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氚水基于Nrf2通路诱导肺癌细胞的辐射适应性反应
1
作者 丁子仪 徐照 +4 位作者 曹敬文 季涛涛 周袁媛 杨彦彦 李桃生 《辐射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6,共10页
本文研究了氚水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中诱导辐射适应性反应及其高活度阈值,并进一步探究了Nrf2通路在氚水诱导适应性反应中的作用。设置7×103、1.4×104、2.1×104、2.8×104、3.5×104 Bq/mL五个梯度氚水活度... 本文研究了氚水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中诱导辐射适应性反应及其高活度阈值,并进一步探究了Nrf2通路在氚水诱导适应性反应中的作用。设置7×103、1.4×104、2.1×104、2.8×104、3.5×104 Bq/mL五个梯度氚水活度(累计照射剂量为0.55~8.27 mGy),用氚水预处理A549细胞24 h,随后照射4 Gy X射线,用MTT检测细胞活力,显示较低活度(7×103和1.4×104 Bq/mL)氚水处理后可恢复4 Gy照射后A549细胞的细胞活力,具有适应性反应;而大于2.1×104 Bq/mL活度的氚水处理后,A549的细胞活力不再恢复,适应性反应消失,随着活度的增加,细胞活力进一步降低;鉴于1.4×104 Bq/mL的氚水诱导的适应性反应最为显著,因此,选用此活度氚水开展氧化水平的检测实验。结果显示,氚水可以显著降低X射线高剂量照射后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表明适应性反应受控于氧化水平;在氚水(1.4×104 Bq/mL)预处理细胞阶段加入Nrf2的抑制剂(ML385),可显著抑制氚水诱导的辐射抗性,表明抗氧化途径Nrf2参与了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氚水 电离辐射 适应性反应 Nrf2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CP-MS和LA-ICP-TOF-MS探究上海青中铅的富集与转运特征
2
作者 曹敬文 徐照 +4 位作者 刘月月 周袁媛 季涛涛 李桃生 程雄卫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4期80-87,共8页
利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飞行时间质谱(LA-ICP-TOF-MS)进行定量测定和原位成像,对上海青(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Linnaeus)Kitamura.)中铅(Pb)的富集与转运特征及其机制进行探究。... 利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飞行时间质谱(LA-ICP-TOF-MS)进行定量测定和原位成像,对上海青(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Linnaeus)Kitamura.)中铅(Pb)的富集与转运特征及其机制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上海青中的Pb含量为根>茎>叶,对Pb的吸收效率为根>茎>叶,转运能力为根到茎>茎到叶;富集系数(BCF)和转运系数(TF)受种植土壤Pb含量、pH值和大气中Pb沉降等因素影响;Pb等元素在叶片中的原位分布图表明Pb主要富集在叶脉中,与铝(Al)和铁(Fe)分布特征相似,与锌(Zn)、铜(Cu)、锰(Mn)、磷(P)、硫(S)和镁(Mg)分布特征存在差异。基于Pb的富集与转运特征及其在叶片中与其他元素原位分布特征的异同,探讨上海青对Pb的吸收、富集和转运机制,为评估Pb潜在的健康危害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上海青 转运 富集 ICP-MS LA-ICP-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密度值评价PVP联合不同药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被引量:1
3
作者 杜浩 田笑笑 +3 位作者 郭发启 李向明 季涛涛 李同森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2期107-109,112,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分别联合阿仑膦酸钠(ALN)(A组)、倍美力(结合雌激素)(B组)、钙尔奇D(C组)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术后骨密度值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ALN、倍美力、钙尔奇D各治疗41、35、40例...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分别联合阿仑膦酸钠(ALN)(A组)、倍美力(结合雌激素)(B组)、钙尔奇D(C组)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术后骨密度值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ALN、倍美力、钙尔奇D各治疗41、35、4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观察并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12个月的骨密度值变化及术后再骨折和骨挫伤发生率,评价不同药物治疗后的疗效。结果联合应用ALN、倍美力、钙尔奇D的患者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骨密度值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A、B组患者更为明显(P<0.01)。术后再骨折和骨挫伤发生率方面,A、B组患者明显优于C组患者(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后联合ALN或倍美力,其综合疗效明显优于联合应用钙尔奇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骨密度 绝经后女性 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下入路口腔气管插管在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璐 季涛涛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5期359-362,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颌下入路口腔气管插管在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于颌下... 目的分析探讨颌下入路口腔气管插管在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于颌下入路口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于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插管后即刻、拔管前及拔管后即刻,研究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450、5.163、3.867,P均<0.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496、5.871、4.088,P均<0.001);插管后即刻及拔管后即刻,研究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t=3.605-2.492,P=0.001-0.015;心率:t=3.018、2.159,P=0.003、0.034);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2.5%(χ^(2)=7.314,P=0.007)。结论颌下入路口腔气管插管可改善颌骨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氧水平,维持正常呼吸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颌下入路口腔气管插管 麻醉 血氧 呼吸功能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骨沟加深术联合肌腱转位术对慢性腓骨肌腱脱位患者疼痛程度及踝-足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季涛涛 宋戈 +1 位作者 王亚宾 韩鹏超 《黑龙江医学》 2020年第6期725-727,共3页
目的探讨腓骨沟加深术联合肌腱转位术对慢性腓骨肌腱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腓骨肌腱脱位(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石膏固定20~30 d治疗无效,故采用腓骨沟加深术联合肌腱... 目的探讨腓骨沟加深术联合肌腱转位术对慢性腓骨肌腱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腓骨肌腱脱位(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石膏固定20~30 d治疗无效,故采用腓骨沟加深术联合肌腱转位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个月,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通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对患者踝-足功能进行评估,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12个月时,患者VAS评分低于术前,AOFAS踝-后足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时,14例患者行走时均未发生踝部弹响、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影像学检查显示腓骨截骨处愈合完全,无骨膜片移位情况。结论慢性腓骨肌腱脱位患者采用腓骨沟加深术联合肌腱转位术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踝-足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腓骨肌腱脱位 腓骨沟加深术 肌腱转位术 疼痛程度 踝-足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钝化剂对重金属在土壤-油菜中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沈章军 侯万青 +2 位作者 徐德聪 吴江峰 季涛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779-2788,共10页
为比较不同钝化材料对污染土壤-油菜中重金属迁移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添加海泡石、鸡粪、秸秆腐殖质、生石灰、磷矿粉、磷酸二铵对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耕地进行单一和混合处理,栽种油菜,分析不同处理方式对重金属生物迁移和积累的影响... 为比较不同钝化材料对污染土壤-油菜中重金属迁移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添加海泡石、鸡粪、秸秆腐殖质、生石灰、磷矿粉、磷酸二铵对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耕地进行单一和混合处理,栽种油菜,分析不同处理方式对重金属生物迁移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处理中,海泡石均有效降低了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有效态含量,鸡粪有效降低了土壤中As、Pb、Cd和Zn 4种重金属的有效态含量。海泡石+鸡粪处理组土壤中Pb、As、Cd、Zn和Cu的有效态含量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56.99%、40.84%、43.06%、78.33%和52.23%。油菜根中As的平均含量分别约是茎、果壳和种子的2.13、3.33倍和12.45倍,海泡石+鸡粪处理对降低种子中As的含量效果最佳,约是空白对照组的57.07%,其次是海泡石+腐殖质处理组。海泡石+鸡粪处理组油菜种子中Pb的含量最低,为空白组的13.26%。海泡石+鸡粪处理组种子中Cd的含量仅为对照组的44.02%。除了腐殖质,其他处理方式均有效减少了油菜各器官中Zn的含量。所有处理方式均显著降低了油菜各器官中Cu的含量(P<0.05)。油菜根和种子中As的含量与土壤中As的有效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Cd的有效态含量极显著影响了茎中Cd的含量(P<0.01),果壳与根中Cd的含量为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土壤中Pb、Zn和Cu的有效态含量对油菜各器官中的相应重金属含量未造成显著影响。土壤添加改良材料处理对于限制油菜吸收、转移和积累Zn、Cu效果最显著,As最差。海泡石与其他材料混合处理的钝化效果总体优于单一材料,海泡石和鸡粪混合钝化重金属活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有效态含量 大田试验 油菜 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7
作者 魏晓蕾 胡莹莹 +5 位作者 尹小君 张冲 季涛涛 强军 赵向辉 张国秀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5-279,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9日至3月1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流行病学史、潜伏期及确诊时间、临床表现及基础疾病...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9日至3月1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流行病学史、潜伏期及确诊时间、临床表现及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胸部CT表现及转归情况.结果28例新冠肺炎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1.9岁.其中11例患者到过疫区,15例有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明确接触史,2例无明确接触史.临床症状包括发热(92.9%)、咳嗽(75.0%)、乏力(39.3%)、气促(28.6%)、肌肉酸痛(25.0%)、白黏痰(21.4%)、咽痛(17.9%)、恶心呕吐(10.7%)、头痛(7.1%)、流涕(3.6%)和腹痛(3.6%).血常规检查显示,16例(57.1%)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M)有不同程度下降,17例(60.7%)患者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12例(42.8%)患者乳酸脱氢酶(LDH)明显升高,15例(53.5%)降钙素原(PCT)升高,但均<1.0μg/L.胸部CT肺窗显示,新冠肺炎早期可见超早期磨玻璃影,多分布在单侧或双侧胸膜下或肺外带;初期可见磨玻璃影和网格样表现;进展期可出现肺实变或条索状改变,部分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病情好转后大部分影像学表现可完全消失,部分可形成肺纤维化表现.临床分型:普通型16例,重型9例,危重型3例.治疗10~23 d(平均18.1 d)后,28例患者咽拭子或痰液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均转阴,生化指标恢复正常,其中26例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8 d,咽拭子核酸平均转阴时间13.8 d;1例核酸转阴后出现其他并发症,最终死亡;1例怀疑因肺栓塞死亡.结论本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多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以发热、咳嗽、乏力多见,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早期有特异性表现,大部分患者经治疗痊愈出院,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出现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封闭持续负压吸引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韩鹏超 王晓阳 +1 位作者 宋戈 季涛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21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采用全封闭持续负压吸引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60例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灌洗引流治疗,实验组采... 目的:探讨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采用全封闭持续负压吸引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60例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灌洗引流治疗,实验组采用全封闭持续负压吸引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肉芽组织覆盖创面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肉芽组织覆盖创面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采用全封闭持续负压吸引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加快伤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疼痛感,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慢性骨髓炎 全封闭持续负压吸引术 传统灌洗引流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ant4-DNA模拟质子辐照线虫DNA链损伤的生物效应研究
9
作者 季涛涛 李桃生 +1 位作者 余威悦 徐照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62-570,共9页
目的使用Geant4-DNA工具包计算质子致线虫生殖细胞的DNA损伤产额及相对生物效能(RBE)值,探究质子辐照线虫的生物效应。方法使用Geant4-DNA工具包中希尔伯特曲线构建直径为20μm的线虫生殖细胞DNA模型;模拟100、50、20、5和2 MeV的质子... 目的使用Geant4-DNA工具包计算质子致线虫生殖细胞的DNA损伤产额及相对生物效能(RBE)值,探究质子辐照线虫的生物效应。方法使用Geant4-DNA工具包中希尔伯特曲线构建直径为20μm的线虫生殖细胞DNA模型;模拟100、50、20、5和2 MeV的质子辐射造成的DNA损伤,获得不同的物理构造函数、能量阈值(ET)模型和自由基清除距离与DNA双链断裂产额(YDSBs)的关系,并与生物学实验数据(20 MeV质子)进行对比验证。计算不同能量质子诱导DNA损伤的具体类型以及基于RBE_(DSB)数学模型的质子RBE_(DSB)值。结果在不同的物理构造函数、ET模型以及自由基清除距离3个参数下,质子诱导的DNA损伤分析结果表明,当选取构造函数2时,质子诱导的YDSBs最低,构造函数4和构造函数6诱导的YDSBs相差不大;随着单能ET的增加,质子诱导的YDSBs在逐渐降低;当自由基清除距离越长时,质子诱导的YDSBs越高。与生物实验数据对比结果表明,选取构造函数4、21.25 eV的单能ET模型以及9 nm的自由基清除距离时,其模拟结果与相关实验数据最接近,两者相差约8.3%。质子的RBE_(DSB)计算结果表明,其值在1.02~1.85范围内变化,质子能量越低,RBE_(DSB)越高。结论基于Geant4-DNA模拟质子诱导线虫的YDSBs与相关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吻合较好,为理解和预测质子辐射诱导的生物效应提供了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ant4-DNA 线虫 质子 DNA双链断裂 相对生物效能
原文传递
骨搬移与同侧带蒂腓骨转移治疗慢性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季涛涛 宋戈 +1 位作者 王亚宾 韩鹏超 《中国校医》 2021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骨搬移技术与同侧带蒂腓骨转移治疗慢性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患者共66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 目的对比分析骨搬移技术与同侧带蒂腓骨转移治疗慢性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患者共66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同侧带蒂腓骨转移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骨搬移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指标(骨性愈合时间、外固定架放置时间)与手术前后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结果术后观察组骨性愈合时间与外固定架放置时间[(6.34±0.62)月、(7.42±0.38)月]均短于对照组[(7.68±0.78)月、(8.82±0.52)月],(t值分别为7.726、12.487,P值均<0.05);术后,观察组Baird-Jackson、HSS评分分别为(83.17±7.56)分、(85.36±6.85)分,高于对照组的(75.48±8.15)分、(77.25±8.04)分,(t值分别为3.974、4.411,P值均<0.01)。结论骨搬移技术治疗慢性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的临床效果优于同侧带蒂腓骨转移,前者能有效促进患者恢复,提高踝关节与膝关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骨缺损 骨搬移技术 同侧带蒂腓骨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