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先天性膈疝1例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安海民 郭子军 +1 位作者 李文斌 樊哲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0期178-178,共1页
目的 分析先天性脑软化的发病类型,临床表现及预后.为先天性脑软化诊治提供指导.方法 报告本院收治的先天性脑软化1例病例,其发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并脑软化的CT影像学分析.结果 患儿给予早期干预治疗3个疗程,并动态随访其发育情况... 目的 分析先天性脑软化的发病类型,临床表现及预后.为先天性脑软化诊治提供指导.方法 报告本院收治的先天性脑软化1例病例,其发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并脑软化的CT影像学分析.结果 患儿给予早期干预治疗3个疗程,并动态随访其发育情况,大运动发育基本与同龄儿同,听力、视力正常,注意力稍差.结论 对于先天性脑软化的患儿,早期的干预治疗,应用营养神经药物,及功能训练等,可促进神经脑细胞的发育,功能区的重建,从而促使患儿的大运动,社会适应行为及智力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脑软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内结石一例误诊为胆总管结石 被引量:1
2
作者 安海民 李文斌 +1 位作者 樊哲 张颖毅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4期85-85,F0003,共2页
【病例】女,74岁。因右上腹疼痛2 d入院。患者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为持续性胀痛,并向右肩背部放散,疼痛不随体位变化加重或减轻,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无寒战、发热,皮肤、巩膜无黄染。门诊CT检查报告为胆总管结石,收入院。3... 【病例】女,74岁。因右上腹疼痛2 d入院。患者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为持续性胀痛,并向右肩背部放散,疼痛不随体位变化加重或减轻,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无寒战、发热,皮肤、巩膜无黄染。门诊CT检查报告为胆总管结石,收入院。30年前曾行保胆取石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内结石 误诊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编辑职业道德修养 被引量:3
3
作者 安海民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79-82,共4页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同时还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同时还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职业道德 编辑人员 编辑出版工作 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修养 精神文明建设 出版事业 社会主义精神 出版行业 道德水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诸子说尧 被引量:1
4
作者 安海民 陈娟 +1 位作者 岳婷 唐肖萌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66-74,共9页
疑古大师顾颉刚先生认为:"尧舜这两个人,是周人想象洪水以前的情形而造出来的;大约起初是民间底传说,后来那班学者便利用这两个假人托古改制。"此说得到胡适、郭沫若等的赞同,尧、舜、禹作为传说人物,便几乎成为定论。因此,... 疑古大师顾颉刚先生认为:"尧舜这两个人,是周人想象洪水以前的情形而造出来的;大约起初是民间底传说,后来那班学者便利用这两个假人托古改制。"此说得到胡适、郭沫若等的赞同,尧、舜、禹作为传说人物,便几乎成为定论。因此,对于尧在内的古帝,如何看待他们的历史真实存在以及在文化史上的地位,仍然有继续探讨的必要。本文仅就先秦诸子对尧的记载进行梳理及其简要的评说,以期对关注此问题的同仁有所帮助。同时,我们认为:1.先秦诸子之观点无论如何的歧义,但都承认尧为伟大的古帝之一,从他们的谈论中可以看出尧在我国历史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2.尧作为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在后来的传播过程中,尽管人们因各种原因在细节方面对尧进行了添枝加叶的重塑,或拔高了其地位,或成为了自己立论的依据,这都可以看作是后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尧的创造性阐释,而不能认为尧这个人物是捏造的。3.从诸子说尧受到的启发是,尧及其尧文化是一个永远谈论不完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诸子 尧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诊治 被引量:1
5
作者 安海民 谷虹 +1 位作者 樊哲 王丹 《中外医疗》 2012年第29期9-9,12,共2页
目的探讨腹壁透明细胞肉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腹壁透明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加以分析总结。结果此例患者通过手术方法切除肿瘤,边缘清楚,后续准备肿瘤科进一步放化治疗。结论透明细胞肉瘤原因不明,在... 目的探讨腹壁透明细胞肉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腹壁透明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加以分析总结。结果此例患者通过手术方法切除肿瘤,边缘清楚,后续准备肿瘤科进一步放化治疗。结论透明细胞肉瘤原因不明,在治疗上以局部扩大切除为主,首次规范的手术治疗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放化疗对其进一步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 透明细胞肉瘤 临床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上善若水”解 被引量:3
6
作者 安海民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90-92,共3页
老子之所以揭橥"上善若水",是因为水能够滋润万物;水顺应自然而不争;水性柔弱,不择地而流,常常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与物无争……,因此,圣人应师法水德,"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以成就上... 老子之所以揭橥"上善若水",是因为水能够滋润万物;水顺应自然而不争;水性柔弱,不择地而流,常常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与物无争……,因此,圣人应师法水德,"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以成就上德者之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上善若水 水德 理想人格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论《文心雕龙·辨骚》篇之立意与主旨 被引量:3
7
作者 安海民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6,共6页
在刘勰看来,从文章发展流变史的角度分析,纬书和《离骚》分别代表了经典文章之后最早也最为典型的两种方向不同的"文变"之路:前者,走的是完全"乖道谬典"之路;后者,走的是"取熔经意,自铸伟辞"之路。因此,... 在刘勰看来,从文章发展流变史的角度分析,纬书和《离骚》分别代表了经典文章之后最早也最为典型的两种方向不同的"文变"之路:前者,走的是完全"乖道谬典"之路;后者,走的是"取熔经意,自铸伟辞"之路。因此,如果从文学发展的源流来探讨创作之得失,进行理论概括,则舍纬书、楚辞而莫能办。针对诸家之说"褒贬任声,抑扬过实","鉴而弗精,玩而未核",刘勰以"情深而不诡"、"风清而不杂"、"事信而不诞"、"义贞而不回"、"体约而不芜"、"文丽而不淫"为批评标准,进一步考察了楚辞创作之得失。刘勰在《辨骚》中,既肯定了文章要新变,同时要防止因求新变而过分,提出了"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为文思想。这是从文章发展的源与流、得与失出发而得出的又一重要的文变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骚 文学流变 为文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老子》的文学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安海民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17-125,共9页
《老子》一书是否具有文学性,文学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界是有不同看法的。本文认为,《老子》的文学性首先表现在作者的独立自主意识、批判现实的精神、天才般的创造力,以及由此而来的情感的深沉与思想的深邃、穿透力。其次,《老子》的... 《老子》一书是否具有文学性,文学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界是有不同看法的。本文认为,《老子》的文学性首先表现在作者的独立自主意识、批判现实的精神、天才般的创造力,以及由此而来的情感的深沉与思想的深邃、穿透力。其次,《老子》的文学性还表现在"推天道以明人事"的章法美与独特的以反彰正的句式方面。最后,《老子》的文学性最集中地表现在语言艺术美。亦即《老子》语言不仅具有惜墨如金的简洁,而且言简意赅;不仅生动形象,富有理趣,而且调动了诸如比喻、象征、对偶、夸张、排比、顶针等修辞手法,讲求节奏与韵律,韵散结合,极富诗意与乐感,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文学性 思想穿透力 章法句式 语言艺术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宗经篇要义发微 被引量:1
9
作者 安海民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43-147,153,共6页
在作为枢纽论之一的宗经篇中,刘勰提出并阐明了宗经的文学思想。此一思想的提出,不仅是针对齐梁文弊的,也是针对"近代之论文者"、"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的,还在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同时也有... 在作为枢纽论之一的宗经篇中,刘勰提出并阐明了宗经的文学思想。此一思想的提出,不仅是针对齐梁文弊的,也是针对"近代之论文者"、"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的,还在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同时也有着"树德立言"的沉重的文化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宗经 六义 折中 为文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文心雕龙·正纬》篇立意及主旨的再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安海民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70-75,共6页
在刘勰看来,从文章发展流变史的角度考察,纬书和《离骚》分别代表了经典文章之后最早也最为典型的两种方向截然不同的"文变"之路:前者走的是完全"乖道谬典"之路;后者走的是"取熔经意,自铸伟辞"之路。因此... 在刘勰看来,从文章发展流变史的角度考察,纬书和《离骚》分别代表了经典文章之后最早也最为典型的两种方向截然不同的"文变"之路:前者走的是完全"乖道谬典"之路;后者走的是"取熔经意,自铸伟辞"之路。因此,从文学发展的源流来探讨创作之得失,进行理论概括,则舍纬书、楚辞而莫能办。《正纬》是从"情深而不诡"、"风清而不杂"、"事信而不诞"、"义贞而不回"、"体约而不芜"、"文丽而不淫"的衡文标准来考察纬书与立意的。"芟夷谲诡,其雕蔚",是刘勰从文章发展的源与流、得与失出发而得出的又一重要的为文思想,刘勰亦是持此思想论文衡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纬 文学流变 “芟夷谲诡 其雕蔚” 为文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选》所录贾谊《吊屈原赋》、《服鸟鸟赋》讲疏 被引量:1
11
作者 安海民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71-76,共6页
《吊屈原赋》、《服鸟鸟赋》皆为汉代咏怀写志名篇。通过笺释,我们认为:《吊屈原赋》乃现存汉代表现"士不遇"主题的重要作品,其写法上继承了屈原《离骚》香草美人之传统,赋中大量用比,连类繁举,在对屈原的遭遇深表同情的同时... 《吊屈原赋》、《服鸟鸟赋》皆为汉代咏怀写志名篇。通过笺释,我们认为:《吊屈原赋》乃现存汉代表现"士不遇"主题的重要作品,其写法上继承了屈原《离骚》香草美人之传统,赋中大量用比,连类繁举,在对屈原的遭遇深表同情的同时,还对迫害屈原的群小表示了极度的愤慨,因而《吊屈原赋》在悲悼屈原的同时,也在悲悼自己。尤其是用古事写今情,做到了古典今情的完美统一。而《鵩鸟赋》通篇大旨,在以道家齐物之理,自慰远谪之情,其中"齐生死,等荣辱",以对抗人生之牵累与忧患,尤为突出,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论其艺术特色时说:"贾谊《鵩鸟》,致辨于情理。"而在赋体文学发展中,"《鵩鸟》为赋之变体,即其体而通之,凡能为子书者,于赋皆足自成一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屈原赋》 《鵩鸟赋》 笺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独立自主精神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安海民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88-92,共5页
作为道家经典的《老子》,词义高远,内容深邃,影响深远。在老子看来,与物欲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有所不同的是,处在精神境界的人,贵在能"自知"、"自胜""、自足""、强行""、不失其所"&qu... 作为道家经典的《老子》,词义高远,内容深邃,影响深远。在老子看来,与物欲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有所不同的是,处在精神境界的人,贵在能"自知"、"自胜""、自足""、强行""、不失其所""、死而不亡",这里有一独立自主的文化精神蕴乎其中。正是这种主体性,拓展、丰富、提升了人的精神生命和思想生命,使得"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本文运用文化学、阐释学、训诂学的方法对《老子》所蕴涵的独立自主精神进行了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独立自主精神 文化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一书言“大”字意及其他 被引量:1
13
作者 安海民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57-59,共3页
在老子看来,与物欲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有所不同的是,处在精神境界的人,贵在能"自知"、"自胜"、"自足"、"强行"、"不失其所"、"死而不亡",这里俨然有一独立自主的文化精神... 在老子看来,与物欲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有所不同的是,处在精神境界的人,贵在能"自知"、"自胜"、"自足"、"强行"、"不失其所"、"死而不亡",这里俨然有一独立自主的文化精神蕴乎其中。正是这种主体性拓展、丰富、提升了人的精神生命和思想生命,使得"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独立自主精神 文化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三十八章》释证——兼论老子言“德”、“仁”、“礼”之精义所在
14
作者 安海民 建军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11-114,共4页
本文运用语言学以老解老的方法对老子所言"德"、"仁"、"礼"之精义及其《老子·三十八章》进行了新的解读。
关键词 《老子》 “道” “德” “仁” “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心雕龙》的创作目的谈“枢纽”论
15
作者 安海民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6期194-198,共5页
刘勰创作目的,首先在于通过"言为文之用心",实现儒家人生三不朽价值;其次,通过《文心雕龙》的著述,纠正齐梁文章创作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再次,在于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正"本"清"源"。因此,《原道》乃为作家进... 刘勰创作目的,首先在于通过"言为文之用心",实现儒家人生三不朽价值;其次,通过《文心雕龙》的著述,纠正齐梁文章创作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再次,在于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正"本"清"源"。因此,《原道》乃为作家进行正确地创作立一大本源,亦即为文章创作寻找哲学上的理据。《征圣》是为了"师乎圣"的,也就是要求从创作主体上学习圣人为文之精神与为文之法的;而《宗经》是就创作实践立意的,确立了文章的风格特色与论文的最高准则;《正纬》提出"芟夷谲诡,采其雕蔚"的文章流变思想;《变骚》从文章流变的角度,提出要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坠其实",才能防止文章发展流变中的"浮诡"、"讹滥"文弊发生,使得此后的创作步入正确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著述目的 文之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民间传说及其文化意蕴初探
16
作者 安海民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6-110,共5页
三江源民间传说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有史实传说、人物传说、风物传说、习俗传说等,由此而决定了其具有自为性为主开放性为辅、民族性为主互融性为辅、通俗性为主神秘性为辅的特点;它同时还具有记录历史、反映现实的文化功能以及传承文明... 三江源民间传说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有史实传说、人物传说、风物传说、习俗传说等,由此而决定了其具有自为性为主开放性为辅、民族性为主互融性为辅、通俗性为主神秘性为辅的特点;它同时还具有记录历史、反映现实的文化功能以及传承文明的文化功能和自娱自乐、实施教化的文化功能。其崇尚壮美、以悲为美的审美观,表达了三江源各民族的民族心理意识及其精神自慰的文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民间传说 文化功能 文化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解读《老子》
17
作者 安海民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120-124,共5页
老子为了表达自己思想的需要,除自创一部分哲学专用语外,大量"对象语言"的语词都是由自然词语异化而来的。这些哲学术语皆有特殊的涵义,与通常人们所使用的术语之涵义不同,甚至有天壤之别,从而使《老子》一书词义高远,语言独... 老子为了表达自己思想的需要,除自创一部分哲学专用语外,大量"对象语言"的语词都是由自然词语异化而来的。这些哲学术语皆有特殊的涵义,与通常人们所使用的术语之涵义不同,甚至有天壤之别,从而使《老子》一书词义高远,语言独特深奥。本文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对《老子》进行了尝试性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语言 《老子》 老子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文学与汉赋渊源
18
作者 安海民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70-75,共6页
汉赋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不可能源于某家作品(如楚辞或荀赋),也不是从某一种文体里演变而来,它应是多源且逐渐融汇而成的。从汉赋的创作主体及其社会效用来考察,它起源于春秋"行人之官"赋诗言志、战国纵横家之说辞;从文体本身... 汉赋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不可能源于某家作品(如楚辞或荀赋),也不是从某一种文体里演变而来,它应是多源且逐渐融汇而成的。从汉赋的创作主体及其社会效用来考察,它起源于春秋"行人之官"赋诗言志、战国纵横家之说辞;从文体本身所蕴涵的内容与表现形式考察,《诗经》及其诗教的美刺原则影响着汉赋的创作情绪;而汉赋的表现形式、艺术风格则大源于《楚辞》及战国诸子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文学 汉赋 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陆机的诗歌
19
作者 安海民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2-16,共5页
陆机是西晋文学的代表作家,唐以后对陆机诗歌的评价多持否定态度,此种认识影响了现当代几部文学史的编写。因此,如何重新评价陆机诗歌的艺术特色与成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诗歌之要素,主要乃在于其所具有的一种感发之生命,因此... 陆机是西晋文学的代表作家,唐以后对陆机诗歌的评价多持否定态度,此种认识影响了现当代几部文学史的编写。因此,如何重新评价陆机诗歌的艺术特色与成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诗歌之要素,主要乃在于其所具有的一种感发之生命,因此衡量诗的重要标准,便当以其所传达的感发生命之质量,及其所传达的效果之优劣为根本依据。本文据此并结合文本探讨了陆机诗歌的艺术特色与取得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机 陆机诗歌 艺术特色与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赋之特质论略
20
作者 安海民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汉赋作为一代之文学,不同于其前时代之诗骚,亦与此后时代之俳赋、文赋、律赋有区别。其特质表现为在题材内容上"品物毕图";在表达方式上,由于丽辞与夸饰等表现手法的大量运用,体物能"蔚似雕画",写志能情繁理致,可谓... 汉赋作为一代之文学,不同于其前时代之诗骚,亦与此后时代之俳赋、文赋、律赋有区别。其特质表现为在题材内容上"品物毕图";在表达方式上,由于丽辞与夸饰等表现手法的大量运用,体物能"蔚似雕画",写志能情繁理致,可谓"极声貌以穷文";在结构体制上,有序,有正文,有乱,而遣辞造句,韵散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汉赋特质 题材内容 艺术表达 结构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