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对Mg-Cu-Y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宁向梅 黄金亮 +2 位作者 贾淑果 殷镖 张兴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05-1811,共7页
采用单辊快速凝固法制备出Mg80 x Alx Cu15Y5(x=0,1)合金薄带,再将薄带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利用XRD、DSC和HRTEM分析Al元素对Mg80 x Alx Cu15Y5(x=0,1)合金薄带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的加入使得Mg-Cu-Y合... 采用单辊快速凝固法制备出Mg80 x Alx Cu15Y5(x=0,1)合金薄带,再将薄带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利用XRD、DSC和HRTEM分析Al元素对Mg80 x Alx Cu15Y5(x=0,1)合金薄带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的加入使得Mg-Cu-Y合金的玻璃转变温度和初始结晶温度升高,过冷液相区宽度ΔTx因Al部分置换Mg而增大,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从0.616升至0.631,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提高。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Mg79Al1Cu15Y5合金的晶化率低于Mg80Cu15Y5合金的。当退火温度为523 K时Mg80 x Alx Cu15Y5(x=0,1)合金均发生明显晶化,在非晶基体上弥散析出大量HCP-Mg和Mg2Cu纳米颗粒;当温度升高至573 K时,Mg79Al1Cu15Y5合金中有针状AlMg化合物相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非晶合金 非晶形成能力 热稳定性 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凝固Mg_(80)Cu_(10)Y_(10)金属玻璃的晶化行为 被引量:3
2
作者 宁向梅 黄金亮 +1 位作者 殷镖 张兴渊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26,共5页
采用单辊快速凝固法制备了Mg80Cu10Y10合金薄带,并对合金薄带进行热处理,利用XRD、DSC和HRTEM分析研究了该合金薄带的晶化过程及其晶化后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快速凝固Mg80Cu10Y10合金薄带为单一的非晶态结构,其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为0... 采用单辊快速凝固法制备了Mg80Cu10Y10合金薄带,并对合金薄带进行热处理,利用XRD、DSC和HRTEM分析研究了该合金薄带的晶化过程及其晶化后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快速凝固Mg80Cu10Y10合金薄带为单一的非晶态结构,其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为0.62,具有较强的非晶形成能力;非晶合金具有三阶段晶化行为;在热处理温度为423 K时合金仍为非晶态;当温度达到473 K时,合金发生明显晶化,在非晶基体上弥散析出Mg2Cu、Cu2Y和hcp-Mg纳米晶粒;随着温度由523 K升高至623 K时,析出晶粒尺寸增大、数目减少,合金中的晶体相为hcp-Mg、Mg2Cu和Mg24Y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凝固 Mg80Cu10Y10 金属玻璃 非晶形成能力 晶化
原文传递
反应烧结碳化硅材料的Na_2CO_3熔盐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宁向梅 高积强 金志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974-976,共3页
研究了在 10 0 0℃空气中的Na2 CO3 熔盐对反应烧结SiC材料的腐蚀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 ,Na2 CO3 熔盐加速了材料的高温氧化失效 ,其腐蚀动力学过程主要包括 3个阶段 :第 1阶段是SiO2氧化膜快速溶解所造成的快速失重阶段 ;第 2阶段为材料... 研究了在 10 0 0℃空气中的Na2 CO3 熔盐对反应烧结SiC材料的腐蚀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 ,Na2 CO3 熔盐加速了材料的高温氧化失效 ,其腐蚀动力学过程主要包括 3个阶段 :第 1阶段是SiO2氧化膜快速溶解所造成的快速失重阶段 ;第 2阶段为材料表面液相膜形成所引起的快速氧化 (增重 )阶段 ;第 3阶段是由于熔体底部形成一层保护性SiO2 氧化膜所表现出的慢速氧化 (增重 )阶段 .因此 ,Na2 CO3 熔盐的作用使得材料表面形成大量蚀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动力学 碳化硅结构陶瓷 碳酸钠熔盐 化学机制 二氧化硅氧化膜 腐蚀行为 反应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坯制备工艺参数对反应烧结SiC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宁向梅 黄金亮 +1 位作者 高积强 金志浩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1-4,共4页
分析了生坯制备工艺参数对反应烧结SiC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焦含量、石油焦和SiC粒径及成型压力影响生坯气孔率与碳含量的匹配,从而决定了反应烧结SiC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当石油焦加入量为ωC=10%,SiC和石油焦粒径为42μ... 分析了生坯制备工艺参数对反应烧结SiC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焦含量、石油焦和SiC粒径及成型压力影响生坯气孔率与碳含量的匹配,从而决定了反应烧结SiC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当石油焦加入量为ωC=10%,SiC和石油焦粒径为42μm。生坯成型压力为140MPa时,可获得最佳的组织及性能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和密度分别为310MPa和3.11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烧结 生坯 石油焦 制备工艺 粒径 加入量 气孔率 组织性能 组织和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烧结SiC材料的高温氧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宁向梅 高积强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70-272,共3页
研究了反应烧结SiC材料在 110 0℃空气中的高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 :反应烧结SiC在110 0℃的氧化动力学曲线符合抛物线规律 ;材料的氧化受O2 和CO在玻璃态硅酸盐中的扩散所控制 ;材料中的杂质元素降低了SiO2 氧化膜的粘度 ,促进了O2
关键词 高温氧化行为 反应烧结 碳化硅陶瓷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_(80)Cu_(15)Y_5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及晶化行为 被引量:1
6
作者 宁向梅 黄金亮 +1 位作者 殷镖 张兴渊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9-62,66,共5页
采用单辊快速凝固法制备出厚约40μm的Mg80Cu15Y5非晶合金薄带,利用XRD、DSC、TEM和HRTEM研究了非晶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和晶化行为,分析了晶化对合金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80Cu15Y5合金的过冷液态温度区间ΔTx和约化玻璃转... 采用单辊快速凝固法制备出厚约40μm的Mg80Cu15Y5非晶合金薄带,利用XRD、DSC、TEM和HRTEM研究了非晶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和晶化行为,分析了晶化对合金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80Cu15Y5合金的过冷液态温度区间ΔTx和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分别为55 K和0.58,表明其具有较强的非晶形成能力;该合金在退火温度高于473 K后发生明显晶化,从非晶基体中析出Mg2Cu、Cu2Y和Mg晶体相;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合金的硬度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这与纳米晶体相颗粒的弥散析出、重溶及粗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80Cu15Y5 非晶态合金 非晶形成能力 晶化 组织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7
7
作者 宁向梅 贾淑果 李谦 《实验室科学》 2011年第6期28-30,共3页
分析了我校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实验内容及实验设备进行了改革。实践证明,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 分析了我校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实验内容及实验设备进行了改革。实践证明,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全面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基础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0
8
作者 宁向梅 李谦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年第10X期70-72,共3页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本文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环节四个方面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 材料科学基础 教学改革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宁向梅 贾淑果 李谦 《科教文汇》 2011年第28期68-70,共3页
针对我校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特点,在分析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综合运用启发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导学讨论教学法以及比较教学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激发学生... 针对我校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特点,在分析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综合运用启发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导学讨论教学法以及比较教学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基础 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挤压快速凝固Mg_(80)Cu_(15)Y_5合金棒材的组织与性能
10
作者 宁向梅 黄金亮 +3 位作者 殷镖 张兴渊 杨永顺 来坤领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6-139,共4页
用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直径Φ12mm的Mg80Cu15Y5合金热挤压棒材,并研究该合金薄带、热挤压态及热处理后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快速凝固Mg80Cu15Y5合金薄带为非晶态,热挤压后的合金棒材中有Mg2Cu、Cu2Y和Mg晶体相析出,热处... 用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直径Φ12mm的Mg80Cu15Y5合金热挤压棒材,并研究该合金薄带、热挤压态及热处理后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快速凝固Mg80Cu15Y5合金薄带为非晶态,热挤压后的合金棒材中有Mg2Cu、Cu2Y和Mg晶体相析出,热处理后的合金中未有新相析出;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合金棒材的硬度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这与合金中Mg2Cu纳米晶颗粒的析出、重溶及长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凝固 热挤压 Mg80Cu15Y5合金 热处理 组织与性能
原文传递
快速凝固粉末冶金Mg_(80)Cu_(10)Y_(10)合金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11
作者 宁向梅 黄金亮 +2 位作者 殷镖 张兴渊 杨永顺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3-46,共4页
采用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技术制备热挤压Mg80Cu10Y10合金棒材,研究了快速凝固Mg80Cu10Y10合金薄带及热挤压后合金的相结构,并对热处理工艺对合金棒材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采用单辊快速凝固法在辊速为1800r/min下... 采用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技术制备热挤压Mg80Cu10Y10合金棒材,研究了快速凝固Mg80Cu10Y10合金薄带及热挤压后合金的相结构,并对热处理工艺对合金棒材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采用单辊快速凝固法在辊速为1800r/min下制备的Mg80Cu10Y10合金薄带为完全非晶态;在热挤压过程中Mg80Cu10Y10合金中有Mg2Cu和Mg晶体相析出,其显微硬度比薄带有所提高,这与合金中细小Mg2Cu颗粒的弥散析出有关;在450℃保温4h后的热挤压Mg80Cu10Y10合金中没有新相析出;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或保温时间的延长,由于Mg2Cu颗粒出现重溶及聚集长大现象,使得热挤压Mg80Cu10Y10合金的显微硬度表现出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凝固 Mg80Cu10Y10合金 热挤压 热处理 组织与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高强高导Cu-Cr-Zr合金时效性能 被引量:19
12
作者 丁宗业 贾淑果 +2 位作者 宁向梅 宋克兴 刘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20-2425,共6页
采用真空熔炼的方法制备Cu-Cr-Zr合金,研究合金的时效析出行为;借助高分辨透射电镜对合金时效析出相的组织形态进行分析,探讨合金的时效强化机制。结果表明:Cu-0.36Cr-0.03Zr合金经450℃时效4 h后获得较好综合性能,合金硬度和导电率分... 采用真空熔炼的方法制备Cu-Cr-Zr合金,研究合金的时效析出行为;借助高分辨透射电镜对合金时效析出相的组织形态进行分析,探讨合金的时效强化机制。结果表明:Cu-0.36Cr-0.03Zr合金经450℃时效4 h后获得较好综合性能,合金硬度和导电率分别达到为156 HV和82.62%IACS;通过微观分析确定经450℃时效4 h后合金中析出相为面心立方Cr相,且与基体保持共格关系;当时效时间延长至8 h时,合金中面心立方Cr相转变为体心立方Cr相;经450℃时效4 h后合金强度与硬度的提高主要由共格应变强化所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ZR合金 时效处理 析出相 共格应变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r-Zr合金的高温热变形行为 被引量:12
13
作者 丁宗业 贾淑果 +3 位作者 宁向梅 刘平 赵培峰 宋克兴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11-1817,共7页
利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Cu-0.6Cr-0.03Zr合金进行高温热压缩变形,研究了合金在550~750℃变形温度、0.01~5 s-1应变速率条件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建立Cu-0.6Cr-0.03Zr合金的热变形本构方程及热加工图。结果表明:Cu-0.6Cr-0.03Z... 利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Cu-0.6Cr-0.03Zr合金进行高温热压缩变形,研究了合金在550~750℃变形温度、0.01~5 s-1应变速率条件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建立Cu-0.6Cr-0.03Zr合金的热变形本构方程及热加工图。结果表明:Cu-0.6Cr-0.03Zr合金的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Cu-0.6Cr-0.03Zr合金的流变行为可用包含Zener-Hollomon参数的Arrhenius双曲正弦模型来描述,合金的热变形激活能为572.05 kJ/mol;Cu-0.6Cr-0.03Zr合金在高温热压缩变形时存在3个安全加工区,合金最佳热变形参数为变形温度770~800℃、应变速率0.01~0.05 s-1、功率耗散效率因子32%~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ZR合金 热变形行为 本构方程 热加工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Ce对Cu-Ag-Cr合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贾淑果 宁向梅 +2 位作者 刘平 郑茂盛 周根树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52,共4页
采用真空熔炼的方法制备了高强度、高导电的Cu-Ag-Cr和Cu-Ag-Cr-Ce合金,通过显微硬度测试、电导率测试、抗拉强度测试等方法,对这两种合金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Ce对Cu-Ag-Cr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Ce的加入,能够提高Cu-Ag-C... 采用真空熔炼的方法制备了高强度、高导电的Cu-Ag-Cr和Cu-Ag-Cr-Ce合金,通过显微硬度测试、电导率测试、抗拉强度测试等方法,对这两种合金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Ce对Cu-Ag-Cr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Ce的加入,能够提高Cu-Ag-Cr合金的显微硬度、抗拉强度,改善合金的导电性能;并明显细化Cu-Ag-Cr合金的晶粒;同时抑制合金的再结晶过程,使其再结晶温度相对提高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合金 CU-AG-CR合金 稀土 高强度 高导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科学基础多媒体教学探讨 被引量:21
15
作者 贾淑果 宁向梅 +1 位作者 田保红 王顺兴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年第5期87-89,共3页
本文结合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实践,根据该门课程的特点,指出了材料科学基础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分析了与传统教学相比所具有的优越性和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 材料科学基础 多媒体 教学 金属材料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 被引量:8
16
作者 贾淑果 宁向梅 +2 位作者 田保红 王顺兴 李谦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第7期94-96,共3页
结合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根据该门课程自身的特点,从精选教材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更... 结合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根据该门课程自身的特点,从精选教材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更好地改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基础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金属材料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 被引量:2
17
作者 贾淑果 宁向梅 +2 位作者 黄金亮 王顺兴 田保红 《科技视界》 2018年第9期43-44,共2页
本文结合我校材料科学工程学科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根据该门课程自身的特点,从精选教材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结合我校材料科学工程学科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根据该门课程自身的特点,从精选教材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更好地提高改善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压成型快淬钕铁硼粘结永磁体的研制
18
作者 刘平 郭择辰 +2 位作者 曹兴国 朱丽惠 宁向梅 《洛阳工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1-6,共6页
本文针对模压成型的快淬钕钦硼粘结永磁体,着重研究了粘结剂的种类、粘结剂的含量、模压压力等参数对钕铁硼粘结磁体磁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钕铁硼 矫顽力 硬磁合金 模压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工艺对TiO_2薄膜形貌结构及光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薛丹林 黄金亮 +3 位作者 宁向梅 李丽华 顾永军 李新利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8-102,共5页
以Ti(OC_4H_9)_4为钛源,盐酸和蒸馏水为溶剂,改变水热温度、Ti(OC_4H_9)_4浓度,采用水热法在掺F-SnO_2玻璃基板上制备TiO_2纳米棒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样品的晶型结构、微... 以Ti(OC_4H_9)_4为钛源,盐酸和蒸馏水为溶剂,改变水热温度、Ti(OC_4H_9)_4浓度,采用水热法在掺F-SnO_2玻璃基板上制备TiO_2纳米棒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样品的晶型结构、微观形貌和光吸收强度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TiO_2薄膜由均匀排列的金红石相一维纳米棒阵列组成。温度的升高有利于TiO_2纳米棒的生长,160℃时TiO_2薄膜纳米棒之间空隙适中,具有较好的均一性和分散性。Ti(OC_4H_9)_4浓度为0.05 mol/L时,纳米棒直径大,有高的结构密度、适宜的孔隙率,垂直生长性好,薄膜与衬底接触良好,样品在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都有良好的光吸收性;Ti(OC_4H_9)_4浓度为0.03 mol/L时,禁带宽度最小为2.78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薄膜 金红石 纳米棒 光吸收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掺Fe^(3+)纳米TiO_2粉体及其光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薛丹林 黄金亮 +2 位作者 宁向梅 顾永军 李新利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44,共6页
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冰乙酸和无水乙醇为溶剂,以Fe(NO_3)·9H_2O为掺杂剂,采用水热法制备出Fe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样品的晶型结构、微观形貌和光学行... 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冰乙酸和无水乙醇为溶剂,以Fe(NO_3)·9H_2O为掺杂剂,采用水热法制备出Fe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样品的晶型结构、微观形貌和光学行为等进行表征,研究水热反应温度、时间、Fe^(3+)的掺杂量对TiO_2粉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热处理时间、温度和Fe^(3+)掺杂量的变化,所得粉体均为锐钛矿相TiO_2纳米粉体,没有出现其他杂相。通过掺杂,XRD射线衍射峰强度有所降低,TiO_2晶粒生长受到抑制,晶粒平均粒径为10 nm左右。Fe^(3+)掺杂量为摩尔分数1%时,纳米TiO_2光吸收强度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TIO2粉体 掺杂 光吸收 禁带宽度 钛酸丁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