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确定条件下的多水源联合供水调度模型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静 黄国和 +1 位作者 刘烨 安楷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0-165,共6页
本文针对城市供水调度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运用区间两阶段随机规划的方法,建立了多水源联合供水调度的优化模型。该模型以供水调度系统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引入概率分布及区间数表示不确定性,模拟了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外来... 本文针对城市供水调度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运用区间两阶段随机规划的方法,建立了多水源联合供水调度的优化模型。该模型以供水调度系统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引入概率分布及区间数表示不确定性,模拟了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外来水源等多种水源联合供水过程,并对多种水源的调水目标进行优化。以区间形式给出优化结果,为决策者提供宽裕的决策空间。利用该方法,可充分考虑系统中不确定因素对系统成本的影响,更真实的反映多水源联合供水系统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间两阶段随机方法 联合供水调度 多水源 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中供热锅炉NOx的污染控制对策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薇 丁晓雯 +2 位作者 马文静 安楷 葛大陆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1-43,共3页
集中供热建设项目环评中,选择采用低过量空气系数的锅炉本体设备及加强锅炉运行管理方案来控制NOx排放。选用的锅炉过量空气系数低于1.43,同时控制过量空气系数α数值,最终烟气中NOx排放浓度折算为143mg/m3,NOx能达标排放。
关键词 集中供热 环境影响评价 NOx污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做景观用水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的副产物及安全性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薇 潘力军 +1 位作者 安楷 黄国和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81-1184,共4页
再生水消毒后主要作为城市杂用水利用,消毒副产物及其毒性的研究非常重要。在浓度为5~8mg/L的消毒剂(ClO2、HClO)量下,灭菌率能够达到100%。2种消毒体系均产生少量ClO2-、ClO3-;和CHCl3,对检验用水生生物未产生毒性。适当的选... 再生水消毒后主要作为城市杂用水利用,消毒副产物及其毒性的研究非常重要。在浓度为5~8mg/L的消毒剂(ClO2、HClO)量下,灭菌率能够达到100%。2种消毒体系均产生少量ClO2-、ClO3-;和CHCl3,对检验用水生生物未产生毒性。适当的选择消毒剂浓度,控制反应条件,能够实现再生水的安全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含氯消毒剂 消毒副产物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啶甲酸类除草剂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安楷 林雨婷 陈国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4,30,共7页
吡啶甲酸类除草剂属合成激素类,目前登记使用的有效成分包括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和氯氨吡啶酸,分别于1963年、1977年和2005年上市,主要用于阔叶杂草和灌木的茎叶处理防控,其中氯氨吡啶酸具有土壤封闭活性。吡啶甲酸类除草剂的作用靶... 吡啶甲酸类除草剂属合成激素类,目前登记使用的有效成分包括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和氯氨吡啶酸,分别于1963年、1977年和2005年上市,主要用于阔叶杂草和灌木的茎叶处理防控,其中氯氨吡啶酸具有土壤封闭活性。吡啶甲酸类除草剂的作用靶标仍未明确,有可能来自生长素结合蛋白家族。全世界报道的抗吡啶甲酸类除草剂杂草共涉及7种8个生物型。目前,我国登记的除草剂品种中共有13个复配剂含氨氯吡啶酸和二氯吡啶酸,1个含氨氯吡啶酸、氯氨吡啶酸和二氯吡啶酸;国外登记的吡啶甲酸类除草剂复配剂主要为与其他激素型除草剂、ALS(乙酰乳酸合酶)抑制剂、ACCase(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的组合。该类除草剂仍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主要应用场景下常见杂草对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氯氨吡啶酸的敏感性仍需系统研究,该类除草剂主要靶标杂草种群的抗药性水平也亟须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吡啶酸 二氯吡啶酸 氯氨吡啶酸 除草剂抗性 除草剂复配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夜间过度照明的潜在危害的探索防治研究
5
作者 安楷 赵欢 《城市照明》 2021年第4期23-24,共2页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薛天课题组,首次描述了介导夜间异常光诱发抑郁样表型的神经环路结构与功能,证明了是夜间不正常光线而不是节律或睡眠的紊乱造成抑郁样行为,并且发现了该环路的可兴...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薛天课题组,首次描述了介导夜间异常光诱发抑郁样表型的神经环路结构与功能,证明了是夜间不正常光线而不是节律或睡眠的紊乱造成抑郁样行为,并且发现了该环路的可兴奋性受到昼夜节律门控调制,首次诠释了光在白昼和夜晚截然相反的情绪作用的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照明 潜在危害 神经环路研究 探索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成像视觉的光信号转导与环路结构功能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欢 马玉乾 +4 位作者 安楷 胡佳希 才源 鲍进 薛天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7,共9页
感知外界环境并做出响应是生物体的基本特征,而感光是多数生物最重要的感知觉之一.生命体为此特化出了复杂的感光机制,不仅用于形成图像视觉,也帮助生物根据光环境调节相应的生理功能,如瞳孔光反射和生物节律的光授时.这些感光功能统称... 感知外界环境并做出响应是生物体的基本特征,而感光是多数生物最重要的感知觉之一.生命体为此特化出了复杂的感光机制,不仅用于形成图像视觉,也帮助生物根据光环境调节相应的生理功能,如瞳孔光反射和生物节律的光授时.这些感光功能统称为非成像视觉功能,主要由一类新近发现的自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所介导.自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有别于传统的视锥视杆细胞,自发现以来,逐渐积累的研究证实了这类神经元投射到丰富的皮层下结构,并参与包括睡眠节律和情绪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本文旨在回顾有关自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光信号转导与皮层下环路的重要发现和最新进展,并针对领域的趋势和待解决问题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成像视觉 自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光信号转导 脑环路 神经生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