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因子对新疆阿魏挥发油成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安露莎 盛萍 +4 位作者 刘洋洋 时晓娟 李朋收 李春娜 徐暾海 《中医药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新疆阿魏挥发油成分与其土壤因子的关系。方法:在4个不同样地采集阿魏树脂和土壤样品,通过资料查阅和实地调查,考察产地的生态环境。用气相色谱和GC-MS联用方法分析了药材中的化学成分。结果:4个样地挥发油含量均大于1... 目的:研究中药新疆阿魏挥发油成分与其土壤因子的关系。方法:在4个不同样地采集阿魏树脂和土壤样品,通过资料查阅和实地调查,考察产地的生态环境。用气相色谱和GC-MS联用方法分析了药材中的化学成分。结果:4个样地挥发油含量均大于10%,符合国家药典规定。挥发油中成分和相对含量也近乎一致。结论:新疆伊宁县白石墩是新疆阿魏的道地产区。其生长地土壤中有机质(17.4-22.6g/kg)、氮(30.3-46.7mg/kg)、磷(5.5-8.5mg/kg)、钾(182.773mg/kg)养分含量较少,pH值(7.91-8.16)偏碱性,总盐含量(1.0-2.6g/kg)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阿魏 土壤因子 挥发油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伊贝母药材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盛萍 安露莎 +3 位作者 苗莉娟 姚蓝 史红 张煊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4年第4期19-24,共6页
目的:建立伊贝母药材水溶性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DAD方法,以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和水,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1,柱温25℃... 目的:建立伊贝母药材水溶性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DAD方法,以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和水,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60 nm。采用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版软件,对29批野生与栽培伊贝母药材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29批伊贝母药材中有14个共有特征峰,建立了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各批次伊贝母药材相似度都在0.714以上,29批野生与栽培伊贝母药材可通过系统聚类分成5类,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药材组成质量相似性较好,并定量测定了样品中的β-胸苷和腺苷。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及定量分析均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可用于伊贝母药材的质量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贝母 野生与栽培 水溶性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生药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詹羽姣 安露莎 +2 位作者 杨丽娟 姚蓝 盛萍 《中医药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9-13,共5页
目的:比较人工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的生药学差异。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对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的生药学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浸出物测定法对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中醇浸出物含量进行了定性分析;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对... 目的:比较人工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的生药学差异。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对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的生药学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浸出物测定法对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中醇浸出物含量进行了定性分析;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对二者总生物碱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人工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在性状及显微特征方面有明显的相似;薄层斑点数目、颜色及Rf值方面也明显相似;人工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总生物碱含量基本一致,但人工栽培伊犁贝母药材醇浸出物含量比野生的要高。结论:人工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生药学差异不显著,在临床上,为栽培伊犁贝母代替野生伊犁贝母药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贝母 栽培与野生 显微特征 薄层色谱法 生物碱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植物叶片的解剖学结构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鹏葛 盛萍 +1 位作者 任慧梅 安露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67-270,共4页
在数码显微镜下,对新疆贝母属(Fritillaria L.)7个种和1个变种的药用贝母叶片进行了解剖结构观察。结果发现: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的基本结构相同,均由表皮、叶肉细胞和叶脉3个部分组成,上下表皮均为单层,无表皮毛等附属物。叶表皮细... 在数码显微镜下,对新疆贝母属(Fritillaria L.)7个种和1个变种的药用贝母叶片进行了解剖结构观察。结果发现: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的基本结构相同,均由表皮、叶肉细胞和叶脉3个部分组成,上下表皮均为单层,无表皮毛等附属物。叶表皮细胞表面观为长方形或条形,除伊犁贝母(F.pallidiflora)的下表皮细胞类似平行四边形,表皮细胞长轴与叶脉平行,垂周壁为平直稍弯曲、浅波状或深波状;气孔器为Allium型,椭圆形,气孔长轴与叶脉平行,除了新疆贝母、大白花贝母的气孔器仅分布于下表皮一般同时分布于上表皮和下表皮,并且气孔器在下表皮的分布指数大于上表皮。叶表皮细胞的形状、垂周壁式样、气孔器的分布、维管束直径等特征较为稳定,可为新疆贝母属种间的划分及鉴别提供一定的试验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属 叶片 解剖学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年限伊贝母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鹏葛 盛萍 +3 位作者 安露莎 卢晓丽 王延蛟 徐海燕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4年第5期14-18,共5页
目的:研究伊贝母鳞茎组织结构及主要药用成分在鳞茎中的分布部位。方法:采用植物解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栽培年限伊贝母鳞茎的显微组织结构以及生物碱、皂苷成分的分布进行观察研究。结果:伊贝母鳞茎主要由表皮、皮层薄壁组织、有... 目的:研究伊贝母鳞茎组织结构及主要药用成分在鳞茎中的分布部位。方法:采用植物解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栽培年限伊贝母鳞茎的显微组织结构以及生物碱、皂苷成分的分布进行观察研究。结果:伊贝母鳞茎主要由表皮、皮层薄壁组织、有限外韧型维管束组成。维管束的数目在伊贝母种间上有一定的差异,新疆贝母的维管束数目略大于伊犁贝母;生物碱主要存在于不同栽培年限伊贝母鳞茎的皮层薄壁组织细胞及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组织细胞上,其总生物碱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3年生的伊贝母≥4年生的伊贝母>5年生的伊贝母;皂苷主要存在于不同栽培年限伊贝母鳞茎的表皮细胞和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组织细胞上,其总皂苷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5年生的伊贝母≥4年生的伊贝母>3年生的伊贝母,在种间及同种植物的不同栽培年限或不同组织结构中,其生物碱与皂苷的含量存在差异。其中,以4年生伊贝母药材中的生物碱与皂苷含量较高,表明其药用价值也较高,因此推断第4年为最佳采收期。结论:伊贝母鳞茎中大量薄壁细胞是主要药用成分的分布部位,同时研究结果可为合理采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贝母 伊犁贝母 生物碱 皂苷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植物地上部位叶的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鹏葛 盛萍 +1 位作者 任慧梅 安露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7期28-31,共4页
[目的]研究新疆贝母属药用贝母主要药用成分在叶片中的分布及含量差异。[方法]采用植物解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叶片中生物碱及皂苷成分的分布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生物碱主要存在于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叶片的叶... [目的]研究新疆贝母属药用贝母主要药用成分在叶片中的分布及含量差异。[方法]采用植物解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叶片中生物碱及皂苷成分的分布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生物碱主要存在于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叶片的叶肉细胞上,其总生物碱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伊犁贝母>新疆贝母≈裕民贝母≥托里贝母>黄花贝母≈大白花贝母≈滩贝母>小花贝母;皂苷主要存在于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叶片的叶肉细胞上,其总皂苷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大白花贝母>托里贝母≈黄花贝母≥新疆贝母>滩贝母≥伊犁贝母>裕民贝母≥小花贝母,且在种间随着总生物碱含量的增加而总皂苷含量相应减小。[结论]活性成分含量与叶肉细胞占叶片横切面的百分比有一定联系,在选择药用品种时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同时研究结果也可为合理采收及扩大新药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属 生物碱 皂苷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贝母属药用贝母ISSR-PCR体系的确立和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詹羽姣 盛萍 +2 位作者 张鹏葛 安露莎 张煊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5年第4期9-15,29,共8页
目的:建立适合新疆贝母属植物总DNA的ISSR-PCR优化反应体系,为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综合利用单因素实验和L16(45)正交试验,对因素Taq DNA聚合酶、d NTPs、Mg2+、引物浓度、模板DNA含量进行优化... 目的:建立适合新疆贝母属植物总DNA的ISSR-PCR优化反应体系,为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综合利用单因素实验和L16(45)正交试验,对因素Taq DNA聚合酶、d NTPs、Mg2+、引物浓度、模板DNA含量进行优化,并考察循环次数、延长时间及退火温度。结果:每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对PCR反应有显著影响,其中Mg2+影响最大。新疆贝母属植物总DNA的ISSR-PCR最适体系为50μL:5μL 10×Buffer、2.5 mmol/L Mg2+、0.30 mmol/L d NTPs、0.8μmol/L引物、0.75 U Taq酶、1.0 ng/μL模板DNA、33.35μL dd H2O。循环次数为45 cycle,延伸时间10 min,引物UBC853的最适退火温度为49.8℃。结论:建立的新疆贝母属植物总DNA的ISSR-PCR反应体系经23份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样品检验,ISSR-PCR扩增效果显著,证明该体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重现性,为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属 ISSP-PCR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贝母有效成分含量与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张鹏葛 安露莎 盛萍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6年第2期101-106,共6页
应用系统相关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伊贝母(新疆贝母Fritillaria walujewii、伊犁贝母F.pallidiflora)有效成分含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筛选影响其质量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新疆不同产地气候因子存在较大差异,伊贝母总生... 应用系统相关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伊贝母(新疆贝母Fritillaria walujewii、伊犁贝母F.pallidiflora)有效成分含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筛选影响其质量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新疆不同产地气候因子存在较大差异,伊贝母总生物碱和西贝母碱含量与年均气温、地面温度、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降水量等5个气候因子无显著相关性;西贝母碱苷含量与年均相对湿度有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年均地面温度有显著正相关(P<0.05),与年均日照时数有显著负相关(P<0.05);水溶性成分腺苷含量与年均降水量和地面温度均有显著正相关(P<0.05);水溶性成分β-胸苷含量与年均气温、相对湿度和地面温度均有显著正相关(P<0.05),与年均日照时数有显著负相关(P<0.05)。上述相关分析结果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一致。年均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和地面温度升高有助于伊贝母中西贝母碱苷、腺苷和β-胸苷的形成与积累,年均日照时数升高则抑制西贝母碱苷和β-胸苷的形成与积累。伊贝母最佳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为年均气温13~27℃,降水量169~288 mm,相对湿度55%~66%,日照时数2140~2547 h,地面温度26~4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贝母 气候因子 有效成分 相关性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比较贝母类生物碱分布的3种切片方法
9
作者 张鹏葛 盛萍 +3 位作者 任慧梅 安露莎 卢晓丽 王延蛟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5年第3期27-30,33,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能更清楚有效地观察贝母鳞茎中生物碱沉淀分布及含量的切片方法。方法:以新疆贝母为供试材料,利用石蜡切片法、徒手切片法及改良切片法制备植物鳞茎组织切片;切片经改良碘化铋钾处理,并通过Mikroskop Primo Star X2005显... 目的:建立一种能更清楚有效地观察贝母鳞茎中生物碱沉淀分布及含量的切片方法。方法:以新疆贝母为供试材料,利用石蜡切片法、徒手切片法及改良切片法制备植物鳞茎组织切片;切片经改良碘化铋钾处理,并通过Mikroskop Primo Star X2005显微镜观察和比较3种不同切片中生物碱沉淀分布。结果:改良切片法处理的切片中生物碱沉淀分布观察清晰,可用于定性及定量分析,并且实验过程中试剂对生物碱的影响较小,操作方法简便、快速、有效。结论:贝母鳞茎生物碱的观测适合采用改良切片法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 石蜡切片法 徒手切片法 改良切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伞阿魏简单重复序列区间-聚合酶链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盛萍 苗莉娟 +2 位作者 安露莎 姚蓝 詹羽娇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4年第15期1345-1349,共5页
目的:建立并优化多伞阿魏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聚合酶链反应(PCR)体系。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多伞阿魏ISSR-PCR扩增结果的Mg2+、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DNA模板最佳水平范围。对Mg2+、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模板... 目的:建立并优化多伞阿魏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聚合酶链反应(PCR)体系。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多伞阿魏ISSR-PCR扩增结果的Mg2+、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DNA模板最佳水平范围。对Mg2+、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模板DNA进行5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优选最佳ISSR-PCR体系条件。ISSR-PCR扩增结果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不同水平的因素对PCR均有明显影响,其中Mg2+、dNTPs、引物影响最大。多伞阿魏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为:在50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10×Taq Buffer 5μl、Mg2+2.0 mmol/L、dNTPs 0.4 mmol/L、引物0.4μmol/L、Taq DNA聚合酶1.75 u/50μl、DNA模板0.25 ng/μl。在此基础上,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5条扩增稳定、多态性丰富的ISSR引物。结论:建立的多伞阿魏ISSR-PCR体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可为进一步利用ISSR技术进行多伞阿魏遗传多样性分析、不同种源鉴定及亲缘关系分析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伞阿魏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一聚合酶链反应体系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贝母属药用贝母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詹羽姣 盛萍 +2 位作者 张鹏葛 安露莎 张煊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5年第8期915-919,共5页
目的比较筛选最适于贝母属药用贝母的总DNA提取方法。方法利用试剂盒法、改良的CTAB法、改良的SDS法提取贝母属药用贝母的总DNA;通过核酸蛋白检测仪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其浓度和纯度;进行ISSR-PCR扩增检测所得总DNA质量。结果 3种... 目的比较筛选最适于贝母属药用贝母的总DNA提取方法。方法利用试剂盒法、改良的CTAB法、改良的SDS法提取贝母属药用贝母的总DNA;通过核酸蛋白检测仪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其浓度和纯度;进行ISSR-PCR扩增检测所得总DNA质量。结果 3种方法均可提取出产量较高的基因组DNA,但试剂盒法相较提取的总DNA纯度最高,质量最好,并且均能扩增出丰富清晰的条带,稳定性高,操作简单耗时短。改良的CTAB法、SDS法提取的总DNA纯度、质量均次于试剂盒法,操作复杂耗时长,不适用于下游的分子生物学实验。结论试剂盒法为贝母属药用贝母总DNA提取的最佳方法,其所得样品适用于PCR及其他分子生物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属 总DNA提取 ISSR
原文传递
伊贝母药材适宜生长区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鹏葛 安露莎 +1 位作者 盛萍 任慧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44-49,共6页
目的:研究比较新疆不同产地伊贝母中总生物碱、西贝母碱、西贝母碱苷、腺苷和β-胸苷的含量差异,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伊贝母的最佳生长区域。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超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UPLC-EL... 目的:研究比较新疆不同产地伊贝母中总生物碱、西贝母碱、西贝母碱苷、腺苷和β-胸苷的含量差异,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伊贝母的最佳生长区域。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超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UPLC-ELSD)法,对不同产地伊贝母药材中5个指标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同时采用SPSS 19.0软件对上述5个指标成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新疆不同产地伊贝母中有效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同一产地的伊贝母样品中成分含量差异较小,其中新疆吉木萨尔县、木垒县和奇台县,新疆霍城县果子沟,新疆伊犁赛里木湖和新疆温泉县生长的伊贝母主成分得分及其排名相对最高,新源县那拉提生长的伊贝母主成分得分及其排名最低。结论:新疆吉木萨尔县、木垒县、奇台县,新疆霍城县果子沟,新疆伊犁赛里木湖和新疆温泉县为伊贝母的适宜产区,同时,不同产地的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等气候条件对伊贝母中成分含量有一定影响,因此当选择伊贝母产区时要充分考虑这些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贝母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道地产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