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地电磁场的两种大震短临异常 被引量:6
1
作者 安海静 赵家骝 +1 位作者 赵和云 刘宝勤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8-173,共6页
根据中法电磁合作台运行6年的资料,在年变形态对比的基础上合理地选取有效测道值构建了相应的时间序列图。从中发现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前一个多月时间中,正常大地电磁场中叠加间歇性畸变干扰,按形态分为'阶跃突跳'、'单尖... 根据中法电磁合作台运行6年的资料,在年变形态对比的基础上合理地选取有效测道值构建了相应的时间序列图。从中发现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前一个多月时间中,正常大地电磁场中叠加间歇性畸变干扰,按形态分为'阶跃突跳'、'单尖突变'两种类型。简略地讨论了产生两种异常现象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场 短临异常 日变时间序列 年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山台地电场的自然电位异常 被引量:2
2
作者 安海静 赵家骝 +1 位作者 赵和云 刘宝勤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5-120,共6页
根据对中法合作天祝松山电磁台运行6年的全部资料(变化周期≥1d)的分析,从中可看出,我国西部某些中强以上地震前,天祝地电场出现了缓变信息异常,也就是通常所指的自然电位异常。异常有2种形式,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性背景变化和大幅度的... 根据对中法合作天祝松山电磁台运行6年的全部资料(变化周期≥1d)的分析,从中可看出,我国西部某些中强以上地震前,天祝地电场出现了缓变信息异常,也就是通常所指的自然电位异常。异常有2种形式,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性背景变化和大幅度的单向加速变化。除此之外,震前还有短临的大地电场阶跃性异常。文中讨论了几种异常的可能机理,认为大幅度的单向加速异常与磁暴有关;而趋势性背景变化是过滤电场的冲流电位在震前明显改变所致,主要出现在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 自然电位 异常 地震 电磁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重复测量在地震中短期预报中的应用──祁连山中段MT剖面监测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云琳 刘晓玲 +3 位作者 安海静 司玉兰 蒋梅 张五四 《地球物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00-210,T002,共11页
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北缘第一个长约400km的MT监测剖面上所获得的5次5-7级地震前后的资料。着重分析了在相当于大陆多震层深度范围内壳内介质的多种MT参数(视电阻率、相位、主轴方位角、扭曲度等).这些MT参数在大范围... 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北缘第一个长约400km的MT监测剖面上所获得的5次5-7级地震前后的资料。着重分析了在相当于大陆多震层深度范围内壳内介质的多种MT参数(视电阻率、相位、主轴方位角、扭曲度等).这些MT参数在大范围内的同步-同相变化和局部区域之间的超前、滞后变化、相对变化幅度随震中距增大而衰减的特征,可能分别对应着构造孕育型大震的地区性场兆和构造运动型强震的区域性场兆,形成了地震活动大背景叠加小背景的一种链式关系。运用"MT监测优显参数"进行择优监测,将可能为大陆地震的震源物理发展过程和中短期预报提供丰富可靠的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中期预报 短期预报 MT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槽式液体分布器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安海静 徐世民 +1 位作者 陈宁 秦玉波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04年第1期14-17,共4页
在大型液体喷淋装置上对工业槽式液体分布器进行了研究 ,实验液体负荷达到 4 0 0m3/h。研究结果表明 ,塔径和填料直径比值大于 10的工业槽式液体分布器在高液体负荷的情况下存在较大的液体分布不均匀性 ,改造后的液体分布器的平均标准... 在大型液体喷淋装置上对工业槽式液体分布器进行了研究 ,实验液体负荷达到 4 0 0m3/h。研究结果表明 ,塔径和填料直径比值大于 10的工业槽式液体分布器在高液体负荷的情况下存在较大的液体分布不均匀性 ,改造后的液体分布器的平均标准偏差值均小于 10 % ,能够达到较好的液体初始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料塔 液体分布器 液相分布 塔内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共和7.0级地震临震电磁幅射前兆振幅谱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云琳 安海静 +3 位作者 刘晓玲 司玉兰 蒋梅 张五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86-193,共8页
首次采用高精度、全自动、数字化、含有电磁场5个分量的 MT 测量系统,在中国西北祁连山中段进行剖面式 MT 监测中,获得了较为真实的青海共和7.0级地震(1990年4月)的临震电磁幅射前兆信息.使用全定量化的频谱分析新方法,并且综合剖面多... 首次采用高精度、全自动、数字化、含有电磁场5个分量的 MT 测量系统,在中国西北祁连山中段进行剖面式 MT 监测中,获得了较为真实的青海共和7.0级地震(1990年4月)的临震电磁幅射前兆信息.使用全定量化的频谱分析新方法,并且综合剖面多次复测资料,在时间-空间的双度坐标上跟踪分析.结果指出,大震临震电磁幅射前兆谱的特征主要有:(1)呈传导电流为主的同步电场干扰型;(2)频谱分布的窄带性(0.5—20s);(3)振幅的奇异性(电场干扰脉冲幅值为正常值的10~2数量级);(4)一定程度上显示孕震源的方向性;(5)幅射的间发性(临震3天中出现3个高峰时段).更为有意义的是:在高峰期至发震时刻之间约有48小时的相对平静间歇,此间观测者就能够在现场迅速响应,作出临震预报的判据.MT 监测所获得的临震电磁幅射信息主要是传导电流,而地下较为普遍存在的壳内高导层可能为该传导电流回路提供了良好的通道,便于被较远的 MT 监测点所接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辐射 电磁场 振幅谱 地震 临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中段深部电性结构及潜在震源危险区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云琳 刘晓玲 +3 位作者 安海静 司玉兰 蒋梅 张五四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2-71,共10页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中段是地震十分活跃的地区之一。本课题采用MT重复测量方法,在该区建立的长约400km的剖面上进行监测。本文根据监测所获取的MT参数,从静态的角度探讨了该区深部电性结构及其电性横向变化特征,进而...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中段是地震十分活跃的地区之一。本课题采用MT重复测量方法,在该区建立的长约400km的剖面上进行监测。本文根据监测所获取的MT参数,从静态的角度探讨了该区深部电性结构及其电性横向变化特征,进而评估了该区的潜在震源区。研究发现,该区深部介质电性的物质特征有:1.部分地带呈现出剧烈的电性横向变化,2.具有极为发育的特殊增厚的壳内高导层地段,3具有高、低热流的过渡边缘地带,4.具有与活动大断裂相交汇的隐伏断裂构造的局部地段。近年来该区地震活动增强,数次中强地震都发生在具有上述特征的地带中,该地带将可能是祁连山中段的强震-大震潜在震源危险区。这四种电性特征将是潜在震源区的判别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潜在震源区 电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部分地区大地电磁测点布设条件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宝勤 安海静 屈健鹏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8-81,共4页
根据多年来在中国西北地区进行大地电磁测深工作的实践 ,从仪器、野外地形和干扰因素 3个方面探讨了测点的布设条件 .对仪器的布设方式进行了分析 ;分析了山区和盆地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差异 ,提出了测点布设应注意的问题 ;给出了 2个测... 根据多年来在中国西北地区进行大地电磁测深工作的实践 ,从仪器、野外地形和干扰因素 3个方面探讨了测点的布设条件 .对仪器的布设方式进行了分析 ;分析了山区和盆地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差异 ,提出了测点布设应注意的问题 ;给出了 2个测点受电磁干扰的具体资料 ,和避开干扰源重新选择测点的观测效果 .认为仪器抗干扰能力是有限度的 ,如果干扰信号和大地电磁频谱相接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干扰排除 测点布设 观测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源深度范围内视电阻率随时间变化的观测试验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云琳 司玉兰 +1 位作者 郭守年 安海静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98-105,共8页
本文讨论了青海祁连俄博测点和甘肃山丹霍城测点1979年7月—1986年10月间的大地电磁测深重复观测试验结果。测点所在地区的电磁干扰背景较小、地震活动性较强。文中分析了观测记录和资料处理中的误差。结果表明,以初始值为基准,俄博测点... 本文讨论了青海祁连俄博测点和甘肃山丹霍城测点1979年7月—1986年10月间的大地电磁测深重复观测试验结果。测点所在地区的电磁干扰背景较小、地震活动性较强。文中分析了观测记录和资料处理中的误差。结果表明,以初始值为基准,俄博测点1984年两次复测的视电阻率曲线在部分频带范围内出现过15—30%左右的系统变化,与此期间测区附近发生的一些M≈5的地震活动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1985年复测的视电阻率曲线又恢复至初始值,而此期间测区附近没有M≈5及其以上的地震活动,1986年霍城测点和俄博测点复测的视电阻率曲线在较宽的频带范围内发生了40—70%左右的系统变化,与此期间震中距为60km左右的青海门源M=6.7,5.7和5.0地震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深度 视电阻率 地震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重复测量的新优显参数
9
作者 张云琳 刘晓玲 +4 位作者 安海静 蒋梅 李志雄 司玉兰 张五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88-494,共7页
我们在青藏高原北缘建成了当前国内外第一个初具规模的MT监测剖面。根据1988─1992年间所获得的8次5—7级地震前后的MT资料,在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一种新参数──平均电阻率ρ。结果表明,在相当于大陆多震层深度... 我们在青藏高原北缘建成了当前国内外第一个初具规模的MT监测剖面。根据1988─1992年间所获得的8次5—7级地震前后的MT资料,在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一种新参数──平均电阻率ρ。结果表明,在相当于大陆多震层深度(10—20km以上)范围内,在伴随强震的大震活动期间,ρ参数在时空双坐标上不仅显示出“下降─上升─恢复稳定至高值”的主体变化特征,而且显示出研究区大范围的“同步─同相”特征和局部区域之间的“超前─滞后”、相对变化幅度随强震震中距增大而衰减的特征。上述这两种特征可能分别对应着构造孕育型大震的地区性场兆和构造运动型强震的区域性场兆。本文对资料进行了误差分析,并对介质导电性的变化原因进行了讨论。ρ参数和视电阻率、扭曲度和主轴方位角─起组成了MT剖面监测的优显参数系统,将为强破坏性地震的震源物理过程和中短期预报提供综合的定量化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探 平均电阻率 MT监测 优显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大地电磁测量系统的对比研究
10
作者 张云琳 安海静 +3 位作者 刘晓玲 司玉兰 贾政 张五四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83-91,共9页
1.前言兰州地震研究所是国内最早开展大地电磁测深试验和研究工作的单位之一。在二十多年的观测研究中,使用的大地电磁测量系统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为兰州地震研究所研制的静磁原理、光电倍增管电路、模拟记录的大地电磁记录系统;中期... 1.前言兰州地震研究所是国内最早开展大地电磁测深试验和研究工作的单位之一。在二十多年的观测研究中,使用的大地电磁测量系统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为兰州地震研究所研制的静磁原理、光电倍增管电路、模拟记录的大地电磁记录系统;中期为国家地震局北京地质所、兰州地震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研制的感应原理磁力仪、模拟记录的LH—1型大地电磁记录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观测 大地 电磁测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人工岛危险分析与设施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葛海庆 安海静 张阳 《科技资讯》 2007年第4期29-30,共2页
我国浅海石油开发时间较短,目前尚未就油气人工岛开发工程的有关安全问题和相关标准适用性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油气人工岛工程建设以及生产期间潜在的危险点源进行研究,分析其各种交互影响,并提出油气人工岛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我国浅海石油开发时间较短,目前尚未就油气人工岛开发工程的有关安全问题和相关标准适用性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油气人工岛工程建设以及生产期间潜在的危险点源进行研究,分析其各种交互影响,并提出油气人工岛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为“海油陆采”的开发思路提供适用性建议。油气人工岛分为岛体结构以及岛上油气生产设施两大组成部分,本文将油气人工岛划分为人工岛岛体与上部产能生产设施两个研究单元,开展危险因素辨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人工岛 危险分析 设工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电场水文地质因素及裂隙水主体渗流方向逐日计算 被引量:31
12
作者 谭大诚 席继楼 +3 位作者 张慧 王兰炜 范莹莹 安海静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49,137-138,共14页
2007年西昌和天祝地电场观测台阵建立,随后两年西昌台阵地电场的TGF-A波形明显,天祝台阵则以TGF-B波形出现.台阵内各台站间地电场相关性高,这受地电场潮汐机理的支持;不同台站或同一台站的不同方向地电场潮汐波峰谷值差异明显,地电场潮... 2007年西昌和天祝地电场观测台阵建立,随后两年西昌台阵地电场的TGF-A波形明显,天祝台阵则以TGF-B波形出现.台阵内各台站间地电场相关性高,这受地电场潮汐机理的支持;不同台站或同一台站的不同方向地电场潮汐波峰谷值差异明显,地电场潮汐机理和场地水文地质资料表明,这主要与岩石、裂隙度、裂隙优势走向、含水度、透水率、水矿化度和裂隙水压力差等因素相关.潮汐电信号形成于裂隙水或水中电荷周期性移动,电荷被岩壁吸附或脱离产生噪声,该信噪比在同一台阵内基本相同,信噪比值与潮汐电信号产生过程和场地电磁背景关系密切.应用地电场潮汐谐波振幅计算裂隙水主体渗流方向,结果与应用潮汐波峰谷值法基本一致,这消除了峰谷值法取值的偶然误差.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两台阵内都存在场地裂隙水主体渗流方向的短临变异现象,西昌台阵这种变异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 水文地质 裂隙水 渗流 逐日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剖面透视新方法与托来6.0级地震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云琳 刘伟 +3 位作者 安海静 陈运平 李志雄 刘晓玲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2-91,共10页
在近 10余年观测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高精度MMS0 2E系统 ,在青藏高原北缘祁连山地震危险区 ,建立了国内外第一个初具规模的MT透视剖面。研究区不仅电磁干扰背景较弱 ,而且地震活动性较强。自 1986年以来 ,我们已经获得了 11次 5~ 7级地... 在近 10余年观测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高精度MMS0 2E系统 ,在青藏高原北缘祁连山地震危险区 ,建立了国内外第一个初具规模的MT透视剖面。研究区不仅电磁干扰背景较弱 ,而且地震活动性较强。自 1986年以来 ,我们已经获得了 11次 5~ 7级地震前后的宝贵资料 ,在研究这些资料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认识和结论。对观测资料进行了全定量化的误差分析 ,评估了MT响应参数的复合二元相关度和可信限 ,论述了MT剖面透视资料的可靠性和可信性。对介质导电性和电性横向非均匀性动态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剖面透视 视电阻率 扭曲度 主轴方位角 托来地震 地震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电场观测试验及数据初步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兰炜 张世中 +1 位作者 康云生 安海静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1-470,共10页
地震发生前的电磁异常现象已被地面、卫星等多种观测手段观测到.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100多个水平地电场观测台站,然而对于垂直电场的观测仍是一个空白.自2009年4月开始,在甘肃天祝地震前兆科学台阵的红沙湾、黄羊川、松山建立了3个垂直... 地震发生前的电磁异常现象已被地面、卫星等多种观测手段观测到.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100多个水平地电场观测台站,然而对于垂直电场的观测仍是一个空白.自2009年4月开始,在甘肃天祝地震前兆科学台阵的红沙湾、黄羊川、松山建立了3个垂直电场观测试验站,进行垂直地电场的试验观测,在我国专门的垂直地电场观测试验研究尚属首次.通过近1年的观测试验,取得了有价值的观测资料.从数据的初步结果来看,垂直电场的日变化形态清晰,黄羊川和松山观测数据的日变幅度在16 mV/km左右,红沙湾观测数据的日变幅度在8 mV/km左右;垂直电场日变化周期的主要成分是24小时的全日波,其次是12小时周期的半日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电场 水平地电场 电极 周期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滩浅海人工岛集约型井口槽通风安全模式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欢 李义娟 +1 位作者 安海静 李荷莲 《中国海洋平台》 2009年第3期42-46,共5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对井口槽在不同通风模式下可燃气体扩散状态进行模拟计算,通过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出较优的机械通风模式,为井口槽通风设计和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工岛 井口槽 通风 计算流体力学(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洋石油作业事故风险分析的应急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安海静 胡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5-168,共4页
海洋石油作业具有高危险性、高投入的特点,从事故应急管理内涵角度出发,以海洋石油作业事故历史数据统计及风险分析为基础,开展了不同海洋石油作业事故在应急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内容的研究,进而指导、细化海洋石油作业应急工作。
关键词 海洋石油作业 风险分析 应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地电观测漫谈 被引量:3
17
作者 安海静 康云生 +1 位作者 石航 姜薇薇 《城市与减灾》 2015年第6期14-17,共4页
地震的孕育和发生过程是以力学为主导的复杂过程,各种前兆在本质上都起源于力学作用,孕育体岩石所受应力方向和大小的变化都将引起岩体电阻率的各向异性的变化。地电观测就是通过测量岩石电阻率的相对变化过程来推断岩石的应力应变过程... 地震的孕育和发生过程是以力学为主导的复杂过程,各种前兆在本质上都起源于力学作用,孕育体岩石所受应力方向和大小的变化都将引起岩体电阻率的各向异性的变化。地电观测就是通过测量岩石电阻率的相对变化过程来推断岩石的应力应变过程,从而预测发生地震的可能性。用地电阻率法观测地震是当今我国乃至世界预测地震的主要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观测 岩石电阻率 井下 力学作用 复杂过程 发生过程 各向异性 体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硫和二氧化碳油田钻具的腐蚀及防腐蚀措施 被引量:4
18
作者 安海静 唐泉 +1 位作者 颜东洲 李月玲 《全面腐蚀控制》 2011年第11期6-10,24,共6页
腐蚀是造成钻井过程中钻具损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钻井过程中造成腐蚀的原因,钻具的腐蚀类型,以及相应的腐蚀控制措施及材料选用要求。
关键词 钻井 钻具 腐蚀 防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前兆效能更好的地电阻率观测装置讨论 被引量:4
19
作者 安海静 牛延平 +1 位作者 马可兴 梁浩东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22-34,共13页
介绍近年来甘肃深井地电阻率(ρs)实验观测的资料和震例,证明SA(甘肃单孔深井垂直观测方案)是一种前兆效能更好的方案。文中从水平层状介质的角度解释更好的机制和原理,定量估算几种装置的前兆效能,结果表明:(1)在平凉深井台站,SA装置... 介绍近年来甘肃深井地电阻率(ρs)实验观测的资料和震例,证明SA(甘肃单孔深井垂直观测方案)是一种前兆效能更好的方案。文中从水平层状介质的角度解释更好的机制和原理,定量估算几种装置的前兆效能,结果表明:(1)在平凉深井台站,SA装置的前兆效能是深井水平向装置的3.3倍;(2)在兰州观象台,新建的SA装置完整地记录到一个震例(异常时间段50d,其中短临时间段10d,异常变幅2.4%),而原有地面观测装置不能分辨该震例。从地面观测到深井水平向观测,解决了最棘手的电磁干扰问题,使ρs曲线成形连续;从深井水平向观测到SA方案,解决装置的前兆效能问题和最突出的季节性年变问题,使震例的特征清晰可见。文中针对需求介绍SA装置构建的方案。观测资料表明:SA方案是解决当今电磁干扰问题的最佳途径,是提高装置前兆效能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装置前兆效能 SA装置 深井水平装置 地面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艺发展应用农艺节水技术的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安海静 《现代园艺》 2017年第1期49-50,共2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的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导致农业用水量非常大,节水方式成为了农民们都在探索的问题。在传统的农业用水过程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非常严重。而农艺节水技术作为农业化生产的核心,在技术利用效率上非常明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的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导致农业用水量非常大,节水方式成为了农民们都在探索的问题。在传统的农业用水过程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非常严重。而农艺节水技术作为农业化生产的核心,在技术利用效率上非常明显。本文以节水农艺的内容概述作为基本出发点,探讨农艺发展应用与农业节水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发展 农业节水 技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