin、SDF1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估患儿病情。根据入院后30 d患儿预后情况,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68例)和预后不良组(40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重症肺炎患儿血清Periostin、SDF-1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和APACHEⅡ评分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Periostin、SDF-1以及2者联合评估重症肺炎儿童的预后。结果入院时、入院3 d、入院5 d时,预后不良组患儿血清Periostin、SDF-1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而CD4+T细胞占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细胞比例)、CD8+T细胞占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细胞比例)及CD4+/CD8+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2组不同时间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预后不良组APACHEⅡ评分逐渐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eriostin、SDF-1水平与CD4+T细胞比例、CD8+T细胞比例,CD4+/CD8+水平呈负相关(P均<0.05);血清Periostin、SDF-1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入院5 d时血清Periostin、SDF-1联合检测评估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AUC为0.82(95%CI:0.814~0.859),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3.42%、70.13%。结论重症肺炎患儿血清Periostin、SDF-1水平升高,可能与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下降有关,同时入院5 d时的表达水平对患儿预后评估具有一定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骨膜蛋白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免疫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色扮演”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探究
10
作者 宋义琴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年第26期278-278,共1页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中职德育教育面临着更高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如何提高中职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在这种教育需求下,“角色扮演”在中职德育教育中显现出了巨大的教学优势,不仅强化了教学效果,而...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中职德育教育面临着更高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如何提高中职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在这种教育需求下,“角色扮演”在中职德育教育中显现出了巨大的教学优势,不仅强化了教学效果,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针对“角色扮演”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阐述了具体的价值取向,以期发挥“角色扮演”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扮演 中职德育 课堂教学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义琴 高宗勋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8年第6期96-96,共1页
目的研究危重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检测48例危重儿,20例非危重儿血清CRP水平。结果危重儿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非危重儿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中CRP参与危重症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危重及严重感染的预警指标。
关键词 危重症 CRP 血清C反应蛋白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分布及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贺 王德兴 +2 位作者 冀虎 张洁新 宋义琴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的分布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724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统计其呼吸道病毒检出情况,统计不同年龄段、性别、临床诊断及季节患儿呼吸道病毒检出情况。结果724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共检出呼吸道病...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的分布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724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统计其呼吸道病毒检出情况,统计不同年龄段、性别、临床诊断及季节患儿呼吸道病毒检出情况。结果724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共检出呼吸道病毒感染2015例,检出率为27.80%,其中单一呼吸道病毒感染1977例,检出率27.28%,混合呼吸道病毒感染38例,检出率0.52%。不同年龄段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FluB)、腺病毒(adenovirus,ADV)、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FluA)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呼吸道感染hBoV、FluA、ADV检出率高于上呼吸道感染(P<0.05)。RSV、PIV、hBoV、hMPV、FluA、FluB、ADV混合感染检出率不同季节存在差异(P<0.05)。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主要呼吸道病毒检出种类为RSV、PIV、hBoV、hMPV、FluA、FluB、ADV,不同年龄段、临床诊断、季节患儿呼吸道病毒种类分布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儿童 病毒 流行病学 肺炎
原文传递
干扰素鞘内注射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鞘内注射前后脑脊液中干扰素浓度的测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宗勋 宋义琴 +5 位作者 唐卉 魏艳红 王杰英 王刃 雷淑琴 张立红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06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并观察脑脊液中干扰素浓度在鞘内注射前、后的变化。方法将7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除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鞘内注射干扰素外,还按干扰素注射的剂量分为...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并观察脑脊液中干扰素浓度在鞘内注射前、后的变化。方法将7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除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鞘内注射干扰素外,还按干扰素注射的剂量分为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治疗前、后分别采集脑脊液,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脑脊液中干扰素浓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两种不同剂量干扰素疗效比较,大剂量组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小剂量组。结论鞘内注射干扰素是一种治疗病毒性脑炎的有效方法,且脑脊液中干扰素浓度的高低与临床疗效呈平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鞘内注射 干扰素 浓度
原文传递
危重患儿血清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乳酸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宗勋 雷淑琴 +5 位作者 魏艳红 宋义琴 李爱珍 刘艳 王志华 王会芳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研究危重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乳酸(LAC)的变化。方法检测48例危重患儿,20例非危重患儿血清IL-1β、IL-6、TNFα-、CRP、LAC的水平。结果危重患儿血清IL-1β、IL-6、TN... 目的研究危重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乳酸(LAC)的变化。方法检测48例危重患儿,20例非危重患儿血清IL-1β、IL-6、TNFα-、CRP、LAC的水平。结果危重患儿血清IL-1β、IL-6、TNFα-、CRP、LAC的水平明显高于非危重患儿,且危重患儿中SIRS组明显高于非SIRS组、感染组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中IL-1β、IL-6、TNFα-、CRP、LAC参与危重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危重病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警示参数及诊断指标,并可预测危重患儿的预后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细胞因子 C反应蛋白 乳酸
原文传递
血清KL-6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芳 金晓莉 宋义琴 《中国病案》 2023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KL-6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某院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9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将经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1周以上,仍表现持续发热、影像学加重的患儿设为难治组(30例),余... 目的 探讨血清KL-6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某院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9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将经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1周以上,仍表现持续发热、影像学加重的患儿设为难治组(30例),余下60例设为普通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信息、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表现等差异,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RMPP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寻找KL-6最佳截断值,分析KL-6对预测RMPP发生的价值。结果 普通组与难治组在合并高热、皮肤损害、发热时间、气促、WBC、PLT、Hb、N、CRP、GPT、AST、PCT、MP-DNA载量、KL-6、LDH、胸腔积液、肺实变、肺不张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热、发热时间长、气促、KL-6、肺实变、肺不张是RMP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当KL-6为4.73 U/ml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792(95%CI:0.729~0.903),此时预测RMPP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76.67%(23/30)、80.00%(48/60)。结论 KL-6在RMPP患儿血清中表达较高,同时也是RMP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KL-6表达对评估RMPP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当KL-6最佳截断值为4.73 U/ml时预测RMMP发生的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血清KL-6 预后 预测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