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符文彬从“固本温督”整合针灸论治原发性椎管内占位性病变
1
作者 陈本澍 叶宵欣 +5 位作者 吴炳鑫 黄熙畅 叶子愚 王舢泽 宁百乐 符文彬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5年第1期88-93,共6页
本文深入总结了符文彬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在从“固本温督”的独特视角出发,对原发性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有效治疗策略。符文彬教授运用“整合针灸”治疗模式,巧妙融合针刺、精灸、刺络及埋针等多种疗法,精选督脉、任... 本文深入总结了符文彬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在从“固本温督”的独特视角出发,对原发性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有效治疗策略。符文彬教授运用“整合针灸”治疗模式,巧妙融合针刺、精灸、刺络及埋针等多种疗法,精选督脉、任脉、心经、肾经、脾经、胃经等经脉的腧穴作为主要治疗点,旨在调理脾肾,固护先后天之本,同时温督阳,除阴秽,从而实现扶正祛邪的治疗目的。“固本温督”整合针灸疗法不仅可有效遏制疾病的进展,缓解患者症状,更为原发性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椎管内占位性病变 固本温督 整合针灸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治疗腓总神经麻痹35例 被引量:6
2
作者 宁百乐 梁康 +1 位作者 李进进 高维滨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电针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腓总神经麻痹的患者进行电针治疗。结果:35例患者治疗后运动和感觉评定达到优12例,良17例,中4例,差2例。结论:电针治疗腓总神经麻痹有显著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 电针 腓总神经麻痹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开窍方通过抑制IRE1/XBP1内质网应激通路发挥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宁百乐 张芹欣 +2 位作者 邓敏贞 王南卜 方永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549-555,共7页
【目的】探讨补肾开窍方对6-羟基多巴(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石菖蒲挥发油组、龟板组、补肾开窍方组、IRE1抑制剂组,每组10只。采用大鼠... 【目的】探讨补肾开窍方对6-羟基多巴(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石菖蒲挥发油组、龟板组、补肾开窍方组、IRE1抑制剂组,每组10只。采用大鼠左脑立体注射6-OHDA法建立PD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石菖蒲挥发油组大鼠给予30 mg/kg石菖蒲挥发油灌胃,龟板组大鼠给予3.77 g/kg龟板液灌胃,补肾开窍方组给予3.77 g/kg龟板液、30 mg/kg石菖蒲挥发油灌胃,IRE1抑制剂组大鼠给予15 mg/kg STF-083110腹腔注射,每日2次,给药30 d。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纹状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中脑内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纹状体内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EBP家族同源蛋白(CHOP)、磷酸化需肌醇酶1(p-IRE1)和X盒结合蛋白1(XBP1)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自主运动功能、平衡能力与协调性及感觉运动整合功能显著降低(P<0.05),单胺类神经递质DA和TH表达显著降低(P<0.05),内质网应激(ERS)指标GRP78、CHOP表达及纹状体内p-IRE1、XBP1表达均升高(P<0.05)。补肾开窍方可使大鼠的行为学改善,增加脑内DA和TH含量,使ERS指标GRP78、CHOP表达降低,降低纹状体p-IRE1和XBP1水平[与IRE1抑制剂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开窍方可能通过抑制ERS的IRE1/XBP1通路对6-OHDA诱导的PD模型大鼠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开窍方 石菖蒲 龟板 帕金森病 内质网应激 IRE1/XBP1通路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原文传递
β-细辛醚减少美多芭在PD模型大鼠中的使用剂量 被引量:5
4
作者 宁百乐 张芹欣 +2 位作者 邓敏贞 王南卜 方永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889-896,共8页
【目的】观察石菖蒲挥发油主要有效成分β-细辛醚联合小剂量美多芭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疗效是否与常规剂量美多芭疗效相当及联合用药对单胺类神经递质和多巴胺(DA)合成酶的影响。【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 【目的】观察石菖蒲挥发油主要有效成分β-细辛醚联合小剂量美多芭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疗效是否与常规剂量美多芭疗效相当及联合用药对单胺类神经递质和多巴胺(DA)合成酶的影响。【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美多芭组(剂量为75 mg/kg)、β-细辛醚组(剂量为15 mg/kg)、β-细辛醚+美多芭组(15 mg/kg+75 mg/kg)、β-细辛醚+1/2美多芭组(15 mg/kg+37.5 mg/kg)、β-细辛醚+1/4美多芭组(15 mg/kg+18.75 mg/kg),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组别大鼠均给予立体注射6-OHDA复制PD模型。成功造模后,每天分2次灌胃给药,给药30 d。测定大鼠行为学改变,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纹状体、血清内单胺类神经递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清、中脑内多巴脱羧酶(DDC)含量及肝肾功能,流式细胞术测定中脑内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肾组织。【结果】β-细辛醚+1/2美多芭组与美多芭组在旷场实验、转棒实验、步态实验等行为学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用药可提高DA等神经递质及TH相关酶含量,降低血清内DDC的含量,同时可减轻肝肾功能损害。【结论】β-细辛醚能够减少美多芭在6-OHDA诱导的PD模型大鼠中的治疗使用剂量,可能是通过提高脑组织内TH含量,抑制血清内DDC的含量来增加脑组织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 Β-细辛醚 美多芭 帕金森病 神经保护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原文传递
补气开窍法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能力和β-淀粉样肽42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邓敏贞 黄丽平 +4 位作者 宁百乐 朱彩霞 王南卜 张芹欣 方永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35-241,共7页
【目的】探讨补气开窍法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能力和β-淀粉样肽42(Aβ42)的影响及其自噬机制。【方法】将56只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4组,雌雄各半,每组14只,即模型组、人参总皂苷组(剂量为75 mg/kg)、石菖蒲挥发油组(剂量为... 【目的】探讨补气开窍法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能力和β-淀粉样肽42(Aβ42)的影响及其自噬机制。【方法】将56只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4组,雌雄各半,每组14只,即模型组、人参总皂苷组(剂量为75 mg/kg)、石菖蒲挥发油组(剂量为15 mg/kg)、补气开窍方组(剂量为石菖蒲挥发油15 mg/kg+人参总皂苷75 mg/kg)。另设正常组,C57BL/6品系的正常小鼠14只,雌雄各半。各组灌胃给药,模型组和正常组用等体积的蒸馏水代替,给药30 d。末次给药结束1 h后,先将各组小鼠进行行为学检测(水迷宫实验,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再麻醉各组小鼠,其中4只灌注固定后的全脑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β42,其余小鼠在冰上迅速取出海马用于检测Aβ42,流式细胞术检测磷酸化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p-m TOR)和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水迷宫实验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的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Aβ42含量和Beclin-1表达显著增加(P<0.01),p-m TOR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人参总皂苷组、石菖蒲挥发油组比较,补气开窍方组的水迷宫实验的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水迷宫实验、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的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5),Aβ42含量显著减少(P<0.05),此外,与模型组比较,补气开窍方组的p-m TOR表达显著增加(P<0.05),Beclin-1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人参总皂苷联合石菖蒲挥发油具有改善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的认知能力,减少Aβ42表达和调节自噬作用,且优于单独使用人参总皂苷组或石菖蒲挥发油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总皂苷 石菖蒲挥发油 阿尔兹海默病/中药疗法 自噬 脑/病理学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原文传递
四种开窍药对Aβ_(1-42)诱导PC12细胞损伤线粒体及Beclin-1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南卜 张芹欣 +2 位作者 宁百乐 邓敏贞 方永奇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1-593,共3页
目的对比四种开窍药的有效成分对β-淀粉样蛋白42(Aβ_(1-42))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细胞内Ca^(2+)水平、线粒体膜电位(MMP)以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影响。方法采用Aβ_(1-42)诱导PC12细胞制备体外模型,以四种醒脑开窍药的有效挥发性成... 目的对比四种开窍药的有效成分对β-淀粉样蛋白42(Aβ_(1-42))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细胞内Ca^(2+)水平、线粒体膜电位(MMP)以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影响。方法采用Aβ_(1-42)诱导PC12细胞制备体外模型,以四种醒脑开窍药的有效挥发性成分β-细辛醚、冰片、麝香酮、苏合香挥发油作用24 h,光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Ca^(2+)水平、MMP和Beclin-1。结果造模后细胞形态不规则,数量减少,胞体略小,突起缩回,β-细辛醚、冰片、苏合香挥发油、麝香酮能改善损伤的细胞形态,提高细胞活力(P<0.05),降低细胞内Ca^(2+)水平及升高MMP(P<0.05),升高Beclin-1蛋白的含量(P<0.05)。结论四种开窍药的有效成分β-细辛醚、冰片、苏合香挥发油、麝香酮对Aβ1-42诱导的细胞模型有保护作用,可降低损伤细胞的游离Ca^(2+)水平、升高MMP、升高Beclin-1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药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自噬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真性延髓麻痹40例 被引量:7
7
作者 梁康 李进进 宁百乐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第2期22-24,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真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项颈部腧穴的方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吞咽功能和言语功能评定等级的变化。结果:治疗40例患者,吞咽功能评定痊愈19例,显效1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6%;言语功能评定痊...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真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项颈部腧穴的方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吞咽功能和言语功能评定等级的变化。结果:治疗40例患者,吞咽功能评定痊愈19例,显效1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6%;言语功能评定痊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针刺项颈部腧穴治疗脑卒中后真性延髓麻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而且越早期治疗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卒中 真性延髓麻痹 构音障碍 吞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眼外肌麻痹23例 被引量:8
8
作者 李进进 宁百乐 梁康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第3期16-17,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眼外肌麻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通过自身前后对照观察眼肌麻痹恢复指数。结果:23例患者针刺治疗后痊愈11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6.96%。结论:针刺治疗眼外肌麻痹疗效...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眼外肌麻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通过自身前后对照观察眼肌麻痹恢复指数。结果:23例患者针刺治疗后痊愈11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6.96%。结论:针刺治疗眼外肌麻痹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眼外肌麻痹 眼肌麻痹指数 眼肌麻痹恢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菖蒲挥发油联合人参总皂苷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邓敏贞 朱彩霞 +4 位作者 王南卜 张芹欣 宁百乐 方永奇 黄丽平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41-944,共4页
目的:研究石菖蒲挥发油联合人参总皂苷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海马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60只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6组,雌雄各半,每组10只,即模型组、人参总皂苷(75 mg/kg)组、石菖蒲挥发油(15 mg/kg)组及石菖蒲挥发油... 目的:研究石菖蒲挥发油联合人参总皂苷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海马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60只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6组,雌雄各半,每组10只,即模型组、人参总皂苷(75 mg/kg)组、石菖蒲挥发油(15 mg/kg)组及石菖蒲挥发油+人参总皂苷低(15 mg/kg+75 mg/kg)、中(30 mg/kg+150 mg/kg)、高(60mg/kg+300 mg/kg)剂量组。正常对照组为C57BL/6品系的正常小鼠10只,雌雄各半。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用等体积蒸馏水代替,灌胃给药,连续30 d。末次给药后心脏灌注排血后取出海马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HPLC-FD)法检测多巴胺(D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5-羟色胺(5-HT)、5-羟基吲哚乙酸(5-HIAA)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DA、DOPAC、HVA、5-HT、5-HIAA、NE含量及(DOPAC+HVA)/DA、5-HIAA/5-HT、DA/5-HT比值显著降低(P<0.01),DA/NE、5-HT/NE比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石菖蒲挥发油+人参总皂苷各剂量组DA、DOPAC、HVA、5-HT、5-HIAA、NE含量及(DOPAC+HVA)/DA、5-HIAA/5-HT、DA/5-HT比值显著升高(P<0.01),DA/NE及5-HT/NE比值显著降低(P<0.01),且效果优于人参总皂苷组或石菖蒲挥发油组。结论:石菖蒲挥发油联合人参总皂苷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中DA和5-HT的生成及代谢及NE的生成均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挥发油 人参总皂苷 阿尔兹海默病 单胺类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疏肝调神针灸技术的传承创新与研究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符文彬 宁百乐 +6 位作者 吴倩 王聪 马瑞 罗丁 周俊合 梁雪松 王舢泽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740-2745,共6页
岭南疏肝调神针灸技术是广东省名中医符文彬教授传承大师学术思想,精研医理典籍,经过三十多年不断的研究与创新,创立的治疗抑郁相关病症的针灸创新成果。该成果影响深远、应用广泛。通过回顾岭南疏肝调神针灸技术的发展历程,对其他特色... 岭南疏肝调神针灸技术是广东省名中医符文彬教授传承大师学术思想,精研医理典籍,经过三十多年不断的研究与创新,创立的治疗抑郁相关病症的针灸创新成果。该成果影响深远、应用广泛。通过回顾岭南疏肝调神针灸技术的发展历程,对其他特色针灸适宜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同时也为中医药其他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调神 针灸 符文彬 传承 创新
原文传递
针刺眼外直肌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芹欣 宁百乐 +3 位作者 邓敏贞 王南卜 黄丽 方永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第6期51-54,共4页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已公开发表的有关针刺眼外直肌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为临床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选择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国内已公开发表的关于针刺外直肌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已公开发表的有关针刺眼外直肌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为临床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选择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国内已公开发表的关于针刺外直肌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7项,按Meta分析的要求对检索到的原始研究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 Man 5.3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评价针刺外直肌对外展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结果:符合纳入标准文献共7篇,总样本量597例,与对照组相比,眼肌直刺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疗效[RR=1.40,95%CI(1.29,1.53)],疗效指标复视角度[RR=-1.16,95%CI(-1.45,-0.87)],疗效指标眼球移动[RR=2.89,95%CI(2.47,3.31)]。结论:针刺眼外直肌治疗外展神经麻痹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眼球移动障碍和复视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眼外直肌 外展神经麻痹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疏肝调神针灸技术治疗抑郁障碍的理论与实践
12
作者 吴倩 王舢泽 +7 位作者 林德晖 宁百乐 梁雪松 罗丁 王聪 马瑞 李声 符文彬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753-761,共9页
岭南疏肝调神针灸技术是由岭南针灸医家符文彬教授提出的,基于针灸疏肝、调神治疗原则,在模式上强调技术整合、干预上注重量化精准的一套针灸技术.该技术强调肝与脑在抑郁症发病中的核心作用,并以“肝失疏泄、脑神失调”为病机理论基础... 岭南疏肝调神针灸技术是由岭南针灸医家符文彬教授提出的,基于针灸疏肝、调神治疗原则,在模式上强调技术整合、干预上注重量化精准的一套针灸技术.该技术强调肝与脑在抑郁症发病中的核心作用,并以“肝失疏泄、脑神失调”为病机理论基础指导临床治疗,在抑郁障碍的治疗上显示出显著疗效.对岭南疏肝调神针灸技术的理论和学术创新进行回顾和解读,尝试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岭南疏肝调神针灸技术抗抑郁的机制,阐述其在治疗抑郁障碍中的科学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疏肝调神针灸技术 抑郁障碍 理论解读 临床实践 治疗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学历专科针灸教学课程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13
作者 钱鑫 宁百乐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4年第6期124-127,共4页
针灸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和针灸治疗学等多个学科领域。2010年,中医针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2年升级为一级专业学位类别,引起全球瞩目。然而,尽管针灸在学科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在专... 针灸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和针灸治疗学等多个学科领域。2010年,中医针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2年升级为一级专业学位类别,引起全球瞩目。然而,尽管针灸在学科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在专科教学中却未得到足够重视,导致高层次人才在临床应用和前沿研究中认知缺失。本研究以培养针灸领域高层次人才为目标,从教学方向、课程内容和课程方案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对针灸专科教学现状提出一系列建议,以期促进针灸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更好地适应现代医学需求,推动中医针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人才培养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温、湿热辨析及其临证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宁百乐 邓启粤 +1 位作者 纪雪梅 周登威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220-223,共4页
历代医家对湿温、湿热的概念出处和认知等存在较大争议,这使得时人及后人对二者的差异混淆不清,从而影响临证。该研究通过辨析湿温和湿热的概念出处及其内涵演变,探讨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结果显示,金元时期的医家们认为“湿热”多为内伤... 历代医家对湿温、湿热的概念出处和认知等存在较大争议,这使得时人及后人对二者的差异混淆不清,从而影响临证。该研究通过辨析湿温和湿热的概念出处及其内涵演变,探讨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结果显示,金元时期的医家们认为“湿热”多为内伤杂病,“湿温”则多为外感热病;从病因来看,二者皆是湿热为患。明清之后的医家将二者的区别逐渐淡化,湿温被统一在湿热中,统称为“外感湿热证”。历代医家对湿温与湿热的认知过程,经历了从病因或病机到病证名的变迁。湿温与湿热内涵的演变拓展了中医对疾病病因、病机、病证的认识。通过辨析“湿温”与“湿热”,可明确疾病的病因与病证发展,从而正确指导用药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温 湿热 外感热病 内伤杂病 病因 病机 病证
原文传递
β-细辛醚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志芳 宁百乐 +4 位作者 贺邵华 康健 王南卜 方永奇 李翎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8-234,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β-细辛醚治疗帕金森病抑郁(DPD)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iton和PharmMapper数据库检索得到β-细辛醚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检索DPD的疾病相关靶点,并通过UniProt数...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β-细辛醚治疗帕金森病抑郁(DPD)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iton和PharmMapper数据库检索得到β-细辛醚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检索DPD的疾病相关靶点,并通过UniProt数据库进行标准化。构建β-细辛醚和DPD的共有靶点韦恩图,对共有靶点进行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以获取关键靶点信息;对共有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建立"药物-疾病-靶点-通路"网络,展示β-细辛醚治疗DPD过程中疾病-靶点-通路的关系。结果共得到β-细辛醚和DPD的共有靶点64个,包括ALB、c-FOS、EGFR、JUN、CASP3、PTGS2、IGF1、ESR1、APP等多个关键靶点。共有靶点涉及学习或记忆、突触后膜的内在成分、神经递质受体活性、突触后神经递质受体活动等与突触间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密切相关的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及细胞组成,以及5-HT能神经突触、DA能神经突触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结论β-细辛醚可能通过对c-FOS、JUN、ALB、EGFR、CASP3、MAP2K1、MAPK14等靶点及相关通路的作用,进而影响5-HT能神经突触和DA能神经突触的损伤修复,发挥治疗DP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细辛醚 帕金森病抑郁 网络药理学 多巴胺能突触通路 5-羟色胺能突触通路
原文传递
β-细辛醚对帕金森病抑郁大鼠前额叶皮质自噬通路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志芳 宁百乐 +2 位作者 康健 方永奇 李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60-1563,共4页
目的 探讨β-细辛醚对帕金森病抑郁(Depress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DPD)大鼠前额叶皮质自噬水平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用6-OHDA诱导结合CUMS方法建立DPD模型大鼠并随机分组,同时设假手术组。比较假手术组、模型组、普拉克索... 目的 探讨β-细辛醚对帕金森病抑郁(Depress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DPD)大鼠前额叶皮质自噬水平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用6-OHDA诱导结合CUMS方法建立DPD模型大鼠并随机分组,同时设假手术组。比较假手术组、模型组、普拉克索组、帕罗西汀组、β-细辛醚低、中、高剂量组的行为学表现(OFT、PST、SPT)和纹状体α-syn的含量变化;比较假手术组、模型组、β-细辛醚中剂量组、3-MA组和雷帕霉素组大鼠前额叶皮质Beclin-1、p62和LC3I/II蛋白的表达水平和突触相关蛋白p-p70s6k、p70s6k、PSD95和synapsin 1的表达水平,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结果 β-细辛醚能改善DPD模型大鼠的运动状态、提高糖水偏好率和降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减少纹状体ɑ-syn的含量,下调大鼠前额叶皮质Beclin-1和LC3I/II的表达,上调p62的表达,促进突触相关蛋白PSD95、synapsin 1、p-p70s6k和p70s6k的表达,β-细辛醚组大鼠的神经元形态结构与3-MA组相似,神经元损伤程度较轻。结论 β-细辛醚可通过抑制大鼠前额叶皮质自噬水平、调控突触可塑性,保护神经元结构,从而改善DPD模型大鼠的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细辛醚 帕金森病抑郁 自噬 突触可塑性
原文传递
以学生为中心的针灸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佳婷 陈玲 +7 位作者 徐振华 刘健华 于涛 马瑞 王聪 宁百乐 吴倩 符文彬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23期155-157,共3页
随着移动教学技术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问题。针灸学是一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课程,作者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基于多种教学方法构建了“鸡尾酒式教学”,以腾讯会议与微信群为载体建立翻转课堂... 随着移动教学技术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问题。针灸学是一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课程,作者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基于多种教学方法构建了“鸡尾酒式教学”,以腾讯会议与微信群为载体建立翻转课堂,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方向。此文阐述针灸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及实践过程,进一步探索未来的教学模式,为针灸学的混合式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鸡尾酒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碱能过活化状态下“疏肝调神”针法对CUMS抑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高静 赖名殷 +4 位作者 梅氏清心 傅文 王孟雨 宁百乐 符文彬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35-639,共5页
目的观察胆碱酯酶抑制剂毒扁豆碱所致的胆碱能过活化状态下,“疏肝调神”针法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和血清胆碱能相关因子表达和行为学的影响,探讨“疏肝调神”针法治疗抑郁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雄性Sprag... 目的观察胆碱酯酶抑制剂毒扁豆碱所致的胆碱能过活化状态下,“疏肝调神”针法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和血清胆碱能相关因子表达和行为学的影响,探讨“疏肝调神”针法治疗抑郁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东莨菪碱组(阳性药物组)、毒扁豆碱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组)和电针+毒扁豆碱组,除正常组外进行3 w的造模,成功造模后,予电针或药物干预,持续3 w,观察各组大鼠的体重及糖水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新环境抑制进食实验的行为学变化,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前额叶乙酰胆碱酯酶(AChE)、乙酰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E)和血清内皮质醇(CORT)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重、糖水偏好率显著下降,累计不动时间和延迟进食时间显著延长,AChE、NE含量明显降低,ChAT、ACh、CORT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东莨菪碱组大鼠抑郁样行为明显改善,电针组大鼠AChE、NE含量升高,ChAT、ACh、CORT含量明显降低,毒扁豆碱组大鼠抑郁样行为显著加重,AChE、NE含量明显降低,ChAT、ACh、CORT含量明显升高;与毒扁豆碱组比较,电针+毒扁豆碱组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明显改善,AChE、NE含量升高,ChAT、ACh、CORT含量明显降低。结论电针可有效改善CUMS抑郁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电针参与调控胆碱能代谢,有效解除胆碱能过活化状态,降低机体对应激的易感性而发挥抗抑郁效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 “疏肝调神”针法 乙酰胆碱 胆碱能过活化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调神”为指导的整合针灸模式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经验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毓莹 陈晓伟 +2 位作者 阎路达 宁百乐 符文彬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1227-1231,共5页
双相情感障碍是慢性、复发性的心境障碍疾病,该病呈现的躁狂与抑郁交替环性或混合性发作形式是当今医学治疗的难点,且截断躁狂与抑郁的循环发作病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双相情感障碍涵盖肝失疏泄、脑神失常、阳气不足、阴阳失调的多重复... 双相情感障碍是慢性、复发性的心境障碍疾病,该病呈现的躁狂与抑郁交替环性或混合性发作形式是当今医学治疗的难点,且截断躁狂与抑郁的循环发作病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双相情感障碍涵盖肝失疏泄、脑神失常、阳气不足、阴阳失调的多重复合病机特点,故以“疏肝调神”为指导的整合针灸模式的提出,在治则上强调“疏肝”与“调神”二者相辅相成。同时重视温阳化气、平调阴阳,可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特点。该整合针灸模式以“一针二灸三巩固”为特征去展开阶梯治疗,一针即毫针针刺,选穴注重疏肝调神,辅以顾护正气、化痰泻实;二灸即使用精灸技术温阳开郁;三巩固即以皮内针埋针巩固疗效,并根据本病特点,辨证加用刺络泻法以清心泻火。本文通过记录“疏肝调神”为指导的整合针灸模式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经验,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开拓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针灸 双相情感障碍 疏肝调神 一针二灸三巩固 阴阳转化 临证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抑郁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梅继林 宁百乐 +1 位作者 李晓宁 杨志新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58-63,共6页
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神经系统涉及多种复杂调节机制。针刺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炎症通路、氧化应激、神经可塑性、褪黑素含量密切相关。本文总结近年来针刺抗抑郁的机... 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神经系统涉及多种复杂调节机制。针刺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炎症通路、氧化应激、神经可塑性、褪黑素含量密切相关。本文总结近年来针刺抗抑郁的机制研究进展,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针刺 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